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35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32.doc

《信用管理学》教学大纲

(TheEconomicsof

CreditManagement)

制定单位:

金融学院信用管理系

制定人:

陈昆

审核人:

丁远一

编写时间:

2016年10月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05110340、0519037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信用管理学是信用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也是金融学各专业的专业课;3学分;48学时。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金融学、信用管理学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货币银行学、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等。

二、课程简介

《信用管理学》是一门跨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并涉及金融专业的很多知识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技术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同时其应用与经济法律紧密相关。

主要内容包括:

信用的内涵、具体形式、与经济的关系;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西方国家信用管理理论;我国征信体系和征信技术;政府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和金融工具的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实务和操作技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成;信用监管;信用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信用管理的外部环境。

"TheEconomicsofCreditManagement"isanewappliedsubjects,thatrelatestofinancialmanagementandmarketing,manyknowledgeappliedbyfinancialprofessional.It׳stechnicalandoperationisverystrong,anditsapplicationarecloselyrelatedtotheeconomiclaw.Themaincontentsinclude:

creditconnotation,specificforms,andeconomicrelationship;creditmanagementbasictheory,principleandmethodofcreditmanagementtheory;westerncountriescreditmanagementtheory;China'screditsystemandcredit;governmentcreditmanagement,corperationcreditmanagement,consumercreditmanagementandfinancialcreditmanagementbasictheory,practiceandoperationtechnology;socialcreditmanagementsystem;creditsupervision;legalguaranteesystemofcreditmanagement;creditmanagementoftheexternalenvironment.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信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政府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和金融工具的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实务和操作技术;熟悉信用管理的相关法规,了解国内外信用管理的前沿理论。

四、师资团队

课程组长:

丁远一,博士,副教授;tel:

13611505328;email:

dyy0118@办公室:

位育楼401室;

课程组成员:

肖振宇、陈昆、韩颖慧、高岳。

五、教学资源

1.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

2.朱毅峰、吴晶妹信用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3.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6

4.林钧跃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

5.李红艳、刘丽珍信用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

6.塞西尔·邦德信用管理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

7.乔纳森·戈林银行信用分析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8.吴晶妹信用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

六、教学要求

1、理论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从事教学的教师具有信用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专业背景,认真进行教学准备,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通过课程组相关成员交流沟通,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全面组织课程教学。

2、实践、实验教学要求

充分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进行,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考察和实习,引入企业教师辅助进行教学指导。

七、学习要求

学生必须在该部分内容正式讲授前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课堂讨论分组进行,每组必须至少派出一名学生参与讨论,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课后布置的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应按要求阅读其他扩展参考文献和专题网站内容。

八、考核方案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期中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考试形式:

开卷、闭卷、课程论文方式均可。

考试题型:

选择题、计算题、问答题、判断题、名词解释、案例分析题等根据考试形式选择使用。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标准

授课章节

知识点

学术动态

教学时数

要求

备注

第一章

信用与信用管理

4

1、掌握信用的内涵及特征

2、掌握信用资金运动的形式

3、分析信用资金运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了解信用管理的措施

1、怎么理解信用的内涵?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怎么理解信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二章

商业信用与企业信用管理

6

1、掌握商业信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商业信用风险的概念、表现及成因

3、掌握商业信用管理的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重点、及具体措施

第三章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2

1、 掌握银行信用在资金融通中的作用;

2、 分析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其危害

3、 明确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4、 熟悉银行信用管理的理论演变

5、 掌握银行信用管理的方法

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4

1、掌握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2、分析消费信用风险的成因

3、掌握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

4、熟悉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建立的步骤及注意问题

5、讨论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管理系统

1、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我国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及运用

第五章

国家信用与公债的信用管理

4

1、掌握国家信用的形式和特征

2、熟悉国家信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掌握国家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和国家信用管理的要点

4、掌握债务规模风险的衡量指标

第六章

证券信用和金融工具的信用管理

2

1、理解证券信用的内涵;

2、理解信用的流动性和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

3、掌握证券信用的风险及危害

4、掌握证券信用管理的目标和途径

1、建立证券评级制度的必要性

2、虚拟经济膨胀与金融危机

第七章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4

1、熟悉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内涵与构成

2、理解建设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3、掌握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质

1、建设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要点

第八章

信用监管

2

1、掌握信用监管的目的、特征和具体内容

2、掌握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用监管的主要内容

3、熟悉证监会对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4、熟悉保监会对保险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5、掌握个人信用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第九章

信用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2

1、了解法律在信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国外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3、熟悉我国信用管理的法律和法规建设

第十章

信用管理的外部环境

2

1、理解信用文化传统与社会诚信的相互关系

2、掌握失信惩戒机制的作用机理和具体内容

3、熟悉各类信用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信用与信用管理

【安排课时】4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信用的内涵及特征

2、掌握信用资金运动的形式

3、分析信用资金运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了解信用管理的措施

【本章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信用的内涵和特点,信用资金运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信用资金流向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2、本章难点:

信用资金流向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信用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信用内涵的界定

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三、信用与市场经济

四、信用与金融

第二节信用资金运动

一、信用资金的运动形式

二、信用资金运动与经济增长

三、信用资金流向和经济结构

第三节信用管理

一、信用资金的运动形式

二、信用资金运动与经济增长

三、信用资金流向和经济结构

【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1、怎么理解信用的内涵?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怎么理解信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乔纳森·戈林(JonathanGolin):

《银行信用分析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

2、方邦鉴:

《打造诚信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0月

第二章 商业信用与企业信用管理

【安排课时】6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商业信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商业信用风险的概念、表现及成因

3、掌握商业信用管理的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重点、及具体措施

【本章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

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重点及商帐追讨的技术和具体措施;

2、本章难点:

商帐追讨的策略,商业信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第一节商业信用概述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二、商业信用的载体

三、商业信用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商业信用风险与成因分析

一、商业信用风险的含义及其表现

(一)商业信用风险的含义

(二)商业信用风险的表现

二、我国的商业信用缺失状况

(一)经济活动主体相互拖欠

(二)随意违约,不兑现承诺

(三)假冒伪劣产品多

(四)政府信用及法律尊严受到考验。

三、商业信用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一)商业信用风险对微观企业造成的危害

(二)商业信用风险对宏观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的危害

四、商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市场竞争压力大

2、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3、法律法规不完善

4、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五、内部原因

1、企业信用意识缺乏

2、企业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低下

第三节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重点、及措施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

(一)概念

(二)基本职能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

(一)成功销售平衡等式

(二)一般销售的平衡等式

(三)较差销售的平衡等式

(四)最差销售的平衡等式

三、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

(一)信用销售的产生和发展

(二)信用销售的内涵界定

(三)信用销售的条件

(四)信用销售的形式

(五)信用销售的作用和意义

(六)信用销售的金融性

四、健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明确企业的信用管理职能

(二)建立适合中国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

(三)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饿信用管理政策

(四)实施企业信用全程管理

1、客户信息管理

2、授信管理

五、应收帐款管理

【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1、商业信用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建立适合中国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

【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乔纳森·戈林(JonathanGolin):

《银行信用分析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

2、方邦鉴:

《打造诚信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0月

第三章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安排课时】2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银行信用在资金融通中的作用;

2、分析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其危害

3、明确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4、熟悉银行信用管理的理论演变

5、掌握银行信用管理的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

掌握银行信用在资金融通中的作用;分析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其危害;

明确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与因素;掌握银行信用管理的方法

2、本章难点:

信用分析模型;银行信用风险的关联性

第一节银行信用概述

一、银行信用的内涵

二、银行信用的基本特征

(一)银行信用的广泛性

(二)银行信用的间接性

(三)银行信用的综合性

三、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我国企业最基本的资金融通形式

四、银行信用结构的转型

对企业贷款为主转向对个人贷款为主

第二节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与种类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种类

1、工商贷款信用风险

2、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

3、票据业务信用风险

4、结算信用风险

5、信用价差风险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原因

1、风险形成的体制性根源

2、经济环境根源

(二)内部因素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低下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落后

三、银行信用风险的关联性

(一)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

(二)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整个社会投资水平的饿下降

(三)银行信用风险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四、银行信用风险导致信用危机的深化

第三节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与要素

一、商业银行加强信用管理的金融背景

(一)新巴塞尔协议的影响

(二)国际银行业面临转型考验

(三)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带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剧

二、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一)风险的识别

(二)风险的衡量

(三)风险的监督

(四)风险的控制

(五)风险的调整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二)信用平衡风险

(三)统一授信管理

第四节银行信用管理方法的发展

四、古典信用分析方法

(一)“6C”制度品德、能力、现金、抵押品、经营环境和控制

(二)Z评分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

五、现代信用分析模型

(三)KMV模型

(四)CreditMetrics模型

【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1、新巴塞尔协议的影响

2、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乔纳森·戈林(JonathanGolin):

《银行信用分析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

2、方邦鉴:

《打造诚信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0月

第四章消费信用和个人信用管理

【安排课时】4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2、分析消费信用风险的成因

3、掌握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

4、熟悉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建立的步骤及注意问题

5、讨论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管理系统

【本章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

个人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我国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构思和措施。

2、本章难点: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个人信用管理技术

第一节消费信用范畴和理论基础

一、消费信用的范畴

(一)消费信用的范畴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经营消费信用的主要机构

二、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二)经济增长理论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四)持久收入假定和生命周期假定

第二节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消费信用的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二)非系统性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非对称性信息理论与消费者信用风险

(二)成本论与消费者信用风险

(三)法律障碍与消费者信用风险

三、降低消费信用风险的制度安排

(一)降低消费信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

(二)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成本,改善信用环境

第三节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二、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内容

(一)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

(二)个人资信评估制度

(三)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

(四)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五)个人信用风险转嫁制度

三、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

(一)涵义

(二)个人信用立法——建立个人征信体系的前提和保障

(三)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和使用

(四)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立——关于征信机构的经营模式

四、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一)信用评估的涵义

(二)影响信用评分的主要因素

(三)FICO信用分析模型

五、我国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及运用

六、案例分析

【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1、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我国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及运用

【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林钧跃:

《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2、李敏、张美灵、韩家平:

《企业信用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3、曹和平、杨爱民、林卫斌:

《信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4、蒲小雷、韩家平:

《企业信用管理典范》,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4年5月

第五章国家信用与公债的信用管理

【安排课时】4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国家信用的形式和特征

2、熟悉国家信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掌握国家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和国家信用管理的要点

4、掌握债务规模风险的衡量指标

【本章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

国家信用的形式和特征;国家信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家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和国家信用管理的要点;债务规模风险的衡量指标。

2、本章难点:

国债规模和结构管理

第一节国家信用概述

一、国家信用的内涵

(一)西方经济学对国家信用问题的认识

(二)国家信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国家信用的性质

二、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

(一)国家信用的两种形式

(二)我国国家信用形式

三、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

(一)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二)国家信用与其他财政范畴

三、公债、国债和国库券

(一)公债

(二)国债

(三)国库券

四、国家信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国家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国家信用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的需要

(三)国家信用的饿发展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四)国家信用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二节国家信用风险

一、国家信用风险的类型

(一)国债风险

(二)财政周转金形成的风险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国家信用风险的特殊性

(一)国家信用风险具有隐蔽性

(二)国家信用风险程度与政府对国家信用的依赖性同方向变化

(三)国家信用的客持续性与国家财政风险程度反方向变化

(四)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五)国家信用风险一般不会剧烈爆发

三、国家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

第三节国家信用管理

一、国家信用的特征

(一)国家信用的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

(二)国家信用管理的重点失国债的管理

(三)国家信用管理是分阶段的管理

二、国债发行管理

(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二)国债发行的风险结构管理

(三)国债发行风险综合管理

三、国债流通管理

(一)流通规模管理

(二)国债流通结构管理

(三)国债流通品种结构管理

(四)国债投资者结构管理

(五)国债流通风险综合管理

四、国债使用管理

(一)国债使用风险

(二)我国国债资金使用状况

(三)国债资金运行中的问题

(四)国债资金管理

五、国债偿还风险

(一)国债偿还规模风险管理

(二)国债偿还结构管理

(三)国债偿还风险综合管理

【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1、国家信用的形式和特征

2、国家信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国家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和国家信用管理

【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林钧跃:

《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2、李敏、张美灵、韩家平:

《企业信用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3、曹和平、杨爱民、林卫斌:

《信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4、蒲小雷、韩家平:

《企业信用管理典范》,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4年5月

第六章证券信用和金融工具的信用管理

【安排课时】2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证券信用的内涵;

2、理解信用的流动性和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

3、掌握证券信用的风险及危害

4、掌握证券信用管理的目标和途径

【本章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

证券信用的内涵;证券信用的流动性和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证券信用的风险;证券信用管理中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

2、本章难点:

证券信用管理中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

第一节证券信用的内涵和资产证券化趋势

一、证券信用的内涵

(一)有关证券的本质

(二)信用制度与证券信用

二、股票和公司债券

(一)股票概述

(二)公司债券概述

三、证券信用的保证条件

四、资产证券化趋势

第二节证券信用的流动性和证券价格

一、证券的流通和转让

(一)证券流通与证券信用

(二)证券流通市场

(三)证券交易方式

二、证券的市场价格

三、决定证券市场价格的因素

(一)决定证券市场价格的基础性因素

(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其它因素

第三节证券信用的风险

一、单一证券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三)财务风险

(四)道德风险

二、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利率风险

(三)购买力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监管风险

三、证券信用风险和金融危机

(一)证券信用风险的原因分析

(二)证券信用风险与证券泡沫

(三)虚拟经济膨胀与金融危机

第四节证券信用管理

一、证券信用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理念创新——构建证券市场诚信道德理念

(二)制度创新——完善证券市场信用制度建设

二、信息披露制度

(一)实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必要性

(二)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与内容

三、证券评级制度

(一)建立证券评级制度的必要性

(二)建立证券评级制度的原则

【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1、建立证券评级制度的必要性

2、虚拟经济膨胀与金融危机

【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林钧跃:

《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2、李敏、张美灵、韩家平:

《企业信用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3、曹和平、杨爱民、林卫斌:

《信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4、蒲小雷、韩家平:

《企业信用管理典范》,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4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