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510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2课集字临摹练习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书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2.了解杜甫五言律诗《月》的第一联。

重点:

掌握“天、期、间、清”的正确书法。

难点:

把握汉字的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唐代杜甫的五言律诗《月》的第一联,描写了秋夜景色:

秋天快要到来,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加清明澄澈。

二、临习指导

1.临写指导

“天”字笔画少显得疏,“期”字笔画多就显得密。

一个字中笔画之间的距离不等,也形成疏密关系,“天”、“期”、“間(间)”三字上密下疏,“清”字则左疏右密。

2.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天、期、间、清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

横幅条幅

书写要点:

“天”、“上、“秋”三个字都呈上小下大的造型。

“天”字左轻右重,因此“上”字横稍斜,重心靠左。

“秋”字左缩右伸。

“期”字下横向左下伸,撇点向左下斜。

“近”字平捺舒展,向右下伸。

每个单字既独立,又相互配合,形成和谐整体。

四、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写成扇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第3课向背有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向”“相背”;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相背的字;

3.引导学生学会书写相向、相背的字,体会相向相背的含义。

学会书写相向、相背的字

1.板书课题“向背有致”

2.什么叫相向、相背呢?

怎样写好相背的字呢?

(一)什么叫相向、相背

1.相向、相背的会义。

2.出示相向、相背的示例,学生体会。

3.根据例字讲解

“圓(圆)”字外框两竖如面对面两人,呈相向状。

“門(门)”字外框两竖如背对背两人,呈相背状。

4.让学生琢磨怎样写好例字。

(二)临写指导

怎样写好相向、相背的字。

1.出示例字“妙”“肩”“浮”。

2.小组讨论,如何处理相向、相背关系。

3.教师指导

“妙”字左右两部分相向,顶端靠近。

“行”字两竖外拱,左右相向。

“肩”字中,“月”左撇向右弯曲,右竖钩挺直而势向左,呈相背之势。

“我”字竖钩与斜钩相背。

“浮”字左三点与右竖钩相向。

“施”字中,“方”横折钩右拱,“也”竖弯钩左拱,背而不离。

(三)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向背关系的。

(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赵孟频)

(四)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中哪些笔画作了相向或向背的安排。

行、顺、雅

三、练习。

练习书写相向相背的字,体会相向相背的含义。

四、小结

向背有致

相向 

相背

第4课集字临摹练习

(二)

学会正确书写“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学写方斗: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贾岛的《绝句》“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二、集字解读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是唐代贾岛的《绝句》,描写了海上美丽的月色:

海面上明月的倒影,比天,上的一轮圆月更显得明净可爱。

这一点点美好的月色,便可胜过千万的春色。

三、临习指导

海”字三点呈弧形,中间略向左曲;

“每”中间略向右曲,左右相向。

“底”字左撇与斜钩呈相背之势,中间竖提与斜钩也呈相背之势。

“月”字左撇中间曲向右,右竖中间略向左曲,两个笔画之间呈相背之势。

“於(于)”字左部分中间向右曲,右部分中间向左靠,左右呈相背之势。

四、作品展示

斗方“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五、书写要点

五言绝句可以书写成斗方,每行五字,共四行正文,加一行落款,行距略大于字距。

该作品中字的形态变化丰富,没有连续出现结构组合方式相同的情况,因此章法布局容易得多。

如第三行“得”字字形长,“之” 

字稍扁呈三角形,“一”字长伸,“寸”字字形小呈倒三角形,“光”字上小下大呈梯形。

六、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曹操《观沧海》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反思

第5课伸缩自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3.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

1.板书课题“伸缩自如”。

2.什么叫伸缩?

为什么要伸缩?

(一)什么叫伸缩?

1.伸缩的含义

2.出示例字,学生体会什么叫伸缩。

3.根据例字讲解,“惟”与“徘”,“章”

“業(业)”字首横左右长伸,其他横画收缩。

“武”字横画均向右上取势,斜钩向右下伸长,使全字平正。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

(二)临习指导:

怎样伸缩

伸缩变化在字中互为依存,通常伸长的笔画为字的主笔。

笔画伸缩得当,字会显得既宽绰又精神。

1.出示例字“都”

“都”字之中,“者”伸左缩右,“”悬针竖上缩下伸。

“多”字上缩下伸,撇画上短下长。

2.小组讨论:

“取”是怎样伸缩的?

“取”横右伸,“又”缩捺为长点。

“童”字横画很多,第二横长伸,其他横画收缩。

3.全班交流。

4.出示“佛”字。

“佛”字三个纵向并排笔画,中间收缩,右竖伸长。

“色”字伸展突出竖弯钩,其他部分收缩。

5.全班交流

(三)单钩比对“利”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伸缩关系的。

(四)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是怎样安排伸缩关系的。

练习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伸缩关系

板书:

伸缩自如

第6课集字临摹练习(三)

1.学会正确书写“落、木、远、明”

2.了解书法作品。

学写“落、木、远、明”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北宋黄庭坚七言律诗《登快阁》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快阁之后看到的景色。

远处的天空因为千山树叶落尽,不再遮挡视线,显得格外高远;

澄澈的江面,在一道月光的映照下,变得更加明净。

三、练一练

教师指导:

“落”字上缩下伸,下部分左缩右伸,撇捺舒展,撇轻捺重。

“木”字撇捺舒展,撇轻捺重。

“遠(远)”字左缩右伸。

“明”字左短右长。

选取一首七言诗中的两句,可以写成条幅,每行六个字,最后一行两个字,款文随其下。

该作品只有五个字笔画多,其余九个字笔画很少。

请注意相邻的两个字造型不要一样。

“木”与“千”都容易成长形。

因此,“木”字撇捺舒展,强调其横势;

“千”字横短竖长,延伸其纵势。

五、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诸葛亮《诫子书》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六、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

第7课高低相顾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之间位置的高低错落。

2.能分析病例,通过左右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左右结构的字。

会写两种类型的左右结构的字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探讨什么叫“高低相顾”。

二、新授。

1.讲解高低相顾的写法。

2.

(1)什么叫“高低相顾”?

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彼”字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印”字左高右低,两边宽度大致相等。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高低相顾字的写法。

3.临习指导

高低变化是左右结构字的特征。

处理好高低变化,可使字的结构更加生动。

(6)出示范字,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撿(检)”字左低右高。

“卿”字左高右低,中间部分比左边短。

“場(场)”字上部分基本齐平,下部分左高右低。

釋(释)”字左高右低,右部分长横起笔于点下。

“初”字下部分齐平,上部分左高右低,左右两横等高。

“使”字底部基本齐平,左低右高。

(7)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高低关系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思考

1.说一说,下列字中的高低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2.知识链接《岳阳楼记》

行书长卷《岳阳楼记》书写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是大书法家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55岁时的作品,内容为北宋范仲淹的千古散文名篇。

这幅作品笔法成熟,字大如拳,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展现了董其昌作为一代书家的深厚功力,十分精彩。

五、教学反思

高低相顾

第8课集字临摹练习(四)

1.学习书写“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2.会写左右结构的字。

掌握“如、珍、读、神”的正确书法。

把握汉字的左右结构关系。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北宋苏轼七言绝句《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两首》之一的开头两句。

诗人给我们讲述了写字的道理:

写字时,即使用坏的笔堆成山,也不值得骄傲;

只有读万卷书,积累了很多知识和道理,写出来的字才会更加有神采。

左右结构的字,上下不能齐平,左右两部分相差较大的,上下部位应有高低。

如“讀(读)”、“神”两字,上部分左低右高,下部分左高右低,“如”字则相反。

“(珍)”字左右相当,左低右高。

如、珍、读、神

对联

古人的诗中有很多对仗工整的联句,我们可以用对联的形式书写这类作品。

上联有四个字笔画很少,注意用笔不能太轻;

下联每个字的笔画都较多,注意大小适度。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明代祝允明诗句:

“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第9课开合有度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开合有度”。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开合。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较少、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开合的关系。

会书写笔画较多、较少、不向四面发散的字

1.板书课题“开合有度”。

2.什么叫“开合有度”?

为什么要“开合有度”?

(一)什么叫开合

1.理解“开合”的含义。

2.出示例字,学生体会开合。

“咸”字左撇与斜钩呈八字形,上合下开。

“舆(兴)”字上部分为倒梯形,上开下合;

下部分上合下开。

4.让学生琢磨怎样安排开合关系的。

开合变化在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灵活运用开合关系,可以使字姿态生动。

1.出示例字“南”

2.小组讨论,“南”是怎样安排开合的。

“南”字两侧竖画,呈上开下合之势。

“每”字左合右开,四条横向笔画向右散射。

4.出示“城”。

5.小组讨论,“城”是怎样安排开合的。

“城”字竖与斜钩上端靠拢,呈上合下开。

“界”字有三组开合变化,上部分呈上开下合,中、下部分呈上合下开。

(三)单钩对比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开合关系的。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拓展思考

1.说一说,下列字中哪些笔画作了开合处理。

2.知识链接:

秦汉书法

3.欣赏书法作品

板书设计:

开合有度.

第10课集字临摹练习(五)

1.学习书写“因山以崇德,观水欲知源”。

2.掌握“山、德、水、知”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开合有度关系。

掌握“山、德、水、知”的正确书法。

把握汉字的开合有度关系。

“因山以崇德,观水欲知源”,是元代周砥五言律诗《孝常移居南楼》的第三联,描写了诗人登山临水的感受:

看到巍峨的高山,就想完善自己的品德;

看到潺潺的流水,就想探究它的源头。

“山”字中竖直,左竖向右下斜,右竖向左下斜,上部分开而临习指导下部分合,三竖参差不齐。

“德”字左部分向左下斜,右部分向右下斜,上部分合拢,下部分分开。

“水”字横、竖、撇、捺相交于中间,由中间向四周散开。

“知”字左右两部分向下靠紧,上开下合;

字的外观造型左大右小,呈左开右合之势,整个字开合有度。

山、德、水、知

三、作品展示对联

上联开头三个字笔画都较少,用笔宜粗壮,外形则分别用长、方、扁来处理。

“崇”字上下结构,字形不可过长;

“德”字左右结构,字形不可过宽。

下联五字笔画多与少互相交替,疏密相间。

书写《多宝塔碑》中的“大海吞流,崇山纳壤”。

第11课避就相让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怎样避让。

3.使学生会书写“劫、持、额、辉、既、塔、如”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会书写劫、持、额、辉、既、塔、如等字

1.板书课题“避就相让”。

2.什么叫避让?

为什么要避让?

(一)什么避让?

1.“避让”的含义。

汉字结构原则中,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避让,叫做“避”;

紧密联系、相互迎合,叫做“就”。

一般是小让大,左让右,上让下,短让长,简让繁。

2.出示例字,学生体会。

“劫”“持”

“劫”字中,“去”伸左缩右,避免与“刀”相互拥挤;

右部分长撇伸向左下,避免松散。

“持”字左右横画高低错落,右部分竖画一左一右,一斜一正,很好地处理了避就关系。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

(二)临习指导

避就变化在结字中经常出现,处理好避就关系,可以使笔画间关系不散乱,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1.出示例字“額”“蕤”

“額(额)”字左边捺改长点以避右,“頁(页)”第一横与横钩既紧凑又错开。

“蕤”字捺画伸长以容“生“生”紧缩以避撇。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輝”“既”“塔”是怎样避让的?

3.全班交流

“輝(辉)”字竖弯钩收缩以避右,右边下横长伸以补空。

“既”字竖提的角度较斜,让撇伸至其下,互为避就。

“塔”字中,“土”收缩居左上,“荅”撇伸至“土”下。

“如”字左右横画上下错开避让,点长伸以就“口”。

(三)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相让关系的。

(四)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中相近的笔画分别作了哪些避就处理。

(五)知识链接:

魏晋南北朝书法

练习书写劫、持、额、辉、既、塔、如等字,体会避让的关系。

避就相让

第12课集字临摹练习(六)

1.学习书写“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掌握“灯、知、发、勤”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避就想让关系。

掌握“灯、知、发、勤”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避就想让关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唐代颜真卿的七言绝句《劝学》。

诗人给我们阐述了珍惜时间的道理:

半夜三更才休息,五更鸡鸣便起床,正是少年努力读书的好时光。

少年时代如果不知道勤奋用功,到年龄大了就会后悔读书起步太晚了。

字的左右两部分有大小之分,一般小让大,如“燈(灯)”字左让右,“火”靠上,左高右低。

“知”字右让左,“口”偏下。

“鬟(发)”字左边的第四横不与右边的横抵触,上下错开。

“勤”字右撇伸向左下。

灯、知、发、勤

条幅对联

用四尺三开的条幅写七言诗,可以安排成每行七个字,正文四行,落款一行。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李斯《用笔论》句:

“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第13课虚实相生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虚实相生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种类型的字。

会虚实相生这种类型的字

1.板书课题“虚实相生”。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1.讲解虚实相生的写法。

安排字的结构时,笔画多、空白少的部分称“实”,笔画少、空白多的部分称“虚”。

虚实结合,结构才合理。

2.要领图解。

(1)什么叫虚实相生?

(2)出示例字,教师讲解。

“以”字左部分紧实,作实处理;

左右两部分之间空白较大,作虚处理。

虚实变化,相得益彰。

“荷”字结构上紧下松,上部分空白较小,下部分室白较大,虚实对比明显。

(3)学生观察分析虚实相生字的写法。

(4)临习指导

虚实变化存在于所有结构的字中,它比疏密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

(5)出示范字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盛”字上部分字内空白相对较大,“皿”收紧上移,上虚下实。

“河”字左右两部分紧靠,竖钩斜撑,左上实,中下虚。

“畚”字中间虚。

“動(动)”字左边空白较少,右边空白较大,呈左实右虚。

“窮(穷)”字下部分“身”笔画多,“弓”笔画少,左实右虚。

“脱”字左部分笔画雄健壮实,右部分线条瘦硬清虚。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

四、拓展延伸。

1.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中有怎样的虚实关系。

2.知识链接:

唐宋书法

虚实相生

第14课集字临摹练习(七)

1.学习书写“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掌握“学、问、得、来”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虚实关系。

掌握“学、问、得、来”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虚实关系。

南宋陆游的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人给我们讲述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

古人学习知识从来都不会偷懒,少年时下的工夫,到年龄大了才会有所成就。

书上读来的都是感受很浅的间接知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去亲身体验、实践。

“學(学)”字上部分笔画多而密,空间小显得实,下部分笔画少,疏朗而显得虚,上下实虚相生。

“問(问)”字上部分紧密而实,下部分口”靠上,上实下虚。

“得”字左虚右实,上实下虚。

“来”字上部分实而窄,下部分虚而宽。

学、问、得、来

斗方横幅条幅

将七言诗写成斗方,每行六个字,共五行,行距稍大于字距,正好成方形。

一行中有虚有实,如“人”字笔画少而显得空虚,“學(学)”字笔画多而显得坚实。

一件作品中也是如此,如字距略小而实,行距稍大且虚,这就是一种虚实对比。

四、课外拓展。

将上述诗句书写成扇面。

第15课纵横变化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要做到纵横变化。

2.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

3.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纵横变化。

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纵横变化。

1.板书课题“纵横变化”。

2.写字时为何要做到“纵横变化”?

1.汉字结构原则中,上下伸展,形态窄长的为纵势;

左右伸展,形态宽,扁的为横势。

运用纵横变化,使字重心平稳。

2.做到纵横变化的方法:

(1)出示例字。

(2)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3)分析比较范字。

“集”字中,“隹”收缩横画,取纵势;

“木”则伸展横画,稍收竖画,改撇、捺为两点,呈横势。

一纵一横,稳健美观。

“賢(贤)”字上部分压缩呈横势,下部分竖长横短呈纵势,上下结合,重心平稳。

1.临习指导

纵横变化在字中有上纵下横、上横下纵、左纵右横、左横右纵等形式。

写字时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字的自然取势。

“是”字上纵下横,上部分紧缩,下部分撇缩捺伸为横势。

“置”字上横下纵,上部分扁平,下部分呈纵势;

末横长伸,以承载上部分。

“資(资)”字中,“次”上下收缩取横势,“貝(贝)”呈纵势。

地”字左纵右横,左边横短竖长呈纵势,右边竖短钩长作横势

“批”字左纵右横,提手旁竖钩长伸。

“音”字中,“立”上下收缩取横势,“日”略长作纵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