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86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一)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9月1日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声律启蒙》的对仗和韵律,积累词语。

2.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

3.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能得到成长袋中的四角星。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过程

1.经典回放

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读吧!

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2.温馨点击

仔细读一读,是不是和我们学过的《笠翁对韵》一样顺口?

这是因为《声律启蒙》也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3.活动广角

⑴你能结合注音把它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吗?

⑵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

将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吧: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请将“四角星”涂红。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一)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节课学生学习状态一般,不过大部分能结合拼音读下来。

但是,能准确读准每个字音困难很大。

尤其是“露重对烟微”这一句,需要老师反复领读才能基本读准。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读音的教学,也要强调朗读的指导。

同时也要考虑二年级孩子的活泼好动的特点,鼓励读得好的孩子们领读,奖励进步的孩子在成长袋中贴小贴画之类的小方法,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读准,都能享受读书、背经典的乐趣。

声律启蒙(节选一)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9月7日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声律启蒙一的第二部分。

2.举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得到成长袋中的八角星。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熟练背诵。

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部分

行读、齐读。

2.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第二部分

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2.温馨点击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句?

能再背诵几句?

3.活动广角

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

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一)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反思

这节课较上一节相比,孩子们已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是,让全部孩子能准确读准每个字音困难是很大的。

尤其是“犬子对羊羔”这一句,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这需要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对待低年级学生,要不断组织课堂,更不能一刀切,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经典的乐趣。

声律启蒙(节选二)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9月14日总第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声律启蒙》的对仗和韵律,积累词语。

2.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节选二的第一部分。

3.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能得到成长袋中的小红花。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过程

1.经典回放

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读。

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2.温馨点击

仔细读一读,是不是和我们学过的《笠翁对韵》一样顺口?

这是因为《声律启蒙》也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3.活动广角

⑴你能结合注音把它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吗?

⑵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

将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吧;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给自己花一朵小红花。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声律启蒙

(二)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9月21日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声律启蒙》的对仗和韵律,积累词语。

2.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

3.举行背诵比赛,看谁能给自己画一张笑脸。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熟练背诵。

教学过程

1.经典回放

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读吧。

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2.温馨点击

对仗的特点。

对联的定义(自己看课本第6页)

3.活动广角

⑴你能结合注音把它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吗?

⑵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

词语对仗擂台赛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二)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会读本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但由于同学们刚刚踏入校门,对古诗的教学,既要注重读音的教学,也要强调朗读的指导。

同时也要考虑二年级孩子的活泼好动的特点,有认识,所以有部分同学只从字面上会读,但对诗意认识不到位,因此课下应进一步指导。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培养学生养成背诵优美诗词的好习惯。

续小儿语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9月28日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将《续小儿语》诵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对仗。

教学难点

熟记文章中的生字。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你会怎么做?

当别人给你提出好的建议或批评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能教我们学习做人道理的《续小儿语》。

(老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一读第9页的前四句。

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结合10页文意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范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准。

二、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续小儿语》的相关知识。

《《续小儿语》是明朝吕坤编写的,我们学习它,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

与小组同学进行一次背诵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流利地背诵下来。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

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填写成长袋。

如果你的表现十分优秀,就给自己两张小贴画,如果还需要继续努力,就给自己一张小贴画。

板书设计

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续小儿语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10月19日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会读本首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知道这首诗是采用对仗的方法写的。

2.初步培养学生喜爱诵读和背诵古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对仗。

教学难点

熟记文章中的生字。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1.能将《续小儿语》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内容:

《续小儿语》(节选)的第二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你会怎么做?

当别人给你提出好的建议或批评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学习能教我们学习做人道理的《续小儿语》。

(老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一读。

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结合文意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范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准。

二、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续小儿语》的相关知识。

《续小儿语》是明朝吕坤编写的,我们学习它,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

与小组同学进行一次背诵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流利地背诵下来。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

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填写成长袋。

如果你的表现十分优秀,就给自己两张小贴画,如果还需要继续努力,就给自己一张小贴画。

板书设计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

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教学反思

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

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

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增广贤文

(一)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10月26日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

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事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二、师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生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增广贤文》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增广贤文

(一)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11月2日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一生之计在于勤”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一生之计在于勤”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生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增广贤文》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教学反思

《增广贤文》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要诚实的和人交往才能友谊长存;如果不诚实的与他人交往,则会失去友谊。

在学习时要细心谦虚,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在生活中要有长远打算,不然就会有眼前的忧患。

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增广贤文

(二)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11月9日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句,熟读成诵;

2.学生能品味经典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典语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语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成诵;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语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播放古典音乐)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增广贤文》里的一些名言,谁能来背上几句?

希望这些经典名句我们不光能背,更要在生活中去应用,来指导我们的言行。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增广贤文》。

二、授新课

1.出示原文。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学生自由试读。

(2)个别试读。

注意:

跪、乳、哺、祸的读音。

(3)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我们小组来。

(4)按节拍读。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

为你的诵读配上合适的节拍,先试一试。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同学们充满韵味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韵律之美,它的内在之美你们领会到了吗?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3.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意思都明白了,谁现在能够试着来背一背?

没事的,通过一些小游戏我们很快就会背过的!

高低音(师生、同桌互背)

找个别背

计时背(4人一组)

三、理解思考:

1.在这四句话中哪句话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2.通过故事让学生深入思考。

   播放视频故事《负米孝亲》

四、融汇贯通

1.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很深很深,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仔细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说一说父母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的?

(学生自由发言)    

2.可我们平时是怎样来做的呢?

做个家务活给父母要钱,一说就是我替你干了什么什么。

父母辛苦做了饭你还挑三拣四嫌不好吃,这都对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

父母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

百善孝为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看哪个同学想的最全面,对父母最贴心)

3.判断正误

  (师例举孝顺与不肖的例子请学生来判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延伸

1.品味语言

同学们,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不一定要为父母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我们把刚才想到的,在平时都做到,我们就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希望能够在你的心底荡起一丝涟漪。

播放视频,师朗读。

通过短片再次感悟。

师:

千言万语汇在心中,希望大家永远记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2.实际活动

请同学们回家之后给下班后的爸爸妈妈倒上一杯开水,并且说一句“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板书设计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节选一)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11月16日总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弟子规》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能熟读并背诵本首诗。

教学过程

一、《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二、初读感知

1.课文引入

2.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再读古诗,读通古诗。

4.教师范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惟勿生戚

2.重点句子:

惟德学,惟才艺

3.简要解释其的意思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

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板书设计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节选一)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11月23日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弟子规》(节选一)的第二部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教学重点

能熟读并背诵本首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所学习内容

1.指名背诵

2.行背

3.齐背

二、学习后一部分

1.课文引入

2.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再读古诗,读通古诗。

4.教师范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闻益友却

2.重点句子: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3.简要解释其的意思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

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

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

呀(打一成语)

2)谜面:

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

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

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板书设计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教学反思

儿童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潜能在轻松愉悦中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操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逐渐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

因此,学习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独裁去展示《弟子规》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

个别自觉性不强的孩子背诵起来相当困难,我只好降低要求,他们能背一句是一句。

我想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肯定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幼学杂字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11月30日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对《幼学杂字》达到背诵的目标,能够简单理解古诗的意义。

2.能够认识到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运用。

4.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精神。

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产生认同感,能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重点

能够当堂背诵,并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中国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和老人相处。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哪些同学喜欢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住?

请举手。

那么大家平时都是怎样和爷爷奶奶相处的?

自由发言。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其他人是怎样和老人相处的。

(课件图片展示)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

2.由故事引出古诗《逢老人》

同学们都说了自己与老人相处的故事,现在老师也讲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给大家听。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路上遇到一位老人”。

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一位老爷爷。

我看见老爷爷两只耳朵的头发白得像雪一样,老爷爷拄着拐杖老爷爷没走上几步路,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到了路口,我赶紧跑上前去,扶着老爷爷一起过了马路。

老爷爷说:

“谢谢你。

”我说: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就是老师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

有意思的是,唐朝有一个叫隐峦的大诗人他也和老师一样,遇到过这样的老爷爷,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呢。

诗的题目就叫《逢老人》。

(课件)

大家把书快速翻到29页。

大家先自己读一读,有不认识的和难读的字用铅笔做一下标记。

一会儿,进行小组比赛。

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读诗。

小组朗读结束,适当评价并指导朗读。

加动作表情示范朗读一遍。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前一边表演一边朗诵这首古诗?

请举手。

上台表演背诵。

(课件出示难认字形和相关解释。

现在老师出个难题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脑筋动的最快。

(出示生字卡)

读出生字。

那把这些字放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把生字放到句子里读。

非常棒,现在看着这些生字,大家集体朗读这首诗好吗?

集体朗读。

3.拓展延伸

师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描写的是一位老爷爷,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老人,又应该向老人家学习些什么?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