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32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大纲.doc

信息分析与预测

主讲:

李雪

电子邮件:

lixue_zzu@

第一章绪论

n1.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

n1.1.1信息分析与信息预测

n1.1.2信息分析预测的概念

n1.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作用和特点

n1.2.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

n1.2.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

n1.2.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

n1.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和发展

n1.3.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背景

n1.3.2国内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概况

n1.3.3国外信息分析与预测概况

n1.3.4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趋势

n重点: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和过程及其特点。

n难点: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他不仅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还具有局限性和近似性。

1.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

n1.1.1掌握信息分析与信息预测的概念

n

(1)领会信息分析与预测活动的重点:

na对已知信息内容的深入分析

nb是建立在这种分析基础上的对未知或未来信息的科学预测

n

(2)信息分析

n含义:

对已知信息的分析,即观察现象,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目的是揭示规律

n(3)信息预测

n目的:

更好的利用规律

n涵义分为两种

n狭义:

鉴往知来,即以事物过去已知信息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参照当前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运用现代管理的、数学的和统计的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事物的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n广义:

不仅包括“鉴往知来”,而且还包括对已发生或存在的事物的未知状态进行估计和推断。

n(4)领会信息分析与信息预测的关系

na信息分析是信息预测的基础

nb信息预测是信息分析的拓展和延伸

nc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一种交叉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n1.1.2掌握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及其说明

n1、概念:

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以信息分析和信息预测为关键环节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具体来说,就是:

针对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制定研究课题;然后通过文献调查和社会调查,广泛系统地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已知信息,经过加工整理、价值评价和分析研究,使已知信息的内容得以系统化、有序化,以揭示客观事物

n的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客观事物的未知或未来信息作出合理的预测;最后以某种信息产品的形势将预测的成果通过适当的渠道传递给用户,满足用户的需要。

n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说明:

n

(1)建立在用户及其特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n

(2)以占有大量已知信息为前提

n(3)对已知信息需深入分析

n(4)广泛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的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

n(5)是一个系列化的活动过程

n课题选择→信息搜集→信息整理、评价和分析→产品制作、评价和利用

1.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作用和特点

n1.2.1掌握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

n信息分析与预测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四项基本功能:

n整理功能:

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n评价功能:

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价,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辩新、权重、评价、荐优。

n预测功能:

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n反馈功能:

根据用户的实际消费效果对预测结论进行审议、评价、修改和补充

n基础性功能:

整理、评价功能

n如:

综述性和述评性研究报告:

互联网使用报告,每周质量报告

n  特征性功能:

预测和反馈功能

n1.2.2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

n

(1)为科学决策服务

n

(2)为研究与开发服务

n(3)为市场开拓服务

n

n1.2.3掌握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

n

(1)针对性

n体现在最终产品上,表现为信息分析预测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

n

(2)系统性

n是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密集化、有序化,使不同层面的信息联串化,使不同时空的信息整体化

n(3)科学性

n(4)近似性

n(5)局限性

n因此,信息分析与预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同时,还具有局限性和近似性。

由于受各种不断变化着的因素影响,同实际情况相比,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只是一近似值,并且受原始信息质和量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

1.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和发展

n1.3.1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背景

1.3.2了解国内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概况

n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n

(1)1956-1966年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n1956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科技情报结构—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已经正式起步。

60年代初,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科技情报机构体系。

n

(2)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

n(3)1976-1992年的恢复和重新发展时期

n(4)1992年以后的发展新时期

n在以下四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n

(1)在服务目的上:

从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转向直接参与科学决策,产品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活动

n

(2)在服务的内容上,从单纯的科技领域的情报服务转向科技、经济、社会等广泛领域的信息服务,从以传播国外科技情报为主转向国内与国外信息分析预测相结合,特别注重了国内外信息的分析和比较研究

n(3)在服务方式上,由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

n(4)在研究方法上,从定性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单层次,单目标到多层次,多目标。

n1.3.4了解信息分析预测的发展趋势        

n

(1)信息分析与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日趋完善;

n竞争情报

n

(2)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

n①研究开发智能户信息分析与预测软件系统

n②建立信息分析与预测专用数据库数据仓库

n③开发利用互联网络资源

n(3)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咨询公司

n(4)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第二章课题选择与课题计划

n2.1课题选择

n2.1.1选题的原则

n2.1.2课题的来源

n2.1.3选题的程序

n2.2课题计划

n2.2.1课题计划的内容

n2.2.2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与检查

n重点:

选题的原则和程序,课题计划的内容与组织实施

n难点:

课题计划的内容与组织实施

2.1课题选择

n2.1.1掌握选题的原则

n

(1)选题含义:

明确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对象、目标和方向

n

(2)选题的过程:

n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课题和选择课题

n(3)原则:

n①政策性原则

n符合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总的规划和指南。

n②必要性原则

n要求:

新选题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吻合的、与用户的信息需要相一致

n处理好战略需要与战术需要之间、长远需要与当前需要之间、现实需要与潜在需要之间的关系

n③可能性原则

n正确认识和度量自身(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的能力和条件

n评估课题实现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n④效益性原则

n遵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有冲突,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n2.1.2掌握课题的三个方面的来源

n可将课题来源归为三个方面:

n

(1)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

n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

n

(2)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

n信息用户委托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信息咨询公司)的课题

n(3)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

n2.1.3掌握选题的程序

n

(1)课题提出

na对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和用户委托的课题,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所提出课题进行形式上的整理、归纳和粗略的分析研究,以使课题明确化,如初步明确其目的、意义、要求、内容、难度、费用、完成期限等

nb对于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已提出的课题,这一阶段比较困难,要求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重视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这样才有可能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的经济支持,或在研究成果出来后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n

(2)课题分析与论证

n课题分析与论证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课题目的、范围、对象、意义、要求、难度、费用、完成期限,并对课题实施的政策性、必要性、可能性、效益性等进行初步论证

n(3)课题选定

n课题选定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既有横的比较,也有纵的分析,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远超过课题分析和论证阶段,带有强烈的综合性。

一般邀请相关的用户、专家、领导一起协商讨论,必要时还要重新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以提高课题的使用价值,防止一般化。

n经过选定的课题一般要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

n开题报告是预研究的成果,通常以书面形式体现选题的目的、意义、依据、初步拟定的实施方案等,通常包括课题提出的理由和意义、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手段、实施方案、已有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课题日程安排、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拟邀请协作单位和协作人员情况、用户单位基本情况、课题经费预算表、论证意见、论证结论、相关部门审查意见、论证组成员名单等。

n若被动选题,甲方(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与乙方(上级主管部门或信息用户)之间一般还应当就课题有关事项签订书面合同。

课题合同书一般包括合同编号、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质量要求、成果提供形式、进度要求与完成期限、经费数额与支付方式、甲乙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成果权的归属及转让、奖惩办法等。

2.2课题计划

n2.2.1掌握课题计划的内容

n课题选定之后就要拟定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和纲领,是课题任务全面而系统的筹划和安排,使课题组成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能明确各自的任务及其研究任务的协调。

n

(1)课题目的

n课题来源和意义、课题出题的背景、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服务的对象、研究成果可能取的效益等。

n

(2)调查大纲

n①调查方式:

文献调查,实际调查,;网上信息调查,实地信息采访

n②调查范围:

包括内容范围和地域范围。

n③调查的步骤:

一气呵成完成调查,还是分阶段调查。

n④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n(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n(4)产品形式及其提交方式

n(5)组织分工

n课题组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课题任务进行具体的分工。

分工一般先按单位分工;在单位分工的基础上,还应当将分工进一步深入到每一课题组成员,就是根据每一课题组成员的能力分配一些合适的、具体的工作任务。

n申长雨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

n(6)完成时间和实施步骤

n一般按照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的程序将整个课题研究活动分为几个阶段,并提出各个阶段预计完成的时间和你实施的步骤。

这几个阶段包括:

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摸底阶段;信息资料的整理、评价和分析阶段;产品制作、评价和利用阶段。

n(7)其他

n完成课题任务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设备等条件,又是还提交一张规格化的课题计划表

n2.2.2熟悉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与检查

n

(1)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

n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应该由课题组长亲自领导,从全局角度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组其他成员要按照课题计划的安排和课题组组长的临时要求完成自已的任务;还要注意沟通与课题组组长以及其他成员间的往来。

n

(2)课题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调整

n课题计划的检查包括①是否按进度实施计划;②是否按课题的目的、内容和质量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各类资源调配是否恰当,又无资源浪费现象;④经费使用是否有阶段性超支行为;⑤课题研究中是否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⑥课题计划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n2.2.2熟悉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与检查

n

(1)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

n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应该由课题组长亲自领导,从全局角度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组其他成员要按照课题计划的安排和课题组组长的临时要求完成自已的任务;还要注意沟通与课题组组长以及其他成员间的往来。

n

(2)课题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调整

n课题计划的检查包括①是否按进度实施计划;②是否按课题的目的、内容和质量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各类资源调配是否恰当,又无资源浪费现象;④经费使用是否有阶段性超支行为;⑤课题研究中是否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⑥课题计划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第三章信息搜集

n3.1信息源

n3.1.1文献信息源

n3.1.2非文献信息源

n3.2信息搜集的原则

n3.2.1全面性

n3.2.2系统性

n3.2.3针对性

n3.2.4新颖性

n3.2.5可靠性

n3.2.6科学性

n3.2.7计划性

n3.3文献调查

n3.3.1系统检索法

n3.3.2追溯检索法

n3.3.3浏览检索法

n3.4社会调查

n3.4.1现场调查

n3.4.2访问调查

n3.4.3样品调查

n3.4.4问卷调查

n重点:

信息源的分类,信息搜集的原则,文献调查和社会调查方法

n难点:

文献调查和社会调查方法

n3.1了解信息源的含义

n信息源实际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指信息及其发生源,包括各类信息及其产生和持有机构,如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学校等;二是指信息及其赖以传播的各种物质载体或传输通道,如图书、期刊、演唱会

n3.1.1掌握文献信息源的含义和分类方法

n定义:

又称记录信息员,其特点是:

信息内容以某种物质载体记录下来,并借助于对物质载体的保管、拷贝、传播和开发利用而达到对所荷载的信息内容的保管、拷贝、传播和开发利用的目的

n如:

甲骨文、竹简文、纸文、光盘、磁带、网络等介质

n

(1)根据载体的不同,文献信息源可分为四种类型

n①印刷型文献

n包括等以纸张为主要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的传统文献信息源。

如油印、铅印、胶印、木版印刷

n优点:

阅读、携带、利用方便

n缺点:

信息存贮密度小、体积大、分量重、收藏和管理困难。

n②缩微型文献

n一般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某些设备将文献按照一定的所小比例录在胶卷或胶片上,称缩微复制品。

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缩微卡片等

n优点:

体积小、存贮密度高、保存期长、使用和管理方便

n缺点:

存在信息衰减、不能直接阅读。

n③机读型文献

n以磁性材料或光学材料为载体的一种新型信息源,在存贮时要将相关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理解和处理的二进制代码。

如:

软盘、光盘、硬盘等

n优点:

信息存贮密度高、存取速度快,可借助于高速网络是信远距离传输。

n缺点:

不能直接阅读

n④声像型文献

n又称视听型文献。

是运用录音、录像、摄影等技术将声音和图像直接记录在磁性或光学材料上的一种信息源,记录的对象主要是富有动感的声音和图像。

如: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电影拷贝等。

n优点:

可真实再现事物和现象,有独特的作用

n其中印刷型是最基本、最广泛采用的信息源,即毒性代表演变方向,缩微型和声像型在一定时期的某些特殊场合内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n

n

(2)根据发售途径和获取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n①白色文献:

正式渠道发行,内容公开,是信息分析与预测活动主要来源。

如期刊、杂志、报纸

n②黑色文献:

不正式渠道发行,内容保密。

如军事情报资料、技术机密资料、个人隐私材料等。

绝大部分黑色文献有密级规定,信息分析预测一般不以黑色文献为信息源。

n③灰色文献:

介于白色文献和黑色文献之间的一类文献。

不正式出版,也非秘密文献。

常见有研究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等

n3.1.2掌握非文献信息源的含义和分类

n定义:

是指信息已非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源,主要提供口头信息、实物信息等,具有直接、简便、迅速、新颖和生动形象的特点,是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普遍感兴趣的活的信息源。

一般来自实验室、现场等

n

(1)口头信息源

n优点:

①内容新颖、传递迅速②含有文献信息源所没有的信息

n缺点:

①信息容易失真②搜集困难③保管困难④传播范围小

n

(2)实物信息源

n定义:

是指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

这里的载体不是指纸张、磁盘、光盘等,而是体现通过信息消费实现的。

如种子、标本等

n优点:

①信息成熟、可靠②内容丰富

n缺点:

①信息挖掘困难②搜集、保管、传播困难③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

3.2信息搜集的原则

n3.2掌握信息搜集的原则

n信息搜集的途径一般包括两种:

文献调查和社会调查

n3.2.1全面性

n全面包括三层含义:

n第一,所搜集的信息不仅要有强相关的,而且要有一般性相关的

n第二,既有搜集正相关的信息,也有搜集负相关的信息

n第三,既有国内的、也要有国外的;有本地区的、本部门的、本单位的,也有相关地区、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

n3.2.2系统性

n要搜集能够反映特定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性的、连续性较强的信息,要组织专人长期跟踪搜集积累。

n3.2.3针对性

n信息选择遵循两个标准

n一是看它是否针对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二是是否针对所选择的课题的实际需要

n3.2.4新颖性

n一是信息在当时所处的领域里是最新的,是课题所归属领域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动态、新技术成就等;二是指相对于特定课题所涉及的特定用户及特定需求是新颖的。

n3.2.5可靠性

n所搜集的信息内容应该是客观的、真实的、准确的,是没有夹杂信息搜集人员主观意志和个人情感因素的。

n3.2.6科学性

n应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搜集,一般来说,信息密度大、权威程度高、获取成本低、信息价值高的信息源是首选的对象;对非文献信息源,应当按照齐普夫“省力法则”来设计信息搜集的路线、对象。

n齐普夫“省力法则”:

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从名人那里获取口头信息,从驰名的厂家那里获取实物信息;在信息源质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选取成本最小(如路径最短、收费最低、获取最容易等)的搜集路线。

n3.2.7计划性

n要制定搜集计划,搜集计划要考虑何因、何人在何时、何地如何搜集等。

即包括搜集目的、内容范围和重点、经费预算、搜集方式、搜集对象、搜集步骤、搜集程度、组织分工、奖惩措施等。

3.3文献调查

n熟悉文献调查的主要方法步骤是:

n

(1)进行课题分析。

即通过课题内容分析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概貌、所涉及的学科和领域、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和重点;通过文献普查、地域分析和时域分析,确定文献信息源搜集的重点、大致范围和方位。

n

(2)要根据文献信息源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选取一种(或几种)比较合适的文献信息或文献线索查找方法,以获取较全面的文献信息或文献线索。

n(3)对文献线索,则应依据这些线索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通过采购、交换、复制、索取等途径搜集原始文献。

n掌握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

n3.3.1系统检索法

n是以手工或计算机检索系统为基础获取文献信息或文献线索的方法。

它以描述文献内容特征或外部特征的检索标识(如分类号、主题词、著作者、书[刊、篇]名等为检索突破口,以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文摘、文献指南、书目之书目、数据库等)的利用为检索手段,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效率。

n系统检索的步骤有三步:

n

(1)需求分析

n需求分析是制定检索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包括检索的目的、语种、范围、类型、数量等方面。

n

(2)检索策略构造

n一般包括检索工具、检索途径和检索标识的选择,检索表达式的拟定,具体查找程序的编排等过程。

n检索策略的构造技巧性很强,其成功与否是影响系统检索效率的关键。

n(3)文献信息或文献线索的查找

n根据所构造的检索策略从检索工具中查找文献信息或文献线索。

检索的手段一般有两种:

n手工检索的结果对是文献的线索,如果需要原始文献,还需要进行二次检索。

n计算机检索(脱机、联机、光盘和网络检索)不仅能检索到文献的线索(如书目数据库检索),还能直接检索到原始文献(如全文数据库检索)和原始文献信息。

网络检索通信线路要求低、检索成本低、可快速取得脱机打印结果等,它代表了系统检索发展的方向

n3.3.2追索检索法

n追索检索法有两种表现形式。

n第一种:

是以已知文献后面所编列的参考文献为线索进行追溯查找,逐步获取文献的线索

n第二种:

是通过引文索引进行检索

n第一种追索检索法的优点:

①检索结构的系统性强,在没有或缺乏检索工具的情况下也能获取不少对口的文献,②检索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检索情况及时控制线索的数量

n第一种追索检索法的缺点:

①参考(引用)文献经常存在着严重的“参(引)而不用,用而不参(引)”的弊端,因此漏检率和误检率比较大;②追溯的时间越久远,获得的文献内容越陈旧;③不适合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大型课题的检索

n追溯检索的质量的高低,与初始已知文献的选择有关。

n追索检索的难点在于初始文献的选择。

一般来说,反映课题最新成果的文献、权威结构出版的文献以及知名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献、综述或述评类文献是首选的目标。

也可结合四种方法进行查询:

n一是专家咨询法;二是经验法;三是系统检索法,先利用检索工具试查一批文献,然后从这批文献后面所附参考文献中筛选出来;四是混合法,它是专家咨询法、经验法和系统检索法的有机结合。

n第二种是通过引文索引进行检索。

n如1961年美国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就是从著者途径去检索引用该著者著的有关著作,它实际上以另一种方式揭示了文献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

n3.3.3浏览检索法

n浏览检索是对非正式出版的文献以及新到书、刊和其他原始文献或宣传介绍资料进行广泛地浏览以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

n文献调查最大的困难是对灰色文献的调查。

n文献调查主要用于文献信息的搜集。

3.4社会调查

n3.4掌握社会调查的种类和方法

n社会调查:

又称实际情况调查,是一切以信息搜集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

它既包括对人的访问,也包括对实物、现场的实地考察。

如现场调查、访问、发放调查表、样品搜集等。

社会调查是搜集非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

n3.4.1现场调查

n现场调查是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深入现场参观考察或参加局内活动而进行的社会调查方法。

n如:

实地参观、参加会议(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座谈会、贸易洽谈会、博览会)出国考察的等

n作用:

n1、可以及时捕捉到一些难以明确表达或难以传递的信息

n2、获取的大部分信息是第一手信息,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生动、可靠等特点

n3.4.2访问调查

n访问调查是通过向受访者询问以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n访问调查的传统方式是直接面谈(个人面谈、小组面谈和集体座谈);另一种方式是电话采访法

n直接面谈:

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与受访者直接做面对面的交谈。

直接面谈优点和不足:

n优点:

灵活性好,信息交流和反馈直接迅速,可以捕捉到其他方式难以捕捉到的由动作、表情等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适用于讨论复杂的问题。

n缺点:

费用高、受时空的约束和影响作用大。

n电话采访法,:

通过电话线路系统建立联系。

n电话采访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