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19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4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docx

羊病学第八篇羊病快速诊断与附录

第二十六章羊病临床快速诊断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往往遇到羊群发病较多或死亡较急时,畜主请兽医现场诊断或电话咨询,总是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病?

但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主要是临床表现,但实际上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大同小异,这就很需要有一个简明区别诊断表。

提供初诊时快速检查之用。

为此,将羊病按临床主要表现分为12类。

第一类流产

疾病类别

疾病名称

主要症状

1.布鲁氏菌病

绵羊流产达30%~40%,其中有7%~15%的死胎。

流产前2~3d,精神萎靡,食欲消失,喜卧,常由阴门排出黏液或带血的黏性分泌物。

山羊敏感性更高,常于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新感染的羊群流产率可高达50%~60%。

2.沙门氏菌病

发生于产前6周,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40.5~41.6℃,有时腹泻第一年损失约10%,严重者可高达40%~50%

3.胎儿弯曲菌病

发生于产前1月到6周,发病羊可达50%~60%

4.李氏杆菌病

有神经症状,昏迷,有时转圈子,流产发生于妊娠3个月以后,流产率达15%。

5.口蹄疫

口腔、蹄子有水泡,母羊常发生流产。

6.威尔塞斯布朗病

妊娠母羊发烧流产,娩出死羔,死羔率占5%~20%。

7.地方流行性流产

绵羊流产及早产最常发生于第二胎,多为死胎。

山羊流产80%发生于第1、2胎,通常只流产1次。

8.土拉杆菌病

体温高达40.5~41.0℃,母羊发生流产和死胎。

9.衣原体病

以发热、流产、死产和产出弱羔为特征。

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的中后期。

羊群中首次发生时流产率可达20%~30%,流产前数日食欲减少,精神不振。

流产后常发生胎衣不下

10.绵羊传染性阴道炎

体温增高达41.7℃,常引起流产。

11.裂谷热

体温升高,血尿、黄疸、厌食。

孕羊流产有时为绵羊患病的唯一特征。

12.支原体性肺炎

除主要表现肺炎症状外,孕羊可发生流产。

13.Q热

流产损失为10%~15%,病羊发生肺炎和眼病。

14.内罗毕绵羊病

体温升高持续7~9d,母羊常发生流产。

15.边界病

有神经症状,表现抖毛。

母羊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常娩出瘦弱胎儿或干尸化胎儿。

1.弓形虫病

流产可发生于妊娠后半期任何时候,但多见于产前1月内,损失不超过10%

2.住肉孢子虫病

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腹泻,有时跛行,共济失调,后肢瘫痪。

孕羊可以发生流产,部分胎儿死亡。

3.蜱传热

体温升高到40~42℃,约有30%妊娠羊流产。

4.蜱性脓毒血症

体温升高到40~41.5℃,持续9~10d,可引起母羊流产和公羊不育。

1.中毒病

许多中毒都可引起流产,常常呈群发性。

2.灌药错误

发生于用药后1~2d。

3.妊娠毒血症

发生于产前1~2周。

4.维生素A缺乏

母羊发生流产、死胎、弱胎及胎衣不下。

5.安哥拉山羊流产

应激性流产发生于妊娠90~120d,胎羔常为活产,习惯性流产的胎儿水肿,死亡。

[注]流产羔羊的胎龄估计

    为了深入了解流产原因和及早采取适宜的防制措施,有时需要知道流产的发生妊娠时期,可以按照流产羔羊的体长和体表发育情况进行估计,体表发育情况的比体长可靠。

下列妊娠各月发育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1个月:

体长为1~1.4cm。

可以看到鳃裂。

体壁已经合拢,各部器官均已形成。

2个月:

体长5~8cm。

硬颚裂至月末已封闭。

3个月:

体长约15~16cm。

唇部及眉部出现细毛。

  4个月:

长25~27cm。

唇及眉部出现细毛。

130~140d:

眼睛睁开。

    

145d:

体长为43cm   

5个月:

胎儿体长视的品种不同而异,约为30~50cm。

全身密布卷曲细毛。

乳门齿及前臼齿均已出现,有乳门齿4~6个。

第二类死胎和羔羊死亡

1.败血症和恶性水肿

主要发生于剪号以后。

病羊体温升高。

剖检见心壁,肾脏和其他器管出血,通常可看到剪号伤或脐部受感染。

大腿内侧上部发黑,组织肿胀,含有血色血清和气体。

2.肠毒血症

抽搐、昏迷、髓样肾。

肠子脆弱,含有乳脂样内容物。

3.黑疫

见于有肝片吸虫的地区,剖检见肝脏内有坏死组织,皮肤发黑,心色内液体增多。

4.黑腿病

本病与恶性水肿相似,但当切开肌肉时,可见肌组织有时较干。

5.破伤风

主要发生于羔羊剪号之后。

6.口疮

有并发症时可引起死亡,特征是唇部、鼻镜及小腿上有黑痂。

7.脐病

脐部发炎,可引起败血症和关节跛行。

8.羔羊痢疾

下痢带血。

9.钩端螺旋体病

产死羔,受感染的羊可达到三月龄,有血尿、黄疸、贫血,体温升高。

10.梭菌性感染

包括肠毒血症、黑疫、黑腿病、痢疾,也包括其他梭菌感染。

11.布氏杆菌病

产死羔或弱羔,流产,弱羔常因冻食妥而死。

12.胎儿弧菌感染

流产出死羔或将死的羔羊。

13.李氏杆菌感染

流产出死羔或将死的羔羊,有转圈子症状。

14.弓形体病(Ⅱ形流产)

流产出死羔或将死的羔羊,在子叶绒毛的末端有白色针尖状的坏死灶。

15.链球菌性子宫感染

流产出死羔或将的羔羊,体温升高,阴门有排出物。

16.坏死性肝炎

持续性拉稀。

肝肿大,且有许多坏死区。

1.绿头苍蝇侵袭

主要发生于剪号之后或狗、狐狸、乌鸦咬喙之后。

2.球虫病

拉血粪,剖检可见肠道发炎。

1.肺炎

体温升高痛苦的咳嗽,呼吸困难,喘息。

2.饲喂紊乱

母羊患乳房炎或其他疾病,以致羔羊不能吃奶,会导致死亡。

3.关节炎

主要发生于剪号之后,有时也见于剪号之前。

4.麻痹

羔羊剪号之后,一周至二周,也可发生于断尾或去势之后,都是由于脊柱内形成脓肿。

5.酚噻嗪中毒

妊娠最后两周给母羊灌药,可导致产生死羔(未足月或足月)。

6.碘缺乏和甲状腺肿

有时甲状腺肿大。

7.地方性共济失调

步态蹒跚、麻痹、以至死亡。

8.分娩时受到损伤

大的健康羔羊可因分娩时受到损伤,而使肝、脾、肺破裂或发生窒息。

9.产羔过程中:

冻饿、天气不好或发生急症

均可导致羔羊死亡。

 

第三类突然死亡(先兆症状很少或者没有)

 

疾病名称

主要症状

1.羊快疫

病羊痛苦、胀气、昏迷而死亡,第四胃发炎或坏死,肾和脾变软而呈髓样,腹腔有渗出液。

2.肠毒血症

主要危害青年羊,受染羊数多,见于饲料丰富或吃多汁饲料的时期,可死于痉挛(主要为羔羊)或昏迷(主要为成年羊),肾脏肿大或呈髓样肾。

小肠几乎是空的,内容是乳酪样,肠子容易破裂。

心包液增多,心肌出血。

体温不升高。

3.黑疫

发生于有肝片吸虫的地区,在体况良好的青年羊最为典型。

在肝脏上有小面积的灰色坏死区。

4.炭疽

通常一发现即死亡——尸体膨胀,口鼻及肛门流出血液。

禁止打开尸体,如果已错误地作了剖检,可发现脾肿大而柔软,在身体各部分有许多出血点,胃、肠严重发炎。

大多数发生在夏季。

5.公羊肿头病

肝脏显有新近的肝形片吸虫感染。

剥皮以后,可见皮肤内面呈深红色或黑色(因为充血)。

病羊死前无挣扎,心包有积液,主要见于公羊。

组织内有黄色液体,体温高。

通常发生于抵架之后。

先是眼皮肿胀,以后由头、颈下部延至胸下。

6.沙门氏菌感染

肝脏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

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炎。

呈流行性。

有些病羊可缠绵2~3d。

7.破伤风

主要见于羔羊,常发生在剪号或剪毛以后。

特点是肌肉僵硬和牙关紧闭,接着发生强直性痉挛,常常胀气而迅速死亡。

8.急性水肿和黑腿病

感染部位的周围肿胀、发黑,最常见于剪毛、药浴、剪号以后。

可能发生胀气,鼻子有泡沫。

有时生殖道排出黑色而有不良气味的液体。

9.类鼻疽

很少。

摇摆、侧卧、眼鼻有分泌物、肺脾有绿色脓肿,鼻黏膜有溃疡。

关节有感染,转圈,迟钝而死亡。

10.羔羊痢疾

拉痢中带血,迅速死亡。

11.败血病

与不同微生物引起的恶性水肿相似。

有全身性出血,特别是淋巴结和肾脏。

1.急性片形吸虫病

患羊贫血(结膜苍白),肝脏肿大发黑。

肝内有肝片吸虫造成的出血通道,腹腔有大量血色液体。

2.严重的寄生虫感染

显著贫血,第四胃有大量捻转胃虫(长至在肥胖的情况下可因出血而死亡)。

一般见于羔羊及青年羊。

如果是在湿热季节,在严重感染的牧场上可因为突然严重感染而出血至死亡。

1.胀气病

腹围胀大,特别是左侧更为明显。

见于大量饲喂青草的情况下。

2.急性肺炎

流鼻、咳嗽、急者突然死亡,但常常是延滞数日而死。

3.低血钙症

主要发生于产羔母羊,见于吃青草情况下。

大多为突然发病,跌倒、挣扎、麻痹、昏迷而死。

家庭饲养(饲养不良)或者用含有草酸的植物饲喂均可促进病的发生。

有的突然死亡,有的可能延迟数日死亡。

注射钙剂可以挽救。

4.草地抽搐

与低血钙症相似,但更易兴奋,对单独用钙无效,需加用镁。

5.植物中毒

吃了产生氢氰酸的植物或含有硝酸钠的植物。

主要症状是口流泡沫,臌气,呼出气中带有杏仁气味,死前黏膜发红或发绀。

刺激性植物可引起胃肠炎。

其他杂草可引起蹒跚、痉挛、疯狂和昏迷。

6.中毒

砷中毒较常见,主要见于腐蹄病的浸浴,特征是胃肠炎,下痢。

7.全身性中毒

其症状依化学性质而不同:

刺激剂会引起胃肠炎,士的年会引起抽搐等等。

8.蛇咬伤

主要见于奇蹄动物,羊发生很少。

特征是昏迷、死亡。

9.毒血性黄疽(急性)

皮肤及内部器官黄染,步态蹒跚,迅速消瘦,尿呈褐色或红色。

尸体发黄,肝呈桔黄色,肾脏呈黑色。

10.卡车运输死亡

肥羊在用卡车运输时,常于卸下时发生死亡。

特征是麻痹,后肢跨向后外方,取爬卧姿势。

乃由于低血钙所致。

11.结石

主要见于阉羊,有时发生于种公羊,病羊由精神沉郁到死亡。

剖检可发现结石。

12.鸦喙症

发生于眼窝,一般见于产羔之后。

13.热射病

毛厚的羊,如果赶留于日光暴晒之下或密闭拥挤的羊舍内,均容易发生。

 

第四类延迟数日死亡

疾病类别

疾病名称

主要特点

1.恶性水肿

有些病例可延迟数日才死亡。

2.黑腿病和败血病

牛的死亡突然,在绵羊常常可延迟数日,伤口周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炎。

主要发生于剪手、药浴、剪号或其他手术之后,也可见于注射抗肠毒血症疫苗之后。

特征是产羔后从产道排出黑色分泌物,体温升高。

3.沙门氏菌传染

有些病例可延迟数日死亡,病畜体温升高,胃肠道充血,下痢。

4.肠毒血症

慢性型,精神沉郁,下痢,食欲减少,一般均发生死亡,死后1h左右呈髓样肾。

5.羊快疫

有些病例可延迟1~2d。

6.公羊肿头病

2d多死亡,肿胀组织内含有清朗的黄色液体,但在败血症病例则含有血色液体。

7.破伤风

大部分数日死亡,病羊痉挛、僵直、胀气、死亡。

8.口疮

发生于羔羊,病羊鼻子、面部、小腿有痂。

可能继发细菌性感染,有并发病者常引起死亡。

9.肉毒中毒

有吃腐肉或其他陈旧有机物质的病史,病羊体温降低,发生弛缓性麻痹。

10.李氏杆菌性感染

较少见,病羊转圈、呆钝、死亡。

有些病例发生流产和繁殖障碍。

1.寄生虫感染

大部分羊不至死亡,如果死亡可延迟一些时间,病羊贫血或下痢,剖检可发现有寄生虫。

2.绿头苍蝇侵袭

由于蝇蛆造成的严重发炎和损害,继发性的蝇蛆能够深入组织,引起严重发炎,且可引起毒血症或败血症而死亡。

1.肺炎

流鼻、咳嗽、气喘,体温升高。

症状因原因而异,大部分经过一些时日死亡,因灌药造成的肺炎(肺坏疽),症状严重而迅速死亡。

2.妊娠中毒症

体温不升高,发病慢,有时表现呆钝,瞎眼、麻痹,剖检可发现有脂肪肝,常怀双羔。

3.亚急性中毒性黄疸

特别多见于发病的后期。

4.低钙血症

也可以延长数日才死亡。

5.植物中毒

许多病例表现其特有症状,延迟数日而死。

6.四氯化碳中毒

有灌服四氯化碳史,病羊精神沉郁,昏迷而死亡。

7.龟头炎

见于阉羊,包皮鞘周围有局部炎症,病羊精神沉郁、不安、昏迷以后死亡。

8.光敏感

有吃光敏感植物史,表现瘙痒,无毛部分肿胀。

 

第五类下痢

疾病类别

疾病名称

主要特征

1.肠毒血症

下痢时间很短,一般在羔羊死亡很突然,成年羊病程慢可延长,剖检见髓样肾,心包积液,肠子脆弱。

2.沙氏杆菌病

肠道发炎,肝脏充血,肺炎,心肌出血。

3.副结核

有断续性下痢,有时大肠黏膜增厚而皱缩。

4.败血症

心肌、肾脏和其他部位出血,下痢被认为是继发性症状。

1.(毛园线虫病)黑痢虫病

剖检见小肠内有寄生虫。

2.球虫病

侵袭4周至6个月的小羊,肠壁上有黄色大头针样的结节,小肠有绒毛乳头瘤。

1.青草饲喂

长期吃干草之后突然给予多汁饲料可以引起下痢。

2.饲养紊乱

大量饲喂饼渣或不适当的干日粮,常常发生下痢。

3.中毒

许多中毒都可发生下痢,例如砷、磷、所有刺激性毒物,某些植物性毒物。

4.矿物质不足和不平衡

铜不足,钴不足和其他矿物质不平衡均可发生下痢,它们的特征都是贫血和步态蹒跚。

5.羔羊发育不良

主要表现为消瘦,流鼻和有不同的消耗性继发症。

 

第六类流鼻和(或)咳嗽

疾病类别

疾病名称

主要特点

1.放线菌感染

放线杆菌病和放线枝菌病都可以产生鼻腔病灶,有时发生流鼻现象。

2.类鼻疽

鼻黏膜溃烂;肺炎,不同器官发生脓肿。

1.肺寄生虫

死后剖检可发现肺丝虫。

2.鼻蝇蚴病

鼻腔内有鼻蝇幼虫,且有地区性病史。

1.肺炎

肺炎有14种类型。

其共同特点是咳嗽,体温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且有羊群病史。

2.灌药错误造成的

灌药技术不良可造成化脓性肺炎以及咽、喉和头部的损伤。

3.植物损伤

Verbescinaencelioides及其他植物能够引起肺炎和流鼻。

4.羊栏内灰尘太大

可引起鼻子阻塞。

5.营养不良

羔羊或幼羊的流鼻为营养不良的症状之一。

6.鼻子半塞

容易见到,常成群发生,主要是流鼻,没有全身症状。

 

第七类惊厥

1.肠毒血症

羔羊在死亡以前发生惊厥,死后肠子脆薄,有髓样肾变化,心色积液。

2.破伤风

步态蹒跚,痉挛、全身僵直,头向后仰,腿直伸,蹄向外,发生于剪号、去势、剪毛之后。

3.士的年中毒

痉挛以至死亡。

4.牧草强直

共济失调,麻痹、注射镁制剂及矿物质有效。

5.植物蹒跚

不少植物能够引起打战,步态蹒跚和惊厥。

6.转圈病

转圈子,神经紊乱,最后惊厥和昏迷。

7.乳热病

有时步态蹒跚,出现惊厥现象。

8.酮血病

可能与乳热病或牧草强直相混淆,但酮试验为阳性

9.发生中毒

当前许多复杂的中素,例如有机磷化合物B.H.C(六六六)、D.D.T及其他不少药品中毒,都能够影响神经系统。

 

第八类黄疸

1.钩端螺旋体病

流产、产出死羔、血尿、黄疸。

2.黄大头病

除了发黄以外,敏感和皮肤,有地区性史——饲喂过致病的植物。

3.毒血症黄疸

皮肤和黏膜发黄,尿色黄,突然死亡或渐进性消瘦,肾脏发紫。

4.铜中毒

补铜过量,由于吃了含铜多的植物(heliotrope,ragwort等)而使肝脏受损,用硫酸铜作蹄浴,为了消灭螺、绦而用大量硫酸铜。

5.光敏感

除了黄疮口外,皮肤脱落和坏死。

6.面部湿疹

放牧在青葱的草场上,有地区史,面部和乳房有温疹。

7.肝炎

有造成肝功受损的原因等肝中毒(磷、四氯化碳等)。

8.亚硝酸盐中毒

血液、皮肤及黏膜均带褐色。

 

第九类头部肿胀

疾病类别

疾病名称

主要特点

1.公羊肿头病

通常发生于抵仗或受伤以后,伤口局部含有黄色或血液渗出液,衰竭、突然死亡。

2.放线杆菌病及放线枝菌病

头面部有多数肿块,或者下颌或面部的骨头肿大。

3.黑腿病、恶性水肿及其他局部败血性感染

均可产生炎性肿胀。

4.干酪样淋巴结炎

颌下或耳朵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5.口疮

鼻镜和面部有黄色到黑色结痂,主要感染羔羊。

1.蝇子侵袭症

蜂窝织炎被蝇蛆侵袭引起肿胀,其特征是体温升高、衰竭、羊毛被分泌物浸湿。

2.水肿性肿胀

发生于颌下,形成所谓“水葫芦”,一般是由于严重的寄生虫感染所引起,有时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虚弱。

1.大头病

头部皮肤及黏膜黄染,头部组织有水肿性肿胀,通常与光过敏的其他症状并发。

2.光过敏

耳部及鼻镜的皮肤发红,接着发生水肿,有炎性渗出物,甚至组织脱离。

羊只找寻阴凉处,在对酚噻嗪光过敏的情况下会发生角膜炎。

3.灌药性损伤

由于用自动注射器或将药枪粗鲁地灌药所引起,特别是用硫酸铜,砷制剂或烟硷的情况下,因为有黄色炎性渗出液而发生大面积的肿胀,可以看到口腔的创伤。

4.鸦喙症

鸦喙之后,可引起眼窝的败血性感染。

5.肿瘤

可以发生于头部或身体的任何部分,最常见于耳朵上。

6.草籽脓肿

为含有脓汁的肿胀,切开时可以看到排出物中含有草籽。

7.变态反应

由于植物、食物或昆虫刺螫引起的斑块状肿胀或生面团样肿胀。

 

第十类身体其他部分肿胀

1.干酪样淋巴结炎

受害的淋巴结肿大;切开胀大的淋巴结,其中含有典型的绿黄色豆渣样脓块。

2.局部感染

可发生肿胀。

1.恶性肿瘤

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分。

2.脓肿

由于草籽或其他原因所引起,肿胀处含有脓。

3.腹肌破裂

肿胀位于腹部下面或后腿前方,若使羊仰卧并用手按压,肿胀即消失。

4.腹部胀气和扩张

特别表现在腹部左侧。

 

第十一类跛行

疾病分类

疾病名称

主要特点

1.腐蹄病

蹄壳下方有灰色坏死组织块,以后蹄壳脱落,在羊群中有流行。

2.关节炎(化脓性和非化脓性)

主要发生于羔羊剪号之后,有时见于断尾之后。

也曾见于剪毛的药浴之后的成年羊。

3.口疮

小腿和蹄子上有黑痂。

4.类鼻疽

很少见,特征是步态蹒跚,眼鼻有分泌物,关节肿胀,有时发生关节炎而引起跛行。

1.类园线虫

小腿和膝关节的皮肤发炎和肿胀,表现提步或跳舞或的跛行。

2.恙螨病(trombidiosis)、毛虱仔虫病(leptwaufumnalis,irritans感染病)

蹄冠周围发红,局部有咬伤。

有时溃疡和跛行。

3.蝇子侵袭症

腿上腐烂常会引起跛行。

1.蹄脓肿

仅一肢发生急性跛行,趾间有绿黄河色脓汁,甚至可涉及深层组织,向上可以高达膝部。

2.蹄叶炎

有吃大量新谷粒史或有严重热性病史,病羊急性跛行,大多数严重病例蹄壳脱落。

3.草籽脓肿

引起步态僵硬或跛行。

4.药浴后的跛行

用不含杀菌药的液体药浴以后,容易见到跛行。

5.三叶草烧伤

由于蹄壳太长,污秽的腐败物质超过趾关节以上。

6.跌伤、损伤及骨折

均能引起跛行。

 

第十二类皮肤发黑

疾病分类

疾病名称

主要特征

1.黑疫

发生于肝片吸虫地区,突然死亡,皮肤发黑(有青灰色区域)心包积液。

2.肠毒血症

主要危害优秀的羔羊,有时可见腹部和腿内侧的皮肤发黑,肠子空虚,肠壁脆弱,心包积液。

3.恶性水肿和黑腿病

突然死亡,受感染的局部发黑。

4.乳房炎

病呈较长时,可见乳房发黑,并延伸到腹部。

普通病

撞伤或跌伤

撞跌部位发黑。

    在治疗羊病时,合理用药,可促使疾病早日痊愈,否则会拖延病程,浪费药品,甚或导致死亡。

用药中存在问题较多,现提出几个常见的问题,以引起重视。

    一.羊用药剂量比例

表8—1羊不同年龄用药量比例

表8—2羊不同用药途径与用药量比例

    二、输液问题

    在羊病治疗中,常常涉及到补液问题。

在某一具体疾病中,究竟怎样确定补液量,这是兽医人员经常接触到的问题。

补液合乎要求,可使病羊迅速恢复健康,补液若不合理,往往会加速死亡或发生医疗事故。

据平时所见,兽医人员给病羊输液时,少则500ml,多则5000ml。

无根据的随意补液,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一)体液

   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约占成年羊体重的70%,其中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5%,细胞外液(包括血浆,胸、腹腔液,细胞间液等)占体重的25%。

体液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以Na+和Mg++占绝大多数,阴离子以Cl-和HCO3—为主要成分;细胞内液中阳离子以K+和Mg++占绝大部分,阴离子以HPO4-和蛋白质为主。

    体液中这些电解质的主要功能有二:

(1)维持渗透压与水平衡;

(2)是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液体或任何离子的丢失,都会引起羊只的异常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二)脱水

各种原因引起体液的丢失称为脱水。

脱水时,电解质紊乱,根据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可将脱水分为三种类型:

    1.等渗性脱水水与钠同时减少,病羊的血浆为等渗液,故称为等渗性脱水。

常见于羔羊痢疾,胃肠炎等。

在腹泻时,丢失大量的细胞外液,但由于肌体本身调节,故细胞内外液仍然维持等渗,因此在细胞内外液之间不发生水的转移,结果循环血量和细胞间液明显减少,细胞内液量正常。

病羊表现:

皮肤弹性降低;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循环血量减少,血液相对浓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同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引起肾小管对Na+、H2O重吸收作用加强,导致尿量减少。

    2.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过多,此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故称为高渗性脱水。

见于病羊不吃不喝,使水源断绝时;另外如出汗过多(汗液为低渗液)、大量应用脱水剂(甘露醇注射液)消化液大量丢失等。

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则细胞内水向细胞外液转移,因而循环血量只有轻度下降,而细胞内则严重脱水。

表现口腔干燥、口渴,皮肤弹性减退,尿少而比重增高,大脑细胞脱水时出现昏迷症状。

    3.低渗性脱水体液中钠的丢失过多,使血浆渗透压过低,称为低渗性脱水。

一般是在等渗或高渗性脱水时,大量补水而引起,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水肿,循环血量特别是细胞间液量明显减少。

表现:

尿液初多后少,无力,厌食、眼窝下陷,血压下降,脑细胞水肿时昏睡,昏迷或休克。

    4.在急性肾功衰竭、水排出减少的情况下,输入低渗液体过多而引起水中毒(表8—3)

 

表8—3各种脱水及水中毒的鉴别

    (三)估计补液量的方法

    上述各种脱水,以等渗性脱水多见,在兽医临床中,目前尚无可靠的计算脱水量的公式采用,我们暂且依据红细胞压积容量估计脱水量:

    用温氏(Wintrobe)比容管测定压紧的红细胞容量的百分数,即为红细胞压积容量,简称PCV、或称“比容”(表3)。

测定方法如下:

    

(1)用草酸钾与草酸铵合剂0.1ml或10%EDTA—2Na0.1ml,装入小瓶,在50℃下烘干。

此量可使5ml血液不凝固。

选这两种抗凝剂之一,采血5ml,混匀。

    

(2)用长针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