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650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整理Word格式.docx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变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过程不等于对社会进行包罗万象的研究,而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门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这一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节选自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捉摸不定,导致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

B。

把社会学当作方法科学或剩余社会科学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

C。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D.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社会学史上反实证主义传统的主要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章首段在提出社会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

这一关键阐述对象。

B.第三段首句评价上文内容,又引出下文话题,在论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段紧承二、三段的两个层进式问句回答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D。

文章在论述“社会学”概念的过程中,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最后得出其科学的定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章在分析社会学的存在的分歧时,对学术界的不同见解并非都否定。

B.认为社会学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绝大多数都不赞成社会学是方法科学。

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一致的。

准确的社会学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

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

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

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

“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

”她说:

“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

”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家糊涂:

这什么意思啊?

她笑着细掰:

“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

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

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

’。

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

"

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

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

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

“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

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

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

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

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

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

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

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

“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

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

“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

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

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

”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

“谢谢,够了够了。

”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

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

“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

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

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

”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

“大妈贵姓?

”她笑:

“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

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

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

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

“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

”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

“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

”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

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

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

“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

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

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

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

“你多什么事!

我们这算什么问题?

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

”宛大妈说:

“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

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

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

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

”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

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

我不领兵谁领兵?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宛大妈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

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她能助危济困,也能与他人不道德之举作斗争。

B.“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和她“多管闲事”有关.而文中的这“多事”似贬实褒.

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的做人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5。

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

你怎么理解?

(5分)

6。

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耐人寻味,请说说其意蕴与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

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

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

02%。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报告网)

附图: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

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

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

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

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

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

,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成药学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速。

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知识产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组织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通过图表反映出2011年至2015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不断攀升,体现出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E.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

9.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

请简要分析。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将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

而宦官、伶人用事,特不便也。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

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

“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故时卿相家。

”庄宗曰:

“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

”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

宦官曰:

“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

”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

“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

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

崇韬对曰:

“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

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

”庄宗默然。

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

宦官曰:

“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

”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

唐军入蜀,所过迎降。

王衍弟宗弼,阴送款于崇韬,求为西川兵马留后,崇韬以节度使许之。

军至成都,宗弼迁衍于西宫,悉取衍嫔妓、珍宝奉崇韬及其子廷诲。

又与蜀人列状见魏王,请崇韬留镇蜀。

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其家财。

蜀人大恐.

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

“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

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

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延嗣还,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庄宗曰:

“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

”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

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

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

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

(选自《新五代史·

唐臣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B.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C.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D.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一度与宰相相当。

陛下原指站在帝王宫殿前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呼殿前的侍者而告之,后来用作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一般由嫡长子担任,居于东宫,因此也可用“东宫"

代指太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崇韬长于谋略,战时立下大功。

他随庄宗围攻镇州时,面对来袭的契丹军队,众将想要撤退而他坚持不退兵,最终得以战胜契丹,庄宗即位后,他因功被封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郭崇韬忠言敢谏,劝帝力戒逸豫。

庄宗就营造高楼以避暑之事来征求他的意见,他劝庄宗多思创业艰难,不要只为个人逸豫享乐考虑,庄宗听取了他的谏言,终止了高楼的营建。

C.郭崇韬处事不周,引来权贵猜忌。

唐军到达蜀地,王宗弼暗中与他通好,他答应了王宗弼的请托并接受了馈赠,又被蜀人请求留守蜀地,引得魏王猜忌,最终他不得不杀掉王宗弼等人来表明忠心.

D.郭崇韬嫉恨宦官,招来宦官仇视。

他劝魏王将来登基后一定要摈除宦官,后又得罪宦官向延嗣,向延嗣和李从袭向庄宗进谗言共同构陷他,最终由魏王奉被宦官篡改的诏令将他杀害。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句5分)

(1)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

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

(2)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B.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抽象概括,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

C。

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

D.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

E。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15。

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7分)

(1)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负责管理监狱图书馆的布鲁克斯(老布)在服刑50年后出狱,面对监狱外世界的巨大变迁,他的心情可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来概括。

(2)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

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

(3)《三峡》一文中用“,”两句极写三峡山高峡深,以至于大部分时间都能遮蔽日月.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勾勒出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沙漠边塞冰雪图,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太后听了玄烨的话,厉声喝道:

“建宁的亲生父母残害我这么多年,现在怎能还让我对她假以辞色呢?

B。

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全无,整日旷课打游戏,期末考试前才临渴掘井。

C.城市建设容易出现因人成事的现象,这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有重要关系。

D。

故宫博物院在院庆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连日来,人们纷至沓来,故宫可谓人山人海。

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每个市民都应履行责任和义务,为城市绿化、美化添枝加叶。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人类首次对恒星上的生命关键元素进行测量,研究人员发现,测量的元素包括我们人体质量97%的成分组成。

B.目前我国各大医院的就医环境、医疗水平与以往相比均有提高,但药费、检查费居高不下,让患者难以承受。

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英灵最好的告慰和尊重。

D.网络化大潮带来的进步和造成的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把全新的危机模式和更高的危机概率带给了人类.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请您放心,我一定尽快玉成此事,确保贵校的教工食堂能够顺利开张。

B.余自河东负箧而来,蒙恩师不弃,忝列门下,亲聆教诲,倏忽二十载矣!

C.衷心祝愿你们夫妻二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永结秦晋之好。

D.家君七十寿辰恰逢重阳佳节,贤弟于菜根香酒店略备薄酒,恭请兄长驾临。

20。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心境澄澈,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C.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D.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拆迁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了城市的清洁程度、美化程度,解决了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拆迁工作,加快拆迁进程,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①拆迁在短时间内未必能够提高城市的清洁度和美化度。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宏济堂是由北京同仁堂少东家乐镜宇在济南创办的药店,是民国时期济南市上百家药店中规模最大、最有名、最为百姓信赖的商号,并享誉全国。

它的成功之因从以下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