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2122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docx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文学理论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

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 的说法。

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 魏文帝 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 刘勰 的《文心雕龙》。

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

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的《诗学》以及 德谟克利特 的 《宇宙大系统》 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

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

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 狄尔泰 和黑格尔。

他们的代表著作是 《精神科学序论》 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 等几个部分。

1、文学形象的生成是文本修辞的感染和读者想象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内涵是作者描绘与读者的理解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功能是传达审美信息和教育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属性是审美客观与审美主观的统一。

2、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人物、事件。

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景、情、意。

3、典型(type)源于希腊文tupos,原意是铸造用的模子。

4、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黑格尔认为: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意式的抽象品。

5、别林斯基指出:

“在一位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6、恩格斯在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一封信中提出: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7、典型化是指锤炼文学形象,强化其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从而创造文学典型的方法和过程。

典型化包含着个性化与概括化两方面的要求。

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

“杂取种种人”的;“采取一端,生发开去”的。

8、托名王昌龄的《诗格》正式将意境作为文学理论的范畴加以应用: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9、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创作方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作家歌德提出的。

2、“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基于一定的文学观念,处理创作与现实关系所依据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以“现实主义绘画”为题举办画展,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正式登场。

4、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盛行于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创作方法。

5、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法国的雨果的理论与创作为代表的创作方法。

6、自然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客观描述的眼光描绘人物,否定对作品人物进行艺术概括。

7、理想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富于理想主义精神,表现作家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8、真正使象征主义走向独立的是美国诗人爱伦·坡和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

9、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一次大战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文学思潮。

10、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先后出现了以下几种文学思潮:

伤痕文学、反思学、改革文学。

11、90年代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冷面书写生存真实的原生态”为标榜的多元化文体。

1、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提出作一个 职业革命家 的口号。

2、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观察、欣赏、创造、评估。

3、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

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响其——的形成。

4、刘勰把文学风格分为 四组八体。

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 风格就是人 

5、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又——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

6、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

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缉、壮丽、新奇、轻靡。

7、文学风格的宏观表现主要包括:

简约、刚健、疏放、平淡

8、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

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

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

“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

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A: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A:

两汉时期的《诗大序》B:

《尚书·尧典》

C:

曹丕的《典论·论文》D:

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A:

曹丕的《典论·论文》B:

陆机的《文赋》

C:

严羽的《沧浪诗话》D:

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A: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B:

贺拉斯的《诗艺》

C:

狄德罗:

《论戏剧艺术》D:

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A:

亚里士多德B:

贺拉斯C:

黑格尔D:

别林斯基

1、关于典型形象,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

所谓典型就是希腊语所说的“模子”

B:

所谓典型就是某一类形象

C:

所谓典型就是人物有鲜明的个性

D:

所谓典型就是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有性格类型特征的人物形象。

2、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是(D)

A:

晋代的刘勰B:

唐代的王昌龄C:

宋代的严羽D:

清末的王国维

1、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的是(A)

A:

歌德B:

库尔贝C:

“拉普派”作家D:

席勒

2、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

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真实

B:

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C:

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的力量更强

D:

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冷静、更成熟

3、主张恪守戏剧创作的“三一律”的原则的创作方法是(A)

A:

古典主义B:

人文主义C:

浪漫主义D:

现实主义

4、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科学活动,要求纯客观再现生活的文学思潮是(A)

A:

现实主义B:

批判现实主义C:

自然主义D:

浪漫主义

5、鲁迅的《狂人日记》采用了下列那种创作方法(A)

A:

现实主义B:

批判现实主义C:

自然主义D:

象征主义

6、人文主义最早从下列哪个国家兴起(C)

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意大利

7、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下列哪个国家表现最为典型(A)

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意大利

1、“风格”一词始见于(C)

A:

葛洪《抱朴子·行品篇》B:

曹丕《典论·论文》

C: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D:

陆机《诗品》

2、“风格即人”是谁对风格内涵的概括(B)

A:

鲁迅先生B:

法国文学家布封

C:

德国文学家歌德D: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A:

把握客观世界B:

洞察人类心灵

C:

绝对理念变成现实D:

掌握创作规律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B)

A:

尊重B:

自我实现C:

安全D:

社交

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B)

A:

果戈里B:

托尔斯泰C:

屠格涅夫D:

高尔基

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A:

车尔尼雪夫斯基B:

别林斯基C:

契可夫D:

普列汉诺夫

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A:

文学作用的精神性B:

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

文学作用的社会性D:

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

A:

贺拉斯B:

普列汉诺夫C:

鲁迅D:

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

(错误)

理由:

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

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

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

(错误)

理由:

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

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

二者不是分割的。

1、所谓典型人物是指高出一般人之上的具有示范效应的人物(正确)

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2、典型化的人物就是抽象出人物性格的共性,使之成为某种性格的象征(正确)

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状况,究竟哪种性格成分会成为人物的共性,一方面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只有直接体现着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别注意,并被用以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

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带有阶级性,而且带有某一时代、民族、地域、阶层的人物所共有的属性。

3、所谓意境就是境界,是作家胸襟、眼界在作品中的表现和象征。

(正确)

在《意境杂谈》中,李泽厚对“境界”说则进行了专门深入地论述,他说:

“‘意境’也可称作‘境界’”,但“比稍偏于单纯客观意味的‘境界’二字似更准确。

” 所以他就用“意境”一词代替了“境界”。

他认为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

这样就从一般意义上对意境概念作了总的概括,后来的人在谈论意境问题时都不能离开情景交融这一基本的范畴。

,在王国维之前,意境概念实际上是混杂于气质、风骨、兴趣、神韵、格调等概念之中,与它们相互并列,并无层次本末之分的。

而大多数诗论家们,则无论是标榜“兴趣”,还是倡导“神韵”,其实也都还是在形式技巧和外在表现上绕圈子,仍未能深入到文学的内在本质中去。

而王国维不仅明确地把“境界”列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概念,而且把它从其他的美学概念中剥离出来并旗帜鲜明地将其推举为最高的美学范畴。

《人间词话·删稿》: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

气质、神韵,末也。

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人间词话》中主要使用“境界”概念,而实际上,在王国维的美学论着中,“境界”与“意境”这两个概念被经常交互使用,并未作严格的区分,两者的涵义是基本一致的。

(参见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1、在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中,所谓创作方法就是创作手法。

答:

错,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答:

错,现实主义也有塑造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特点。

3、浪漫主义强调理想,所以创作中不能有真实的细节描写。

答:

错,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4、古典主义政治上拥护王权,所以它不具有反封建性。

答:

错,古典主义有三个特征:

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虽然有为王全服务的特征,也有古希腊,罗马文化改革的气息。

1、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的创作与众不同(错误)

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2、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影响其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正确)

3、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所以无所谓文学的世界性。

(错误)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1、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

(正确)

2、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

(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

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

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4、文学的社会过程:

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

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1、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2、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指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环绕在典型人物周围并促使其行动典型化了的环境

3、典型化:

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现象来。

4、意境:

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1、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文学思潮:

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3、人文主义:

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4、古典主义: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5、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6、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在各个领域有不同的意思。

在此对自然主义的界定大多来自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大致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以法国雨果为代表,大体上说,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描述,期间运用最新的科学方法,以达到真实的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7、现代主义: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1、感受和体验能力:

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

对于事物的感觉和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的能力。

2、想象和构思能力:

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和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3、审美情趣:

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兴趣和爱好。

4、艺术风格:

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5、时代风格:

是指一定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特点反映到一定时代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形成了某种共同的风格特征,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风格。

6、民族风格:

是一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以及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等诸种因素所构成的。

简单地说,民族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元素。

7、文学流派:

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五、论述题

1、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

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2、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系统中的地位

答:

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

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

文学理论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基础理论研究是推进其科学发展的基石,是当前文学理论热点焦点现象的根源,影响着我国文艺学建构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格局和样貌。

因此,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其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文学理论曾仿佛像一个母学科一样,与其他学科有生成作用。

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

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

文学理论也吸取文学史的研究成果,从而又对文学史研究发生影响。

文学理论本身,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关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也均如此。

1、简述现实主义发展的过程

答: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

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

1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2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3历史性的要求

2、简述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3、简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

三个特征:

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4、简述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

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5、简述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

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一般都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

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1、简述阅历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答:

因为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而生活阅历可以成为作家创作的重要动机,对于作家来说人生阅历也非常重要。

2、简述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答: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

它制约和影响着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苏联文论家赫拉普钦科指出:

“创作个性和作家作为一个人的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绝不是所有都能说明艺术家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的东西,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

另一方面,也不是作为创作‘自我’的特点的一切,任何时候都与作家个性的实际特点直接相对应。

3、简述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

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4、简述审美理想的作用

审美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审美经验的概括和升华,同时也是对社会审美需要和审美利益的反映。

因此,审美理想与社会的各种理想和价值观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存在的。

审美理想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之中,具有审美的普遍性,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鉴别和创造的最高尺度、最高标准。

同时,它又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中,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影响下不断发展。

因此,审美理想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任何历史时期、任何社会集团和阶级都存在着统一的审美理想,不仅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理想,而且同一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人们在审美理想上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能像在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中那样充分地表现出和感受到审美理想,因而在审美理想的对象化、现实化过程中,艺术便起着重要作用。

5、简述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首先,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区别开来。

创作个性是小于风格的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

当它一旦施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区分开来。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6、简述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

(1.)时代风格: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时代文化的构成。

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地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

(2.)民族风格: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