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601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滑的态势,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

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要性。

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会诱发各种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

其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最后,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

因此,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及大学生本身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employmentrateofcollegestudentsshowedthetrendofdecliningyearbyyear,studentemploymentdifficultygrowing.Therefore,theincreasinglyseriousemploymentsituationinthecurrentcontextofemploymentwiththestudentsandtheimportanceofurgency.First,thecurrentstudentsofemploymentisasocietyanimportantcomponentofemployment,ifgraduatescannotbesuccessfullyemployed,notonlydirectlyaffectthelivesandthoughtsofgraduatesofindividualemotions,caninducevariouscontradictionsandproblems,adirectimpacton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harmonioussociety.Second,employmentistheBasicThing,isrelatedtothevitalinterestsofthepeople'slivelihoodissues.Finally,thesuccessofcollegestudentsjobsaftergraduation,toacertainextent,reflectthecurrentlevelandqualityofhighereducationisrelatedtotheprogressofhighereducation.Therefore,theanalysisofthecurrentemploymentstatusofgraduates,causes,proposesolutionsandtargetedideasandmethodsof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harmonioussociety,theprogressofhighereducationandcollegestudentsthemselvesandsohave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Keywords:

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difficultyReasonStrategy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

1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1

1.1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产生····························································1

1.2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形式····························································2

2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解析······················································4

2.1社会角度解析········································································4

2.2人力资本角度解析··································································6

2.3劳动力市场角度解析·······························································7

3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创新性对策研究···············································8

3.1政府应着眼于长远的就业政策设计················································8

3.2学校应采取有效的就业培训教育················································9

3.3用人单位放低门槛,寻求真正可用之才··········································9

3.4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我····························································9

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作为青年储备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光荣使命,对我国经济繁荣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也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己经从过去的“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过渡到“供需见面”,实行“双向选择”,最终走向“自主择业”。

面对这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如何使大学生这一重要的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最需要和最能发挥个人特长的地方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进行探究,从源头上提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

1.1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产生

大学生就业难是指:

第一,大学生毕业一年以后仍找不到工作;第二,毕业三个月后暂时栖身于明显低于自己知识、水平、能力的临时岗位上;第三,以牺牲自己职业理想、专业、特长为代价的非理想就业;第四,少部分大学生预期毕业后无希望找到理想工作、被迫深造考研。

造成第一、二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总量供求矛盾和大学生自身劳动力质量问题引起的,这类大学生如果不放低就业条件很可能加入失业大军,第三种有可能是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校专业调整滞后等原因造成的,这类大学生有可能加入结构性失业队伍。

第四种情况的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多数读研后其竞争力并不见得好多少,也许是把就业难问题推迟到三年以后。

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重要部分,其自身也必然要经过劳动力市场来进行配置,在这种配置过程中,个人的知识、技能、素质、观念和就业目标、劳动力市场环境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环境等无一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就业,因而毕业时总有一部分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或不能立即就业、或不能找到与之知识水平、能力相匹配的理想工作,有的甚至逐渐成为失业大军的一部分。

据统计,通过1999年开始的连续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转折性地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如图1所示:

 

 

由上图可知,扩招以来,大学生失业率虽有起伏,但呈上升趋势。

由此反映出我国高校扩招中毕业生供求结构的不协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失业。

从1999年到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85万、95万、104万、134万、212万、280万,如果按初次就业率计算,大学生初次未就业的人数分别17.6万、9.5万、18.7万、26.8万、63.6万、84万。

2003年年末结转人数和2004年毕业生初次未就业人数之和约为100万。

庞大的就业人数和有限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矛盾越来越尖锐,巨大的就业压力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尚未踏出校门,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难,许多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了”。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带来的影响,系统研究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1.2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形式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总体上看比较严峻,就业和再就业的任务相当艰巨。

大学生“就业难”具体表现在:

1.2.1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学校之间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

从不同类别的学校情况来看,部属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省属院校,而且从就业的质量上看,前者比后者也要好。

这里所说的就业质量主要指大学生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的层次。

现在很多大公司、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越来越看重“名牌效应”,很多单位的进人指标仅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的甚至限制更大,仅仅限定在全国几所重点高校。

例如:

XX、普华永道、上海汉略等单位在招聘时就明确指定属于“211”或者“985”工程内的几所高校。

相比之下,那些省属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连基本的面试资格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

1.2.2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从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文科专业的毕业生。

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机关、事业单位需求缩小的影响,就业渠道变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人事部2005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从近三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来看,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其次是理科,文科最低。

见下表:

 

图表2

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就业趋向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些文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了谋求一份较好的职业,甘愿放弃所学专业,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

1.2.3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较大。

从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明显提高尽管目前研究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较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比本科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本科生又比专科(高职)生容易就业。

人事部2005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从2003年到2005年,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有略微上升一研究生从94%上升到95.7%,本科生从86.2%上升到90.7%。

 

图表3

尽管如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即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比例却逐年降低一研究生从76.7%下降到40.7%,本科生从68%下降到40%。

多数单位在招聘时提出必须本科以上学历,而不论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这便使得低学历者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尤其是近两年,研究生的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这也会导致本科生、专科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4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竣

现在女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说性别歧视也好,说用人单位对女生有成见也好,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讲,不要女生或者优先考虑男生,也逐步成为他们选人的标准。

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毕业生的“己签约”和“已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该比例则为41.68%。

数据还显示,女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收入低于男生,但即使是偏低的期望收入与用人单位拟付收入也有较大差距。

显然,女生在跨越劳动力市场的第一道门槛时,就遭遇了不平等的待遇。

在招聘过程中,尽管大多数单位表示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是在实际的招聘中却仍然优先考虑男生,在同样的就业机会面前,男生的成功机会要明显大于女生。

1.2.5家庭背景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靠家庭背景的“关系”就业成为近几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谁有了硬的关系,就业中的种种不利因素都可化解。

例如:

贵州一家知名网站的论坛上日前出现了一个点击量极高的帖子。

上面写道:

本人身高177厘米,五官端正、口齿伶俐,目前就读于某高校大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了能在毕业前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希望能找到一名干爹(政府公务员最佳),我也会全心全意尽到干儿子的职责,孝顺他。

QQ号码:

447526xx。

”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受社会风气熏染,为了达到求职择业的目的,盲目攀富求贵,这也说明他们早早具有了“社会化”心态。

2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解析

2.1社会角度解析

2.1.1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

相对于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影响,高校学科专业和学历层次结构失衡等传统的教育体制应该是最深层的原因。

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首先,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对单位在通过与学生的面试交谈中反映,高校的部分专业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无法与单位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在招聘过程中,部分单位就反映学校在个别课程的教材选用上过于陈旧。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依然延续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重视知识灌输,缺乏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许多学校专业划分过细,培养出来的一些毕业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不断完善,人才竞争程度将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调查发现,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表示必须拥有工作经验,“拥有工作经验”成了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门槛,这实际是对其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差等自身素质缺陷的反映,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方法、体制、模式等方面与现实的脱节,究其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未能及时与市场接轨。

其次,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形式单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

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按照学科、专业划分的学历教育,而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质量和数量上严重不足,导致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需要不相符。

具体表现在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和高级专门人才招不到,而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

像目前人才市场上有的用人单位打出高薪诚聘技工人才的需求就是一个反映,这种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比例不协调的情况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

因此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再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健全。

尽管随着就业问题的出现,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逐步开展起来,各高校和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相应的机构或组织。

但是,活动的形式、内容还不够多样和规范,信息不充分,渠道不够畅通。

距高校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完善的就业制度还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

(1)经费投入不足,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软硬件建设不完善,很难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这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势必带来不利的影响。

(2)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系统化、经常化,内容也不够全面,仅仅停留在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上(3)就业信息渠道尚未形成体系。

用人单位的资料信息和需求信息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工作不做好,就业工作就很难展开。

2.1.2就业竞争环境激励

对大学生形成就业挑战主要就业群体有:

一是大量的下岗失业群体。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大量的隐性失业者终于浮出水面一下子变成显性失业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历了对抗、上访、痛苦的阵痛后,最终还得去面对生活,生存下去成了他们寻找工作的最大动力,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原始资本,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却凭借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实践经验,凭借低于大学生的劳动力价格,加上政府再就业工程的扶植,在许多就业岗位上他们成了大学生的胜利者。

二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年轻人。

这部分人包括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早,他们一开始就在单位的最低层工作锻炼,在各种流水线上实践过,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尤其是中职毕业生,他们有一定专业特长,动手能力强,劳动力价格定位低,通过几年实践以后,大多成了单位的工作骨干,他们是同龄大学生的最强有力竞争者。

三是从农村转移过来的农民工。

中国现阶段正经历也许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劳动力转移过程,庞大的农民工队伍,成了中国失业问题上最大难点,农民工就业竞争的最大优势是其劳动力价格优势,只要他们在城市里找到的工作比在农村所获得的收入高,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接受并珍惜这份工作,因此一些高素质的农民工也成了大学生们就业的竞争对象。

2.1.3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

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虽然我国也存在着总量矛盾,如“十五”期间是我国劳动力增长和供给的高峰时期,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相重叠,但就大学生总量而言,并不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难以就业,扩招对于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导致“就业难”的根本或主要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表现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人,而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能接受到大学毕业生。

而即使从这些地区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也不愿回去,拼命往沿海大城市挤,形成“孔雀年年东南飞”现象。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能够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本来就少,再加上待遇相对较差,所以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就小;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会重点考虑西部地区提供的就业环境、将来能得到的待遇以及发展前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目前由于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也大大限制了大学毕业生西部就业的可能性。

2.2人力资本角度解析

如今,大学教育的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教育者需要为自己的学习担负越来越多的成本,这必然要求大学生人力资本的一切权利应归属自己所有。

大学生在享有自身人力资本的所有产权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所有的义务,最突出的一项就是自主就业。

目前国家仅处于引导地位进行宏观调控,人力资本如何配置则按市场规则运行。

经过优胜劣汰,人力资本含量高的大学生必然流向收益率高的行业或岗位。

在这样的分配制度下,大学毕业生为了尽快收回教育投资成本和体现自身价值,都希望找到收益高的岗位,因此,他们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获得高薪岗位的毕业生必然努力工作,以保住工作;而愿意留在低薪岗位工作的毕业生积极奋发,期望能进入高薪的行列。

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

在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的今天,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地位的回归让大学生就业产生竞争,进而优化人力资本配置,使全社会受益。

但既然是竞争,必然有失利者,在他们当中有的愿意接受不太理想的岗位,而有的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自愿放弃毕业后立即工作,表现为摩擦性失业。

加之市场失灵可能性的存在,用人方与能满足其需求的大学生无法完全匹配。

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状况是必然存在的。

2.3劳动力市场角度解析

我国劳动用工体制的不完善及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

这种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其最终的结果是限制了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从地域来看,我国可分为较发达地区第一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指东部及沿海大中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第二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指西部、内地中小城镇及农村)。

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很完善,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等,使得这种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在第一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大学生,不仅能得到较高的收入,而且能享受丰富的各种信息资源和齐备的公共服务设施,能便捷地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个人的素质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能得到迅速提高。

在第二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大学生,不仅得到的收入低,而且由于信息资源和公共设施不全,无法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个人素质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提高速度缓慢。

这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会严重制约着社会对大学生劳动力的需求。

第一,造成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不足。

第二劳动力市场本来由于人才的缺乏对大学生劳动力有强烈的需求欲望,但由于第一劳动力市场成倍的抬高了大学生的劳动力价格,使得第二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招聘能力和条件显得严重不足,即没有需求能力,使得第二劳动力市场的强烈需求欲望无法变成有效需求。

当前相当部分人把大学毕业生不愿到西部和落后地区工作归咎于大学生没有艰苦创业精神,而忽视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当中大学生劳动力价格的差异,这是片面的。

第二,较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对在内地工作过的大学生有歧视倾向。

很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不太愿意招聘在内地工作过多年的大学生。

原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充满朝气,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能很快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融为一体,而且招聘和用工成本低。

如果招聘在欠发达地区工作过的大学生,由于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文化理念上有较大差别,有可能要花更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才能使其融入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因此雇主在招聘时总对他们存在一种偏见,这其实是一种区域歧视倾向。

这种歧视倾向会进一步加剧大学毕业生一股劲儿往第一劳动力市场挤,造成两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东西部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

北京、上海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分别为20%、10%以上,而西部的西藏、贵州、云南、四川分别为1.94%、2.61%、2.64%、3.14%。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优等人力资源配置很不均衡,西部容纳的大学生太少,还有很大需求空间。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速西部和内地的开发,平衡地区之间经济的发展,增强第二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能力。

从职业等级看,我国可分为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

这种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在收入、工作环境、就业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