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09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0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docx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

2015年高考地理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经典母题30题

一、选择题。

(共25个题组)

第1组(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图5 客机飞行路线示意图

(1)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

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

C、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D、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2)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3/4

【答案】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客机飞行的路线,接近过北京和芝加哥两地大圆的劣弧,其距离比H路线短;该日太阳视运动是从东北向东南,再向西北,该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右偏,那么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南的地转偏向力;而120°E与a点的经度差为75°,所以飞经a点时,其地方时为24时,又因此时a点为极昼,所以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故选C。

(2)因飞机飞行14小时后到达芝加哥,所以飞机到达芝加哥时,北京时间为6月23日2时,那么6月22日24时的经度为90°E,所以6月22日的范围是从90°E向西到180°,跨经度270°,占地球的3/4.。

故选D。

考点:

地球运动的意义、球面距离。

第2组(2014·福建卷)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E)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答案】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泰山站位于南半球,2014年2月8日,为南半球夏季,当太阳位于F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高,为12时,即东五区为12时,泰山位于东八区,应为下午15时,不是旭日东升,故A错;东京位于东九区,为当日16时,因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日落早,则为夕阳西斜,因此选B项;纽约为西五区,此时是凌晨2时,还未日出,C错;开普敦为东一区,应为上午8时,已经日出,D错。

(2)次日为2月9日,太阳位于南半球,此时为日出东南,A错;太阳直射点北移,泰山站太阳高度变小,白昼变短,所以B错C对;太阳直射点大致一个月移动8度,经计算,2月9日大致位于12゜S,此时极昼范围在78゜S及以南,泰山站极昼消失,故D错。

考点:

地理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意义 

第3组(2014·新课标I卷)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

【答案】1、A   2、C   3、D

【解析】

1、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太阳能——太阳辐射影响因素:

纬度、地势、气象(晴天、日照时间)。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于纬度相当(36—38°)的黄土高原、山东半岛。

东南丘陵虽然纬度较低,但降水多,阴雨天多,而且夏季白昼时间相对较短,太阳辐射较弱。

所以B、C、D错。

2、太阳能电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学科网效应减弱,不会提升地表温度,A错。

发电站不会干扰电子导航,B错。

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D错。

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所以C对。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长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值P不等于0,A错。

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C错,D对。

第4组(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答案】4、B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低纬度地区,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D错;若甲地深居内陆,距海较远,缺乏海洋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应该较大,C错;甲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并不高,虽对气温有影响,但影响不大,A错;全年高温甲地处低纬,属于热带,全年高温,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低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

5、5~8月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学科网冬季不会南移影响到甲地,C错;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和高纬度的冷气流都不会来到低纬度的甲地,因此B和D错。

考点:

读图分析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第5组(2014·福建卷)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9、B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通过题干信息并结合图5分析,①地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m/s,1月风向西风,风速在5m/s—10m/s;②地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在10m/s—15m/s之间;③地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在0m/s—5m/s之间,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0m/s,处于赤道无风带;④地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在15m/s—20m/s之间,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20m/s;通过对比分析,②地风向和风速随季节变化最大,所以选B项。

10、观察图可知,风向、风速分布规律为地低纬风向大致为东风,风速小,中高纬度风向为西风,风速较大;海水运动主要外力为风,低纬因受东风学科网影响,海水总体向西流,中纬度受西风影响,海水总体向东流,海水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且纬度越高,地砖偏向力越大,海水流速越快,故应选D项;气温分布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A错;赤道附近降水最多,中纬度地区降水较少,与风向、风速分布规律不符,故D错;地势起伏与纬度关系不大,D错。

考点:

读图分析能力;不同季节不同地区风向、风速变化;地理现象分布规律。

第6组(2014·北京卷)图3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第4、5题。

4、气旋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5、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答案】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①位于大西洋,不会影响南亚地区;②从西南向东北移动;③是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而④发源于太平洋的低纬度地区,属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故选D。

5、该海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的东南季风,而北太平洋海域形成副热带高压,受其影响,从高压流向低压,影响着气旋④移动路径;而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且对大气的运动影响很小。

故选B。

考点:

世界海陆分布、经纬网、大气运动。

第7组(2014·上海卷)(十)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问题。

23.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        B.冷锋            C.反气旋          D.暖锋

24.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阴雨连绵        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        D.暖锋

【答案】23、A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当两气流势均力敌时,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

故选A。

24、因图示锋面向贵阳一侧倾斜,带来阴雨天气,而昆明受单一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为风和日丽的天气。

故选B。

考点:

天气系统。

第8组(2014·山东卷)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答案】8、B   9、C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示P1等压面比P2在高空中更向下倾斜,说明近地面等压面为高压南部为高压中心,北部为低压中心,甲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图中甲地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了右偏影响,甲地近地面风向为西南风,所以B项正确。

9、乙地位于较高纬度,为冷气团控制;甲地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即为冷锋,冷锋会使甲地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只有C项符合。

10、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若两学科网地同时日出,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两天,这两天全球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

综上所述,只有D项符合。

考点:

读图分析能力;风向的判断;天气系统和二分二至相关知识。

第9组(2014·新课标II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回答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6、A  7、C

【解析】

试题分析:

6、材料信息显示:

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

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

因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形成的径流少,但天气晴朗,蒸发(蒸腾)量大,绿水所占比重最大;而长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所以绿水所占比例小。

故选A。

7、水田改旱田,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增加生产性绿水;植树造林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减少非生产性绿水;修建梯田,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也增加非生产性绿水;而覆膜种植农作物,既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进而农作物生长茂盛,又增加了生产性绿水。

故选C。

考点:

水资源的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0组(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13.A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3.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在西南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所以在索科特拉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的大量原油,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答案选A。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这些学科网植物特点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

考点: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第11组(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7-9题。

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蚀能力

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答案】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因三地都属于淤泥质海岸,表明都是泥沙沉积,且地壳持续下沉,表明地质条件相同,所以影响海岸线的因素主要是泥沙沉积量,沉积量多于地壳的下沉量,海岸线学科网向海推进,反之,海岸线向陆地后退,两者相等,海岸线基本稳定;而河网密度不一定与泥沙沉积量呈正相关;抗蚀能力没有差异。

故选B。

8、震级大小无法确定;震源的位置无法确定,所以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无法确定;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即烈度可以依据历史状况去推测,然后制定建筑物的标准。

故选C。

考点:

外力作用、地质灾害。

第12组(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

读图10,完成31-32题。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31.A   32.C

【解析】

试题分析:

3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该区域冬半年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吹偏北风;夏半年当副高高压脊位于该区北部时,也是偏北风,所以全年以偏学科网北风为主。

从地形上该地地处河谷,且河流走向与冬季风向一致,两侧地势高,狭管效应,故冬季风速大。

32.材料给出,沙岭沙山由“松散沙粒”组成,可推测是由风力堆积,而非流水堆积而成。

从图b中垄槽的走向,可知与冬季风一致,应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选项C正确。

考点:

该题考查地形图判读及外力作用。

第13组(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A   8、D   9、D

【解析】

试题分析:

7、表格显示:

植被分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植物的生物量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两种,以2009年的数量为基数,2009年比值为1,其余年份大于1则表明生物量比2009年数量增多,小于1则生物量比2009年减少。

实验间,试验地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均大于1.5(增多);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比值为1.11(增多),地下生物量比值为0.97(减少),生物量的总量在增加;①正确、②错误。

试验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灌木植物不变、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增多,数量除以面积得出的学科网密度增大③正确。

材料中没有显示④植被分布改变的任何信息。

8、表格2013年数值显示:

地下生物量的灌木植被小于1(减少),草本植物大于1(增多),为此消彼长。

根据表中数值判断,灌木植物数量未变,A错。

总生物量整体上都是上升状态,B错。

地上生物量基本是上升状态,C错。

地下生物量的灌木植物相对减少,草本植物相对增加,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D对。

9、读图表,结合前面分析,灌木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灌木植物生物量减少,地下草本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对。

A、B、C错。

考点:

读图分析能力,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第14组(2014·江苏卷)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8.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答案】7.B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向斜槽部延伸方向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而褶曲方向(由中心向两翼的方向)由于地层弯曲变形,各地层的海拔高度往往有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学科网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由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答案选B。

8.向斜槽部延伸方向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而褶曲方向(由中心向两翼的方向)由于地层弯曲变形,各地层的海拔高度往往有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海拔高度相同,故答案选A。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山地形成。

第15组(2014·新课标II卷)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9.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答案】8、B  9、C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示科隆岛距美洲大陆较远,与大陆交流少,所以生长着较多特有动物种属;而地处赤道附近、构造运动强烈和地形复杂等都不是形成特有种属的条件。

故选B。

9、动物的生长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

企鹅耐寒,但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温度低的地区;鼠蜥喜暖,但该岛地处热带,有温暖的环境;而气温日较差大,是全岛的环境;该岛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动物的分布不是垂直分布。

故选C。

考点:

世界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5组(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5、B   6、C   7、D

【解析】

试题分析:

5、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比西部积雪稍厚。

因云量分布差异不大,故排除A、C;该区域在长江三角洲,主要为偏东风,故排除D;该区东部比西部更近海,受海洋影响,冬季东部比西部温度高,故选B。

6、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区域积雪深度低。

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热岛效应明显,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M地位置,M地为上海主城区,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C项符合。

7、GPS技术主要是定位和导学科网航功能,D项正确;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为遥感的功能,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和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考点:

读图分析不同地区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区积雪深度分布;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中的应用。

第16组(2014·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答案】7、C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天山山脉西部地区,①、③位于伊犁河谷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西风到达这里所携带的水汽较少,在海拔高的③处水汽受地形强烈的抬升作用,形成较多的降水,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