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378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doc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D)。

P8或者P3

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D.使得所有的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

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ABCD)。

P4

A.人口与经济部分B.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

3.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ABD)。

P6

A.城市人口与经济B.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C.城市规模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BD)。

百度

A.“十五小”企业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5.环境规划的作用是(ABCD)。

P3

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C)。

A.生活垃圾B.包装垃圾C.电镀污泥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ABCD)。

P6~7

A.区域性B.动态性C.政策性强D.信息密集

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ABCD)。

P9~10

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ABD)。

P12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自然保护规划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AB)。

P14

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B.生态规划C.部门环境规划D.专题规划

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处理的最重要依据是(B)。

A.废物的比重B.废物的热值C.废物的可生化性D.废物的粒度

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ACD)。

P30

A.资源供给指标B.环境管理指标C.污染物容纳指标D.社会影响指标

1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ABCD)。

百度

A.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D.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ABD)。

百度

A.人类的基本需求:

衣食住行

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

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

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

15.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ABD)。

A.同代人之间的公平B.共同平均分享有限的资源C.可持续的分配有限资源D.代与代之间的公平

1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BCD)。

答:

公平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A.科学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

17.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有(ABCD)。

P38

A.生产B.生活C.还原D.信息传递

18.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有(ABCD)。

P39

A.人工性B.脆弱性C.可塑性D.地带性

19.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有(ABCD)。

P44

A.企业的集聚效应B.功能区的邻近效应C.时间的经济效应D.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

20.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有(ABC)。

目录

A.环境承载力理论B.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C.空间结构理论D.循环经济理论

21.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有(ABCD)。

P48

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B.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22.按规划目的,环境规划目标可以分为(ABD)。

P49

A.环境污染控制目标B.生态保护目标C.环境污染总量目标D.环境管理目标

2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有(ABCD)。

P50

A.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B.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C.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类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D.与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24.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有(ABCD)。

P53

A.选择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25.环境规划指标中的相关性指标是指(ABCD)。

P54

A.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B.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C.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D.环境质量指标

26.安全土地填埋是固体废物的(B)。

A.预处理方法B.最终处置方法C.资源化方法D.减量化方法

27.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划分的目的是(ABD)。

P65

A.合理布局B.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C.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D.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28.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有(ABCD)。

P74

A.决策风险的影响B.决策时效的影响C.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D.决策机会的影响

29.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AB)。

P81

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30.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ACD)。

P82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谁污染谁治理C.排污许可证制度D.污染集中治理制度

31.常用的环境质量的费用评价方法有()。

A.补偿意愿法B.机会成本法C.支付意愿法D.防护费用法

32.工业固体废物常用的预测方法有(ABD)。

P109

A.排放系数预测法B.回归分析法C.弹性系数法D.灰色预测法

33.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有(ABC)。

P113

A.非结构化特征B.多目标特征C.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D.结构化特征

34.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包括(BCD)。

P117

A.系统分析法B.数学规划C.多目标决策分析D.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35.水资源系统规划可以分为(ACD)层次。

P139

A.流域水资源规划B.水资源设施规划C.地区水资源规划D.专业水资源规划

36.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AD)有关。

答:

水体特征、水质目标、污染物特性P140

A.水体特征B.污染物排放方式C.污染物的空间分布D.水质目标

37.按降解机制,水环境容量可以分为(AD)。

A.稀释容量B.自然水环境容量C.管理水环境容量D.自净容量

38.总量控制的类型有(ACD)。

P154

A.容量总量控制B.区域总量控制C.行业总量控制D.目标总量控制

39.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的方法有(ABCD)。

P179

A.综合指数法B.加权平分法C.层次分析法D.矩阵相关分析法

40.我国对大气污染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有(ACD)。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B.省会城市C.沿海开放城市D.“两控区”

41.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有(ABCD)。

P208

A.综合保护的原则B.连续保护的原则C.因地制宜的原则D.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42.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包括(ABD)。

P211

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潜力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D.土地资源经济评价

43.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ABCD)。

P212

A.基本农田保护规划B.名优特产地保护规划C.风景名胜和历史纪念地规划D.特殊物种生长栖息地规划

44.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B)。

百度

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

45.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目的是()。

A.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B.避免产生二次污染C.以备将来重新利用D.改变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降低污染

46.控制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的措施有(AD)。

A.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B.推行垃圾分类收集C.逐步改变燃料结构D.净菜进城

47.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ABCD)。

A.影响大气环境B.影响土壤环境C.影响水环境D.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48.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法有(BD)。

P226

A.焚烧B.厌氧发酵C.分选D.好氧堆肥

49.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能有()。

A.宏观指导B.统筹规划C.组织协调D.提供服务

50.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是由()组成。

A.规划决策者B.环境系统C.用户系统界面D.决策支持系统硬件

三、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

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符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规律,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P1

2.环境容量:

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P28

3.环境承载力:

是指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P29

4.环境系统的功能:

5.环境规划目标:

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P47

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是指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P53

7.环境评价:

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P58

8.环境预测:

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P61

9.环境功能区划: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P65

10.环境规划方案设计:

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11.环境管理:

12.污染物总量控制

13.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是用于识别和度量一项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

P117

14.机会成本

15.“三同时”制度

16.水污染控制系统

17.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 :

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

P150

18.水污染控制单元:

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

P149

19.土地退化:

是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形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丧失。

P206

20.土地资源:

是指能够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P205

21.土地资源保护规划:

是指运用土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确定区域土地资源保护的目标、制定保护方案和确定实施反感的措施,对区域土地资源的保护进行统一的安排和部署,以使土地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获得系统的最佳结构和功能。

P207

22.固体废物处理:

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P226

23.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实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P227

24.乡镇环境规划:

实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P253

25.环境政策: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