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305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

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8

3.加强面试管理˙˙˙˙˙˙˙˙˙˙˙˙˙˙˙˙˙˙˙˙8

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9

三.参考文献˙˙˙˙˙˙˙˙˙˙˙˙˙˙˙˙˙˙˙˙˙˙˙10

摘要:

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

当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标准不合理,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新挑战等。

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制定严格人员甄选方法,以及合理合法规范企业用人方式并分析了选才不当给企业带来的典型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本文的目标在于通过规范招聘程序,确保企业能挑选出合适的人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实现企业和个人利益的双赢。

关键词:

企业招聘问题负面效应基本对策

Enterpriserecruitmentmanagement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research

Abstract:

recruitmentistheenterprisehumanresourcemanagementakeycog.Currentlyintheprocessofenterpriserecruitmenthasmanyproblems,suchasrecruitmentinformationasymmetry,unreasonablerecruitmentcriteria,andthenewchallengesposedbythenew"

laborcontractlaw"

etc.Shouldactivelyuseadjustmentofgovernmentinformation,strictselectionmethod,andonthereasonableandlawfulenterprisemodeandanalyzestheimproperselectionofchooseandemploypersonsbringstotheenterpriseofthetypicalnegativeeffect,onthebasisofthis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hegoalofthisarticleistothroughstandardrecruitmentprocedures,toensurethatenterprisescanpickouttherightpersonandplacedintherightposition,realizewin-winsituationofenterprisesandpersonalinterests.

Keywords:

negative;

enterprise;

recruitment;

issues

招聘工作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招聘工作的任务和目的是要寻找具备最适合的技能、而且具有劳动的愿望、能够在企业相对稳定地工作的雇员。

招聘工作最好的结果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将最合适的人招聘进来,并将其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即如果选对了人一方面可及时保证组织需要,另一方面又节省人力成本。

可现在有很多企业在招聘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达不到招聘人才的目的,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

社会招聘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录用中占主体,体现出我国企业招聘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迈向市场化。

企业在人员甄选方面依靠的主要是面试与知识考试,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

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

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

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

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

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

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

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

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

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

  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

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

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

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

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

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

2.企业招聘标准不合理

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标准,寻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提高工作效率。

这几年有的领导片面理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结果用非所学,既增加内耗,提高了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人才。

招聘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

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及网络招聘等。

这些都不是万能的,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

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招聘方式,在实际中究竟采取何种招聘手段必须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3.企业面试存在不少问题

面试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一关,目前企业形形色色的面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1)面试官的态度不友善。

在人才交流会上,“守株待兔”以及冷面待人的情况并不少见。

不但使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极大地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也使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产生怀疑。

(2)过于看重简历而忽视交流

很多面试官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证实简历或申请表格中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面试的控制权,把面试的控制权让给了简历。

如果面试官自己也不清楚什么信息能显示应聘者是否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那么面试就失去了有效性。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简历形式越来越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

因此,面试中的交流应该是主要的,而简历则为其次。

(3)招聘人员能力有待得高

招聘人员的素质关乎企业招聘的质量。

然而有些企业由于面试官自身素质,面试专业技术人员时,显得不知所措。

(4)以偏概全

在企业招聘中,面试官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草率地做出判断。

从而使部分应聘人员错失机会。

4.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机遇与挑战

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

面对新法的实施,招聘必须应对的挑战。

(1)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企业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适量的员工,不可能多多益善。

(2)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加大

在过去,企业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通常采取的是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方式自然辞退。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新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有所缩短,在人员解聘方面也有新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就业。

这些规定的出台,无不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无非是一个巨大挑战。

(3)员工派遣形式受抑制

劳务派遣由于用工灵活,成本降低,风险转移等特点,在实践中被大量企业所采用。

它通过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形成一种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

新《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不低于2年,期间即使无工作可派仍需支付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另外,用人单位要实行同工同酬,若派遣员工岗位在本单位无同类劳动者,参照所在地政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确定报酬。

这使得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

5.从应聘的角度看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才太多,一个职位招聘往往会导致应者云集的原因吧,目前企业对招聘环节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笔者应聘的基本都是中高层管理岗位尚且如此,而对于那些没有多少工作经验或者应聘较低职位的人更可想而知。

这种尊重不是指最基本的那种尊重,大多数公司最基本的礼貌常识倒是具备的,我指的是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但多数企业的招聘人员不知道是素质较差还是自己应聘时受的委屈的心理逆反,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

第二,之所以出现对应聘者不够尊重,我想其主因是多数企业对招聘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一环不够重视的原因。

招聘环节较之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绩效等环节而言,确实技术含量较低,但不代表招聘环节不重要,恰恰相反,在笔者看来,招聘的准备充分与否,招聘环节的专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将直接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印象。

从某种意义来说,应聘者应当被看作企业的客户,招聘就是在向客户推销公司本身这个产品,或许这个客户目前尚不会购买你的产品,甚至因能力或者其它因素都不构成你的潜在客户,但你永远不要忘记市场营销的口碑印象,或许暂时没有合作的可能,但你至少应该让应聘者反感公司,反之,如果你让应聘者反感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第三,目前招聘环节不够专业,反映了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差,或许正如林正大先生所言,目前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管理尚不正规的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啥也干不了的、无处安排的关系户之类。

这些人素质很一般,却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第四,目前企业招聘还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根据招聘职位安排面试人员,举一个例子,一个朋友听说一家企业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于是就梳妆打扮、衣冠楚楚、准备充分前往应聘,结果到了现场,发现对方公司在招聘现场负责初试的是一批人事助理,而该公司的负责人、人力资源总监甚至人事经理均未露面,这些人事助理头也不抬地说“应聘的吧,把简历放下吧,如果条件合适,我们会及时通知你的。

第五,目前企业招聘普遍存在“寻找超人”的误区,首先是超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超人有多少的问题,再次超人它会来你公司吗?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超人就一定适合你公司吗?

君不见,现在是个公司,不管招什么职位的人都要求英语听说读写流利,但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公司其实根本用不上英语。

二、做好企业招聘的主要对策

1.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

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Michael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

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

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

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

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

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骗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

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法

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甄选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有效应对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招聘的成功率。

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不难发现上面充斥着“年龄3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字眼。

这些广告中有部分是出于工作性质的或企业的真实需要,但其中肯定不乏人云亦云者——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用人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用人要求都不甚明确。

对于此类情况,应开展工作分析,写出全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有了工作说明书,用人条件可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

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对事的了解越准确、越具体,选人越有依据。

如此一来,不但企业的选才更具目的性,也大大节约了组织管理成本,而且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3.加强面试管理

面试作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

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面试双方应该摆正面试心态

面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招聘方提供的是择业机会,应聘方提供的是选择人才的机会,双方应该通过相互了解,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方在面试时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因此,面试的双方应该摆正心态,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上对彼此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2)应该重视交流

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简历仅仅是面试的基础。

交流不但可以验证简历的真伪性,而且可以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

如应聘者在简历中列举曾参加某个项目的研发,通过交流,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是负责人,还是仅仅为项目购买了几个零件;

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及沟通的能力,进而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3)加强招聘人员的组织安排

企业不能把面试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本单位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面试。

面试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测试应聘者性格、工作风格、心理素质等;

专业问题则由各用人部门负责人测试。

通过分工合作,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应聘者的能力,从而真正吸纳到对企业发展有助力的人才。

(4)应该用人所长

用人不求全,选才的关键是能识才并能善用之。

因此,企业在用人时全面了解人才的能力特点,不拘一格,用人之长。

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权责的规定更加明晰,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条更加合理、合法的道路。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马太效应”,企业应规范基础管理,实施“情感管理”,这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

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招聘环节,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注重选择合适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失误,降低因招聘不适而增加解聘成本。

企业也可以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以及面试等典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工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中斌,张向前,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0.

[2]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

95-96.

[3]薛瑞,江志宇,申海成.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

118-120.

[4]AkerlofG.Themarketforlemons:

qualityuncertaintyandthemarketmechanism

[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70(84):

488-500.

[5]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2.

[6]何锦华.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2007,7(9):

161-162.

[7]张晓蓉.《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四川劳动保障,2007(7):

30.

[8]MichaelSpence.MarketSignaling:

TheInformationStructureofJobMarketsandRelatedPhenomena[M].Harvard:

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2.

[9]王小玲.人才招聘中的诚信问题[J].上海企业,2005(5):

28.

[10]BreaughJA,MaryStarke.Researchonemployeerecruitment:

somanystudies,somanyremainingquestion[J].JournalofManagement,2000,26(3):

405-434.

[11]潘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报,1999,7

(2):

40-42。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