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81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院感需掌握内容.docx

院感需掌握内容

院感三级医院检查需要掌握的内容

一、医院感染重点工程预防与控制措施〔SOP〕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尿路感染〔UTI〕是第二位常见医院感染类型,75%~80%与留置导尿管相关。

为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尽量防止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

4、标准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5、常规的消毒方法:

用0.05%-0.1%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男性:

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女性:

先清洗外阴,其原那么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6、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防止尿道粘膜损伤;

7、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翻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2、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3、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4、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5、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6、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7、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展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8、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9、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1、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展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发生率。

〔二〕、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国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根据有关指南和规定,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HAP: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度。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0以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那么,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不定期进展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载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权衡利弊后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防止使用股静脉。

3、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4、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昌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展插管操作。

二、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

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展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顿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个穿刺点。

8、疑心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

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承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那么。

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展细菌培养。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旋转过滤器预防CR-BSI。

〔四〕、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手术前

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防止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假设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防止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展、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

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

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局部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摄氏度〕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

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展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那么。

3、除非必须,尽早拔除引流管。

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域种类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阴性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以防止耐药菌的穿插传播。

〔2〕应严格实行接触隔离。

〔3〕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

〔4〕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摘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及进展卫生手消毒。

〔5〕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

使用专用的物品或使用后立即进展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外表、设备设施外表,应当每班进展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清毒频次。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

〔6〕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7〕VRE感染患者标本需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已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临床病症好转或治愈就予以解除隔离。

〔8〕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应对环境如物体外表、公用设施等进展采样培养。

〔9〕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展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

三、手卫生相关知识

〔一〕、手卫生定义: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二〕卫生手消毒定义: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住菌的过程。

〔三〕手卫生监测的判断标准:

卫生手为≤10cfu/cm2,外科手为≤5cfu/cm2。

〔四〕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展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五〕六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展。

3〕掌心相对,双手穿插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展。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展。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展。

四、医院感染爆发相关知识

〔一〕定义:

医院感染爆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或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疑心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疑心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医院感染爆发的报告流程

1、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报分管院长,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处分。

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区CDC、市CDC与市卫生局:

〔1〕3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

传染病防治法?

的有关规定进展报告。

五、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感染〔穿插感染〕—可以预防;〔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不可防止。

六、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进展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锋利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展伤口包扎处理并进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比照。

被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注射球蛋白后7天、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被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无疫苗注射,按时随访。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比照,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服用相关药物,并报告院内感染科进展登记、上报、随访等。

【处理流程】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上报院内感染科进展评估→抽血化验检查→医务部开出处方〔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等〕→医院感染科进展登记、随访。

七、标准预防

〔一〕标准预防定义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管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无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以下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两病人之间;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它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眼罩、隔离衣与普遍预防一样,在上述物质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口罩、眼罩,应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物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他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展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展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外表〔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制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

制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该容器尽可能的放置在工作处。

需重复使用的锋利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八、医疗废物相关知识

〔一〕定义: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包括使用后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器、棉签、敷料、棉球、纱布、手套等)、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各种传染病人用品等。

〔二〕分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五类。

九、隔离的种类与标志: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根底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a.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b.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外表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a.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b.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展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展处置。

十、监控护士需掌握各采样方法与正常值。

十一、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与监控护士需掌握各自职责〔院感监控小册子上有〕。

十二、医护人员需了解医院感染相关核心制度内容,见医院管理制度〔修定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