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89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docx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教材

〔18小时培训〕

全南县人民医院创建爱婴医院办公室

一九九五年十月摘编

二零一四年九月重编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点措施〔全球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

一、有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并常规的传到达全体卫生人员;

二、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有关规定;

三、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孕妇;

四、帮助母亲在产后半个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六、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证;

七、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八、鼓励按需哺乳;

九、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人工奶头,或使用奶头作抚慰物;

十、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概要

〔一九八一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

一、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二、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三、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这些产品;

四、禁止公司向母亲销售这些产品;

五、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礼品或样品;

六、禁止以文字或图画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婴儿的图片

七、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八、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

九、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十、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的气候条件及储存条件

全南县人民医院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1、医院成立母乳喂养领导小组,有关科室普及母乳喂养知识的教育及技术培训,建立上岗前教育制度

2、设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办好孕妇学校。

孕妇产前接受3次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3、提供理想环境,促进母乳喂养。

建立正常新生儿出生30分钟内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及早吮制度

4、设立责任护士,专职知道母乳喂养及如何保持泌乳

5、爱婴区建立24小时母婴同室制度,母婴别离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实行按需哺乳,早抱奶,勤吸吮

6、取消奶瓶及人工奶头

7、每周二,五下午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电教

8、除有医学指证外,禁给新生儿进食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及饮料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拒绝接受奶粉商馈赠婴儿奶粉及其他宣传

10、出院后继续支持母乳喂养,同时派专人作好家访及产后保健,并设24小时热线:

0797-2637120.

 

母乳喂养的好处

一、对婴儿

1、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能满足出生4—6月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要,易消化,因此在出生后4—6内不要给婴儿母乳以外食物

2、母乳中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因此能保护婴儿少得疾病,乳汁中含有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TB淋巴细胞,补体,抗葡萄球菌因子及双歧因子等抗感染物质,又不易引起过敏,母乳喂养还可以防止奶瓶,奶头污染带来的感染,保护婴儿少得病,因此,初乳是人生第一次免疫

3、母乳可预防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等

4、增进母子感情

5、有利于智力发展,1992年Lucaa证实母乳喂养与高智商有关

6、促进面部和牙齿的发育,预防龋齿

二、对母亲

1、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

2、母乳喂养方便,卫生,安全,新鲜不变质

3、哺乳期闭经是产后6个月有效避孕方法

4、减少乳腺癌等发生

三、对社会

1、医院可减少节省消毒配制人工喂养所需奶瓶,奶粉和人力

2、家庭方面,用于母亲营养的消费比用于婴儿营养消费廉价

3、减少婴儿疾病,减少医疗咨询,药物,化验和住院费

4、哺乳期闭经可以推迟怀孕

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原因

1、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就业时机增加,家庭模式改变,住院分娩增多

2、奶粉商的销售活动

3、产院实施的一套制度如母婴分室、延迟开奶,定时抱奶,如喂养水等影响母乳喂养率

4、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态度对母亲影响很大,近几十年在医师及护士的教育中疏忽了有关母乳喂养技巧和有关问题方面的内容。

反而强调了人工喂养的有关问题,使得医务人员对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采取消极态度,使母乳喂养率下降

 

正常泌乳过程

一、乳房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乳腺腺体,乳房的皮肤包括乳头,乳晕和一般皮肤,乳腺体又分实质和基质。

实质包括导管,小叶和腺泡

基质由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组成

二、泌乳机制

神经反射

乳头刺激——————脑垂体前叶释放催乳素——作用乳房———分泌乳汁经导乳管————窦储存———射乳

吸入反射从孕32周—36周建立到出生后10'—30'最强,以后减弱,又再增强

三、抑制催乳素释放的因素

1、生理性刺激,如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性多。

2、药物性刺激,普鲁卡因酰胺衍化物,雌激素,低血压,酚噻嗪

3、药物性抑制:

左旋多巴,麦角,克罗酚胺,大剂量抗皮炎素、前列腺素E和F2

四、如何评估乳量是否够?

1、按需哺乳时,能够听到婴儿吞奶声

2、喂奶前乳房饱满,喂奶后柔软

3、母亲乳房有下奶的感觉(有些妇女无这种感觉也是正常的)

4、湿尿布:

24小时6次以上

5、大便:

每天假设干次〔通常在每次喂奶时有〕

6、二次喂奶之间:

婴儿很满足,能安静入睡

7、平均体重增加:

每日18—30克,每周125克—210克,平均150克

 

母乳的营养成分

一、分类:

母乳分初乳,过渡乳,成熟乳

初乳:

产后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称初乳,量较少,因含有胡萝卜素故色黄,含蛋白质及有形物质较多故质稠,含蛋白质量比成熟乳多,脂肪和乳糖较成熟乳少,尤其是分泌型IgA抗体

过度乳:

产后7—14天间所分泌的乳汁过渡乳,其中所含蛋白质渐渐减少,而脂肪和乳糖含量渐渐增多

成熟乳:

产后14天所分泌的乳称为成熟乳。

实际上要到30天左右才趋稳定,在6个月内平均每日奶量850ML

二、母乳营养成分

1、蛋白质:

①主要成分蛋白和乳清蛋白,牛奶中蛋白多,而母乳中乳清蛋白多,乳清蛋白与免疫功能有关,免疫抗体有IgG,IgA、IgM、而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乳腺泡上皮细胞洗收血清中2个分子的IgA,由双硫键结合而成SIgA,进入乳汁中,此SIgA经婴儿摄入后在胃肠中不受胃酸及消化酶所破坏,大部分粘附在肠胃道粘膜上,通过肠粘膜吸收直接进入乳儿血液中,可防止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②乳铁蛋白:

是一种能和铁离子结合的蛋白,能抑制肠胃道中某些铁依赖细菌,如大肠杆菌的繁殖,防止腹泻

③是一种能溶解细菌的酶,母乳中的含量远比牛乳中为丰富,SIgA必须有溶菌酶并存时才有作用

④双歧因子:

婴儿刚出生时肠道中是无菌的,数小时后细菌开始生长,3—4天后,肠道中79%的细菌为厌氧双歧杆菌,纯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保持酸性主要含有双歧杆菌,一旦增加辅食品后,粪便中的菌群发生变化并渐渐和成人相似

⑤其他免疫细胞:

活性白细胞,其中巨噬细胞占90%,淋巴细胞占10%,包括T细胞和B淋巴细胞,其中B淋巴细胞能合成IgA

2、脂肪:

在母乳中含量为3.5g/d1-4.2g/d1,提供的热能,母乳中油酸含量高,故容易消化,能促进肠蠕动,帮助胎粪的排出,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减少新生儿黄疸

3、碳水化合物:

主要为乳糖,母乳中乳糖7克%,牛奶中4克%,提供50%热能,乳糖消化缓慢,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从而抑制致病菌生长的作用

4、无机盐类:

含铁,钙等

5、乙磺酸:

是一种硫氨基酸,在初乳中含量丰富,而牛奶中含量极少。

新生儿的脑,肝脏等器官的乙磺酸含量特别多。

它对神经系统的机能,智力发育,保障视力和胆汁代谢等有重要意义

6、维生素:

纯母乳喂养的乳儿不发生明显的维生素缺乏症

母亲以下疾病暂不喂奶:

1、精神病包括癫痫

2、子痫

3、产后大出血,休克

4、昏迷病人,包括手术麻醉未清醒者

5、传染病急性期

6、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

7、肾功能不全,肾移植

8、奶头廯,以免霉菌传染给婴儿

9、母亲用过禁用药物如细胞霉素,放射性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

婴儿以下情况不母乳喂养:

1、极低体重早产儿<32周

2、婴儿患半乳糖血症,机糖尿病,苯丙酮尿症

三、乳头和乳房准备

(一)、纠正平坦和内陷乳头:

产科初诊检查时,对每位孕妇的乳房做检查,及时筛查出内陷或平坦乳头并对此进行指导纠正〔假设有早场迹象应被禁止,直到妊娠八个月开始做乳头纠正练习〕

1、首先要孕妇建立信心,绝大部分母亲都能成功的哺乳。

在分娩后让婴儿尽早猛烈的吸吮,如果吸吮位置正确,大多数乳头在婴儿吸吮后乳头的伸展性会有改善

2、乳头伸展练习:

拉开并离断与内陷乳头“绑”在一起的纤维。

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的由乳头向两侧外方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重复多次

随后,将两拇指分别在乳头上下侧,由乳头向上下纵行拉开,此练习每日两次,每次五分钟

3、配制乳头罩:

从妊娠七个月起佩戴。

通过乳头罩对乳头周围组织的恒定,柔和压力致使内陷乳头外翻乳头中央小孔持续突起,为今后哺乳成功做准备

〔二〕、乳房按摩:

在妊娠七个月后的孕妇中进行宣教和指导,目的为增加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乳腺发育。

指导用手掌侧面轻按房壁,露出乳头,并围绕乳房均匀按摩,每日一次

 

产褥早期

开展早吸吮,建立母婴同室的同时,配备具有母乳喂养知识,有信心和爱心的医务人员,实施母、婴一体的责任制度护理。

一、重视乳母的心理护理:

在分娩后的头几天,某些乳母因分娩时疲劳未完全恢复,下奶少或晚,新生儿体重下降,往往会出现烦躁、紧张和焦虑的心情。

疑虑自己有无产生足够的奶水的能力,去承担哺乳婴儿的任务,护理人员应富有高度责任性和爱心,抓住乳母乳情感变化,多给她们鼓励和支持,并尽早的向乳母讲解早期母乳喂养的一些常遇问题,消除她们紧张心理,使母乳喂养取得成功有一良好开端。

〔一〕来奶需几天时间,母亲一定要耐心等待。

分娩后头几天所谓“空乳房”,并不意味乳房内一点奶水也没有。

〔二〕婴儿是伴着水、葡萄糖和脂肪储存而诞生的,头几天少量初乳完全能满足婴儿需求。

〔三〕出生头几天婴儿体重下降时正常生理现象,只要坚持频繁吸吮,婴儿体重很快恢复。

恢复所需时间存在很大差异,足月儿平均10天,体重下降不应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早产儿则在14-21天,体重下降不超过15%。

〔四〕早期频繁吸吮,有助于尽早下奶,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出血,让婴儿吸吮到营养和免疫价值极高的初乳,促进胎粪排除。

〔五〕母亲紧张焦虑的心情会阻碍排乳反射,推迟来奶。

母亲应愉悦,拥抱和抚摸婴儿,通过目光和肌肤接触,增进母婴情感交融,促进下奶和婴儿情绪安定。

〔六〕新生儿生活往往缺乏规律性,母亲应尽量的与自己婴儿同步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疲劳和下奶。

二、指导喂哺

1、帮助喂哺时护理人员的正确姿势

〔一〕选择协助母乳喂养的恰当姿势,首先应选择好自己的乳母的舒适姿势,防止指导时护理人员的肌肉过度疲劳,出现背痛和其他不适,丧失指导喂哺的信心。

〔二〕稳定婴儿头部和乳房位置:

用手掌根部托住婴儿颈部,四肢支撑头部,而另一手的四指和拇指则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呈“L”型,柔和托住乳房

〔三〕配合含吮:

使婴儿口腔对着乳房移动,将乳头从口的上唇按向下唇,引起婴儿觅食反射,当婴儿口张大,舌向下的一瞬间,护士两手密切配合,柔和的将乳头引入婴儿口内。

2、喂哺中母亲正确姿势

〔1〕体位舒适:

喂哺可采取不用姿势,重要的是让母亲了解,心情愉悦,体位舒适和全身肌肉松弛,有益于乳汁排出。

〔2〕母婴必须精密相贴:

无论婴儿抱在那一边,婴儿的身体与母亲身体应相贴,婴儿的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位置。

〔3〕 防止婴儿鼻部受压:

喂哺全过程应保持婴儿头和颈略微伸张,以免鼻部压入乳房而影响呼吸,但也要防止婴儿头部与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

〔4〕、 母亲手托乳房的正确姿势:

母亲用手托住乳房时,应把食指至小指四指并拢贴在乳房下的胸膛上,用食指托住乳房的底部,拇指轻轻的放在乳房上方,呈大“L”型,母亲的手不要离乳头太近,防止剪刀式夹托乳房〔除非在奶流过急,婴儿有呛奶时〕。

那样会反向推乳腺组织,阻碍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内,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

〔5〕母亲喂哺常取姿势

A.卧位哺乳:

侧卧或仰卧位

B.坐位喂乳:

椅子高度合适,并没有把手用于支托婴儿,椅子不宜太软.椅背不宜后倾,否则使婴儿含吮不易定位。

喂哺时母亲应紧靠椅背促使背部和双肩处于放松姿势.用枕支托婴儿,还可在足下添加脚登以帮助机体舒适、松弛,有益于排乳反射不被抑制.

3、喂哺中的婴儿正确姿势

〔1〕正确的合接姿势每次喂哺先将乳头触及婴儿口唇,诱发觅食反射,当婴儿口张大、舌向下的一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晕也吸入口内.这样婴儿在吸吮时能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地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排乳反射。

〔2〕紧密相贴婴儿的嘴及下颌部紧贴乳房,身体紧靠母亲。

〔3〕出现典型的颌部动作颌部肌肉作出缓慢而有力,并伴有节律地向后作伸展运动,直至耳部。

如出现两面颊向内缩的动作,说明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

三、喂哺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一〕持续时间取决于婴儿的需求

1、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一侧乳房。

2、对个别食欲小的婴儿或母乳量过多状况下,婴儿只吸吮一侧乳房便满足了。

〔二〕频率——按需哺乳,即不限次数和时间

1、婴儿——需要——婴儿饥饿时进行哺乳。

2、母亲感到乳房充满时进行哺乳。

〔三〕注意喂哺新生儿的典型模式

1、出生后24小时内每1-3小时一次,也可更多些。

2、出生后2—7天内,是母亲泌乳过程,喂奶次数应频繁些.当婴儿睡眠时间较长或母亲感到奶胀时,则应唤醒婴儿并喂奶。

3、母亲下奶后,通常每24小时8~12次。

四、哺乳期乳房护理

〔一〕乳房保健:

对每位产妇进行乳房护理指导,有利于哺乳顺利进行。

1、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有利于刺激排乳反射。

2、切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物品洗擦乳头,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

如需要,用含有清水的揩奶布清洁乳头和乳晕。

3、哺乳中应注意婴儿是否将大部分乳晕也吸吮住(正确含接),如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或母亲感到乳头疼痛,应重新吸吮,予以纠正。

4、哺乳结束时,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乳头,因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乳头,会引起局部痛或皮损。

应让婴儿重新吸吮,予以纠正。

5、每次哺乳应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并挤空剩余的乳汁,这样可以促使乳汁分泌增多,预防乳管阻塞和两侧乳房大小不等。

6、指导每位母亲手工挤奶和恰当使用奶泵,防止因手法与吸力不当引起乳房疼痛和损伤。

7、哺乳期间母亲应戴上合适的棉制胸罩,以起支托乳房和改善乳房血液循环作用。

〔二〕、指导挤奶、手工挤奶

手工挤奶方法:

1、准备多个经煮沸消毒的能加盖的透明塑料储奶杯。

  2、彻底用肥皂水清洗双手,用温开水轻擦乳房。

  3、湿热敷双侧乳房3-5分钟,并怀着愉快的心情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乳房。

  4、身体前倾用手托起乳房。

  5、大拇指和食指相应放在乳晕上下方,用2指内侧向胸臂方向有节奏地挤压乳头后方的乳晕,并在乳晕周围反复转动手指位置,这样才能挤空每根乳腺管内的乳汁。

〔见图〕

 

产褥期乳房护理

乳房护理

  一般护理 乳房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擦洗。

分娩后第一次哺乳前,应用温水毛巾清洁乳头和乳晕,切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

乳头处如有痂垢,先用油脂浸软后,再用温水洗净。

以后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毛巾擦洗干净。

每次哺乳时应让新生儿吸空乳汁。

如乳汁充足,孩子吸不完时,应用吸乳器将剩乳吸出,以免乳汁淤积影响乳汁再生,并预防乳腺管阻塞及两侧乳房大小不一等情况。

如吸吮不成功,则指导产妇将母乳挤出后喂养。

哺乳期使用适当的胸罩,防止过松或过紧。

  乳房胀痛及乳腺炎 护理产后3天内,因淋巴和静脉充盈,乳腺管不畅,乳房胀有硬结,触之疼痛,还可有轻度发热。

一般于产后1周乳腺管畅通后自然消失,也可用以下方法缓解。

  ①尽早哺乳,促进乳汁畅流。

一般产后半小时开始哺乳。

  ②哺乳前热敷乳房,使乳腺管畅通。

  ③按摩乳房,从乳房边缘向乳头中心按摩,使乳腺管畅通,同时减少疼痛。

  ④配戴乳罩,扶托乳房,减少胀痛。

  如产妇乳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或有结节,提示患有乳腺炎。

炎症初期,哺乳前湿热敷乳房3~5分钟并按摩乳房,轻轻拍打和抖动乳房。

哺乳时先哺患侧,因饥饿时婴儿吸吮力最强,有利于吸通乳管。

每次哺乳应充分地吸空乳汁,在哺乳的同时按摩患侧乳房。

增加哺喂的次数,每次至少喂20分钟,哺乳后充分休息,饮食清淡。

  乳头皲裂护理 母亲取正确、舒适且松弛的喂哺姿势,哺前湿热敷乳房和乳头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

先在损伤轻的一侧乳房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

让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婴儿口内。

增加哺喂的次数,缩短每次哺喂的时间。

哺喂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并使乳头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起修复作用。

  退乳护理 因病或其他原因不适宜哺乳的或需终止哺乳的应尽早退奶。

要限进汤类食物,停止吸吮及挤奶,按医嘱给予己烯雌酚。

 

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处理

异常情况下乳房的护理

一、平坦乳头

常见一些乳母先天性乳头颈短平、个别内陷乳头产前未完全纠正或乳房过

度充盈累及乳晕部致使乳头顶得较平坦。

〔一〕哺乳前

1.乳母应取舒适松弛的坐位姿势;

2.湿热敷乳房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以刺激排乳反射;

3.挤出一些乳汁,使乳晕变软,继而捻转乳头引起立乳反射.这样,乳晕易连同乳头被婴儿含吮,在口腔内形成一个易使吸吮成功的“长奶头”。

〔二〕哺乳时

1.在婴儿饥饿时,先吸吮平坦的一侧乳头.此时,吸吮力强,易吸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2.婴儿应取环抱式或侧坐式喂哺,以便较好地控制其头部,易于固定吸吮部位;

3.假设吸吮未成功,可用抽吸法使乳头突出,并再次吸吮。

〔三〕哺乳结束可继续在二次哺乳间隙配带乳头罩。

二、乳头皲裂

主要是由于婴儿含吮不正确,分娩后未能掌握正确喂哺技巧,过度地在乳头上使用肥皂和酒精干燥剂之类刺激物以及婴儿口腔运动功能的失调等。

〔一〕.哺乳前

1. 乳母应取舒适松弛的喂哺姿势;

2. 湿热敷孔房和孔头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以刺激排乳反射;

3. 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

〔二〕.哺乳时

1. 先在损伤轻的一侧乳房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

2. 让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婴儿口内;

3. 交替改变抱婴位置〔一次为卧位,则另一次为坐位〕,使吸吮力分散在乳头和乳晕四周;

4. 频繁地哺乳;

5. 在喂哺结束后,等到婴儿放下乳头后,再把婴儿抱离乳房,或由于母亲因某种原因,不得不中断喂哺,则用食指轻轻按压婴儿下颏,温和地中断吸吮。

〔三〕.哺乳后

1. 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乳头.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丰富蛋白质,能起到修复表皮的功能;

2. 穿带棉制宽松内衣和胸罩,并放置乳头罩,以利于空气流通,皮损的愈合.

注意:

如果乳头疼痛剧烈,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24小时,但应将乳汁挤出,用小杯或小匙喂养婴儿.

三、乳房过度充盈

即乳房内血液、体液和乳汁的积聚,这是由于不适当或不经常哺乳所致。

通常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进行有效护理将有助于减轻症状。

(一)哺乳前

1、乳房湿敷3—5分钟,随后柔和地按摩、拍打和抖动乳房。

2、用手或奶泵挤出足够奶汁使乳晕变软,以便婴儿正确地含吮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二)哺乳时频繁地哺乳,将乳汁排空。

(三)哺乳后应配带支持胸罩,改善循环。

四、乳管阻塞

  常见于继发性乳汁郁积、不经常哺乳、不完全吸空乳房以及乳房局部受压所致。

  〔一〕哺乳前患侧乳房湿热敷3-5分钟并做乳房按摩、拍打和抖动。

  〔二〕哺乳时

   1. 首先应在阻塞的一侧乳房进行哺乳,因饥饿的婴儿吸吮力最强,有利于吸通乳腺管。

   2. 吸吮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婴儿口内,使之有效地吸吮。

   3. 每次哺乳改变抱婴姿势,充分地吸空各叶乳腺管。

   4. 哺乳同时按摩患侧乳房,有助于阻塞乳腺管通畅。

   5. 频繁地哺乳,将乳汁排空,如果婴儿因某种原因不肯吸奶则将奶挤出。

  〔三〕哺乳后

   1. 充分休息。

   2. 选用合适胸罩。

〔四〕断乳应逐渐进行。

五、乳腺炎

常由乳头皲裂引起,也可因未及时治疗乳腺管阻塞或乳房过度充盈所致。

〔一〕哺乳前患侧乳房湿热敷3-5分钟并做乳房按摩、拍打和抖动。

  〔二〕哺乳时

   1. 首先应在阻塞的一侧乳房进行哺乳,因饥饿的婴儿吸吮力最强,有利于吸通乳腺管。

   2. 吸吮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婴儿口内,使之有效地吸吮。

   3. 每次哺乳改变抱婴姿势,充分地吸空各叶乳腺管。

   4. 哺乳同时按摩患侧乳房,有助于阻塞乳腺管通畅。

   5. 频繁地哺乳,将乳汁排空,如果婴儿因某种原因不肯吸奶则将奶挤出。

  〔三〕哺乳后

   1. 充分休息。

   2. 选用合适胸罩。

〔四〕饮食宜清淡,如体温高则需增加摄入水液,及时就诊。

  〔五〕镇痛或抗生素药物,热敷,顺乳管方向按摩,用吸奶器吸出乳汁。

 

母婴暂别离时

母乳中含有丰富而比例适当、易被婴儿消化吸收的营养和免疫物质,且含有十分充足的水份,是任何乳品所不能媲美的.生病的婴儿更需要母乳营养的支持,有益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尤其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

母亲生病时所产生的抗体,在哺乳过程中通过乳汁带给婴儿,保护婴儿免受感染.

因此,当母婴生病时,除绝对禁忌症外,要合予鼓励、支持和耐心指促使母乳喂养继续进行。

  一、早产儿或新生儿与母亲别离时

  1、建立简易奶库帮助母亲在分娩后12小时内首次挤奶,刺激下奶.指导母亲掌握采集母乳的方法和步骤,定时挤奶送医院奶库贮存,专供自己婴儿喂养.

  2、忌用橡皮奶头按不同胎龄等情况,选用鼻饲管、滴管、小杯或小匙喂养婴儿.

  3、增加母婴间接触鼓励母亲看望和扶摸婴儿,或母亲随婴儿住院,增加母婴之间情感联系,促进乳汁分泌。

  4、改革儿科病房陪伴制度允许母亲在病房内随时喂哺自己的婴儿.

母乳喂养的新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