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500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管理学论文大作业.doc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班级:

商10—1

姓名:

李建涛

学号:

2106141011311

1. 我国水污染现状 1

1.1、江河水污染问题 1

1.2、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严重 1

1.3、海水入侵严重 1

1.4、北方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 2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

2.1、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污染 2

2.2、人类的贪婪和不负责任 2

2.3、污染易,治理难,而治理技术的进步始终跟不上污染物增加的速度 2

3.水污染的危害 3

3.1、危害人体健康 3

3.2、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3

3.3、制约经济的发展 3

3.4、水的富营养化 4

4.控制水污染的对策 4

4.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4

4.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5

5.总对策 6

5.1、从源头控制污染 6

5.2、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使排污费远远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 6

5.3、研究解决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6

5.4、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 7

5.5、提高科研开发能力,提倡科技治水 7

5.6、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 7

6.结语 7

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有70%被水覆盖着,其中97%为海水,而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3%,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还很难利用。

因此,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关键词:

水污染现状原因危害控制对策

1. 我国水污染现状

1.1、江河水污染问题

据近期的水资源评价反映,在评价的700条河流中,水质良好的占评价河长的32.2%,受污染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5%。

全国七大江河中,淮河、黄河、海河的水质最差,均有70%的河段受到污染。

黄河、淮河、海河等中下游发生的断流现象,导致河口严重淤积;不少中小河流由于城镇工业的超量排放污水已成为污水河。

1.2、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湖泊、水库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

据统计我国131个大中型湖泊中,有89个湖泊被污染,有67个湖水水体达富营养化程度。

1.3、海水入侵严重

据调查,辽宁、河北、山东等省有70个地块发生海水入侵,总面积达1433.6平方千米,其中以烟台、大连最为严重。

第五,水土流失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泥沙约50亿吨;黄河的泥沙量约为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导致黄河河床每年以10厘米速度抬高。

1.4、北方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

超量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许多大小“漏斗”,如北京、太原、石家庄、保定以及黑龙江地区的地下水下降严重。

不少水体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1、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污染

(一)工业污染。

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二)农业污染。

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三)城市污染。

因为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

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2.2、人类的贪婪和不负责任

人类节水和责任意识的淡薄,使得基本需求无限量增加,助长了污染行为,加重了污染程度。

改变这一点,也是提倡"低碳","简单生活"的初衷。

2.3、污染易,治理难,而治理技术的进步始终跟不上污染物增加的速度

一些统计表明,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只有1/3是运行正常的,1/3运行不正常,而另1/3停产不运行。

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有钱建得起,却无钱维持正常运行,一些中小城市建成的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厂尤其如此,除资金缺乏之外,操作运行和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低,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过程和设备。

3.水污染的危害

3.1、危害人体健康

水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

当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时,而相关水处理部门却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污染,这将会导致如腹水、腹泻、肠道线虫、肝炎、胃癌、肝癌等很多疾病的产生。

而与不洁的水接触也会染上如皮肤病、沙眼、血吸虫、钩虫病等疾病。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现在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人类性激素的分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类的繁殖能力;还有人指出水污染会造成自然流产或是先天残疾。

总之,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是多方面的,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3.2、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与水质直接紧密相关。

淡水渔场由于水污染而造成鱼类大面积死亡事故,已经不是个别事例,还有很多天然水体中的鱼类和水生物正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

海水养殖事业也受到了水污染的破坏和威胁。

水污染除了造成鱼类死亡影响产量外,还会使鱼类和水生物发生变异。

此外,在鱼类和水生物体内还发现了有害物质的积累,使它们的食用价值大大降低,而食用这些鱼类也会让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3.3、制约经济的发展

水污染的危害在这点上的表现,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

原因在于由于作为社会经济支柱的工业需要利用水作为原料或洗涤产品和直接参加产品的加工过程,水质的恶化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工业冷却水的用量最大,水质恶化也会造成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堵塞、腐蚀和结垢问题,水硬度的增高还会影响锅炉的寿命和安全。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的产出,而水污染不论是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还是对于农业,渔业和其他副业的影响,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里经济的发展!

3.4、水的富营养化

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

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

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4.控制水污染的对策

4.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我国污水排放量中,工业污水排放量占到60%左右,因此工业水污染防治是水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

根据国内外工业水污染防治经验,主要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对污水的排污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尤其要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要从重处罚。

对集中排污口的各类污染源,加强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水源的保护工作。

二.宏观性控制对策。

首先在宏观性控制对策方面,应把水污染防治和保护水环境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合理进行工业布局。

应在产业规划与工业发展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产业结构,完成结构的优化,使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应按照“物耗少、能源少、占地少、运量少、技术密集程度高及附加值高”的原则,限制发展能耗大、用水多、污染大的工业,降低单位工业产品或产值的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负荷。

三.技术性控制对策。

主要包括:

推行清洁生产、节水减污、试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工业废水处理等。

4.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废水的集中处理率目前不足10%。

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废水肆意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因此,加强城市废水的治理是十分重要的一.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各种新产品的种类和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加强新产品(无污染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以代替传统的产品,开展清洁生产与发展绿色产业,是减少水污染的根本途径。

二.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各地城市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不断完善下水道系统,将其作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三.城市废水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建设大型废水处理厂与分散建设小型废水处理厂在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利与弊,因此要根据实际,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确定其建设规模。

四.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考虑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时应充分注意与城市废水资源相结合,在消除水污染的同时进行废水再生利用,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这对我国北方缺水城市有重要意义。

 

4.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农村的水污染是由于各种污染源,如农田使用的化肥、农药,会随雨水径流流入到地表水体或渗入地下水体中;畜禽养殖粪尿及乡镇居民生活污水等,其污染源面广,分布比较分散,污染负荷也很大,是水污染防治中不容忽视而且较难解决的问题。

对于其防治对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展节水型农业。

农业年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量的80%,节约灌溉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农业用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同时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随排灌水的流失,从而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加强土壤和化肥的化验与监测,科学定量施肥;增加有机复合肥的使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加强造林、植树、种草,增加地表覆盖,避免水土流失。

三.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对畜禽养殖业要合理布局,控制发展规模;加强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制定畜禽养殖场的排放标准、技术规范及环保条例;建立示范工程,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对乡镇企业的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在企业及居民住宅集中地区,逐步完善下水道系统,兴建简易的污水处理设备。

5.总对策

5.1、从源头控制污染

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遏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对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物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修订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用行政、经济手段推行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

5.2、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使排污费远远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

当前,我国排污费定位太低,远远低于水资源补偿费用,因此全面提高排污收费指标,向等量甚至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费靠拢,采取“严进严出”的措施,也许对乱排现象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5.3、研究解决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

如合理利用采煤过程中抽取的地下水,以全国煤炭产量12亿t计算,大约抽排50亿m3的受污染的矿井地下水,如若全部净化成饮用水,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另外,中水回用、工业冷却用水的循环利用等都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5.4、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

环保不仅与政府或相关部门有关,而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5.5、提高科研开发能力,提倡科技治水

①抓紧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攻关研究,特别是像草浆造纸、制药、食品和制革等特殊行业的废水治理技术;②解决与水源污染相关的治理技术,开发人畜粪便固化、加工技术;③加速环保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提高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化、成套化和自动控制性能,大力开发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成套处理技术。

5.6、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

  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和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

1996年,全国人大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集中体现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由分散治理为主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由单一的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由区域管理为主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

国务院也规定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要做到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实行三同时制度,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最终实现水体变清,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结语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影响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污水处理正是防止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手段,而污水处理的持续发展是保证水资源长期不受污染和水资源持续再生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是研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其危害是严重的和长期的,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水污染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水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报

2.中国水环境状况

3.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4.关于水环境和水环境问题的思考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