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54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docx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

LT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生4:

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

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

生5:

小明的成绩为4.2lm,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

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生6:

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师:

怎么列式呢?

生6:

4.21-0.06=4.15(m),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

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

也可以用方程来求解。

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m,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

你能写出具体解题过程吗?

生7:

解:

设学校原跳远纪隶是xm,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得x+0.06=4.21

x+0.06-0.06=4.21-0.06

x=4.15

答:

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

很好!

但是这位同学忘了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有同学能说说该如何检验吗?

生:

把x=4.15代人方程

方程的左边=x+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师:

这位同学检验的过程是正确的。

同学们以后在解方程时,一定不要忘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

(1)小题。

师:

你从题中能知道哪些信息?

有哪些等量关系?

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两人一小组交流方法。

评讲后要特别提醒学生别忘了检验。

解答过程:

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部分解:

2.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

(2)小题。

请学生观察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所给条件的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统一的单位。

小组讨论怎样找到相等的关系。

指名汇报并板书: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请学生思考应该把哪个条件设为x,怎样列方程。

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并板书:

解:

请学生讨论为什么方程30x÷30=1800÷30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30仍然相等呢。

你怎样判断x=60就是方程的解呢?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指导检验的格式。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用方程解决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假设未知数为x,然后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作业:

教材第75页第1、3、4题。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

例1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一节新课,因此我们思考的最多的就是:

本课的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

就是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1)找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张白纸,并且在前面的四年学习中都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果在本课中继续强调“阅读与理解”“分析和解答”“回顾与反思”,则给学生以“炒冷饭”的感觉,过于注重文字上的步骤,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感悟。

而定位“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这个目标,则又显得有点单薄,所以我们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

2.让学生感受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中,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其中教学重点是:

使学生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

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整节课我们力求凸显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一题多用中举一反三,感受找等量关系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快速有效地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平常教学中,学生常常对复杂的题目等量关系却无从下手,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写出等量关系,对于等量关系的重要性感受不够。

本课在设计中,将尽量发挥例题的作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检验的方法,即将问题当做条件代入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组题目都是由同一个等量关系(即: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甲乙一小时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总路程)来解决的,从而感受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以及等量关系的重要性。

2.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举三反一”,沟通联系建立“ax+bc=d”的模型

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在解决“散步问题”“挖隧道问题”、“购物问题”“面积问题”后,与前面的”行程问题”进行沟通,,感受这五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即使购物问题中铅笔和橡皮的数量不同,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一系列问题内在的等量关系是一致的,都可以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ax+bc=d来表示,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沟通这些题目之前的内在联系,建立起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3.用数形结合贯穿全课,让学生体会“形”能更清楚地表示等量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本课中,画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凸显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

“请你用画一画、标一标、写一写的方法,让我们一眼能看明白你找到的等量关系”,让学生自觉寻找直观的方法,并通过学生方法之间的对比,从对比中体会图作为直观手段的好处。

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将图和式进行沟通,并丰富图的类型,如“购物问题”“面积问题”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受到图在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中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