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31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在毛概课上,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好的理解邓小平理论,老师特意给我们放了邓小平爷爷年轻时在法兰西留学时的真实写照的电影《的法兰西岁月》。

我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想是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其不平凡的经历。

这部电影主要叙述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法兰西勤工俭学以及后来跟随周恩来等同志投身旅欧中共工作的波折经历。

20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电影的开始,邓希贤的父亲邓绍昌卖了田地凑够了学费准备送他去法国勤工俭学。

我不明白在当时那样困苦的时期他的父亲为何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在与那个迂腐的老者辩解的时候,他的父亲解释到:

去法国勤工俭学是大教育家吴玉章和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学习的就是工业救国的办法。

这是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父亲,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也正是有这样的父亲,邓希贤小小年纪也满怀一腔热忱,同邓绍圣和纪德铭等青年不远万里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旅。

但法兰西并非他们所想象的天堂,三人的钱很快花完了,不仅不能上学,连生存都遇到了威胁。

但他并未放弃自己来时的梦想,邓希贤以自己的毅力和执著,维系住他和伙伴们的生存希望。

当此之时,广大留法中国学生思想又混乱又活跃。

中华先进青年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引领时代的潮头,在巴黎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

 邓希贤最早结识了革命青年是聂荣臻,接着又在巴黎结识了开小书店的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是陈独秀的儿子。

随后又在工厂打工时结识了赵世炎和王若飞。

不久,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外债打内战的“拒款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邓希贤结识了周恩来等人,他们的出现,改变了邓希贤的人生命运。

自此他完成了求学求生存的人生阶段,开始了不悔的追随共产主义理想的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

这部影片在想我们展现邓小平爷爷在法兰西历经磨难,艰难成长。

影片中有多处感人的画面,以亲情、友情、爱情触动人心灵深处,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刺激观众的感观。

我在看的过程当中,多次忍不住热泪盈眶。

影片开头展现给观众的是上世纪20年代四川广安的一条老街,这里嘈杂、肮脏、破败,完全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

邓希贤的母亲为他送行时送给他三双鞋并说到:

“穿坏了这三双鞋,你就回来了”。

父母在码头送邓希贤的那一幕,他们依依不舍,母亲哭着看着邓希贤,父亲叫她不要哭,谁知他转过身离去时也是抽泣着。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蓦然回首,静静地回忆以往那年轻力壮的爸爸,那貌美如花的妈妈,如今却是两鬓苍白,脸色的容光已褪去。

泪眼模糊,转头看到几个同学都哭了。

长江边拉纤的纤夫那沉重的步履和呻吟,将人世间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转而,一声汽笛,将巍峨雄伟的大油轮和美丽的马赛港推到了人们的眼前。

邓希贤几人看着中西差距这样强烈,心中更是升起浓烈的报国志愿。

这样强烈的对比,也更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旧中国的落后与腐朽,让我们更容易明白伟人们不懈努力的原因。

我们心中升起一股浓烈的敬佩之意知识,也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和平幸福。

邓希贤他们在法国只读了几个月的书,由于政府不提供支助,他们被迫失学了。

在主人公失学之前有两场气氛热烈的戏,一场是篝火晚会,一场是足球赛,这两场戏充满了欢乐和美好。

而失学后的邓希贤挨饿受冻、流落街头,从幸福的顶峰一下子苦难的深渊。

两厢对比,令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所承受的精神重压和命运的跌宕。

正是这种坎坷不平、瞬息多变的命运,表现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些生动的情节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这中间,邓希贤的两句话令我无语凝噎。

一句是“我想我为什么个子矮呢?

估计是在16岁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

还经常干体力活…”严重影响到生长发育,可想而知他受到的苦。

当时我就想,如果是我去做他所做的事情,我会坚持下来吗?

会像邓小平爷爷一样不怕被困难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为民的道路,马克思主义道路?

他走的那么的潇洒,那么的义无反顾!

还有一句是“我会长大的”。

迫于生活,邓希贤去一个码头找活干,当时就碰到了“找茬”的法国人米歇尔,他侮辱邓希贤,邓希贤就和他挑战掰手腕。

结果可想而知,邓希贤输了。

他当即就说出一句令人震惊的话——我会长大的。

短短的五个字,却比任何豪言壮语更富感染力,同时也激励着邓希贤在艰苦的岁月里获得成长,获得他伟大的人生的原动力。

这句话体现了小邓希贤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不甘心自己被人欺负,即便对手再强大,他也没有胆怯。

也是因为有许多像邓希贤一样坚毅忍耐,不屈斗争,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我们的国家才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这句话,也被牢记在我们观众的心中,继续鼓励那些力争上游、不凡平凡的灵魂。

爱情,在国难当头的当时,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李富春蔡畅夫妇一路互相扶持,在困难中的爱情坚贞不渝,即使面临生死关头仍然不放弃。

面对现在空乏的所谓的爱情,我们更应该深刻反省。

李富春蔡畅夫妇在当时物质极度贫乏的时候,爱情是支持他们一路走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为何我们当今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反而极度空虚了呢?

周恩来与李富春蔡畅夫妇竭力地照顾这个弟弟,宁愿自己饿着也要把饭让给他吃。

这就是革命党人之间纯真的情谊,这种情份在当时的情形下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1975年,邓小平在访问法国回国前夕,特意去买了羊角面包准备带回国,他说这是以前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周恩来最喜欢吃的面包了。

可见那段岁月是不论怎样都无法忘怀的。

邓希贤与米歇尔的不打不相识建立起了独特深厚的友谊。

一个昔日的战士,迫于生活沦落为苦力,战争的伤害,不仅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更是挫伤了他的精神力量。

邓希贤的不屈精神成了他的精神榜样。

影片最后一段,邓希贤被遣送回国时,在火车上他再次看到米歇尔劳累的身影,他想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他会回来解救想米歇尔那样亿亿万万苦累的劳动人民。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以邓小平爷爷1975年访问法国的场景前后呼应,也证明了邓小平爷爷的那句话“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在视察上海杨浦大桥时,晚年的邓小平爷爷曾吟出诗句: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我想,邓小平爷爷那时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欣喜的,中国的复兴,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才是他送给人民最好的礼物,是人民的迫切期许,更是他向昔日一起并肩战斗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最好的回答。

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无疑置否,邓小平就是这样的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忠实地实践着爱国的使命,为祖国的振兴作出了感天泣地的不朽勋章,成为万人景仰的人物。

看完这部电影,我更清楚的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知识,也更加明白“每一位改革者都必须读《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