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16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docx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学习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知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

在2016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了个好头,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按照2016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是着力于“深化”。

本次讲座着眼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谈如何深化、如何落实,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的一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次讲座的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简要回顾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效;第二,分析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三,在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深化、推进落实、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引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内涵

首先,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主要从当前的国内外经济背景来认识。

从国际上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一轮长周期调整阶段,世界主要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表现为低增长、低通胀、低贸易、低投资、低就业状态,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国际市场萎缩,世界贸易额出现负增长;国际金融市场也是时有震荡,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地缘政治、突发性事件等干扰因素增多,出现了各种“黑天鹅”现象,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世界经济一直处在持续深度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分工格局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单一的需求刺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中长期结构性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过去一个时期,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这就形成了一个“大三角”的分工格局。

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大三角”的分工格局发生了改变。

欧美国家的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能源、原材料生产国也迫于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压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着力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

这样一来,“大三角”的分工格局就开始发生变化。

全球低增长困境的主要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迟缓。

增强经济增长动力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提出,要解决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低迷问题,就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

既有的“大三角”国际分工格局也需要重构,这就对结构性改革提出紧迫要求。

各主要经济体都需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提升分工位势,争取更有利的分工地位。

从国际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需要依靠供给侧来推动。

当今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颠覆性创新,市场需求就会发生波澜壮阔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经济结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都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

从国内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具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是制造业第一大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明显增强。

现在,我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需求结构、人口结构、生产条件、资源环境、社会心理等都发生了改变,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供需条件、实现路径、基本动力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周期性、总量性、结构性矛盾“三期叠加”的状态,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态势,从两位数的增长降到9%、8%,一直到2016年的6.7%。

正是在这样的经济下行压力态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三大明显特征:

第一,速度变化;第二,结构优化;第三,动力转换。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主要依靠过去的资源要素投入驱动转向主

要依靠创新、依靠人力资本来驱动。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过去那种依靠人力和资源环境等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我们要以创造性的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进程之中。

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逐步提高,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非转变不可的阶段,因此必须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部分行业产能严重地产能过剩,部分地区房地产库存高企,企业的杠杆率偏高,实体经济成本过高,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领域短板突出。

同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实体经济效益不理想,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我国市场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结构正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社会消费潜力巨大,但由于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高端制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提升、关键设备研发生产等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效供给不足制约着消费潜力的释放,导致供需错配现象严重,经济循环不畅,综合成本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会牵制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分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既有总量性的问题,也有结构性的问题,还有周期性的问题,但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

中国经济增速之所以放缓,并非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的结构性错配。

所以,要推动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的、

低端的供给,扩大有效的、中高端供给,从而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这样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背景下,2015年末,党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思想,而且连续三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并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

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们就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整个“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

《规划纲要》也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实质做了全面的描述,可以概括为“三个必须”: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必须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这三个“必须”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发展主线的描述全面清晰地指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把握三个层面。

第一是供给侧层面的,要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是结构性层面的,要通过结构性的调整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供求的动态平衡。

第三是改革层面的,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体制机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提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保障,才能全面持续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这是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端、结构性和改革。

以上,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精神实质和内涵作了一个全面回顾。

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是应对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局面的关键一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

我们要对习总书记的讲话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我们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初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初见成效1.去产能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去产能的目标主要是在钢铁和煤炭两大领域。

钢铁去产能的目标是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的目标是2.5亿吨。

得益于我们一系列工作的推进,2016年10月至11月,这两项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分别超过6500万吨和2.9亿吨。

另外,在煤炭、钢铁去产能的工作进程中还涉及到重新安置职工的内容。

煤炭2.5亿吨的产能涉及到62万职工,钢铁4500万吨产能涉及到18万职工。

而实际上,因为我们的工作有效落实,所以到2016年年底,两大行业安置职工就已经接近70万。

与此同时,在去产能过程中也淘汰了一些落后企业,处置了一批“僵尸企业”,其中,央企下属企业170多家。

2016年,煤炭、钢铁两大行业的效益非常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2015年的前11个月还亏损将近600亿,2016年前11个月就盈利331亿,前后差距将近1000亿。

煤炭企业的利润也增长了1.1倍。

这是去产能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

2.去库存2016年,商品房待售面积从年初的1月份一直到10月份是连续下降。

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8亿平方米,2016年末是6.95亿平方米。

这就是去库存,特别是去房地产库存。

3.去杠杆主要是关于企业的负债率。

2016年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同期的56.8%降低到了56.1%,下降了0.7个百分点。

4.降成本

2016年通过结构性减税,特别是营改增,企业税负总体来说有所下降。

前10个月,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的成本为85.85元,比2015年同期减少0.24元,实体经济的成本有所下降。

5.补短板2016年,脱贫攻坚、农村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国务院针对“三去一降一补”做了大量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政策棋盘基本布局已经完成2016年,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20多个文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

在去产能方面,2016年2月4日、5日接连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此后,国务院办公厅还就建材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化产业三个产业的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也发布了指导意见。

在降成本方面,2016年的8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6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

这些政策都致力于降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在去房地产库存方面,2016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

在去杠杆方面,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和《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

在补短板方面,2016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聚焦补短板问题,部署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的工作力度,就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等制定规划。

而且,国务院还特别在创新和消费品升级方面、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可以说,“三去一降一补”的措施是连续出台的,可谓是好戏连台。

(三)政府、市场、企业各个层面对“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的认识和工作在不断深化、机制不断创新从工作上来说,除了钢铁、煤炭的去产能取得积极成果外,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的去产能也在有序推进。

从机制创新方面来看,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市场机制。

比如中长期合同制度、储备产能制度、增减挂钩减量置换指标交易制度、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政府行业企业联手防范价格异常波动制度等,在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中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序推进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企业的效益改善和转型升级。

也就是说,我们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认识在不断深化,机制也在不断创新。

(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运行态势出现了许多积极信号2016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非常平稳的增长,全年GDP增速为6.7%,这符合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

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工业品价格结束了连续14个多月的负增长,实现企业盈利水平回升。

2017年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情况,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8.5%。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利润大幅增长。

由此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去产能的顺利推进,不仅减轻了产能过剩的压力,而且带来了企业经营效益状况大幅好转,稳定了两大行业的信心。

政府和企业的理念和行为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更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了市场实现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扩产能的危害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调整商业模式,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含量,努力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我国经济政策导向对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政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际上也赢得了更多的认同。

现在,不少国家都意识到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对结构性改革更加重视和关注,一些知名的国际机构、媒体都认为随着关停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工作的推进,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在不断地聚集,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为整个“十三五”时期开了一个好头。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说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了一个好头,但是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

比如去产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还有待加强,去库存的一些政策出现了变

形走样。

本来,为了去房地产库存,我们在年初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是最后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大量的投机性、投资性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三四线城市库存积压还是很严重。

在去杠杆方面,我们还要下大力气。

想降成本上还有很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没有彻底清除,补短板仍需进一步聚焦。

综合起来看,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三大结构性失衡。

第一,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仍然严重。

我国供给体系产能十分强大,但目前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

随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相对下降,特别是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龄化趋势加剧,有效劳动人口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供给结构很不适应需求的新变化。

一方面是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有效的、高质量的供给严重不足。

第二,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严重。

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不能把结构性供需矛盾当作总需求不足,并以增发货币来扩大需求。

增加的货币因为缺乏回报,很多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资金“脱实向虚”十分严重,资金在金融领域、在虚拟经济领域内炒来炒去,在金融体系内部进行自我循环,大量游资寻求一夜暴富。

再加上一些监督人员同“金融大鳄”内外勾结,就出现了股灾、债灾、汇灾等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与制造业的增长比例严重失衡。

第三,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

房地产本来属于实体经济,但2016年全社会都在用加杠杆的办法进行房地产投机,使房地产经济变形走样。

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过程中,由于“资产荒”,加上土地、财税、金融政策不配套,城镇化有关政策和规划不到位,致使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投机需求旺盛,带动

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攀升。

房地产高收益又进一步诱使资金“脱实向虚”,导致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银行利润越来越依赖于所谓的房地产繁荣,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使回报率不高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以上这三大失衡是2016年整个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反映了结构性矛盾的现状。

而具体到“三去一降一补”五项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比如,在去产能方面,一方面钢铁、煤炭两大行业去产能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去产能政策的约束之下,部分行业的供给无法对需求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导致了阶段性、区域性的供给不足,最终造成钢铁、煤炭价格大幅上涨。

以煤炭行业为例,2016年进入采暖季后,煤炭需求季节性增高,但煤炭供给却跟不上。

于是,在近期火电发电量同比正增长超过10%的同时,原煤产量同比下跌了10%。

受此供需缺口的影响,煤价大幅上升,比年初水平增加了70%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

此外,在去产能令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大涨的背景下,未来相关企业主动去产能的意愿可能会降低,从而使去产能政策的推进面临更大的阻力。

在去杠杆、降成本方面,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减税降费,但很多企业的成本压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电价等。

所娃哈哈集团的董事长宗庆后曾说过,企业的税负过高,光娃哈哈集团就有500多种税费项目,后经有关部门核实,是317项。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企业成本还是很高的。

在补短板方面,我们在生态保护、扶贫脱困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发展瓶颈。

在扶贫脱困的攻坚阶段,很多地方为了追求政绩出现了虚假的数字脱贫。

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镇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还表现出很大的不足。

这些方面,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另外,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学者从理论上简单地从西方经济学比如从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的观点中寻找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泉;有的人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适度扩大需求对立起来,认为经济的重要任务在供给侧,所以需求侧就可以不重视;也有的单方面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是政府干预经济,不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以上这几个方面都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上、理论上存在的困惑和认识上的误区,这些问题在新的一年都要切实解决。

三、2017年如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2016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是2017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7年的工作中还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深化,推进落实,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7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那么,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针对问题抓改革、抓落实?

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要进一步全面深刻和准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几

个关系;第三,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个工作着力点;第四,要以真抓实干、踏石留印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推进落实。

(一)全面深刻和准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在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时指出,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

他提出五个“搞清楚”。

第一,情况要摸清楚。

要搞清楚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是什么,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到胸中有数。

第二,目的要明确。

要搞清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是本末倒置。

第三,任务要具体。

要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

第四,责任要落实。

要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

第五,措施要有力。

要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管用、有操作性。

这五个“搞清楚”对于2017年的工作依然有指导作用,因此一定要把现状、方向和目标、具体工作的手段、政策措施搞明白。

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五个“搞清楚”,进一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深刻的论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其实就是满足需求,包括满足现实需求、潜在需求、不断增长的需求。

它的主攻方向就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使当前的供给结构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增强供给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

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活力的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有效引导作用,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提高潜在的增长率。

经过一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后,我们对这些问题,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目标、方向、路径等,一定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正确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几对关系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就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四个重大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减法和加法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这四个重大关系切中了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所在。

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能把政府和市场相互对立,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大原则。

我们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来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政府要勇于担当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

2.处理好减法和加法的关系减法,就是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

加法,就是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补短板、惠民生,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

但必须要切记,做减法

不能“一刀切”,要减得准、不误伤。

做加法不能一拥而上,避免“大水漫灌”,避免搞政策的强刺激和“撒胡椒面”,这样会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形成新的重复建设。

3.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我们必须把握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抉择,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替代的关系。

过去我们强调需求管理,发挥“三驾马车”的作用,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要抛弃“三驾马车”,我们依然要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针对促进“三驾马车”发挥作用的需求侧管理,反而是要求投资、消费、出口适应需求变化的结构性改革,所以我们仍然要发挥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4.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十三五”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