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69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5 大小:47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5页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2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docx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

铁路运输单位

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11年10月

第一章总则5

第二章铁路运输站段劳动生产率6

第十二条直属车站、车务段、客运段劳动生产率6

第十三条机务段劳动生产率12

第十四条供电段劳动生产率15

第十五条车辆段劳动生产率26

第十六条工务(桥工)段劳动生产率36

第十七条工务机械段(含客专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劳动生产率44

第十八条电务段、通信段劳动生产率48

第十九条快运分公司劳动生产率68

第二十条特货分公司劳动生产率69

第三章铁路局换算劳动生产率72

第四章附则73

附表1铁路运输站段劳动生产率统计表………………………………………74

附表2直属车站、车务段、客运段换算工作量台帐…………………………76

附表3机务段换算工作量台帐………………………………………………….78

附表4供电段换算工作量台帐………………………………………………….79

附表5车辆段换算工作量台帐………………………………………………….86

附表6工务(桥工)段换算工作量台帐……………………………………….93

附表7工务机械段换算工作量台帐…………………………………………….97

附表8电务段、通信段换算工作量台帐………………………………………99

附表9快运分公司换算工作量台帐……………………………………..……...115

附表10特货分公司换算工作量台帐…………………………………………….116

附表11铁路局换算劳动生产率统计表………………………………………….11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劳动经济信息管理,全面反映铁路运输劳动生产率水平,保证劳动统计资料的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铁路行业统计管理规定》,结合铁路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全国铁路运输单位,包括部属、合资和地方铁路单位(以下简称铁路运输单位)。

第三条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运输基层站段(分公司)和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包括运输站段(分公司)劳动生产率和铁路局(公司)换算劳动生产率。

运输站段劳动生产率包括运输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运输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

运输主要生产组:

指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按生产的特点和劳动对象的不同,由一定数量和技术等级的工人,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

换算劳动生产率:

指按照铁路运输业联合劳动的特点,将铁路局主要生产组劳动消耗量和劳动成果与全路水平进行等效换算的劳动效率。

第五条本统计规则从业人员范围及岗位分组,以现行《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为依据。

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时,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中的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计算运输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时,从业人员指各运输主要生产组范围的在岗职工中的生产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中的生产人员。

第六条计算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即计算劳动生产率所用的工作量与完成这些工作量的劳动消耗量相适应。

第七条计算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各项工作量指标,必须取自铁道部统一规定的报表、技术履历簿、统计台账。

完成的工作量(包括外委代办工作,不包括委外工作,也不包括备用设备、未安装设备和封存设备)按本规则规定的范围填报。

第八条铁路运输单位应加强对劳动生产率统计工作的领导,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如实提供统计信息,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

第九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铁路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

第十条铁路运输单位有关部门,必须依照本规则向劳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劳动生产率统计调查所需资料。

第十一条铁路单位及有关部门在使用劳动生产率统计资料时,应以劳动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第二章铁路运输站段劳动生产率

第十二条直属车站、车务段、客运段劳动生产率

1.直属车站、车务段全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日均换算列车次数取自“直属车站、车务段、客运段换算工作量资料来源及计算公式一览表”。

直属车站、车务段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直属车站、车务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

2.客运段全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年换算车辆公里取自“直属车站、车务段、客运段换算工作量资料来源及计算公式一览表”。

客运段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客运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

3.编组、区段站运转人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日均办理客货车数、日均作业车数、日均客货无调中转办理车数取自“运站报-12”。

日均办理通过列车次数取自“运统3”,每列通过列车按办理二次计算。

日均摘取和安装列尾装置列车列数取自列尾作业登记台账。

注:

铁道部和铁路局(公司)规定填报“运站报-12”的编组、区段站用此公式计算。

不含本站“运站报-12”未包括的站管站,此类车站按中间站计算工作量和劳动生产率。

编组、区段站运转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编组、区段站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运转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车站的值班站长、车站值班员、车场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长)、扳道员(长)、车站调度员、站调助理、调车区长、车号员(长)、驼峰值班员、驼峰调车长、驼峰作业员、调车指导、列尾作业人员(摘挂、取送、测试、充电、维护等)、道岔清扫工、道口看守人员等。

不包括调车组人员。

4.中间站运转人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日均办理列车次数取自“运统2”或“运统3”,到、发各按办理一次计算,通过列车按办理二次计算。

日均作业次数、日均有调中转车数取自“运报-4”。

凡在本站调动过的客车为有调车数,比照有调中转车计算。

摘取和安装列尾装置列车列数取自列尾作业登记台账。

注:

铁道部和铁路局(公司)规定不填报“运站报-12”的编组站和区段站、“运站报-12”未包括的站管站、单独办理闭塞的线路所等按中间站计算工作量和劳动生产率。

中间站运转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中间站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运转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车站的值班站长、车站值班员、车场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长)、扳道员(长)、车站调度员、站调助理、调车区长、车号员(长)、驼峰值班员、驼峰调车长、驼峰作业员、调车指导、列尾作业员(摘挂、取送、测试、充电、维护等)、道岔清扫工、道口看守人员。

不包括调车组人员。

5.编组、区段站调车组人员劳动生产率

=

资料来源:

日均办理客货车数、日均客货无调中转办理车数、日均作业车数取自“运站报-12”。

注:

铁道部和铁路局(公司)规定填报“运站报-12”的编组、区段站用此公式计算。

不含本站“运站报-12”未包括的站管站,此类车站按中间站计算工作量和劳动生产率。

编组、区段站调车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编组、区段站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调车生产岗位作业的调车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调车长、连结员、制动员(长)。

6.中间站调车组人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日均作业次数、日均有调中转车数取自“运报-4”。

凡在本站调动过的客车为有调车数,比照有调中转车计算。

注:

铁道部和铁路局(公司)规定不填报“运站报-12”的编组、区段站和“运站报-12”未包括的站管站按中间站计算工作量和劳动生产率。

中间站调车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中间站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调车生产岗位作业的调车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调车长、连结员、制动员(长)。

7.车站客运人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日均始发旅客人数取自“客报-1”,日均免票签证旅客人数取自“客报-9”,日均中转旅客人数取自“客报-6”。

日均普通行包发送、中转、到达件数取自“行包-1”,不包括中铁快运公司办理行包工作量。

日均客车上水辆数取自客车上水台账。

车站客运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车站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客运、行包及客车上水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包括客运值班站长、客运值班员、客运计划员、客运员、广播员、售票值班员、售票员、行李值班员、行李计划员、行李员、进款人员、供旅客饮用水的茶炉操作人员、行李房巡守人员、客车上水人员等,客货兼做的人员按客、货各半分摊。

不包括集体劳务输出到中铁快运公司的车站行包等人员。

8.车站货运人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日均货物发送、到达吨数取自“货报-11”,发送、到达吨数指铁路运输企业完成的工作量,日均集装箱中转吨数取自“货报-ZZ-J”。

日均检查货物列车列数,指铁道部和铁路局规定的货运检查站检查货物列车列数。

货运检查站中铁道部和铁路局规定填报“运站报-12”的编组、区段站取自“运站报-12”货物列车日均到发列数,其他货运检查站取自“运统2”或“运统3”货物列车到发列数(不含通过列车)。

车站货运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车站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货运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货运值班员、货运调度员、货运计划员、货运核算员、货运检查员、货运员、货运安全员、货票传送员、交接员、轨道衡超偏载仪操作人员,货场门卫、货场巡守人员、篷布管理人员、包装修理人员等,客货兼做的人员按客、货各半分摊。

9.列车客运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客车、动车组分别计算)

资料来源:

客运乘务车辆公里,按客运乘务人员值乘的客车(动车)辆数乘以对应的客车(动车)走行公里。

列车客运乘务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旅客列车客运乘务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包括列车长、列车值班员、列车员、广播员、翻译、行李员、供水人员等。

不包括集体劳务输出到中铁快运公司的行李车乘务人员。

10.列车运转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年乘务区段列车公里,按运转车长值乘的列车列数乘以运转车长值乘的列车走行公里。

列车运转乘务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列车运转乘务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运转车长、指导车长。

11.站机合一管理模式的调车机乘务员劳动生产率

=

年调车机走行公里:

指站机合一管理模式的调车机专用调车走行公里与调车单机走行公里之和。

资料来源:

机报-3。

调车机乘务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直属车站、车务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调车机乘务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机车司机、副司机、指导司机。

12.其余生产人员:

以上各生产组未包括的生产人员。

13.直属车站、车务段、客运段换算工作量资料来源及计算公式一览表。

项目

代码

资料来源、计算公式

换算单位

备注

一、直属车站、车务段日均换算列车次数

1

代码2×0.14+代码8+代码13×0.5+代码14×0.97+代码15×0.14+代码23×0.04+代码28÷日历日数×685+代码29÷日历日数×547+代码30÷日历日数×3086

计算直属车站、车务段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1.编组、区段站日均换算客货车数

2

[(代码3+代码4)×2-代码5]+代码6×7+代码7×17

计算编组、区段站运转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①日均办理客货车数

3

运站报-12。

日均到、发总辆数

1辆客车等于1辆货车

②日均作业车数

4

运站报-12。

日均作业车数

③日均客货无调中转办理车数

5

运站报-12。

日均无调中转车出入辆数

1辆客车等于1辆货车

④日均办理通过列车次数

6

运统3。

年办理通过列车次数÷日历日数

通过列车按办理二次计算

⑤日均摘取和安装列尾装置列车列数

7

列尾作业登记台账。

年摘取和安装列数÷日历日数

摘取、安装各算1列

2.中间站日均换算

列车次数

8

代码9+(代码10×2+代码11×2)×0.15

+代码12×2.44

计算中间站运转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①日均办理列车次数

9

运统2或运统3。

年办理列车次数÷日历日数

到、发各按1次计算,通过列车按办理二次计算。

②日均作业次数

10

运报-4。

年作业次数÷日历日数

③日均有调中转车数

11

运报-4。

年有调中转车数÷日历日数

④日均摘取、安装列尾装置列车列数

12

列尾作业登记表簿。

年摘取和安装列数÷日历日数

摘取、安装各算1列

3.编组、区段站日均换算调车辆数

13

(代码3-代码5+代码4×2)÷2

计算编组、区段站调车组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4.中间站日均换算

调车辆数

14

代码10+代码11

计算中间站调车组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5.日均换算始发旅客人数

15

代码16+代码17+代码18+代码19+代码20×1.5+代码21+代码22×2

计算车站客运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①日均始发旅客人数

16

客报-1。

年始发人数合计÷日历日数

②日均免票签证旅客人数

17

客报-9。

年免票签证旅客人数÷日历日数

③日均中转旅客人数

18

客报-6。

年中转人数÷日历日数

④日均发送普通行包件数

19

行包-1。

年发送量合计件数÷日历日数

⑤日均中转普通行包件数

20

行包-1。

年中转量合计件数÷日历日数

⑥日均到达普通行包件数

21

行包-1。

年到达量合计件数÷日历日数

⑦日均客车上水辆数

22

客车上水台账。

年实际上水辆数÷日历日数

6.日均换算货物吨数

23

代码24+代码25+代码26×1.5+代码27×22

计算车站货运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①日均发送货物吨数

24

货报-11。

年发送吨数合计÷日历日数

②日均到达货物吨数

25

货报-11。

年到达吨数合计÷日历日数

③日均集装箱中转货物吨数

26

货报-ZZ-J。

年重量吨数合计÷日历日数

④日均检查货物列车列数

27

运站报-12、运统2或运统3。

货物列车日均到发列数;

年货物列车到发列数÷日历日数

不填报“运站报-12”的车站,使用“运统2”或“运统3”

7.年客运乘务车辆

公里

28

客运乘务人员值乘的客车辆数×对应的客车走行公里

万辆公里

计算列车客运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8.年乘务区段列车

公里

29

运转车长值乘的列车列数×运转车长值乘的列车走行公里

万列公里

计算列车运转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9.年站机合一管理模式的调车机走行公里

30

机报-3。

该种调车机的专用调车走行公里+调车单机走行公里

公里

计算直属车站、车务段调车机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二、客运段年换算车辆公里

31

代码32+代码33×0.22+代码34×1.16

万辆公里

计算客运段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1.年客运乘务车辆

公里(客车)

32

客运乘务人员值乘的客车辆数×对应的客车走行公里

万辆公里

计算客车客运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2.年客运乘务车辆

公里(动车组)

33

动车组客运乘务人员值乘的动车辆数×对应的动车走行公里

万辆公里

计算动车组客运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3.年乘务区段列车

公里

34

运转车长值乘的列车列数×运转车长值乘的列车走行公里

万列公里

计算列车运转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注:

表列日均数按日历日数计算。

第十三条机务段劳动生产率

1.机务段全员劳动生产率

年换算总重吨公里:

指机务段报告期内乘务区段总重吨公里及机车修理、机车整备换算总重吨公里之和。

资料来源:

年换算总重吨公里取自“机务段换算工作量资料来源及计算公式一览表”。

机务段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机务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

2.机车乘务人员劳动生产率(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分别计算)

年机车总走行公里:

指“本务机车走行公里”与“辅助走行公里合计”之和。

资料来源:

机报-3。

机车乘务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机务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内燃、电力机车及动车组(包括部、局备用机车及出租机车)乘务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内燃机车司机、电力机车司机、动车组司机、副司机、指导司机。

3.机车修理人员劳动生产率(内燃、电力机车分别计算)

年修竣机车换算走行公里:

指机务段完成的各修程修竣机车走行公里和定检按日计算的小运转、专调及其他工作的机车的换算走行公里之和。

资料来源:

机报-9。

机车修理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机务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机车修理、设备维修保养等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机务段、折返点从事内燃、电力机车大/中/小/辅修,轮对修理、加装改造、电力机车弓网及电器检测、配件生产及机械设备保养与修理工作的机车钳工、制动钳工、机械钳工、电器钳工、内燃钳工、电机钳工、仪表钳工、机床工、轮轴车工、轮轴装修工、探伤工、电工、管道工、铆工、锻工、熔接工、电焊工、气焊工、木工、油漆工、起重工、铸工、天车司机、空压机司机、锅炉司炉、工具钳工、运搬工、叉车司机、质量检查人员等。

4.机车整备人员劳动生产率

=

日均换算机车整备台数:

指内燃、电力机车日均换算出入库台数与动车组换算整备组数之和。

资料来源:

机统4。

机车整备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机务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机车、动车组整备、轮乘制地勤、机车上油等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机务段从事机车、动车组整备、转向、轮乘制机车检查、保养、擦洗、隔离开关监护、扳道、机车干砂上砂、上油、打温等工作的地勤检查司机、动车组地勤司机、值班员、扳道员、机车整备工、机车检查保养,油脂发放保管、计量、油泵操作、油库消防巡守人员等。

5.其余生产人员:

以上各生产组未包括的生产人员。

6.机务段换算工作量资料来源及计算公式一览表。

项目

代码

工作量

单位

换算

系数

资料来源、计算公式

换算

单位

备注

一、机务段年换算总重吨公里

1

代码2+代码3+代码4+代码5×日历日数

万吨

公里

计算机务段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1.年乘务区段总重吨公里

2

万吨

公里

1.0

机报-3。

牵引总重吨公里×换算系数

万吨

公里

2.年电力机车修竣走行公里

3

公里

23.5

代码11×换算系数

万吨

公里

3.年内燃机车修竣走行公里

4

公里

40.7

代码12×换算系数

万吨

公里

4.日均换算机车整备台数

5

5.6

代码13×换算系数

万吨

公里

二、年机车换算总走行公里

6

代码7+代码8+代码9

公里

1.年电力机车总走行公里

7

公里

1.0

机报-3。

总走行公里×换算系数

公里

计算电力机车乘务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2.年内燃机车总走行公里

8

公里

1.0

机报-3。

总走行公里×换算系数

公里

计算内燃机车乘务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3.年动车组总走行公里

9

公里

1.0

机报-3。

总走行公里×换算系数

公里

计算动车组乘务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三、年修竣机车换算走行公里

10

代码11+代码12

公里

1.年电力机车修竣走行公里

11

公里

1.0

机报-9。

走行公里合计×换算系数

公里

计算电力机车修理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2.年内燃机车修竣走行公里

12

公里

1.0

机报-9。

走行公里合计×换算系数

公里

计算内燃机车修理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四、日均换算机车整备台数

13

代码14+代码15+代码16

计算机车整备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1.日均电力机车换算出入库台数

14

1.0

机统4。

(年出段台数+年入段台数)×换算系数÷日历日数

双节机车按2台计算

2.日均内燃机车换算出入库台数

15

1.5

机统4。

(年出段台数+年入段台数)×换算系数÷日历日数

双节机车按2台计算

3.日均动车组换算整备组数

16

1.3

动车组整备台账。

年整备组数×换算系数÷日历日数

每8辆按1组计算

注:

表列日均数按日历日数计算。

第十四条供电段劳动生产率

1.供电段全员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年换算接触网公里取自“供电段换算工作量资料来源及计算公式一览表”。

供电段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供电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

2.牵引供电人员劳动生产率

=

年换算接触网条公里:

指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换算接触网条公里。

资料来源:

牵引供电设备履历簿。

牵引供电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供电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牵引供电设备修理、运行值班等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接触网工区、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亭、AT所、牵引供电机电设备修理、抢修救援和设备运行值班的接触网工、轨道车司机(接触网工区、抢修救援队)、汽车驾驶员(接触网工区、抢修救援队)、变电值班员、变压器检修人员、开关检修人员、高压试验工、继电保护工、远动装置检修人员、化验人员、仪表检修人员、电器钳工、机械钳工、内燃机钳工等。

网电合一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依据换算后的工作量按比例分摊。

3.电力人员劳动生产率

年换算电力线路公里:

指供电段电力设备换算电力线路公里。

资料来源:

水电设备技术履历簿。

电力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供电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电力设备修理、运行值班等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电力工区、变电所、配电所、电力机电设备修理、抢修救援和设备运行值班的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配电值班员、高压试验工、变压器检修人员、开关检修工、继电保护工、远动装置检修人员、汽车驾驶员(电力工区、抢修救援队)、化验人员、仪表检修人员、内燃机钳工、电器钳工、机械钳工等。

网电合一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依据换算后的工作量按比例分摊。

4.给水人员劳动生产率

年换算水道公里:

指供电段给水设备换算水道线路公里。

资料来源:

水电设备技术履历簿。

给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供电段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事给水设备修理、运行值班等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人数。

包括水道工区、给水所、给水机械设备修理和设备运行值班的管道工、给水值班员、水质处理及化验人员、仪表检修人员、机械钳工、电机钳工、电器钳工、汽车驾驶员(水道工区)等。

5.其余生产人员:

以上各生产组未包括的生产人员及供电设备委外维护的监管人员。

6.供电段换算工作量资料来源及计算公式一览表。

项目

工作量

单位

换算

系数

资料来源、计算公式

换算

单位

备注

一、供电段年换算接触网公里

1

代码2+代码3+代码4

公里

计算供电段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1.年换算接触网条公里

2

条公里

1.00

代码5×换算系数

公里

2.年换算电力线路公里

3

公里

0.23

代码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