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93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docx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汇编

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3.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向开放性和独特性方向发展;

4.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乐意的特性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乐音的特性:

响度、音调与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2.尝试根据乐意的特性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能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

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3.初步了解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三、噪声及其控制

1.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2.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3.初步了解乐意与噪声的区别,并通过乐音与噪声间的辩证关系,渗透辩证思想的教育。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汽化和液化

1.通过实验体验蒸发现象,了解液体蒸发会吸热的特点以及液体蒸发的应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测量水的温度,描绘图像,认识沸腾的特点,知道沸点的意义。

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图像是一种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时放热。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熔化与凝固

1.知道物质的固态也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对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不同的熔化特点,了解熔点、凝固点的意义;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从图像中说明温度变化的特点。

四、升华与凝华

1.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五、水循环

1.通过对章导图的再认识,用水的三态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意义;

3.自觉地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六、综合实践活动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

1.让学生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组成的;

2.观察色光的混合和物体在白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能解释生活中与光的色彩有关的现象;

3.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迷的兴趣,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通过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或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2.初步尝试用可见的效应来研究不可见的事物,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学的力量;

3.通过阅读、讨论,客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光的直线传播

1.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2.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

3.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成就。

四、平面镜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成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及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光的反射

1.会描述光的反射现象,初步理解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在生活、生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运用;

2.经历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提出问题和猜想、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和进行实验、收集和辨别有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探索能力;

3.通过观察反射现象中光束与镜面之间位置关系,体验自然现象的对称和简洁,通过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领略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和和谐与统一,从而增进对自然的亲近感,强化科学的求知欲。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能辨别折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的特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光现象;

2.通过对有关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联想等活动,使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透镜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出初步评估;

3.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3.能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现象和收集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的规律;

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四、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缺陷及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五、望远镜与显微镜

1.通过观察,了解两个透镜的组合,可以具有望远和放大的作用;

2.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与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3.初步了解显微镜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从而引导学生认同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等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速度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直线运动

1.通过实验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了简单计算。

四、世界是运动的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的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3.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对物体质量没有影响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并能辨别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

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3.了解其他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4.通过练习,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5.通过活动,初步认识测量的意义。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1.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天平,掌握测量固体与液体质量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初步了解误差的含义;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3.通过自己设计、制作天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物质的密度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1.学会测量液体或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通过自制量筒,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1.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填写物质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深厚兴趣;

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于分子大小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了解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以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5.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物质结构时采用的意义。

二、静电现象

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最小的,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3.知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1.知道原子核式模型;

2.通过搜索并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胜利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3.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世界的探索中气氛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四、宇宙探秘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技术进展,体会我国在载人航天、登月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体现我国综合国力及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

一、力弹力

1.将人和动物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对比,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6.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以及测量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G=mg;

4.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

5.知道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6.知道力的三要素;

7.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三、摩擦力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2.通过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体验这一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5.经历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的过程,激发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初步形成用物理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并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力与运动

一、二力平衡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牛顿第一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3.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通过观察和分析,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Pa;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的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定量计算。

二、液体的压强

1.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探究求知问题的方法。

三、气体的压强

1.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知识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的值;

3.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简单解释飞机如何获得升力;

4.通过观察与探究,形成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学会研究求知问题的方法。

四、浮力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五、物体的浮与沉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了解漂浮、悬浮的含义;

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

3.运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一些实验现象,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简单机械与功

一、杠杆

1.知道杠杆的概念;能从生活工具中识别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4.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

二、滑轮

1.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三、功

1.知道机械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功的公式解题;

4.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四、功率

1.知道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

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

3.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五、机械效率

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

4.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义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机械能与内能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3.理解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绵简单的物理现象;

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现象、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内能与热传递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三、物质的比热容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3.学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较容易,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通过探究,知道不同然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6.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文,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电路初探

一、初识家用电器与电路

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2.知道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状态,了解电源短路的危害;

3.知道常用电路器件的符号,会用这些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1.通过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2.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串联、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电流与电流表的使用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3.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四、电压与电压表的使用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单位;

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3.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欧姆定律

一、电阻

1.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中认识导体能够导电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了解什么是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了解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的电学特征,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能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提高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体会物理知识本身多样统一美的美学特征。

二、变阻器

1.通过探究发现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连续变化的最简捷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电阻在电路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感知优先法简体问题的应用;

2.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作用,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及结构示意图,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如何引起电流变化,学会正确使用变阻器;

3.培养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使用精神。

三、欧姆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识,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2.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3.进一步体会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4.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5.介绍欧姆的故事,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1.通过实验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吸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素质;

3.学会用等效的思想,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正确推论的思维方法,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功和电热

一、电能表与电功

1.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了解单相电能表的技术参数,学会认读电能表,会利用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圈数或指示灯闪烁的次数计算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2.理解电流做功的实质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电路中就消耗了多少电能,从而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是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会用公式W=UIt计算电流所做的功;

4.会利用电路串联时电流不变或并联时电压不变的特点控制变量,分析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电功率

1.根据调温旋钮置于不同档位时电暖器在相等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不相等的事实,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乘积,会根据电功公式和力学中的功率公式推导电功率公式P=UI,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额定电压的概念,通过“测量小电灯的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4.通过“测量小电灯的功率”了解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

三、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1.知道电热器是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装置,知道电热器一般都是由电阻组成的;

2.通过探究,知道电热器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热器自身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有关;

3.知道焦耳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会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导致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的原因及其危害;

3.知道怎样保护家庭电路和如何防止触电事故;

4.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形成安全用电意识和定期排查家庭用电安全隐患的良好习惯;

5.会用测电笔辨认火线与零线。

电磁转换

一、磁体的磁场

1.通过活动,了解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地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