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196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 教案Word格式.docx

只答手法不结合诗句简析不得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赏析范围。

诗歌写景的艺术手法可从意象的选取、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景与情的关系等角度回答。

答题时注意既要点明艺术手法,还要能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6分)

答案 ①弟弟遭贬;

②路途遥远;

③行路艰难;

④惜别友人。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歌描写的意境和营造的氛围上,可以体会出诗中充溢着与友人离别而不舍之愁;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表现了对弟弟遭贬之愁;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写行路披星戴月,写出了路途遥远;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写尽了行路艰难。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律+惜春

曲江二首(其一)

杜 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①,苑边高冢卧麒麟②。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①翡翠:

翡翠鸟。

②麒麟:

石麒麟墓饰。

鉴赏 首联开篇语奇而意远,虽然看似突兀,但通篇主旨是惜春,所以起处正合情合理。

历尽漫长的严冬,好不容易盼到春暖花开,自是十分珍惜。

然而,“一片花飞”已透露了春天开始消逝的消息;

“风飘万点”正是残春景象,诗人如何不满腹怨愁!

颔联句法新奇绝妙,诗意在每一句的前五字其实已道出,而耐人寻味的亮点,却恰恰在貌似无意的末二字。

前两联三次写到花,而意不重。

第一句写初飞,第二句写乱飞,第三句写飞将尽。

面对这个过程,诗人的愁绪也逐步升级,故借酒以消愁。

颈联以景物写人事,寄寓感慨之意。

经过“安史之乱”,曲江昔日的盛况一去难返,呈现出荒凉、寂寞的景象。

“小堂巢翡翠”言其经过离乱,寂寞无主。

“高冢卧麒麟”突出人生之短暂、死亡之冷酷。

尾联两句,诗人触景伤情,发出无限的感慨。

万物兴废本是自然之理,帝王宫苑也不免变成高冢荒坟,又哪来永久的功名富贵?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浮名所束,还是享受人生的快乐吧!

3.请分析前三句(“一片……经眼”)是如何层层渲染“伤多”的。

答案 ①开头借“一片花飞”暗示春天开始消逝,诗人因此伤感;

②接着借“风飘万点”的情景,表达诗人的满腹愁怀;

③最后描写春花“欲尽”,诗人只得“且看”,诗人的愁绪无以复加。

(每点2分)

解析 分析诗人的情感,要注意诗人选取的意象和表达的意境,可以从诗句中的“一片”“万点”“欲尽”着手分析,根据落花数量的变化来层层分析诗人是如何“伤多”的。

4.尾联中的“行乐”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诗人“行乐”的原因有哪些?

请具体说明。

答案 

(1)“酒入唇”(或“喝酒”,1分)。

(2)百花凋零,春光逝去,令人发愁;

景象残败,昔盛今衰,令人感伤;

浮名无用,羁绊自身,令人难受。

(要点:

惜春伤春、忧时伤世、看透浮名)(原因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根据诗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作答。

“行乐”在诗中具体是指“莫厌伤多酒入唇”中的“酒入唇”。

“行乐”的原因:

首联写百花凋零之景,春光逝去,令人发愁,这是其一;

眼前尽是春景残败的景象,令人伤感,这是其二;

“何用浮名绊此身”,浮名无用,羁绊自身,令人难受,这是其三。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宋词+家愁国忧

齐天乐·

中秋宿真定驿①

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

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

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

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

梦断刀头②,书开虿尾③,别有相思随定。

忧心耿耿。

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①开禧元年(1205),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六月离开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

②刀头:

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

③虿(chà

i)尾:

笔法劲锐。

鉴赏 上片开篇便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美丽景致。

一个“劝”,一个“放”,使得原本静止的景色有了感情和动作,显得生动有趣。

“照野霜凝”取自李白的《静夜思》,此处运用典故,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接着由描写月色转为抒情,作者看到如此美景,想到自己在异国他乡独过佳节,再美的月色,在作者眼中也都成了悲景。

最后作者看着月下自己空荡孤寂的影子,不禁感到悲凉和惆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心中所思,具体写作者愁苦的原因。

首先由孤单的自己想到那些不在身边的朋友,想象他们看着这天边明月,或许也会想起在外的自己,但身在故乡的朋友们却未必能够体会作者在异国他乡的思乡愁意。

“诗思谁领?

”运用反问,更加凸显了作者的无奈。

接着借用“刀头”,暗示自己现在还乡只是不能实现的梦想,因此只能将自己的心中所思通过书信传回家乡。

然后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使残缺破败的景象更显凄苦寒凉。

之后又化用杜甫《月》中的诗句,明写月中嫦娥,实写北宋宫殿清冷如月宫,亡国的痛楚、思乡的悲伤,在最后一句再次升华,情感丰富而有感染力。

5.请赏析上片中“西风来劝凉云去……一一冰壶相映”几句写景的艺术手法。

答案 ①“劝”“放开”将西风和夜空人格化,化静为动,写出了中秋夜晚云破月来、天地澄明的景象。

②用“金镜”“霜”“冰壶”比喻空中的圆月和皎洁的月光。

③把月光照耀四野想象为凝霜,由月亮倒映水面,想象月宫中的桂树被河水浸湿,生动有趣。

④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凄切。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上片中前五句写景的艺术手法,回答时不能脱离限定词句的范围。

赏析诗词写景的艺术手法时,要抓住词句中写景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具体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手法,“劝”“放开”的主语分别是“西风”“天东”,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金镜”“霜”“冰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而由月光写到“霜”则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此外,还可以从景与情的关系考虑,这两句词描绘了生动美丽的中秋景致,抒发的却是孤独思乡之情,以美景写哀情。

6.概括作者“古庭空自吊孤影”的原因。

答案 ①中秋佳节,身在“异国”,归日无期;

②触景伤情,思念江南的亲朋故旧;

③忧心国事,对时局倍感无力。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

解析 回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词,联系全词进行分析。

“空自吊孤影”表现了作者孤独惆怅的心境,究其原因:

首先,由词的题目及注释可知,“中秋宿真定驿”即中秋之夜作者夜宿真定驿,说明他在佳节期间仍身在异地;

再由“梦断刀头”可知,作者认为自己回乡还只是梦想。

其次,佳节美景缺人共赏,“江南朋旧在许”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怀念。

最后,尾句“九秋宫殿冷”寓意深刻,实写北宋宫殿清冷如月宫,作者心忧国事却无能为力。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宋词+安贫乐道

卜算子·

芍药打团红

洪咨夔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

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注]屋。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

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卢仝:

唐代诗人,相传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

鉴赏 上片开头两句“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描绘了春季的美景,景色让人陶醉。

萱草,也称忘忧草。

后两句由远及近,帘卷微风,燕子归来,多么令人陶醉啊,可是作者仍然住在破屋里,表现了作者对贫困生活不以为意、安贫乐道,为下片抒情蓄势。

下片通过一系列典型细节,以“贫”“闲”道出了作者贫穷而且悠闲的现实,因为无事可做,连粗陋的食物也懒得收拾,乐得逍遥自在,并无一点悲苦之情。

“扫地焚香”体现了作者情趣高雅,“人胜连环玉”,体现了作者十分满足,自得其乐。

7.简要赏析上片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色彩渲染,动静结合;

②描写的美景与作者住的茅屋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清贫;

③为下文作者叙写生活情形做铺垫。

解析 上片前两句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用多种色彩着力渲染芍药盛开、萱草碧绿的美景。

“帘卷疏风燕子归”写出了风卷门帘、燕子归来的动作,“依旧卢仝屋”是静止的景物,动静结合,以美景反衬自己清贫的现实,为下文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做了充分的铺垫,更凸显出自己安贫乐道、品行高洁的操守。

8.根据下片,简要概括作者的生活状况。

答案 贫困、清闲、自得其乐。

(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解析 由“依旧卢仝屋”“贫放麹生疏”可知,作者的居住条件差、生活贫困。

“闲到”句,表明床上的青奴好像都热熟了,表现了作者清闲、无事可做。

“扫地焚香”“人胜连环玉”说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容易满足,作者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自得其乐。

训练二 分析概括思想感情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对于这种题型,要从审题、答题两方面努力。

(1)审题,要弄清两个基本问题:

①是分析还是概括(说明);

②是整体还是局部。

(2)答题:

一方面,从微观入手,即理解并体悟“意象”的内涵,联系诗词创作的背景(写作背景、时代背景),揣摩作者的情感内容。

同时,还要注意诗中表明情感倾向的“直接情语”和“间接情语”。

另一方面,从宏观入手,即从梳理作者“起、承、转、合”的思路,从章法或结构的角度,逐句分析,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内容。

要特别关注关键诗句,如首句、尾句,尤其是尾句,诗人一般会“卒章显志”。

因此,从尾句入手,细析层次,细品语言,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七律+家国情怀

寄杜位①

近闻宽法离新州②,相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③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④游。

 ①杜位:

杜甫族弟。

②新州:

属唐代岭南道。

③玉垒:

玉垒山,位于成都附近。

④曲江:

唐代长安名胜。

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

鉴赏 首联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喜悦,同时又为杜位感到担忧。

颔联中,诗人设身处地地替杜位考虑,“悲君已是十年流”,流放十年该有多少烦忧啊。

颈联“干戈”“雪满头”,国家动乱,个人年华老去,白发苍苍。

写出了满目的战争风尘,杜位的满头鬓发应如雪斑白。

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

尾联视角转到自己身上,诗人在这玉垒山写此信时心绪纷乱,何时才能一同赏游曲江的美丽。

“何时更得曲江游”,只有国家安定之后,民众才能自由行动,寄托了诗人对杜位的祝福、对兄弟聚首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1.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答案 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运用虚写,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

解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发比作白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发之多,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时光飞快的伤感。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干戈”指代“战争”,突出国家战争频发,诗人为国担忧。

运用想象,诗人想象流放归来的杜位还是满头白发的样子,寄托了诗人对杜位深深的同情。

2.“何时更得曲江游”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愿望?

答案 ①战乱平息,国家太平;

②回到长安,兄弟聚首;

③生活安宁,重游胜景。

解析 本诗为杜位到远方为官而作,离开新州是叙事,“尚百忧”是设身处地的担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想到漂泊已经很久了,十分想见到杜位。

颈联写国家动乱,诗人渴望见到太平的那一天。

年华老去,今后不一定能再次相见了。

结尾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长安得到重用,过上安宁、兄弟重游的美好生活。

七律+乡情友情

送客还江东

韩 翃

还家不落春风后,数日应沽越人酒。

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

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

把手闲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鹧鸪[注]飞。

 鹧鸪:

鸟名。

《异物记》曰:

“其志怀南,不北徂也。

”《本草纲目》记其鸣曰:

“行不得也哥哥。

鉴赏 本诗是首送别诗。

首联两句,通过“不落”“数日”写出了友人归家的速度之快。

颔联两句,通过对“池畔花”“鸭栏”“桥边雨”“鸦柳”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春景图,同时,运用“斗”“藏”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友人愉快的心情。

颈联两句,写出了友人在室内穿着新衣,然后在邻居家喝醉的情形,突出了居家之乐、人情之美。

尾联两句,“把手闲歌香橘下”中的“闲”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归乡生活的美好祝愿;

“空山”一句,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送走友人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不能归乡的惆怅。

3.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乡的欢愉之情的?

请根据前三联简要概括。

答案 归家之速;

美景衬托;

居家之乐;

人情之美。

解析 作答时,可从环境描写、人物心情、所见的人事等方面分析概括。

“还家不落春风后”写出了归家之速;

“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主要写家乡美景,衬托还乡的欢愉之情;

“数日应沽越人酒”“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主要从居家之乐、人情之美等方面来写还乡的欢愉之情。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

暗寓自己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解析 根据标题“送客还江东”及“把手闲歌香橘下”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

根据“空山一望鹧鸪飞”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宋词+送友伤己

醉落魄·

席上呈元素[注]

苏 轼

分携如昨。

人生到处萍飘泊。

偶然相聚还离索。

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

天涯同是伤沦落。

故山犹负平生约。

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元素:

杨元素,苏轼的同乡和故友。

鉴赏 词一开头,就点明离别,并交织着对往事的回忆。

“分携”写出了临别依依、难舍难分的感情。

回忆旧日的分离,则是为了强化当前的别情,所以很自然地引发了人生感慨,推出当前的送别之事。

“离索”虽然是指当前的离别,却蕴蓄着一种深沉的感情,也与开头的“分携”相照应。

紧接着,词人又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抒写了更深一层的感慨。

过片两句写别筵情景,词人故作达观,劝友人樽前对饮,并用天涯沦落的共同遭遇来打动对方。

“天涯”“沦落”夸大其词地写仕途飘荡的身世,对仕途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怀念纠缠在一起。

末三句抒发归隐故乡的意愿,“犹”“长”二字便写出了一种长久的期待与内心的渴望。

词人把“峨嵋”作为故乡及其美景的代表,从反面运用“化鹤归辽”的神话故事,以“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归隐的意愿以及对故乡的深情。

这首赠别词在思想内容方面,一是强化了身世感慨,二是牵动了故乡情结。

全词表现的是客中送客的黯然情怀,但取境阔大,声调嘹亮,故情虽抑郁而不萎靡,构成了独特之情味。

5.请根据上片,简要概括词人“愁”的原因。

答案 ①与友人别离;

②飘泊不定;

③身体多病;

④离群索居(或“孤独”)。

解析 解答时,按照题干指向,抓住上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推断,如“分携”,表明朋友分别;

“萍飘泊”,说明飘泊在外,没有固定居所;

“离索”,说明离群索居的孤独;

“多病”,表明身体多病。

最后分条陈述即可。

6.下片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尊前一笑”展现了词人面对离愁的豁达;

②“天涯”“伤沦落”抒发了词人内心的飘泊之悲;

③“同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

④“故山”“负平生约”暗含词人的思乡之情以及不能归乡的无奈;

⑤“长羡归飞鹤”显露了词人向往归隐之心。

(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答对情感,不作分析,得3分)

解析 解答时认真研读作品,抓住内容进行分析。

如“尊前一笑”,明明要分别了还笑,展现了词人的豁达;

“天涯”写出了飘泊之苦;

“故山”即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归飞鹤”即“回巢的鹤”,隐含回家、归隐之意。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律+迎春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述古:

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鉴赏 “病后”是诗人的状态,“邀往城外寻春”是诗人病后应友人之邀前往城外寻春,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首联选取了富有季候特征的“山禽”“冰沼”,“苦唤人”“忽生鳞”写出了山禽声声鸣叫和结着冰的池塘水面泛起波纹,点明了早春时节,扣住标题中的“春”。

颔联写诗人年老了讨厌歌舞宴饮的生活,病后吃惊地发现自己又生了新的白发。

写出了诗人自己年老多病,扣住标题中的“病后”。

颈联写诗人躺在床上听到友人邀约的消息,试着呼唤幼子整理冠巾,扣住标题中的“邀”,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尾联将“曲栏幽榭”与“一看郊原”对比,反衬出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照应标题中的“城外寻春”。

7.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构思脉络。

答案 ①首联点明早春时节;

(1分)②颔联写自己病后的状态;

(1分)③颈联写友人相邀,自己欣然应约,同去寻春;

(2分)④尾联写寻春的结果,用城内“曲栏幽榭”的“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

(2分)

解析 诗歌首联写景,“山禽苦唤人”“冰沼忽生鳞”点明了早春时节。

颔联写事,“老来”“病起”写自己的状态。

颈联写事,“试呼稚子整冠巾”,写自己应友人之邀去寻春的迫切。

尾联写景,将“曲栏幽榭”与“一看郊原”进行对比,反衬出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

8.概括本诗的情感内涵。

答案 ①对时光流逝、年老多病的感叹;

②对友人相邀寻春的高兴、喜悦;

③对郊原浩荡春色的喜爱;

④病后,在郊原春色的感动之下,内心的开朗和豁达。

(每点1分,答出四点给5分)

解析 注意诗歌写景抒情、写事抒怀的特点。

颔联“老来”“病起”“白发”,突出了诗人年老多病的感叹。

颈联“卧听”“试呼”,表达了诗人应友人之邀寻春的喜悦之情。

尾联“浩荡”传达出诗人对郊原春色的喜爱之情。

再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经历和人生态度,结合本诗的题目理解诗人开朗和豁达的心境。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律+淡泊名利

利州南渡

温庭筠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①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

②范蠡:

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

③五湖烟水:

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

④忘机:

忘却俗念。

鉴赏 诗人来到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

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

这一联写江景,交代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

日暮时江边渡口。

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

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

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

未渡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