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取胜战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38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以质取胜战略.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质取胜战略.doc

《以质取胜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质取胜战略.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质取胜战略.doc

【摘要】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和国家利益。

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粗放型增长方式已刻

不容缓。

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养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

提高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是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以质取胜”战略质量品牌价值

虽然“以质取胜”战略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2005年

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已达到14221亿美元,出口额7620亿美

元,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但我国对外贸易中“以量取胜”的

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变化。

部分出口产品质量较低,

低价竞卖现象比较普遍,已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形

象。

、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价格竞争引发的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

由于我国产品普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使得国际上的

竞争对手和贸易伙伴对中国产品采取防御性甚至进攻性的

贸易措施,而反倾销就是最容易采用的手段。

据中国商务部

统计,到2005年6月,中国受到反倾销调查案件已达600余

起,仅2005年就达51起,涉案金额17.9亿美元,已连续11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国内很多出口企

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在开拓国际市场时缺乏长远规划。

当某种产品在某个市场畅销时,大家一窝蜂涌入,不能根据

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结果

造成目标市场供求严重失衡。

为了能占领市场,打击竞争对

手,不择手段地竞相压价,如出口到东欧市场的衬衫价格从

每件3美元降到不足1美元。

这种无序的价格战在国外不仅

造成了“中国产品便宜没好货”、“价廉质差”的坏名声,也为

一些国家对我国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受之以柄。

反倾销已

成为针对中国贸易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严重损害中国

国际声誉,影响产品走向世界,还极大地阻碍了相关产业的

发展,影响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2、规模与效益的严重失衡

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有172种商品产量居

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许多国家,成为许多国家消费者无法抗拒的产品。

但从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主要

出口商品的数量及价格中,可以发现出口商品总量最大的棉

机织物、鞋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单价分别是1.2

美元、2.7美元和64.2美元,价格非常低廉,扣除成本,利润

非常低。

我们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如

在法国1吨瓷泥能生产200万元的产值,而在中国陶瓷工业

中附加值最高的潮州,产值却不会超过2万元。

中国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能源消耗的速度远大于GDP

的增长速度,中国能源消耗率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3

倍。

依靠投入大量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许多领域取得了

世界第一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严峻的环境问

题。

例如,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香菇产量占世界

总产量的80%以上,香菇的出口是以破坏性的资源消耗换取

的,每栽培1250袋香菇,约消耗杂木1立方米。

在香菇产量

较大的地方,木材积蓄量正在急剧下降。

3、绿色壁垒成为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堡垒,是进出口国为维护本国生态环

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绿

色壁垒覆盖了包括纺织品、服装、食品、农产品、药品、机电、

玩具、工艺品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出口大类商品;不仅对产品

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

终处理都有限制。

由于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标准低,对产品的

绿色标准尤为重视不足,在越来越高的环境标准面前,我国

传统出口产品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如在服装和纺织品出口

方面,德国等西方国家1994年起陆续立法禁止118种含偶

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这使我国104种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

出口中断,1999年损失超过65亿美元。

2002年美国实施强

制性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使我国冻龙虾出口额

从1996年的1203.9万美元减少到5&7万美元。

据联合国资

料统计,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出口商品未达到有

关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每年受限制的出口产品价

值高达74亿美元,远高于反倾销措施影响的出口额。

4、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

从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看:

出口制造业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巨幅下降,两者的比例从1980年的

1:

1上升到2003年的1:

12;进口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大

幅上升,如我国新增铁矿石进口量占2003年全球新增产量

的51%,新增原油消费占全球新增产量的35.3%;原油需求

在过去两年中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发达国家平

均3%的增长速度。

而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涨幅

大大高于制造业产品价格。

在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

下,大量出口只会导致价格的不断降低,而价格的降低,又

导致出口企业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扩大出口,以期维持总收

入。

结果更多的出口带来的是价格的进一步下降,由此陷入

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恶性竞争状态。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

入水平的提高、国际消费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结构已向高

层次转换,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

型产品面临的只能是日益缩小的国际市场,不断下降的市

场价格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

二、坚持“以质取胜”战略。

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出口商品的质量是民族精神的标志,不仅关系到企业

的效益,而且事关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

21世纪是质量的世

纪,质量被当今社会称作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经营要以客

户为中心,应站在客户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产品的质量。

1、了解价格的心理作用,改变低价格竞争策略

由于商品信息的非对称性,消费者购买的非专业性,消

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尤其是对自己不太熟悉的商品时,总是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价格同商品品质及内在价值联系起来,

把价格作为衡量商品品质优劣和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

们往往认为,商品价格高,则意味着商品的质量好,价值大;

商品的价格低,则说明商品的质量差,价值小。

所谓“一分

钱,一分货”便是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奉行的价格心理

准则。

在某些消费者的自我意识中商品的价格不仅表现着商

品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反映自身社会及经济地位高低的社

会象征意义。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过联想与想象等心理

活动,把商品价格的高低同个人的品位、偏好t社会阶层和

生活方式等联系起来,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价格比拟,让价格

的高低来反映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性特征,以满足个

人的某种社会心理需要。

因此出口企业在制定商品价格时

应充分意识到价格的心理效应,在提高和完善产品质量的

基础上采取多种定价策略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满足顾客物

质和精神需求,获得最大的利益。

2、制造顾客可感知的价值。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任务已经变成制造价值和传

递价值。

现代营销学中关于产品的陈述有一句非常著名的

话:

“你卖的不是一个钻头而是一个洞”,意思是说企业生产

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只是满足消费者某一特定需求的工具

或手段,消费者购买的并不是你的产品本身,而是他的某一

需求或利益满足。

对消费者来说产品能够满足他的物质和

精神需要,激发他现实的或潜在的需求,这样的产品就是好

产品。

企业在为顾客创造、提供价值时应从顾客导向出发,把

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

最高的产品质量、最佳的

客户服务、最好的服务保障、最广泛的消费选择、独家的产

品或服务提供等,都可以构成产品非价格竞争力。

企业可以

通过提供优质服务、鼓励顾客参与、加强渠道管理、建立企

业信任管理等方法,创造并增加顾客可感知的价值,培养顾

客对产品和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增强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

3、打造国际名牌,增强产品竞争力

据商务部的报告表明2003年,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

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

于1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以质取胜”战略

的实施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质量、档次的提高、品种的增加、

满足多样化需求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创自有品牌上。

牌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武器。

据联合国工业

计划署调查,拥有著名品牌的企业在特定市场中所占的比

例不足3%,但拥有的市场份额则占到40%以上,其销售额超

过50%以上。

处在领导地位的品牌的平均利润率是位居第二

品牌的4至6倍。

美国著名品牌策略专家莱瑞·莱特说:

“拥

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拥

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

(1)塑造品牌形象,增加文化内涵。

提到麦当劳人们就会

联想到汉堡包、乐趣、孩子、快餐、金色拱门,这些就是品牌形

象。

对公司的产品和形象进行设计,创立一个以市场为重点

的价值建议,简单明了地阐述为什么目标市场会购买该产

品,这就是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

以文化来增加品牌的附加

值,使产品形象体现出的文化适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提高

品牌内涵、赋予品牌无形价值。

赛尔西奥·齐曼曾经这样评

价可口可乐:

“我们卖的是一种感觉,人们喝的是牌子,而不

是产品本身。

”成功的品牌营销,正是这种独特口感的褐色

饮料在世界上风行100多年长久不衰的秘密。

(2)传播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

企业一旦明确了它

的品牌形象后,必须有效地传播这一形象。

如选择“质量最

佳”这一品牌形象,传播就可以选择一些人们平时用来判断

质量的标志和线索来进行:

高价格、包装、分销渠道、广告和

促销等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形象。

当然提供优质服务是传播

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售前调研、收集资料、征询意见,售中

咨询、提供样品、试用,售后维修、安装、培训等服务是品牌强

有力的后盾,推动着品牌的成长。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需要借助其优质的服务来赢得顾客对其产品的信任。

(3)持续品牌创新,保持差异化优势。

创新是保护品牌、

延续品牌的最好方式。

企业需要不断思考新的增值的特征

和利益,以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索尼是一家不断为它的顾客创新利益的公司。

当索尼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时,往往

组织三个小组,把该产品当作竞争者的产品进行分析对比,

第一组考虑小的改进,第二组考虑大的改进,第三组考虑彻

底放弃这个产品的方案。

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训训练有素的

人员来获得强大的竞争优势。

IBM公司的人都是专家;迪斯

尼的员工都精神饱满。

企业可通过设计分销渠道的覆盖面、

专长和绩效来取得竞争优势。

戴尔和雅芳因开发和管理高

质量的直接营销渠道而获得差异;卡特彼勒在建筑设备上的

成功是它的经销者比竞争者更本地化、执行任务更可靠。

国出口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拓展产品的

新内涵,通过制造差异化来拥有持续的竞争力的品牌。

三、转变增长方式,坚持“以质取胜”的政策取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加快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将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

量的扩大,转变为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由粗放型追求数量

增长向集约型追求质量提高转变。

1、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合理、有效地利

用自然资源,参与国际贸易,将促进自然资源在更大的范围

内进一步的合理配制和有效利用,而自然资源的优化配制和

高效利用也会保证贸易得以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反之,以

破坏生态平衡、无视环境污染的危险而强行的贸易,最终将

受到来自环境的惩罚,制约贸易的发展。

我国产业必须消耗

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高价值的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

缓自然资源的耗竭速度,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使我国既保持

适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又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从

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重视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

贸易壁垒,扩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径。

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

则的标准化体系,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质量管理水平向国际

水平靠拢,也是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的有力证据。

政府应

鼓励企业积极开展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重视其

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标

准很多是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转化而来的,充分

反映了发达国家利益和经济技术水平。

这些国际标准由我

国主导制定的却寥寥无几,因此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

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的同时应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使用国

际标准或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

水平。

3、培育国家名牌,鼓励知名企业“走出去”

品牌竞争是跨国公司的主要竞争手段,当今跨国公司的

全球产业链和各种跨国经营行为,实质上是依靠其强势品牌

来维系和支撑的。

跨国公司以品牌为纽带,构建全球性生产、

销售体系,把品牌作为控制、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手段,利用品牌抢占和控制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已全面

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增强培养自

主品牌能力,提高品牌竞争力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根本性转

变的现实要求。

2005年商务部发布了“2005~2006年度商务

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通知,确定了一批重点培育

的品牌,给予部分资金支持,扶持国产名牌开拓国际市场。

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积极进行跨

国经营,通过买断国外品牌或者收购分销渠道等方式,有效

地整合优化产业链上的资源组合,构造整个产业比较优势,

形成具备创造能力的经济体系。

4、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比重

已接近1/3。

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1996年高技术产业对

美国GDP贡献了4200亿美元,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增

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应把握世界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机

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通过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

关键技术的开发,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

量和附加价值。

事实证明企业技术创新越多,专利技术越多、

越先进,就越有资格成为该领域技术标准的主导者和制定

者。

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就意味着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如美

国高通公司由于它在CDMA、j或拥有1400多项专利,并使

相关标准成为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

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以

质取胜”战略,培养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非价格

竞争力,是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意见

时间:

2007-10-170:

00:

00编辑:

系统管理员浏览:

990次

(国质检质[2005]191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职能作用,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充分认识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性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既是质检系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非公有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级质检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职能作用,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抓紧抓好,全面提高非公有制中企业的质量竞争力。

二、引导企业自律,建立质量保证机制,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r

(二)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

从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帮助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督促企业完善自律机制。

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帮助企业拣出制约提高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分类指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组织质量攻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三)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申请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认证,认真做好认证的咨询、审核、检验等工作。

进一步规范认证机构,培育健康有序的认证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认证的有效性。

指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四)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

对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要积极提供标准化服务,引导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对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使用采标标志。

支持技术力量雄厚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

(五)帮助企业加强计量检测基础工作。

贯彻实施《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手段和计量管理制度,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中继续开展计量保证能力评价,进一步推进C标志工作;计量技术机构要主动上门开展各种计量校准检测,在能源与原材料检测、质量管理、工艺过程控制、安全与环境监测、成本核算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保证。

(六)大力普及质量管理知识。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力普及质量管理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经营者和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积极推广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现场咨询和诊断,帮助他们获得质量专业职业资格,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打好人才基础。

三、建立质量导向机制,改进服务和监管方式,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七)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针对各地产业基础和优势,采取各种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质量技术水平高、地区经济特色突出的骨干企业。

对具备一定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在加强监督检查帮助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将符合国家免检规定的产品推荐为免检产品。

选择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产品纳入各地名牌发展规划,支持和帮助其争创名牌产品。

注重发挥骨干企业的品牌效益,构筑名牌群体优势,推动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带动一批中小企业上台阶,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八)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各级质检部门要认真清理已出台的文件和规定,坚决消除限制、歧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体制障碍。

在申办生产许可证、CCC认证、仪器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原产地域保护、管理体系认证和申请使用采标标志等方面,坚持对非公有制企业和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一视同仁。

加大对生产名优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保护力度,主动将其列入打假保名优范围,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质量申诉受理工作,对异地质量申诉问题,必须认真负责予以处理,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九)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减负工作力度。

全面清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涉及非公有制企业收费的审批、收缴和使用管理制度,已公布取消的收费项目必须坚决取消。

严禁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乱发证、乱拉赞助,严禁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任何理由到非公有制企业报销各种费用,同时要采取措施整顿规范学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收费。

(十)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实际情况,在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中,实行抓小稳大,区别对待,分类监管,突出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

对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健全,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减少监督抽查频次。

对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加强监管。

同时,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要帮助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四、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突出质量问题的治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十一)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加大对生产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产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凡是实行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等市场准入管理的产品,必须严格检验,严格审查。

对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要积极帮助其改进工艺和生产条件,争取达到发证要求。

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发证。

同时,严格发证后的监管,加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严厉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及有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

加大对生产涉及强制性标准产品企业的监督检查的力度,坚决淘汰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企业。

密切跟踪新建企业信息,提前介入,切实改变“先建设,后规范”的做法。

加大对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执法力度,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

(十二)深入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产品质量的帮扶整治。

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比较集中、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的区域和行业进行集中帮扶整治,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

对新出现的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问题,要本着“帮扶、规范、提高”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防止蔓延泛滥。

要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巩固帮扶整治工作成果,建立区域性产品质量长效保证机制。

(十三)加大打假工作力度。

把打击制假售假违法活动与提高产品质量,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良好形象联系起来,动员广大企业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各地要针对本地区制假售假违法活动的特点,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铺开相结合,分工负责与联合行动相结合,加大从源头上打假治劣的力度。

通过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扩大打假案源。

要运用舆论宣传手段,曝光典型案件,提高执法打假的威慑力和有效性。

要建立预警监控及快速反应机制,对区域性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

五、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管方式,为非公有制企业扩大出口服务\r

(十四)加快“大通关”建设。

加快建设电子检验检疫,进一步推广电子报检、口岸快速查验和电子审单快速核放,提高检验检疫通关效率。

对生产规模大、进出口商品多、信誉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电子监管,实现提速、减负、超产奖及严密监管。

对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出口产品,实行“绿色通道”,产地检验合格后,口岸不再查验,直接放行,减少企业货物口岸滞留时间,降低进出口成本。

(十五)大力推行分类管理。

积极开展检验检疫风险评估,对质量管理水平高,出口产品质量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降低抽查比例,提高通关效率。

对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出口商品免验。

积极改革检验模式,根据产品特点,实行批批检验、型式试验、抽批检验、过程监管、合格保证等多种检验监管模式。

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违反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法规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和行政处罚力度。

对敏感行业和容易或已经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保证国家安全和出口产品信誉。

(十六)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

及时了解、通报国外技术法规、标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认证等方面的信息,指导非公有制企业规范运作、合格生产。

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交涉,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帮助非公有制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指导帮助规模较大、质量体系健全的出口食品、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争取国外注册,提高其出口竞争力。

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传统和特色产品。

六、建设健全技术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

(十七)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网络。

积极推进技术机构联合重组,优化检测布局,增强技术机构社会化服务能力。

重点选择一批非公有制企业相对集聚、经济规模大、行业特色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的区域建立国家级或省级检测中心和实验室。

在块状经济比较明显的地区,鼓励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