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383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要求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

声闸"

应加以强吸声处理;

声闸的深度应大于1.5m。

  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隔声门:

表3  单扇隔声门隔声量的要求

注:

表内已考虑了门缝等漏声的影响。

  隔声门门扇应采用中间填充多孔性吸声材料(例如:

岩棉、玻璃棉等)的多种复合构造;

门缝与门框之间的接合部分应有密闭措施;

门框与墙洞之间的缝隙应填充密实,以防漏。

  门体结构结实、不易变形、开启方便。

  观察窗的隔声量应符合表4规定的要求:

表4  标准隔声观察窗隔声量

  观察窗应采用多层(通常为2-3层)玻璃的构造形式;

各层玻璃及其间距不应全部相等;

在各层玻璃层间的窗框应做吸声处理;

玻璃与窗框之间应用弹性材料减振并采取密封措施;

窗框与窗洞之间的缝隙必须填充密实,以防漏声。

  观察窗临录播室一面的玻璃应向上倾斜60。

  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条件下,如采用自然通风,则通风窗必须采取严格的隔声措施,以确保录播室内噪声的平均声压级符合表1的要求。

二、通风空调机房的设计应符合如下规定

  ü

通风空调机房可设在主体建筑物的外部或内部。

当设在外部时,室外部分的送回风管道应做好防水、防腐、保温和隔热处理。

当设在内部时,空调房间与语言录音室不应直接相邻,同时应做采取较好的隔振措施。

通风空调机应做好减振吸声处理,必要时应对机械设备加做隔声罩,使机房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内,应避免风速过高而引起的再生噪声。

风速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表5  风道及送回风口处风速    m/s

  在录播室的我内(传声器附近),空气的自由流速应不大于0.5m/s。

  三、音质的设计

  音质设计的一般要求

  供1-2人用的语言录音室其室内的面积宜选12-16m2,供20人以内的乐队使用的音乐录音室其面积宜选邓80-120m2。

表6  录播室的尺寸m

  

当录播室不能按表6推荐的尺寸时,可按如下比例计算录播室的长、宽和高:

  小录播室      L:

W:

H=1.6:

1.25:

1.0

  一般录播室     L:

H=2.5:

1.6:

  低长顶录播室    L:

H=3.2:

2.5:

  细长型录播室    L:

  录播室不得采用平剖面为正方形或具有弧面墙、穹形顶的体型。

  录播室混响时间的选择

  录播室的混响时间由节目的种类、录播室的体积和录音方式来决定。

各录播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推荐值如表7:

表7  录播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演播室是利用光和声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场所,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基地。

除录制声音外,还要摄录图像。

演员在里面进行表演。

因此,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声、光设备和便于创作的条件。

  一.演播室分类

电视台演播室根据用途不同一般从面积上分为大型(400平方米以上);

中型(号150平方米左右)和小型(50平方米以下)。

大型演播室,多用于场面较大的歌舞、戏曲、综艺活动等节目,也可拍电视剧,在一个大型演播室内可以分割成若干个小景区,一个接一个顺序地拍下去,拍过的景区随即更换布景再拍另外场景的节目,以提高演播室利用率。

中型演播室,以小型戏曲、歌舞、智力竟赛或者座谈会等为宜。

电视台在制作形象化教学节目或编排一些带情节的教育片时最适用。

小型演播室,以新闻、节目预告、板式教学等动作不大的节目为主,更多的是用于插播、配解说和拍摄小型实物为主。

电视台一般都建设有中型演播室,可设置多个景区,以达到综合利用演播室为目的。

可制作专题教学节目,如家庭辅导,外语教学,教育新闻等各种栏目的节目都置于一个演播室,各有自己的布景、道具,同用一套摄录设备,同用一个控制室,只要把时间排开,只需移动一下摄像机,即可方便地到每个景区前去拍摄节目,这样可以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还可节约设备。

电视台使用的中、小型演播室的内部结构,最好呈非对称长方形。

以减少声音在墙壁之间的多次反射。

演播室的层高一般为4米左右,高的可达9米以上,因为在天幕之上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安装灯具走行机构、空调管道和容纳多余的热量。

演播室周围用房的安排最好是两层。

一层为库房,存放摄像机、照明灯具和传声器、音响设备等专用器材,各有门与演播室相通便于各自的管理。

二层为控制室,墙侧有观察窗,可供导演或灯光师在必要时了解现场情况。

正常情况下则以监视器为主。

因此,观察窗不一定非要放在中央位置上。

为了控制室不至于离地面太高,一层各库房的高度应设计在2.5米以下。

小型演播室与控制室也可以在同一层地面上。

  二.演播室声学要求

  演播室声学要求既不像摄影棚那样简陋,又不像录音室那样考究。

因为,电视制作不像电影那样先在摄影棚里拍摄画面,然后再到录音室里去配音。

往往采用同期声,一气呵成。

为此,只要提出最主要的指标就可以了。

  1.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

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

通常的做法是:

室内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

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

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

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范。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执行。

2.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

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

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

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

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

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

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

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内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

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控制室与演播室之间的观察窗也是需要进行隔声处理的关键部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璃,夹层空间不要造成两玻璃平行的腔体,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演播室声学要求既不像摄影棚那样简陋,又不像录音室那样考究。

·

自然混响录音棚背景噪声控制

自然混响音乐录音棚要求很低的被纪念馆噪声级,其允许噪声标准为nr-20。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就要做好维护结构的隔声和空调系统的消音设计。

录音棚的门和窗也应有相应的隔声量,空调的噪声控制包括控制气流噪声、减少风机噪声通过管道的传声及格力空调、制冷设备的固体传声三方面。

对于中小型自然混响录音棚,如果设在业务楼或其它主体建筑内时,必须设置“浮筑”结构,即房中房结构形式。

演播厅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不力,是小型演播室的一个主要问题。

不少演播室因噪声干扰音质极差,有的播放时有“翁翁”的本底噪声,汽车喇叭声和撞击声,有的甚至无法使用。

噪声控制是演播室声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噪声控制的方法与措施,要因地制宜由所处的噪声环境和控制标准所决定,没有统一的模式。

  

(一)噪声标准

  从调查结果看,小型演播室的允许噪声级不宜太低,太低实际上是不需要的。

由于受工作条件和设备,器械等级限制,室内正常工作时,演员和工作人员走动将发出噪声,灯光。

摄象机也会有较高噪声,其综合值一般已在35~40dB(A),因此小型演播室的噪声以35~40dBA,范围为宜。

若用噪声评价曲线NR表示,相当于取NR30~35曲线。

  实践证明,对小型演播室有适量的背景噪声,只要是连续的。

均匀的,并不带有能听懂的语言声和音乐声的信息,还将有助于掩蔽摄象机,空调系统发出的噪声干扰。

  

(二)空气噪声的控制控制空气噪声主要通过围护结构和隔声门窗来实现。

  1.围护结构

  要根据户外环境噪声值来确定其围护结构。

  演播室由于进出人多,开闭要方便,噪声要低;

并搬运布景,道具还需要较大的门,故不易搞好。

考虑到施工精度的限制和专用五金另件的缺乏,隔声门的构造应尽量简单。

许多繁杂的构造,如多层曲折铲口,重叠密封都是徒然增加制作麻烦,得不偿失。

近年来国内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切实可行地解决了门的隔声问题。

  

(1)采用双层门和门斗复合隔声处理。

门斗内强吸声,以形成“声闸”,有效地提高隔声能力。

  

(2)门缝做成简单的斜口,两周边用工业毛毡包覆,关闭时即使有细缝,其本身也形成一个“消声管道”。

为提高“消声”能力,门扇厚度应尽量增大,一般不少于10CM。

固定观察窗比门容易处理,根据我省存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对白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最佳混响时间各不相同。

总的趋势是,以语言为主的房间,最佳混响时间比传输音乐信号的房间短得多,并且与房间的体积有关。

至于对白录音室与播音室一类房间的最佳混响时间,过去大多采用白瑞纳克(L.L.Berane)提出的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曲线。

近年来,在对白录音室和播音室的最佳混响时间方面存在着不确定的倾向。

例如,我国建筑声学工作者的建议值则比较高,而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曾提出了以单值表示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4秒,日本广播协会(NHK)于1961年提出的最佳混响时间曲线推荐值如曲线d—e。

至于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建议,一是以平直为准,一是从低频至高频略呈逐渐加长的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曾在提出了0.4秒的单一最佳值的同时,对其频率特性作了具体规定。

混响时间随频率的提高逐渐加长,其比例为0.875:

1:

1.125。

这是容易理解的,这种频率特性首先在于保证语音的清晰度与明亮度,并减小低频嗡声出现的可能性。

这对于广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它还有助于消除鼻音或喉音的加重。

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汉语普通话,如果250赫左右过份加强,将导致鼻音或喉音的加重,而4000赫—8000赫过强,则容易出现咝声或呲声,所以高频适当加长虽然有助于语音的明亮度,并加强了辅音的能量,但不宜过长。

许多国家如日本、联邦德国等,一般建议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以尽可能平直为宜,原因就在于此。

电影及电视剧对白录音室的混响时间

电影及电视剧等录音用的对白录音室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要创造一定的环境气氛,亦即表现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许多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剧制作部门几乎都不只建立一个固定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对白录音室,或者有一混响时间可调的对白录音室。

后者通过预先设计的吸声面/反射面的调节,使司一房间具有不同的混响时间。

,这种录音室一般体积较大,可供调节的边界面也相应加大,因而可以获得调节的混响时间范围较大。

除此以外,由于室内边界面的声学特性可变,这就为控制前期反射声创造了有利条件。

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于拾取的声信号进行控制就成为可能。

但是,长期以来采用的近距离拾音技术,不可能发挥室内不同混响用以表现空间环境感的应有作用,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作为可调混响对白录音室的另一种形式,则是在广播剧一类节目的录音中兴建的一种称为文学录音室的组合式对白录音室。

这种由若干功能不同、声学性能各异的录音室组成的一组房间,为—次合成制作技术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大大缩短了节目的制作周期。

这类录音室往往包括几种不同混响特性的对白录音室、混响室、(准)声室以及音乐配音室和控制室等。

这样就可以十分方便地模拟从室外到室内各种不同环境声学特点的声音效果。

对白录音室的声场特点

对白录音室由于体积小、混响时间短,声源又是高频能量小、低频能量大的语声,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拾音点附近的声场以直达声为主,因而直达声场的有效范围比—般要大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前期反射声对音质的影响比混响声大得多。

换句话说,在混响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拾音时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分析和控制可能到达拾音点的反射声及其延迟时间。

这时利用几何作图分析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i)到达拾音点的反射声途径;

  (ii)可能到达接收点的反射声的反射面。

必要时,可以附设临时性的反射面;

  (iii)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时差,从而获得前期反射声的时间分布状况;

  (iv)根据反射面的性质和声传播距离,估计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强度差。

  对于房间体积较大和混响时间较长的对白录音室,近距离拾音技术是难以发挥这种录音室的应有作用的。

对于混响时间一定的录音室而言,可能获得的混响量及其构成成份至少与下列因索有关:

  (i)声源和传声器各自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

  (ii)传声器和声源的声学特性,尤其是它们的指向性;

  (iii)背景噪声。

随着录音室声学特性的改善,目前已出现了从近距离拾音到根据不同的声音要求采取不同距离拾音的趋势。

短混响音乐录音室的概念

短混响录音室也称强吸声录音室。

它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音乐录音(尤其是轻音乐等的录音)采用从主——辅传声器技术到多传声器技术的拾音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则由于近代录音设备,尤其是音质处理设备的多样化使音色的创造成为可能。

换句话说,强吸声音乐录音室是为了适应多传声器多声轨录音新工艺的特殊要求而建造的。

如前所述,录音艺术创作中追求的音色及声音效果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基本方法:

一是直接通过对拾取的声信号特点的控制达到基本要求,音质处理手段仅仅是这种控制的必要补充。

传统的录音工艺大多属于这一种;

另一种录音工艺则相反,它要求传声器拾取的仅仅是声源信号的本身,并仅仅作为声音的素材使用,全部音色及声音效果几乎都依*后期加工制作完成,其中包括立体声的声像定位。

电影混录棚的概念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发展始终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思维和制作方式更体现出与科学技术进步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性。

由于计算机、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以前所未有的频响、动态、信噪比及效果处理手段,使电影数字特技、多制式、多声道数字立体声技术得到开发应用。

电影在使用高新科技手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使电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画效果。

多声道立体声电影混录与传统的单声道电影混录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设备的选择、系统的设计上要做好充分的考虑和权衡。

知识产权的应用对后期电影混录棚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电影混录棚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各种制式的认证、系统的先进性、操作的方便和灵活性。

对白录音棚的概念

所谓对白录音棚是指为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录制对白的录音棚称为对白录音棚,棚内通常还设有可产生日常生活中的效果声的设施,如走道;

开、关门;

上、下楼梯等。

因此,它具有对白、效果录音的功能。

对白录音棚以语言清晰为主,均采用强吸声混响。

混响时间一般取中频(500Hz)0.5s,频率特性平直。

当个别情节需要长混响时,可在加工制作或合成中追加人工混响。

电影制片厂对白录音棚

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台内的对白录音棚有所不同。

前者需要配置电影放映的银幕和放映室,以便于配音演员对口型并录制对白;

电视台的对白录音棚则通过电视屏幕来对口型录音。

因此两者需要的面积都很小,但混响时间和声学装修的设计原理确是一样的。

对于对白录音棚采用强吸声处理,它的体形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室内各个界面均作强吸声处理,多数采用超细玻璃棉,外罩铁丝网并用铁钉固定的方式处理,装饰要求比较高的常用木格栅作装饰面。

木地板局部铺设地毯。

对白录音棚有时为了适应不同场景对混响时间的不同要求,也要求采用可调混响,但调整的幅度均控制在0.3s左右。

室内的声场由于存在着声波的诸多现象而变得极其复杂。

其中有声波的反射、叠加、干涉、驻波、绕射现象和声波吸收等。

并且还引发出声反射、回声颤动、混响形成、声染色、声共振、死点等现象。

两个声波相遇,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就会产生互相加强;

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反,则会互相抵消,从而使声音减弱。

室内的声场是非自由声场,或者说是受约声场。

当声源在房间内发声时,实际上整个室内空间都会随着发生振动。

房间四壁、天花板、地板以及室内陈设对不同频率分量的反射和吸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响应。

其中有一部分分量特别容易激发振动,就会在这些频率上发生共振,形成音频信号的峰点;

而在另一些频率上吸收可能特别严重,形成音频信号的谷点。

一般来说,室内房间的共振和吸收频率分布不止一个并且分布不均匀。

这会使某些声频分量加强,某些声频分量明显减弱,产生声染色现象。

室内房间的共振和吸收频率取决于房间的大小、形状、尺寸比例、装饰材料等因数。

小房间较容易产生低频共振染色。

声波在房间内遇到墙壁,天花板、地板均产生反射。

若入射声波遇到反射体是凹形表面,反射声就会集中在一起,形成声集中,极易使音响系统产生啸叫。

室内直播节目现场的房间不同,吸音效果和隔音效果也不相同,抑制声反馈的方法也不相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每次提前考察直播节目的现场室内房间就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要观察室内房间的构造、大小、规格,根据实际情况如何摆放音箱。

由于广播节目直播现场的室内房间一般来说不像专业播音室那样,有较好的吸音和隔音效果,往往房间时大时小且不规整,环境噪音大,音响效果也不是很好。

这时音箱的摆放就要考虑到现场房间的各角落的观众听音效果,使室内房间的声场分布尽量均匀。

话筒尽量放在音箱的后面,避免从音箱发出来的音频信号直接经过话筒返回电声系统形成声反馈,引起啸叫。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

(1)工程概况

建声装饰区域北面为走廊,东南西侧与办公空间相邻,上面也是办公室。

原维护结构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墙,目前室内没有空调系统,现在房间内的A声压级LAeq=38dB

建筑结构:

框架结构。

需要建声装饰的区域用隔音墙分成六个部分:

导播室、演播室、录音室、控制室、休息厅和储藏室,原结构楼板标高为5.2米,主梁底标高4.5米。

录音室、控制室设计吊顶标高为3.0米。

导播室设计吊顶标高2.7米;

演播室不设计吊顶;

休息厅设计吊顶标高4.0米格栅吊顶;

储藏室设计吊顶标高3.5米。

其中录音室地面面积18.56㎡,总有效容积共55.68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91m2;

演播室地面面积54.2㎡,顶标高5.2m,总有效容积共266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216m2;

控制室地面面积30.4㎡,吊顶标高3.0m,总有效容积共91.2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127m2;

导播室地面面积12.3㎡,吊顶标高2.7m,总有效容积共33.21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63.48m2;

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及录音室需参照国家规范做声学装修处理。

(2)设计思路

建声方案设计是在理解和把握各空间的功能定位并遵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下进行的。

设计方案按照甲方要求,根据声学计算和建声设计指标的要求,进行科学、完整的声学设计,以此来固定混响时间,消除音质缺陷,获得高性价比的理想音质效果,并适应功能的要求。

从消防角度考虑,所用内装饰材料达到国家防火标准B1级以上。

并做防火处理。

所有材料的环保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E1级。

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周边的声环境,我们设定录音室的NR值为25,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的NR值为30,我方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声学缺陷,对整体结构和吸声体的配置做了合理的设计,要满足设定的背景噪声值隔声墙必须采用重套隔音墙,外围隔音墙的总体厚度为250mm,墙体总体隔声量达到60dB以上,考虑到导播室的使用功能,所以不再做声闸设计,所有的门均采用钢制隔音门(隔音量35dB),考虑到固体传声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和录音室的吊顶为减振隔声吊顶。

地面采用干式浮筑地面,地面面层为地毯。

二、设计依据及指标选择

(1)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1建筑声学设计及测量规范JGJ/T131-2000

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3.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标准号:

GYJ22-1985]

4.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标准号:

GYJ42-1989]

5.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

(2)建声设计指标的选择

Ⅰ)演播室

1、主要功能是进行节目的排演和摄录,对声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