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352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doc

《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doc

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案例摘要:

怒江在自由奔腾了千万年后将被大坝拦腰截断。

六库电站在流域综合规划及环评缺失、移民安置规划未审核、国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况下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而这只是“两库十三级”怒江大水电开发的第一步。

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6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

随着六库电站的动工,中国环保史上的最大交锋进入白炽化。

背景资料

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

于是拨出资金,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

怒江流域水电规划进行了近3年时间,2003年7月基本完成。

但是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于是在建与慎建问题上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

六库电站已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但争论从未停止。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

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

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2007年9月建成。

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流入怒江栗僳族自治州境内,纵贯贡山、福贡、泸水等县流入保山市出境。

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

同时,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的优势有:

地质条件好、水能资源富集;搬迁人口少,移民人口从宽估算不到三峡电站移民人口的1/10;淹没土地少,沿江耕地较分散,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耕地58996亩,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开发成本低,怒江洪峰流量较小,泄洪建筑和导流工程投资小;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干流两岸均有公路通过。

 

审查会让批复不得不延后

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2003年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要正式实施,要求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鉴于怒江水电开发的规模和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日期的临近,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因此不得不延后。

反对派"打响"了"保卫怒江第一枪"

2003年9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7位专家指出,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未被规模开发的大河之一(另一条为雅鲁藏布江),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其潜在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为使怒江流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原始生态环境相对完整的生态河流,不宜在此开发水电。

一些专家成为反对派。

归结起来,反对派的观点主要有:

第一,怒江州怒江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其连续深切的峡谷形态以及谷地湍流的水流流态,使之在世界大峡谷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可能成为第二或第三大峡谷,因此是世界级峡谷旅游资源。

水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降低其品质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将会丧失其独特性、自然性和完整性。

第二,怒江是"三江并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怒江进行十三级水电开发,将改变自然河流的水文、地貌及河流生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将影响和降低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以及自然美学价值。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求保持怒江的自然流态。

第三,怒江是我国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河流,也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重要性位居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首,是我国三大生物物种聚集中心之一,保留这些资源的原始性、自然性和惟一性,使其成为我国甚至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

怒江地区多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也是一种财富,要充分认识保护民族文化持久存在的重要意义。

如果在怒江进行梯级开发,对整个怒江流域的各方面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第四,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原始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原生生态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本底数据,从而对照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类比,进而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为我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水电开发既不是怒江脱贫的惟一选择,也不是最佳选择。

怒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借鉴丽江地区的经验,由国家引导和扶植,发展生态旅游。

此外,鉴于怒江州、保山市在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国家应该对这一地区实行生态补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

第六,不要片面地认为修建大坝就会使当地农民富裕起来,如果处理不当,移民就地依靠,不仅会使农民丧失地力较好的耕地资源,而且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剧当地的贫困化。

建水电站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电力公司,地方政府也能够脱贫,但群众不一定能得益。

环评审查:

仍有争论但总体认可

2004年11月13日,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评审查会",14个单位、78位代表参加,审查会专家组由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15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

与会代表和专家对《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全面审议,已初步形成审查意见。

许多专家在认真研究了现在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非常认可。

报告对此前的主要争论都有描述:

对水文的影响:

受水库调节作用,水文将发生一定变化,这有利于对水资源的均衡利用,但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河流的含沙量在6月至7月将明显降低。

对当地陆生植物多样性基本上不会造成影响,对当地特有植物、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疣粒野生稻基本不会造成影响。

几个梯级电站将影响「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个别景点,但从总体看,水电开发不会明显降低该区域的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对鱼类资源主要影响是改变库区鱼类种类组成、阻断部分洄游通道并妨碍坝上坝下鱼基因交流、气体过饱和影响坝下鱼类的存活率、库区和坝下水文情势改变影响鱼类繁殖。

各梯级影响人口总数48,979人,耕地58,996亩,虽相对数较小,但绝对数仍较大,需高度重视。

通过集中安置移民和后期扶持的方式,可为移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一次良好的机遇。

水库在蓄水过程中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等环境地质问题,但不会造成重大危害。

被绕过的规划环评程序

2005年,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就曾联名致信相关部门,提请在怒江水电开发中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吸收公众参与环评。

2006年2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首次提出在环评初期就应进行信息公开,又为这次的提请公示提供了新的法律基础。

有关部门对此则讳莫如深,环保组织的要求至今未得到正式回复。

悄然动工

2007年7月20日至2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组织有关部委调实地考察和调研,并于23日与云南省政府就怒江总体发展举行工作座谈会。

会上,各部委官员表示怒江应优先发展水电。

国家发改委官员称,对水电开发,国家发改委已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意见:

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近期优先考虑一库四级实施方案,两库十三级资源开发方案,应视今后深入研究论证,再予考虑。

 据在六库电站场内施工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的工人反映,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开始进场施工。

而此前,2007年1月,小沙坝村村民就响应政府号召,离开祖屋,移民搬迁到下游的“新农村”。

问题: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决策行为中哪些方面还需改进与完善?

这些改进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趋势?

2、如何做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如果你是决策者,影响你对此案例进行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