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668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docx

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战略选择研究

Abstract

2009globaloutbreakbeganintheUnitedStatesasthecenterofthefinancialcrisis,butthe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investmenthasbeentheglobalindustrystructurewehaveidentifiedthestrategicchoiceofreconstruction.First,thepaperacrosstheM&implicationsofasimpleanalysisofthestatusofChineseenterprisestoconductcross-borderM&Anoteonthetheoryof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arereviewed.IntroductionofforeignM&AChineseEnterprisescharacteristicsandbackground,andfavorablefactors,andthendeepfuturelocationofChineseenterprisesandindustriesstrategicchoice,andsummeduptheexperiencecategory,forChineseenterprisestoprovidebasisforfuture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

 

KeyWords:

Cross-borderMergers&Acquisitions,LocationChoice,IndustrySelect

 

 

引言

自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从而引发新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都受到不少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资本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和美国经济高度联合的欧盟国家,而我国是美国最大的外贸贸易国家,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这一场可怕的金融风暴,但是这一次金融风暴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历史的机遇。

因为许多优良企业陷入破产的边缘,我国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把这些外部资源融入到我们的运行和发展中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水平。

1.跨国并购的发展及中国企业的实践

1.1跨国并购概述

1.1.1跨国并购的含义

跨国并购(Cross-borderMergers&Acquisitions)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

而企业并购包括企业兼并和收购。

在法律上的概念界定还是要看在实务中的具体操作,兼并与收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动机上看,都是为了取得对其公司的控制权;从手段上看,都是通过产权交易来实现企业控制权的让渡;从结果上看,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需求。

而这两者的区别,从主体上看,收购的主体可以是法人和自然人,而兼并的主体只能是法人。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在其出版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对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进行了界定和划分。

按照UNCTAD的分类,跨国兼并是一国企业与另一国企业通过资产和经营结合形成新的法人实体的行为;跨国收购是指一国企业收购另一国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并实际获得目标企业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

1.1.2跨国并购的类型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进对外直接投资,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机,主要包括:

开拓国际同类市场,取得产品商标、品牌和已形成的网销网络;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实现经营领域、区域和资产的多元化等。

所以按跨国并购双方的行业相互关系划分可分为:

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混合型跨国并购;按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是否接触可划分:

直接跨国并购、间接跨国并购;按目标公司是否上市公司可划分:

私人公司跨国并购、上市公司跨国并购

1.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向来是以新建投资为主,而且总体规模也很小。

1984年初,我国中银集团与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企业大型并购之先河。

此后,一批经营效益好、实力强的企业集团渐渐开始进行跨国并购的尝试。

2002年9月下旬,TCL公司公布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老牌电视机企业—施耐德(Schneider)。

并且在2003年,TCL又与法国汤姆逊合并重组;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这在我国跨国并购上算是史无前例的壮举,收购金额达到400多亿人民币;2009年,北汽成功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相关知识产权,开创金融危机后国内企业成功购买欧美汽车先进成套技术先河;此外,在2009年最后的几天里,顺德民企收购全球第五大矿山。

顺德日新宣布收购智利一座储量高达30亿吨的铁矿,产能一旦释放,5年内相当于再造一个FMG(全球第四大、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FortescueMetalsGroupLtd)。

我觉得顺德民企出乎意料的领先央企一步,收购了海外矿山,这种全面布局,眼光长远的做法是很值得我国民企们学习的。

2007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跨国并购事件84起,其中63起披露价格事件的并购总额约为186.69亿美元。

相比2006年的90.89亿美元,增加了105.4%。

在84起跨国并购事件中,中国公司并购海外公司的事件有37起,相比2006年17起的数目,增幅达117.6%,中国企业正在跨国并购市场中逐渐发力。

2008年,中国市场共发生了66起跨国并购事件,其中43起已披露价格的并购事件并购总额达129.58亿美元,相比去年的186.69亿美元的高位,下降了30.6%。

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同比增长59.8%;披露的并购金额竟达到331.47亿美元,比2008年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图12006—2009我国跨国并购总额和宗数变化图

资源来源:

国家统计局:

《2006-2009年统计公报》,图1,.

从图1来看,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为中国并购市场最引人瞩目之处,不管在跨国并购的数额或者宗数来看,都是我国跨国并购历史上的创举,虽然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仅占中国并购市场交易量的12.9%,但其并购金额比重却高达48.6%。

进一步说明我国企业以海外市场为并购的主要目标。

2010年1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30起并购案例,已披露的21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13.84亿美元,平均单笔并购金额约为6590万美元。

传统行业及广义IT行业占有较大比重,分别占到总数的40.0%和36.7%。

在30起并购案例中,有5起跨国并购案例及2起VC/PE支持的并购案例发生。

据商务部对外发布的公告显示,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

对外并购主要集中在银行、汽车、资源开发等领域。

其中涉及跨国交易的比例非常高,中国企业主动进行海外并购的事件层出不穷,主动出击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1.3中国企业当前跨国并购的特点

(1)单个并购规模小,多数是逢低买入

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而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还比较小,只有少数案例的并购金额打到了联合国贸发会议认定的大型跨国并购规模(大于10亿美元)。

(2)并购的主体以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和高科技私营企业为主

从并购的主题参与者来看,大型国有企业和高科技私营企业起了主导作用,中石油、中海油、网通属于前者,联想、盛大、新浪属于后者。

(3)并购的动机多为获取能源和技术,产业分布集中于能源和技术类

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处于获取国际性战略资源、品牌和高端技术这些对于中国企业相对来说缺乏的要素。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我国大型资源类国企如中石油、中海油等,频频出击,无论在并购的次数和规模方面都非常突出,主要以获取如石油,铁矿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

而如盛大、联想等私营企业主要以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为目的进行跨国并购。

(4)并购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

西方国家的并购发展史表明以往的跨国并购都是以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发展中国家企业为主,而一般的认识也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实力更强,发生并购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除资源型并购案例外,其他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海外并购都是向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让西方国家认识到中国强大的同时也让他们怀疑中国企业并购成功的可能性。

(5)并购方式以横向并购为主

跨国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

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都是以横向并购为主。

主要集中于石油、钢铁、银行等资本资源比较雄厚的企业。

1.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分布的现状

2004年起,为了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便利化的进程,商务部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下发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并与国务院港澳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

上述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下放境外投资核准的权限,简化手续,进一步体现了在市场化原则下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因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

从全球区域来看,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3%。

而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

截止2008年底,中国8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000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图2截至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按地区分布

资源来源: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从图2可知现阶段我国对外投资区位的主要分布情况,对亚洲的投资占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六成以上,拉丁美洲地区由于避税港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也接受了我国2008年度整个对外直接投资额的两成。

从全球行业分布来看,2006—2009年我国企业对能源及矿产领域内的跨国并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涉及的金额都占了海外并购的半数左右,制造业领域内成为海外并购的第二大重点行业。

而房地产、传媒娱乐、互联网等行业基本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的态势。

2.中国企业未来跨国并购的背景及机遇

2.1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的原因

随着当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数量越来越多,并购金额越来越大,并购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已逐步形成了,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我国在经过长期大幅度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鼎盛期之后,我国GDP购买力已经列入世界的前排,人均GDP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英国学者邓宁(J.H.Dunning)的投资发展路径学的相应理论依据,我国将逐步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

其次,我国宏观经济近年来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我国企业这次跨国并购浪潮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支持。

最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骤然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开放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已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正是由于中国市场国际化进程显著加速,因此,国内企业离心力也越来越大。

加上近年来中国连续成为发展中国家外资引进最多的国家及其宏观经济总体发展趋势良好,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形成是历史的潮流,是必然会发生的。

2.2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的有利因素

2.2.1从人民币升值角度看

首先,一国货币币值往往与外汇储备成相关正比。

截至2009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

而按照学者将外汇储备与进口需求挂钩和考虑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得出我国2009年合理外汇储备应在6500亿美元左右,所以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大大超过合理水平。

而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物价的上涨等现象,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

因此,为顺应时势,2010年4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调整到6.826:

1,到达历史的新高。

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过分扩大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抑制投机资本的源源流入,减低泡沫经济风险。

其次,人民币升值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环境。

在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逐渐深入的大环境下,一国的外汇储备既可以表现为央行手中持有的外汇资产,也可表现为该国企业在国外的实物资产。

如果将过多的外汇储备转化为我国企业在国外的实物资产,加大对国外的直接投资,则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缓解外汇储备过多造成的风险问题。

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大力发展“走出去”战略,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资金过多剩余,日元面临着升值的压力。

最后,人民币作为国际“硬币”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开展。

自从2005年人民币升值调整及近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预期人民币将会成为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稳步升值的强币。

因此不可避免的是,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减少。

然而,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与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的强势地位导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加一样,人民币稳定,有序的升值同样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从而扭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滞后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不利局面。

人民币升值不仅降低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本,同时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货币条件。

人民币升值后可以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另一种类型的并购——渐进升值动力下的并购,部分中国企业更可能利用自身闲置的货币金融资产进行海外并购投资。

2.2.2从我国外汇制度看

作为一个资本账户受到严格管制的国家,中国企业的任何一项跨国并购,都要得到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的认可,因此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往往受到政府的过多干预和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可以预计我国将会逐步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企业可以更加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战略,这也势必带来更多跨国并购的出现。

2.2.3从外部总体环境看

从外部总体环境来看,我国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的改革,表明了我国政府的积极态度,起到了一些缓和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摩擦的作用,特别是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将我国的贸易顺差归因于我国人民币币值的低估,为我国企业顺利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3.中国企业未来对外跨国并购区位的战略选择

3.1中国企业未来跨国并购目标市场亚太地区的选择

20实际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把触角直接伸向了发达国家,并成为当地企业有力的竞争对手。

而现阶段,我国一部分企业本身已具备和国际企业竞争能力,但是我国该如何选择“进攻”的市场呢?

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横向一体化为主。

从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张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遵循周边国家—发展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式发展轨道理论。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现状,以及亚洲比邻国家跨国并购的历史经验,我觉得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市场选择应该是:

以亚太地区为首选地区,注重欧美等发达国家,积极开拓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市场,以形成对国际市场的全方位开拓和对国际资源多渠道利用的局面。

3.1.1以亚太地区为首选的跨国并购投资市场的外部原因分析

亚洲和大洋洲金几年FDI的发展变化情况理想,2002年—2008年,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2007年,该地区的外国直接投入量创下新高,达到3205亿美元,比2006年上涨10.7%,虽然2008年的趋势有所下滑,但依然阻挡不了对未来的憧憬。

总体来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这十年来的发展态势稳定,呈直线上升,具有较强的资金吸引能力,这是它成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首选目标的主要外部原因。

3.1.2以亚太地区为首选的跨国并购投资市场的内部原因分析

因为我国现阶段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向新兴工业国过渡时期,虽然一部分企业已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但是这些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因此,从我们自身的角度考虑,我觉得也应该以亚太地区为未来跨国并购的主要市场。

主要因素有:

第一:

我国企业的经济实力决定

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许多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壮大。

但是由于我国市场开放较晚,企业起步稍迟,多数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偏短,造成了中国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而言,综合实力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规模、技术、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上普遍缺乏竞争优势。

因此,我国现阶段多数企业仍然不具备跨国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综合实力。

但是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生产规模和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我国在基础工业,标准技术,小规模生产和劳动密集型等技术上比亚太地区很多的国家都有优势。

此外,我国企业积累的管理经验往往比较适合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中国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获得规模、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取得优势,在这些地区实施跨国并购,企业经营功率也相对比较高。

所以我国企业在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等国家的企业,在企业规模、资本实力、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研发能力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处于有利的地位。

第二: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

就跨国并购而言,由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历史往来密切,彼此充分了解,母国企业对东道国投资环境、企业情况都较为熟悉,实施跨国并购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对小。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跨国并购发展初期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由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开始的时间很晚,因此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决定了我国现在仍处于跨国并购的初级阶段。

所以根据上述理论,我国应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地缘接近的国家和地区,也就是亚太地区。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选择地缘接近的区位作为跨国并购的目标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几十年降低并购前的信息获取成本、并购中的设备运输成本、技术转移成本和交易成本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和收益率。

另外,地缘接近易于双方经济联系的扩展,加之地缘接近使得投资国和东道国在文化上相通和相近。

例如日本、韩国和中国以及走遍众多发展中国家都秉承着传统的东方文化,甚至在企业文化的某些方面都惊人的相似,这种文化上的相似性使中国企业能迅速熟悉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另外,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以资源导向型产业为主,而亚太的确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正是这种产业投向的理想之地。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对生产性资源的需求日益上升,加之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国民财富的增加,使得国内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多种需求因素的结合使原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和消费性资源出现短缺,并最终影响到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更多将目标市场集中在自然资源禀赋充足的国家,特别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等高消耗型资源的国家和地区。

如亚洲的沙特阿拉伯、印度河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矿产储量都在世界的前十位;此外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在世界第一。

加上这些周边国家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导致资源的采掘成本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企业实施资源寻求型战略阶段将跨国并购目标市场定在亚太地区。

第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必须看中亚太地区的区位优势

我国企业在亚太地区的跨国并购可以获取相应的区位优势。

这种区位优势包括基本的经济要素、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等几方面。

首先,亚太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经济发展迅速,国民购买力强,市场潜力巨大。

20世纪90年代后,亚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东亚地区经济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日趋繁荣。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之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正在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经历调整的东亚经济恢复性增长仍然值得期待。

加上亚洲地区人口众多,使得这种经济增长带来的市场规模潜力的增加更是突出。

这种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我国企业,尤其是以寻求市场势力和规模经济为动机的市场导向型的企业,能够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企业低成本、低风险的扩张。

其次,现阶段亚太地区投资环境良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亚太地区国家为了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都提高了市场的开放程度,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极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力度。

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由于生产和贸易资金的短缺,导致各国政府更加努力地吸引外资,进一步开放某些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放宽对所有权、进入模式和融资模式的管制。

再次,除了前面所分析的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地缘接近等区位优势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文化、传统、语言诸方面的“心理差距”较小等有利条件。

东南亚有为数不少的华侨同胞,他们在使用中国大陆产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种商品血缘关系又构成了良好的贸易心理环境。

3.2中国企业未来跨国并购应注重欧美等发达国家

3.2.1发达国家近几年外国直接投资变化的总体情况

2000年,在全球FDI出现创记录增长之际,以“三巨头”——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表现引入注目。

当年那“三巨头”占全球对外直接FDI流入量的71%以及流出量的82%,对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起着极大的拉动作用。

然而,从2001年开始到2004年这段时间,世界经济环境中企业投资不断减速、股价持续下跌以及一些行业活动调整放缓,流入发达国家的FDI连续大幅下跌。

2005年至2009年,在发展中国家FDI流入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的FDI流入量也出现明显的增长。

虽然美国在2009年遭受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是美国仍热是最大的FDI接受国,其次是英国、法国。

欧盟是FDI流入最大的地区,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仍热占有重要地位。

3.2.2我国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并购的重要性分析

我觉得我国企业如果在亚太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跨国并购是下行投资,对欧洲和美加地区实施跨国并购才属于上行投资。

下行投资的目的是企业为了延长产品或技术的生命周期,获取产品量最大化利润而对其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稍低的发展中国家移植本国处于成熟化的产品或技术:

而上行投资的目的更多在于打破技术封锁,直接获取发达国家的一流技术水平和战略性资产。

或者避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打开、占领东道国的市场。

从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出发,立足于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应以直接获取发达国家高新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水平为目的。

正因为我国企业长期客观需要决定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过程中必须重视欧美等目标市场,所以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获得发达国家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是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首要考虑。

企业要持续生存和长远发展必须具备特有的战略经营资源,除了品牌了、商标、特许权等无形资产外,更重要的是又有研发能力与核心技术。

例如联想并购了IBM的PC业务后,获得了IBM的研发机构,提高和充实了自身的研发能力;永久拥有台式电脑Thinkcentre和笔记本电脑Thinkpad品牌,获得大批高素质的,从事开发、设计、营销、管理等业务的专业人才,当年PC年出货量达到1190万台,从而一举跃居“世界500强”之列。

说明了企业未来的优势有好大一定程度由技术说了算,而这些战略性资产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自身积累而外部难以效仿和获得的垄断优势。

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市场开放程度高、时间久,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先进,核心研发能力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正是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所梦寐以求的。

所以,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