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49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doc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do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中的一些问题陆兴看到昨天半岛晨报的一片文章,很有感触,考虑到今天要跟青年教师座谈,特地将其引为本文的前言,以提高抛开名利思想来进行基金申请的认识。

70篇论文造假,名利让学术疯狂翟丙军中国科学界的学术造假行为,已被公众诟病多年。

现在让外国人来替我们学术打假,还有比这更耻辱的事情吗据重庆晨报12月27日报道,由国际晶体学联合会主办的晶体学报是国际晶体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创刊于1948年,总部设在英国。

晶体学报近日发布社论通告,称通过检测程序发现,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钟(音)博士与刘(音)教授发表在晶体学报70篇学术论文存在数据造假行为。

这些文章目前已被撤销,但社论表示,调查仍在继续,问题论文数量可能继续攀升。

在中国科学界,学术造假已不算新闻。

只不过,同一所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在同一家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70篇造假论文,这个数量实在有点惊人。

赵本山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薅的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小品是虚构的文艺作品,情节往往夸张,但是井冈山大学的钟博士与刘教授的行为,却让小品里夸张的情节不再夸张,充分证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

如果单看这起事件,读者会觉得井冈山大学这两位学者的脑袋可能被驴踢了,若不是“脑残”咋能做出这么笨的造假行为呢但是,假如大家再了解一下中国科学界与晶体学报的“关系”,或许就会发现,不是咱们科学家“脑残”,而是自认为很聪明,把人家外国专家当“脑残”骗。

晶体学报是国际晶体学界的旗舰刊物,但这样一份重量级的国际期刊,它的发稿门槛却非常低。

正因为它发稿容易,所以也就成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对象”。

如果你上网搜一搜,就会发现这份期刊简直都快成咱中国科学家的自留地了。

2005年到2008年9月,该期刊E版上共发表论文14921篇,其中来自中国的论文为7519篇。

也就是说,该期刊上的论文一半以上是中国人发表的。

被发现论文造假的井冈山大学钟博士、刘教授,其实还不是晶体学报的“主力写手”。

之前便有科学界人士向新闻媒体报料,称浙江大学、宁波大学、黑龙江大学的几位教授,平均一周在晶体学报上发表一篇论文。

如果真有这样的实力,中国早就该获诺贝尔化学奖了。

中国科学界的学术造假行为,已被公众诟病多年。

现在让外国人来替我们学术打假,还有比这更耻辱的事情吗但凡还要点儿脸面,中国的科学界就应该认识到,这一天,你们已经被钉到了耻辱的历史十字架上;这一天,应该成为中国科学界永远的耻辱日。

知耻而后勇,接下来需要我们自己主动打假,不能让耻辱继续。

晶体学报只不过捅开了中国学术造假的冰山一角,我们每年在晶体学报发文有7500多篇,数据造假的只有两名学者与70篇论文吗除了晶体学报通报的这两名作者,我们的科学界还有多少人在造假造了多少假滋生学术造假的土壤又是什么但愿,中国科学界这回别再沉默,早日把这些问号拉直,还科学一片净土。

要知道,把耻辱不当回事儿,那就是恬不知耻了。

A02b1,端正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思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为了给热爱科学、希望从事科学试验的科学家提供资助的机构,也是全国唯一的面向全体公民、主要支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金。

由于历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的公正性超过国内任何一个科学基金项目,其资助的力度也超过其它的科学基金,因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被认为学术水平达到国家级的一个标志。

由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被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认为是一件荣耀的大事。

由于大学之间基金数量的攀比,对基金的吹捧变得更加热烈。

各大学都在提高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者的奖励力度。

例如在很多年以前,沈阳工业大学获得国家基金项目的教师立即就可以提升为教授,而我校从去年开始,获得国家基金项目的博士以上教师,立即可以聘任为博导。

凡此鼓励,均助长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痴迷程度,使基金申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疯狂阶段。

当我们申请的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在学校一举成名,为了更快地升任教授或副教授等众多名利时,我们就偏离了国家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目的,背离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最高目标。

因此端正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思想是我要谈的第一问题。

事实上,对我们的青年教师,基金只是我们前进中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全部。

我们学院以工科为主,以应用研究为主、兼有基础研究。

因此不可能每个教师、每个方向都围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哪些是属于基础研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范围哪些属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不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对于应用基础研究,某些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资料、数据、图表不能通过申报基金泄露出去要记住,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应用。

因此从事应用研究也是非常值得赞赏和鼓励的当然从事应用研究的人,可以通过科学问题的提炼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也会促进应用研究的水平的提高。

2,走进图书馆当我们从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时,我们的研究一定要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而且要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

前人工作总结都放在哪里呢当然是图书馆,现在也包括网络资源。

因此,积极地查询国内外发表的本领域的文献,是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必修课。

我一直强调,查询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的水平,你只查询国内的文献,你的研究就是国内水平的,几乎不可能达到国际水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国内的研究水平,除了中医和武术()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

因此我们要学习国际一流科学家的工作总结,看看美国人谁在做相似的课题日本人在做吗毫无疑问,日本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是世界领先的,欧洲在做吗当然,肯定有人在做。

他们发表的论文不多,但每一篇都很有分量,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中国人的论文在国际杂志发的很多,但以垃圾论文为主,要好好的挑选看,否则会误入歧途除了论文,还有专利,这是非常重要的文献领域,我们还重视不够,我校图书馆已经购买了专利的文献库,在你自己的办公室,你可以搜遍世界各国的专利。

比起我们以前在图书馆到处是灰的书堆里找,简直是易如反掌,为何不用呢科学研究的竞赛中,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

我们查询资料的目的是了解人家的工作,看看人家做到什么程度了,然后要提出自己的研究新思路,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一个人的创造力体现在哪里创新性如何表现就在这个阶段。

这是一个颠覆传统、挑战权威的过程。

你要提出问题对前人的工作提出怀疑,提出为什么如果确实没有什么怀疑,那就要寻找哪些工作还没有做就像我们过圣诞节,在圣诞树的各个地方放上了礼物,前人找了一遍,拿走了一些东西;你来晚了,你就上天入地的找,发奋地找,一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礼物。

比如,人家提出一个理论,你可以推敲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如果没有怀疑,就对这个理论的适用范围进行研究,最后可以就理论的应用进行大量的工作。

总之,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只要你动了脑筋,花了心思,总有你研究的新天地。

3,走进实验室当我们确信我们的研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时,我们要立即开始行动。

我们从事材料科学的研究,实验室是我们的舞台。

我们所有的设想要通过科学实验来实现。

这就需要我们的动手能力,也需要我们个人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

主要的实验应该有个人自己来完成,这是实现个人的科学设想,完成你个人的理想,难道要别人来完成当然不行,这时动手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实验过程要力求精益求精,准确无误,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当然我们现在的设备越来越复杂,我们个人不能掌握所有的仪器,这就要有团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

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团队作用的目的。

其实在我们学校,我们有的年轻人很受欢迎,到那里都可以有人帮忙,做实验很容易;也有些人不会说话,别人就不愿意帮忙。

然后就找领导,说谁谁谁不帮忙,服务态度不好等等。

领导也很为难。

其实这种事情只经常发生某些人身上。

为什么呢就是他们的个人沟通能力有欠缺。

这也是一个人的修养和能力问题。

我们年轻人要大大加强。

其实这种事情很简单,可能一份钱不花,是什么呢微笑和帮助经常的微笑,不断的助人。

我们的实验室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不是实验人员造成的,是体制造成的。

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实验人员身上,这样不公平。

这里我要说说我去管中心实验室的原因。

一个博导,在学校也是一个有点影响的教授,来中心室当主任,这是不正常的。

但我去了,为什么就是中心室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发展。

我们的透射坏了不修,高温金相几乎可以报废,扫描电镜抱怨多多,衍射仪趴窝多年。

这个状态延续下去,我们全部完了。

因为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它。

不要说与兄弟院校比,与过去比,我们的科研环境也变差了。

我去中心室,就是希望改变这一切,使它真正成为我们进行材料科学实验的中心。

我去中心室实行收费改革,实行培训制度和设备预约制度,并不是针对个人,而是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的。

当然改革中,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利益。

但我们评价一个事情,是从全局的观点,从大多数人利益的角度来看。

只要我们的工作有利于我们材料学院的科研发展,有利于我们的年轻人的学术进步,我们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

任何人也就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

我看到你们的科研环境不利于你们的成长时,我要尽我所能,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帮助你们实现自己学术理想,并成为我们学院有竞争力的学术接班人。

4,申请基金当你们做了实验有了成果后,你们可以发表论文,与此同时,可以选择申报基金项目。

这是一种稳妥的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基金项目要有可行性。

你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了,说明可行性没有问题,加上项目立论的先进性没有怀疑,项目就差不多了。

申请基金项目不是赌博,很多人认为这里有运气的成分,像赌博,我也不否认。

但真正好的项目是很难拿下的,至少拿下的几率比较低。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艰苦的努力,查阅了大量文献,提出了非常有创新思想的课题,进行了很多预备实验,确定项目能够完成,最后准备比较好的申请书,成功的把握就会很大。

比如,张志华一次就中标,绝对不是偶然的,前期大量的工作是成功的钥匙。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

关于申请书的写作技巧,请参考张志华下载的一些文档。

网址大连交通大学/科研机构/金属材料研究所/人才培养/研究生教学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