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84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docx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课型:

实验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为学习其他电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教学难点: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

塑料梳子碎纸屑两个气球挂气球的支架幻灯片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1、讲述:

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噼啪的响声,还伴随有电火花的闪光,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讨论。

二、导入新课:

1、实验:

体验静电现象:

(1)用梳子接触细小的纸屑,观察:

梳子吸引纸屑了吗?

为什么呢?

(2)用梳子梳一梳头发,再来慢慢接近纸屑,观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3)用梳子梳一梳头发,慢慢靠近头发,观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呢?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体验来交流各自的意见。

3、归纳小结:

这些现象就是静电现象。

3、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以学生感性知识为基础,引导其上升为理性知识:

(1)用梳子接触细小的纸屑,观察:

梳子吸引纸屑了吗?

为什么这时的梳子不能吸引细小的纸屑呢?

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也就不能吸引纸屑了。

(2)用梳子梳一梳头发,再来慢慢接近纸屑,为什么这时却能吸引纸屑了?

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梳子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这时,梳子带负电荷,纸屑带正电荷,在它们相互接近时,就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用梳子梳一梳头发,慢慢靠近头发,观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时梳子与头发会相互吸引,这跟上面的道理一样。

4、实验:

幻灯演示并板书: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同样的道理,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噼啪的响声,还伴随有电火花的闪光,这些现象都是静电(正电和负电之间)所形成的现象。

6、举例:

(1)观察P2插图:

①小女孩摘掉头上的帽子时,由于帽子与头发摩擦各带上了相反的电,所以帽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②女孩手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时,头发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头发之间相互排斥,形成刺猬状。

③云与云之间带有不同电荷时,放电形成闪电和雷声。

7、作业:

P3第1、2题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课题:

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2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课型:

实验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为学习其他电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教学难点: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

塑料梳子碎纸屑两个气球挂气球的支架幻灯片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教学后面的内容:

不一样的电荷

1、提出问题:

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而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它们分别带上了不同的电荷呢?

2、学生讨论。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分析归纳:

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梳子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梳子和头发就显示带不同的电荷了。

二、实验一(辅以幻灯):

1、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指名学生说一说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试着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

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小结:

这个实验说明,当我们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时,气球带上负电荷,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时,头发被感应而带上了相反的正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被气球吸引过来了。

三、实验二:

1、将两个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讨论交流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学生汇报

讨论交流结果。

4、在学生汇报

的基础上归纳小结:

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时,羊毛制品带上了正电荷,而两个气球带上了负电荷(即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两个气球相互排斥。

四、让电荷流动起来:

1、讲述: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这也就是为什么称其为静电(静止不动的电)的缘故。

2、怎样才能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呢?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板书)

1、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

2、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于电源、电路才正常工作的。

作业:

P3第3、4题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课题:

电-

2、点亮小灯泡

第1课时总序第3个教案课型:

实验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电流动的路径叫做电路,

2、认识电源、电源的种类及其作用。

3、知道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什么是电路及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和什么是短路。

实验器材:

小灯泡干电池导线幻灯片教学方法:

1、通过实验掌握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和描述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知道电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教学新知: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你知道的电源有哪些吗?

2、学生讨论,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3、归纳:

我们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二、实验:

小灯泡的构造(出示实物并辅以幻灯片,增大可见度):

1、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并板书:

(1)玻璃泡

(2)灯丝(3)金属架(4)连接点

2、猜猜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试着画一画电流的路径,可让学生用手指比画电流流动的线路,确认正确无误后,用笔在图上标出电流流动的路线。

三、(实验)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P6图中小灯泡的几种连接方式,思考哪种连接能点亮小灯泡?

哪种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试着画一画电流流动的路径。

然后操作检验。

2、分析小灯泡的这几种连接方法:

图1: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小灯泡亮。

图2: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小灯泡不亮,短路。

让学生阅读P6方框中的内容:

短路当电池的铜帽和锌壳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现实生活中的电路起火,往往就是电路短路所引起的。

图3: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底接触,小灯泡亮。

图4:

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绝缘),小灯泡的锡粒接触电池铜帽,小灯泡不亮,断路。

四、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1、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2、讲解: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更不能私自攀爬电杆、变压器架,以免发生悲剧(例:

双手截肢甚至死亡的后果)。

作业:

P6第1、2题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课题:

电-

3、简单电路

第1课时总序第4个教案课型:

实验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组装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

2、尝试让学生在增加电池盒、小灯座和开关的器材条件下,组装简单电路

3、探索使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组装方法,获得更多建立电路的经验。

教学重点:

尝试让学生在增加电池盒、小灯座和开关的器材条件下,组装简单电路。

教学难点:

探索使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组装方法,获得更多建立电路的经验。

实验器材: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小灯泡2个、导线4根教学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和不同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课题

3、简单电路)

1、发给每组1号电池1节、小灯泡2个、导线4根,请各小组把小灯泡点亮,根据上一节课的经验,学生会很容易完成任务。

2、引导学生讨论:

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是不是有点不方便?

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室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3、观察结果:

电灯(日光灯)有灯座固定。

4、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指导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要注意:

(1)安装电池时要分清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位置在哪,不要颠倒。

(2)小灯泡是怎样装到小灯座上的,不要强行拧小灯泡的玻璃泡,造成损坏214243214……

3、根据检测情况,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并与同学们交流。

然后用铅笔把连线画下来。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1、简述: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并掌握简单电路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板书:

并联连接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串联连接

2、实验:

(1)电池的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注意观察:

①1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节电池并联连接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

②1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节电池串联连接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

③小结;一节电池的电压是

1、5V,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而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比较亮。

(2)小灯泡的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注意观察:

①1节电池、两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个小灯泡并联连接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

②1节电池、两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个小灯泡串联连接起来使用又有什么特点?

③小结:

两个小灯泡并联连接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都是

1、5V,所以比较亮;两个小灯泡串联连接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节电池电压的一半0、7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这与上面电池的并联和串联连接不同,注意区分,不要弄混淆了。

作业:

《基训》P11

1、2、3题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课题:

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

第1课时总序第9个教案课型:

实验、观察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教学目标:

批注

1、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身体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认识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利用资料进行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身体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教学难点:

认识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实验器材:

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油菜花(或迎春花、白菜花)镊子资料卡教学方法:

1、解剖花,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花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幻灯片】

XXXXX:

1、讲述:

在植物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开花的植物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观察植物的身体

【多媒体课件】

XXXXX:

1、看一看,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2、分小组讨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观察结果。

3、汇报

小组讨论结果。

4、归纳并板书:

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组成。

三、观察油菜花:

1、解剖油菜花

【辅以多媒体演示实验】

XXXXX:

(1)解剖一朵油菜花,把这朵油菜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粘贴在纸上,并按从外到里的顺序,分别在表里写上它们的名称和数量等:

主要部分颜色数量气味其他发现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2)指导学生用“花蕾盛开的花快要凋谢的花已经凋谢的花长出小果荚小果荚长成油菜荚”来描述油菜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

2、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多媒体】

XXXXX:

一株油菜上的花不是同时开放的,但它们都经历了相同的过程,只是时间先后不同而已。

如有的还是花蕾,有的已盛开,有的花瓣凋谢了……当油菜花凋谢了,留下的部分就是小果荚,小果荚长大后就成为油菜的果实。

3、回顾和总结: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油菜花,我们认识到了什么?

关于油菜花结出油菜果实的过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

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什么呢?

作业:

《基训》P13第1、2、3题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课题:

新的生命-2各种各样的花

第1课时总序第10个教案课型:

实验、观察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教学目标:

批注

1、培养学生观察花、外形特点和记录花的特点的能力。

2、知道花有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不同构造。

3、认识并掌握在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与果实和种子有关。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花、外形特点和记录花的特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并掌握在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与果实和种子有关。

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桃花模型各种各样的花教学方法:

1、根据提示能完成花的专题研究。

2、通过观察,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并能将研究结果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

【播放多媒体课件】

XXXXX:

1、春天到了,迎春花、桃花快要开花了,我们来观察一下开花植物的花,然后,用你喜欢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2、学生记录。

二、观察花的构造

【桃花模型】

XXXXX:

1、观察桃花由几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有哪些特点?

2、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1)桃花有四部分组成:

【板书】

①萼片②花瓣③雄蕊④雌蕊

(2)分别介绍这四部分:

①你们知道这四部分有什么作用吗?

大家可讨论一下。

②花萼:

颜色是绿色的,形状像叶片,起保护作用。

③花瓣:

颜色是粉红色的,形状像勺子,起保护作用和吸引昆虫前来采集花粉的作用。

④雄蕊:

颜色是黄色的,形状像头簪,起产生花粉的作用。

⑤雌蕊:

颜色是绿色的,形状像一个葫芦,起接受花粉,使子房变成果实的作用。

三、先观察书上梨花、海棠花、迎春花、玉兰花插图然后开展讨论:

1、思考:

这些花的结构是不是也和桃花相同呢?

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

讨论结果。

3、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小结:

这些花的结构与桃花相同,也有四部分,这些花叫完全花。

但有些花的结构与桃花不同,没有四部分,如南瓜花、黄瓜花,它们只有三部分,还有只两部分如小麦花,柳树花只有一部分,这叫不完全花,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

完全花花的分类不完全花作业:

《基训》P15第1、2题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课题:

新的生命-5种子的萌发

第1课时总序第14个教案课型:

实验、观察课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教学目标:

批注

1、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种子的构造和作用。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动手进行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种子的构造和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动手进行研究的能力。

实验器材:

浸泡过和没浸泡的几种植物的种子小刀镊子放大镜烧杯培养皿吸水纸天平等教学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植物传播种子以后,种子将在新的环境中萌发,那么种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

二、新授:

(一)浸泡种子:

1、观察浸泡过的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外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用天平分别测量没浸泡的种子和浸泡过和种子,看种子吸收了多少水分。

(二)实验:

种子的内部构造:

1、用小刀和镊子将种皮剥开,观察它们的种皮是什么样的?

推想种皮有什么作用?

2、用镊了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在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子呢?

3、像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而且,豆类植物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胚里还有胚根、胚芽和子叶三部分。

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三、实验:

发芽的蚕豆:

1、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

2、在盘子里浇上一些水,并保持棉花的湿润。

3、将蚕豆放在窗台上,持续观察蚕豆的变化,弄清下列问题:

(1)子叶有什么作用?

(2)胚根有什么作用?

(3)胚芽有什么作用?

4、这个实验需要几天的时间观察,在观察时注意蚕豆种子在萌发时,先长什么?

后长什么?

子叶有什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作业:

《基训》P20种子的萌发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一、教学导入提出问题:

小鸡是从哪里来的?

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介绍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二、阅读从蛋到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