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312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保证"

的观点只能误导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赋予内部审计不恰当的地位和权限,占用更多的资源。

正如作者在书第3页的表述:

客观地讲,要求每一位审计师者成为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专家是不现实的。

二、企业风险管理模型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大都采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模型。

在读了卓继民所著《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后,作为cpa的我比较认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选用的风险管理模型,即《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第77页所述的原安达信咨询公司经营风险管理框架图。

三、含混的风险审计重要性概念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第121页提出的风险审计重要性概念。

风险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环境、管理和业务活动,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及风险处理方法的任何方面,若存在影响组织基本目标实现的潜在可能,审计师则可判定该风险是重要的,否则,则可判定为不重要或判定为保留风险或剩余风险。

这一概念可能是由审计重要性在风险审计中的运用。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我认为风险审计重要性概念是含混的,将"

重要性"

定义为"

潜在可能"

很难理解。

我认为,风险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潜在的可能负面影响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可以通过估计损失额、发生概率和发生频率进行界定。

四、具体风险管理审计

原安达信将风险定义为,环境风险、过程风险和决策所需信息风险三大类,细分七十三种常见的风险。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在第三篇介绍了风险审计的理论与专业判断、规划策略和审计框架,第四至八篇介绍了营销风险、产品开发与品牌创立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组织风险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风险等5种具体风险的审计,其审计思路受束于前述所选用风险管理模型和第42页所述的风险适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研究: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在了解企业经营识别经营风险时,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用于了解企业风险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并且分析企业的情况和信息流程。

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包括:

(1)企业分析框架;

(2)企业风险模型;

(3)企业信息流程;

(4)企业绩效评价分析;

(5)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

企业风险控制评价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用于评估管理层如何对信息流程和特定估计的相关风险进行控制。

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

(1)风险控制流程框架;

(2)风险控制标准及控制矩阵;

(3)信息可信度测试;

(4)风险控制识别;

(5)评价风险控制的设计;

(6)测试风险控制;

(7)控制信赖与否之决策树。

作为一名学习了五年会计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接受《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观点,同时认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介绍的工具能够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识别经营风险;

评估管理层如何对信息流程和特定估计的相关风险进行控制,为确定和管理剩余风险的供了支持。

篇二:

审计学读书笔记

"

审计学"

笔记

第一章

学习提要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掌握审计的本质属性。

本章主要内容: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三、审计的本质

重点与难点

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对象、目的、独立性。

内容讲解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首先,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

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

一。

职位,宰夫。

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审计是股份制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是1720年受英国议会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的查尔斯·

斯内尔。

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

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谢霖创办)--"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四)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必要性

1、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和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4、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5、对外开放政策,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二、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的本质属性,指的是审计所具有的固有功能,审计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

审计的职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正确认识审计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对审计提出一定的要求,就构成了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人们赋予审计去完成的,因此是主观的产物。

完成了审计任务,就发挥了审计的作用,可见,审计的作用是完成审计任务后的结果。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1、经济监督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指的是,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要发挥其职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监督必须由权利机关实施。

(2)要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界限。

2、经济评价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指的是,通过审核检查,评价被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和方案等是否先进,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切实执行,财政财务收支是否按照计划、预算和有关规定执行,各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经济效益是否较优,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等。

3、经济鉴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

需要指出的是,审计的职能客观地存在于审计之中,但审计职能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固有的职能可以逐步被人们所发现、所认识。

(二)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人们在正确认识审计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对审计所提出的要求。

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审计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促进企业微观搞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总目标服务。

其具体任务分述如下:

1、审核检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揭露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2、监督财政预算和财务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和协调发展;

3、审核检查会计和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为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提供有用信息;

4、审核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6、鉴证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为改革和开放服务。

(三)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完成审计任务后的结果,完成了审计任务,就能发挥如下作用:

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制约作用:

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和舞弊,制止违反法规制度、违背财经纪律和侵犯资财等行为,可以起到制约不合规、不合法经济活动的作用。

促进作用:

对于经济活动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指出潜力所在,以便挖掘利用。

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省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便堵塞漏洞,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证明作用:

能证明被审计单位某些经济情况、经济行为、经济事实真相的作用。

如上所述,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审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发现、所认识,审计的任务和作用也就相应地随之变化和发展,这是由于三者的因果关系所导致的

必然结果。

三、审计的本质

(一)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所要审核检查的客体。

根据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以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财政预算的执行及其结果,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主要内容;

2、以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为主要内容;

3、以企业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

4、以国家给予财政拨款或者补贴的单位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经费开支、财政补贴情况为主要内容;

5、以基本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为主要内容;

6、以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这些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

7、以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这些项目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

(二)审计的目的(重点)篇三:

财务审计读书笔记

第一章审计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案例

案例一:

审计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

1财务报表审计可分为四个阶段:

(1)接受审计委托阶段。

决定是否接受新客户或者继续保留原有客户,包括审查客户的可审性以及事务所自身的胜任能力,并在二者通过的基础上签订审计业务委托书。

(2)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是研究指导审计工作和限定审计范围的策略

(3)执行审计工作阶段

(4)报告审计结果阶段

2.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委托时,首先要对审计单位实施前期调查,评价客户的可审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自己的胜任能力,如果得出该单位可审的结论,则需要准备审计委托书。

3.在决定接受一项审计委托前,会计师事务所需对委托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评价审计风险及确定可审性。

对这一环节的工作予以规范的相应审计准则主要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此准则的母的在于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4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一下基本情况:

(1)行业情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5调查过程;

(1)了解公司的性质

(2)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

若无法通过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来确定调查工作的重点与主要风险领域,则安排审计人员严格按照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预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对其公司以及其子公司(若有)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3)了解内部审计

1)组织结构

2)会计与财务制度

3)管理层与治理层的沟通制度

4)企业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权责分离等相关控制活动整体上的完

整新与可操作性。

(4)了解企业重要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重点关注:

坏账准备、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核算方法、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折旧方法、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预计长期待摊费用、销售收入的确认。

(5)财务表报主要事项资料整理

(6)实地巡视被审计单位的工程及管理现场以及盘点。

(7)对重大相关事项的关注

1)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诚信正直及其经验能力的关注

以下是可能增加委托业务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参与非法活动二、经常更换银行、律师或注册会计师;

三、高级管理人员在生活

上遇到重大困难;

四,具有冒险倾向,且经常参与高风险业务;

五高级管理人员近期发生重大或非预期的变动;

六、缺乏经验能力。

2)对与行业环境有关的因素的关注:

经营周期、所在行业的固有风险;

财务状况及盈

利能力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所处的水平;

股东之间是否有纠纷,股权是否频繁

转让;

所涉及的重大诉讼案件;

重大会计估计的主观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否超过了正常水平

(7)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8)确认公司的可审性和自身胜任性

确定进行年报审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以及重大错报风险,

计算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6.案例分析

(1)前期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的

目的:

对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及其构成、组织结构、生产与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情况和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应解决的问题: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情况、组织机构、投资情况和经营情况、以确定审计范围;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

3)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

初步的审计策略;

4)对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程序;

5)对重要事项进行细致调查和相应的记录;

6)督促被审计单位提供完善的资料

7)确定是否尚存在遗留问题

案例二;

总体审计策略确定

1.计划审计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2.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

计策略的确定应该包括:

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考虑影响审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的工作方向。

3.具体审计计划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

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4.对公司的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趋势分析性测试,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直观的总体分析。

(1)审阅财务报表,进行初步直观的总体分析:

把当年的主要主要数据与上年的先

关数据进行对比,从总体上进行分析,编制趋势分析表。

(2)根据确定的指标和要求,完成选定的有关数据的计算

编制重要比率指标趋势分析表

常见指标:

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货款)财务杠杆比率: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本对负债比率=资本额/负债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息+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经营效率比率: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获利能力比率:

营业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

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平均净资产

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平均总资产

(3).根据审阅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重要账户,完成分析性测试备忘录。

(4).考虑分析性结果对审计总体工作计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总体审计策略。

5案例分析

(1)在确定总体审计策略时需要运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成评价。

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2)分析程序常用方法和指标

常用指标反映企业的经济内容及财务情况:

流动比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存在:

业务的快速膨胀或缩减;

应收账款出现坏账或不能及时收回;

存货发生积压或滞销;

管理政策如库存水平、赊销条件、信用条款等发生变动;

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等发生分类错误;

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在年末进行了异常的大额调整。

注册会计师将获取的会计信息和相关的非会计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主要目的是判断容易产生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领域。

篇四:

审计学基础学习笔记

一、学习内容

1.学习目标:

理解审计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审计的职能和分类,了解审计的组织体系,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征、与其他审计的关系,熟悉并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掌握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种类和成因。

理解如何防范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理解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理解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掌握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应用,掌握对独立性的基本要求,理解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理解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框架,理解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各个要素的基本含义和要求,区分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和审计业务层面的质量控制。

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理解管理层的认定,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双方责任,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若干一般原则与重要理念,了解审计的基本流程,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总体要求、及其内容。

理解计划审计工作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理解认定的含义及获取审计证据对认定的应用,理解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理解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性质,理解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和控制程序,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掌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具体了解途径,掌握内部控制及其相关要素的含义,掌握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了解的具体内容,

掌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沟通的主要内容。

掌握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掌握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的含义、性质、时间和范围,理解发现某项错报后的处理方法。

理解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中对舞弊的考虑责任,理解舞弊的特征,理解舞弊对财务报表审计产生的困难,理解对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应对思路,理解发现某项错报后的处理方法。

2.章节重点及关键字

第一章审计总论

1.注册会计师审计基本概念:

1)审计的含义

2)审计的特征审计的两个基本特征:

独立性(机构独立、经济独立、人员独立)和权威性

3)审计的分类:

按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

有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

按照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

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

2.注册会计师和其他审计的关系:

审计组织体系我国组建的审计组织形式,主要是有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社会审计组织。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1)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的联系:

均是外部审计,都具有将强的独立性。

2)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区别:

审计目标不同、审计标准不同、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取证权限不同、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3)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

审计目标不同、独立性不同、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不同、遵循的审计标准不同、审计的时间不同。

4)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联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工作中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

3.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

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比较法、分析法、详查法、抽查法、盘点法、观察法、调节法、鉴定法。

4.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包括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

5.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概念和性质:

职业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必备指导,是衡量注册会计师职业质量的依据。

2.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框架与结构

3.鉴证业务定义和目标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

4.鉴证业务要素

1)三方关系注册会计师、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2)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

3)标准(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5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

6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1)质量控制目标和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收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和执行监控。

2)质量控制业务执行业务质量控制的关键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独立、客观、公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保密职业行为

2.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3.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

(1)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

(2)严格遵循执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6)提取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