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86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docx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总1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1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

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

”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

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实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探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神奇,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

通过观察,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

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

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

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

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

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

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

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

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

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

风有时大有时小。

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

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

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

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

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

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

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

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最好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

师小结:

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最好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

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先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

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恰当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也在目标中体现。

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活动过程来看,第一环节:

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是谁的尾巴、形状等。

在这过程中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第二个环节:

用课件的形式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个环节:

操作活动,完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幼儿在用手用脑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它们尾巴的功能。

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紧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拥有科学的素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双敢于尝试的双手,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与动物都不能离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纸纸卷筒盆泡泡液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以魔术形式引入主题

  师:

魔术表演

  老师把一张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可以轻轻跑,可以随意摆动胳膊,纸不落地。

  二:

基本部分

  1、幼儿每人一张纸,让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不能让纸落地。

  让幼儿说一说谁的手掌吸住了纸,是怎么做到的?

  幼儿:

把纸直接放在手掌上,跑起来

  2、师:

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吸在手上的?

  幼儿:

把纸放在手掌上,转起来、摆动手臂

  3、为什么转呀转,跑呀跑……纸就不落地了呢?

  幼儿:

空气阻力……

  4、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幼儿:

跑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也动起来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

  5、克里克里解答:

  把纸放在手掌上不动,手上的纸就会掉下来,当我们的手掌挥动起来的时候,空气宝宝也会运动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手掌上,所以纸就牢牢的吸附在手掌上了。

  6、另一老师吹出泡泡,让幼儿手掌吸纸去接泡泡,看谁接的泡泡多(

放音乐)

  7、师:

刚才我们接的泡泡里面有什么?

  幼儿:

空气

  8、师:

泡泡里面的空气是怎样进去的呢?

  幼儿:

用嘴巴吹进去的

  三:

出示泡泡液、直筒

  

(1)师:

直筒里面有什么?

  幼儿:

空气

  师:

我们怎么感觉直筒里有空气呢(

幼儿伸出手,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让幼儿感受一下。

  

(2)让幼儿手里拿一张纸,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看幼儿手中的纸会有什么变化(

纸会动起来)

  四:

动手操作(放音乐)

  几个小朋友一组围在桌子边,桌子上有一个小盆,里面盛有泡泡液,每个小朋友一个圆筒,用嘴巴去吹泡泡液,吹出泡泡。

  师:

不能用嘴巴和鼻子吹,看哪个幼儿能变出泡泡?

  师:

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纸卷筒吹出大大的泡泡的?

  幼儿:

把纸卷筒的一端蘸到泡泡液以后,把纸卷筒倒过来放在盆里。

  幼儿:

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用手掌去拍另一端。

  幼儿:

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轻轻的向相反的方向甩纸卷筒,会看到一串得泡泡。

  师:

为什么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倒过来之后,另一端会出现泡泡?

  克里克里解答:

纸卷筒的一端蘸上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进水里,这时纸卷筒向下压,水宝宝们进入纸卷筒内,纸卷筒里的空气宝宝们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触动了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五:

老师和幼儿一起用身体来表演:

身体压泡泡

  我是小小纸卷筒(蹲着转一端),我的肚子装着空气(站起来,两只手拍拍肚子),我是水宝宝,我来啦,我来啦(蹲下,慢慢起立),我是空气宝宝,谁在挤我呀?

真讨厌,真讨厌(两手合并,左右摆动)。

是我呀,是我呀,我是水宝宝(慢慢蹲下)。

  为什么挤我呀为什么挤我呀(两手合并,左右摆动,蹲下)嘿嘿,这可是一个秘密,待会你就知道啦,好吧,我还是自己找答案吧!

咚——泡泡宝宝出现啦,我是泡泡宝宝,我出生啦(挺挺肚子,两手在肚子前做圆形状,摆动)。

哇,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

(半蹲,转一圈)

  六:

活动延伸

  今天通过做小实验,玩手掌吸纸,直筒压泡泡,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空气受挤压也会产生压力。

  让幼儿课外体验把纸卷筒的一端堵上或放在沙子里会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