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330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doc

《管理学基础》综述

学校: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姓名:

刘华

学号:

0934001450901

班级:

09秋行政管理(专)

指导教师:

张阳

目录

内容摘要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4―5

二、原理联系实际……………………………………………………5―6

三、学习体会…………………………………………………….6―7

四、参考文献…………………………………………………………7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研究管理过程中基本规律与特点的一门科学。

在管理实践中,它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为此,注意培养学员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战略远景描述的是组织希望在多年以后要达到的一种状态,而一项有效的战略还必须设定一套中短期的目标和目的,作为组织实现其战略远景道路上的里程碑。

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第三章、计划工作,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第四章、目标管理,降水量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生产,发展和应用。

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

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

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联系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

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

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制定计划,管理都需要做出决策,事实上,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

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

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第九章、领导,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

任何一个组织都离不开领导,领导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与组织具有同样的含义,领导即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艺术。

第十章、激励的概述和理论,以及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人的集合,对组织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也就是通过人而进行的管理。

人类的行为都是由于某种需要而引起的,因需要而产生动机,进而引发了行为,需要得到满足,又产生新的需要…。

周而复始,这就是简单的激励过程。

第十一章、沟通,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通过对概念的了解让我们熟悉了沟通的过程、分类、障碍及克服障碍的措施,了解组织冲突的含义、产生原因及管理冲突的策略。

第十二章、控制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其含义原则和基础过程。

控制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它也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它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十三章、控制系统和方法,控制地目的是使活动符合计划,要实现有效控制,必须依靠精妙的方法,本章主要阐述了人员控制系统构成和功能、人员控制地方法、作业控制系统(质量控制)、预算控制系统、零基预算、全面绩效控制系统构成及成本控制。

二、理论联系实际

(一)、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把人类的需要有低级(生理需要)到高级(自我实现需要)归为五大类。

他认为,一般的人都是由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的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某一定时期内,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起着主导的激励作用。

2、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他将影响人类需要的因素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不产生情绪.激励因素有助于充分持久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3、麦克李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即对权力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对对成就的需要。

4、期望理论要求管理者积极帮助人们实现其期望值

波特·劳勒模式认为,一个人的工作业绩主要取决于他所做的努力其努力的程度又与他所想得到的公平报酬密切相关。

公平理论认为,报酬结构是否公平,是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运用激励理论分析企业管理

从麦肯锡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之一案例可以看出,麦肯锡公司是国际性德管理咨询公司,在41个国家拥有80家分公司,近9000名员工,截止1999年底,公司六成以上业务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他们在当地选聘、培养优秀的本地人才,使之能够逐步担当公司的业务重任。

目前,这支全球合作与本地特色并举的麦肯锡团队拥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5200多名咨询顾问。

他们均毕业于国际著名学府,绝大多数的人同时拥有知名学府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

具有理工科和其他学科专长的人员比例也在增长。

麦肯锡成功的秘诀在于他有这样一支卓越的咨询团队,聚集了大批杰出人才,并且依靠一套完整而严格的人才激励机制笼络住了他们。

麦肯锡挑选应聘人员的时候,主要看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初选人员经过六轮面试,人员的晋升和出局有严格的规定:

从一般分析员做起,经过2年左右的考核后升为高级咨询员,再经过2年左右的考核升至自身项目经理,这是晋升董事的前身。

此后,通过业绩审核可升为董事。

所以,一个勤奋、有业绩的人在六七年里可以做到麦肯锡的董事,但是在他的每一个提升阶段,如果业绩考核未达到要求,就要被迫离开,这是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归为五大类,一般的人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的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起着主导的激励作用。

现在的企业激励研究在内容上大多以局部代替整体,在方法上以静态的和简单的方法为主,因此在解释和解决“激励单元分割,激励缺乏连续性、整体性:

局部有效,整体低效”的现实问题时有所缺陷,本文认为,企业的团队生产性质、组织机构特征、信息结构以及经营要素的结构化共同要求和决定企业激励机制是一个结构化的有机整体,“激励链”就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系统结构形态。

链在本质上具有的动态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反映和符合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要求,更能揭示企业激励的本质,激励链将企业激励的研究由局部扩展到整体,静态发展为动态,丰富了现有的企业激励理论研究,对企业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激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有效的激励方式的建立不仅需要研究激励因素、激励方法,还必须设计出一套稳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实证研究后得出的建模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激励机制模式,并用动态、系统和权力的观点对影响模式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目标做出最大的努力。

三、学习体会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使我了解到管理学是所有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当代科学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所以,人们都说,管理是振兴国家之道,管理是企业成长的基本保障。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没有那种管理模式能摄影所有的企业和部门,也没有哪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能保证一个企业永远成功。

正如有的管理学者所说的,管理在任何一种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机制定的活动过程。

所以,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

同时,管理还要受不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及各种复杂的传统人文环境关系的影响,因此,任何管理者都要尊重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本企业的优良的管理风格,那种离开自己民族文化根基的管理特征而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管理模式的作风,没有失败不失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也是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熏陶下的人们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的整合。

要通过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使自己懂得管理的真正含义、内容及特征,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自动调节本身适应能力以及适应企业、融入企业,也要学会在企业中的激励机制模式,让自己不仅在企业中得到运用和施展。

在学校、家庭等方面也得到有效的运用

我觉得管理无处不在,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等待,都会有意无意用到管理学的知识,不管将来是否会从事管理事业,但可以坚信管理是生活各个方面不可的。

它在日常生活中计划也是无处不在的,计划是指制定组织目标并确定达成组织目标所需的行动方案。

计划工作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与目标,从而指导今后的行动朝着目标方向迈进,没有计划和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计划工作的基础是确定目标:

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计划的关键是在于实施,管理的其他智能只有i在计划确定了目标后才能进行,并且随着计划和目标的改变而改变。

计划在管理职能中式处于首要地位的。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了计划也只是在做无用功而已,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做计划,其实不然,我认为计划是为了有备无患,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

【参考文献】

1、刘爱君,霍丙森编《管理学基础导学》.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2

2、乌彦博·听管理学家讲故事.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3、徐国良,王进·企业管理案例精选.2版.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王凤彬,朱克强.管理学教学案例精选.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