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101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文档格式.docx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坦。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

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

①冷却凝固;

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

④重熔再生。

全析考点一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

相互关系

表   现   形   式

地 壳运动

水 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

①它们相伴                                       发生;

②在不                                          同时期和不                                           同区域,两者                                           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                                           言,地壳运动                                           以水平运动                                           为主,垂直运                                            动为辅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滑坡、堰塞湖等

1.(2013·

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D.太阳能

[审题答题规范专训]

—————————————————————————————————————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D 

(2)A

——————————————————————————————————————

2.(2011·

山东高考节选)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解析:

选D 由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例可知:

Ⅰ、Ⅲ都为沉积层,受外力作用;

而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侵入,且为内力作用所致。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1.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

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3)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3.(2014·

大纲卷节选)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选C 由经纬度可知,K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结合板块分布知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4.(2014·

海南高考节选)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选A P地位于日本附近,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知识可知,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

5.(2011·

海南高考)读下图,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分析该地多火山的原因,必须明确火山一般分布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界线:

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000~3000m左右等深线)的海沟。

原因:

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

全析考点二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地貌

侵蚀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 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溶 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2.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地貌

沉积类型

分布地区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3.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1)张家界地貌:

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

(2)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3)丹霞地貌:

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4)雅丹地貌:

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1.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

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

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2.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6.(2013·

北京高考)读图,回答

(1)~

(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D.⑤⑥

(2)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从第

(1)题设问中获取,甲处为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地区。

(1)C 

(2)C

7.(2014·

安徽高考节选)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

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2)。

图2中的沙岭沙山(29.5°

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选C 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故C项正确。

8.(2013·

福建高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

(1)~

(2)题。

(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1)D 

(2)C 第

(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不可能分布在河流中游;

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与图示信息不符;

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洪水发生时被淹没,枯水期出露,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图中沙丘就分布在河漫滩上。

(2)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中信息可知,沙丘形态应该是波浪形,①图坡度太大,与图中信息不符;

②图方向错误;

③图方向、坡度均正确;

④图方向错误。

9.(2013·

天津高考)读图,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选D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高考常考的24

图示之(九)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图1 以地质剖面图

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

图2 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

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

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

二进二出。

注:

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1.图甲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  )

A.东非裂谷         B.海岸山脉

C.大西洋D.喜马拉雅山脉

(2)在图甲①处,最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应为图乙中的(  )

A.aB.b

C.cD.d

[应用五步法读图]

1.由题干中的文字说明可知图甲为两板块挤压碰撞区,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a、b、c、d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2.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1)B 

(2)B

2.(2015·

乌鲁木齐二诊)天山大峡谷高大山体由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组成,峡谷细长陡峭,崖壁下部有大小不一的洞穴分布。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

(2)峡谷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1)C 

(2)A 第

(1)题,由天山大峡谷细长陡峭可知其为流水侵蚀形成的;

冰川侵蚀的河谷地貌呈“U”型,坡度平缓;

风力侵蚀的典型地貌为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该地没有海水侵蚀。

选C。

(2)题,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为沉积岩。

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A正确。

3.(2015·

南京盐城二模)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

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①B.②

(2)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1)B 

(2)B 第

(1)题,波浪岩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由图2可知,碎屑物形成④岩石,则④为沉积岩;

岩浆和岩浆岩可以互相转换,则①为岩浆,②为岩浆岩,③为变质岩。

(2)题,波浪岩属于花岗岩,其形成首先要经过岩浆侵入地层,冷却凝结,然后经地壳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受风化剥蚀作用影响,最后在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下形成波浪的形状。

4.读物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

(1)~

(2)题。

(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B.④⑥⑧

C.①②⑤⑥D.⑤⑥⑦⑧

(2)从物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1)A 

(2)C 第

(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分析清楚各个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分析图示可知,⑦为冷却凝固,⑥⑧为重熔再生,④为变质作用,②为压紧固结,①③⑤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故A正确。

(2)题,图中②④为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故A错误;

变质岩只有转化为岩浆以后才能形成火成岩,图中⑥和⑦可表现出其转化的过程,故B错误;

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必须经过沉积物这一环节,图中的③和②可表示,故D错误;

任何岩石都可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而图中缺失沉积岩直接指向岩浆这一过程,故C正确。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015·

泉州质检)图A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  )

A.甲         B.乙

2.图A中“巨石”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

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1.B 2.D 第1题,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从图B中可以看出,乙是岩浆岩。

第2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的,后地壳上升,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侵蚀形成图A所示景观。

湖州八校联考)读某区域地层剖面图,图中数码①~⑦代表岩层,回答3~4题。

3.岩层①④⑤⑥从新到老的排序是(  )

A.①④⑤⑥B.⑥⑤④①

C.⑥①⑤④D.①⑤④⑥

4.推断岩浆活动以前的地质演变过程(  )

A.侵蚀、沉积、断层、沉积、侵蚀、沉积

B.沉积、侵蚀、沉积、断层、侵蚀、沉积

C.断层、侵蚀、沉积、侵蚀、沉积、沉积

D.沉积、侵蚀、断层、沉积、侵蚀、沉积

3.C 4.B 第3题,据图可知,④⑤⑥均为沉积岩层,故埋藏越深的岩层形成时间越早,①为岩浆活动形成的,且岩浆岩侵入了④⑤两个沉积岩层,故①形成在④⑤岩层之后。

第4题,据图推断,②及其以下底层有一个底层顶部不平整,应为在该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受外力侵蚀形成的,之后地表物质又开始沉积,②及其以下岩层不连续,中间为一处断层,该断层位于③岩层以下,故断层形成以后,上覆岩层又开始沉积,②③岩层之间的分界面不平整,说明在③沉积岩层形成之前,②表面岩层受到过外力侵蚀。

南宁一测)下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  )

A.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D.沉积作用

6.甲处缺失3、4地层,主要原因是(  )

A.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

B.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

C.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

D.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缺乏沉积物来源

5.B 6.C 第5题,图中地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即有褶皱分布,且有明显的断层存在,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第6题,首先在地势低洼处,由于沉积作用,先后形成1、2、3、4沉积岩地层,后因地壳运动,地层弯曲变形,甲地地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构造,甲地位于断层上升一侧,地壳抬升,又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所以缺失3、4地层。

安庆一中月考)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

读图回答7~8题。

7.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8.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A.三峡谷地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D.皖南丘陵

7.A 8.C 第7题,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

第8题,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③表示石灰岩,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变质岩

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沉积岩

10.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⑤D.③⑤①②④

9.C 10.C 第9题,②⑤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③属于沉积岩,④属于侵入岩附近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

第10题,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是先沉积,后侵入,再变质。

衢州模拟)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

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石岩组成的岩石。

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丘形成顺序为T2—T1—T3

B.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C.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

D.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

12.该地区的部分盐山表面密布沟渠,甚至形成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B.流水侵蚀

C.风化作用D.人为破坏

11.D 12.B 第11题,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说明其形成受内力作用影响。

其形成过程应是T2—T3—T1。

第12题,盐山表面出现沟渠,形成地下洞穴,主要是受流水侵蚀的影响。

其形成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一致。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015·

河北定兴月考)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3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