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24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docx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作业一二答案

 

《公共管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一)

 

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大学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产品。

3、20世纪40至60年代,可以说是对早期公共行政学的批评与该学科的转变时期,这种批评与转变的结果则是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的出现。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

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涵是什么?

答: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过程

2、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表现在:

目的不同;限制因素不同;物质基础不同;

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

3、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答:

应具备:

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力;管理决策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4、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志愿性。

5、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哪些?

答:

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

三、论述题

如何理解政府失效理论?

答:

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

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

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

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部性和政府的扩性;政府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既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就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四、案例分析题

转变政府职能仍处“进行时”

2013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发布。

以此为标志,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大幕开启。

同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如今,又到了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的时候。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为大家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政府机构职责日趋清晰

从实践看,新组建和重新组建的部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职能转变力度空前。

“瘦身”不单单是为减而减,更多的是理顺职责关系,推进职能转变。

2013年3月18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准实施后不到一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即开始研究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会议通过了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单位的设置,批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铁路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

会议还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容分解细化为72项任务,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随后,一场机构改革的大戏紧锣密鼓地开场了。

去年7月,国务院新组建及重新组建部门的“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规定全部公布。

11月,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一系列举措之后,国家政府部门由27个缩减至2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从一年的实践看,新组建和重新组建的部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职能转变力度空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组建,着重体现出减少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用意。

——国家铁路局的组建实现了铁路的政企分开,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铁路垄断地位,相当于放宽了企业进入铁路市场的条件。

——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能源局的重新组建则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间理顺职责。

……

与此相对应,新组建及重新组建部门设机构和行政编制也同步缩减。

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21个设机构,机关行政编制545名,设机构和行政编制比改革前均有所减少。

这样的“瘦身”,不单单是为减而减,更多的是为了理顺职责关系,推进职能转变。

“小步快跑”——行政审批改革不断加速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简政放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政府和部门从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完美转变。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刚当选国务院总理的克强承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此后,国务院以此为议题的9次常务会议敲定了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出台了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措施。

截至目前,国务院分批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已接近400项。

克强总理的承诺,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过半。

下一步需要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尚有200多项,而“消化”这200多项,还有4年时间。

今年2月13日,国务院再度出手,要求各部委开始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并接受社会监督。

随后,20多个部委向全社会“晒出”权力清单,部分放权幅度达到了三分之一。

在中央的推动下,、、、、等10余个省市及地区制定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年度计划。

如,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的时限计划从799天压缩为37天;和在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自贸区更是率先试点国首份“负面清单”,列出了18个门类1069个小类,其中对约190个小类有管理措施,超过80%的外商投资项目将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放权力度前所未有。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小步快跑”,为简政放权拓宽了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响应民众诉求,认真回应民生期待,从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完美转变,而行政审批“瘦身”则是针对百姓诉求考验的一完美答卷。

吹皱“春水”——职能转变步伐越迈越大

放开用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管住并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中焕发活力。

过去一年,各级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放宽准入方面做“减法”的同时,在加强监管、服务社会方面做“加法”。

目的就是放开用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管住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纵览这一年的改革实践,政府大刀阔斧进行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等一系列举措,使民间投资更加活跃。

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民营个体企业登记数增加37%,带动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

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开始迸发,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不断显现。

在“放”的同时,“管”得更加科学。

政府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到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去年以来,不少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的同时,相应建立了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特别是利用“黑”制度,使一些企业不仅在商圈里失去信誉,而且被冻结了申请贷款等商事行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成本。

当然,尽管转变政府职能取得很大进展,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年首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依然探讨行政体制改革,提出要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细数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不难看出都是与“当头炮”有关的配套改革。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启动后,与“宽进”相适应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将同步推进;取消电力市场份额核定后,电力市场化改革相应提上议事日程;向地方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后,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正在推进……

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发酵,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会继续加快,这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宏观管理方式的变化,中国经济和社会也必将因此进一步释放活力。

讨论:

简政放权和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是我国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举措,目前效果明显。

请结合案例和你的切身实际感受谈谈你对这方面改革的认识,在大力简政放权、不断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以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未来政府职能转变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

“简政放权”是强化管理,是保障民生的守护者。

改革取消和下放权力是为了更有力地创新和强化社会管理,就是要编织一覆盖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将好的管理措施用在民生大计上。

“简政放权”既是增强政府治理、建设现代政府的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保障。

1、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提升政府监管意识,落实监管责任。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监管方式。

三是鼓励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

四是加强研究,同步推进。

2、还有哪方面有待提高:

一是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总体水平。

二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核心是将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社会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

三是完善机制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制度体系。

3、未来政府职能转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是把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在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对取消下放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同步研究、同步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并同步落实。

三是注重同步推进。

待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拿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监管措施以后,再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四是进一步强化部门和地方事中事后的监管责任。

 

《公共管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二)

一、填空题

1、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订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2、根据公共政策对社会有关群体的影响来分,公共政策可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3、公共政策的执行可以分为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政府试验和全面实施这五个主要环节。

4、在公共组织的各构成要素中,职位是最基本的要素,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结点。

二、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公共性

(2)利益选择性(3)目标指向性(4)权威约束性(5)功能多样性(6)动态稳定性

2、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

3、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是什么?

P78

答:

(1)有利于提高政策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有利于优化政策实施的进程。

(3)有利于检验政策实施的效果。

4、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

5、公共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

答:

包括:

变革需求的认知、组织现状的诊断、变革目标和方案的确立、

变革方案的实施。

三、论述题

怎样理解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

答:

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由于公共政策的广泛性,政策规划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解各类人员相互关系的政策规划权力结构。

1、执政党

执政党在各国政策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政党在政策规划中的作用是有差异的。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可以通过对政策规划的审议等程序使政策规划合法化。

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其政策规划权是由宪法和法律赋予的。

4、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一种非官方的政策规划主体,它既可以是成熟的、长期的组织,也可以是零散的、临时的利益相关者的集合。

5、大众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大众不仅是信息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政策规划的重要间接主体。

此外,政府研究机构、学术研究组织等也可能成为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

四、案例分析题

出租车集体停运带来的警示

近日,由于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把国家规定的出租车报废年限由8年改为5年,造成全市6800辆出租车集体停运。

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府又不得不收回成命,表示继续执行原有的出租车管理的有关规定。

政府草率出台相关政策,在实践中碰壁后又不得不宣布刚出台的政策废止,这样的做法何能取信于民,以后的政令还有权威性吗?

政府要取信于民必须说到就一定做到,做不到的绝不说。

毕竟,言行一致是诚信的重要容之一。

商鞅之所以能一诺千金,是因为他在许诺时相信自己有兑现的能力。

市政府的尴尬之处正因为它所说的无法兑现。

无法兑现的硬要说,说了又被迫收回,这样做了以后,又怎能保证以后出台的新政令畅通无阻?

市的这个规定之所以无法实现,首先在于它违背了国家的有关规定。

我们不否认地方政府有制定某些法规的权力,而且这样做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落实中央的各种精神。

但地方政府在这样做时必须考虑到两个问题:

一是是否符合中央或上一级政府的法规和政令。

地方政府的规定要依据上级的规定,不能任意突破;二是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市的这个规定显然违背了这两个原则。

市经济水平并不高,出租车司机收入有限,让他们缩短汽车报废期,提前更换新车,当然难以接受。

在发达地区,出租车报废期可以缩短,但在落后地区要突破国家的规定任意缩短报废期就难以办到。

这难免会引起出租车司机的停运行为。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正当。

出租车司机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不应以停运威胁政府。

不过,事出有因,政府还应更多考虑自己的原因。

类似事件近年来还有不少。

有政府出台的规定无法实施的,也有政府的诺言没有兑现的。

政府说过的一定要做到,出台的有关政策也必须有理有据。

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在出台政策或法规时就必须使决策科学化、化。

科学化是决策要符合实际情况,行之有效;化是决策的过程要透明,听取更广泛的意见。

实现科学化既要吃透上级精神,又要进行调查研究。

实现化关键是要听取专家和各方代表,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别把听证会当成“坐家”,要真正通过听证会来实现决策的程序。

那种拍脑袋决策的做法,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像缩短出租车报废年限规定这类涉及相当一部人利益的决策,就必须慎而又慎,不可贸然出台。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

政府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是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做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言而有据。

结合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市政府有关出租车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答:

原因:

1、政府要取信于民说到做到,做不到的绝不说。

2、地方政府在这样做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是否符合中央或上一级政府的法规和政令。

二是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启示:

公共政策制定的化、科学化的追求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而产生,并且已经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容。

1、公共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化和科学化。

2、通过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经验的科学分析和整理建立起的科学方式,代替临时的、个人的经验。

从而更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3、为了公共政策更为有效可行,在制定过程必须遵守客观的经济规律,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政策的环境和效果进行预测,也就是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4、只有科学性才能更好地防止政策的失败,减少政策的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