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899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docx

《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讲稿

成都理工大学

课程教学讲稿(教案)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主讲教师姓名:

刘永亮

教师所在学院名称:

商学院

教师所在系(基础

教学部、教研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0年3月3日

教务处制

 

教师备课注意事项

1、教师开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备课时要根据家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大量查阅参考文献,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认真撰写教案或讲稿。

青年教师要求写出较详细的讲稿。

教案或讲稿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以补充修改。

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鼓励教师收集和积累国内外最新成果及典型实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教案或讲稿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备课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检查的内容之一。

2、教研室(或课程小组)应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进度,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室(或课程小组)开展的集体备课。

3、教师开课前应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特点,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处理好本课与先修课、后续课之间的衔接。

4、教师开课前要做好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准备。

5、教案或讲稿备课本教师自己保存好。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2

(2010.2-7)

资料来源:

中宣部时事报告等

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等

 

2010年中国经济专题

 

主讲刘永亮

目录

导言

一、“V”型胜利来之不易

(一)看经济增长率

(二)看失业和就业

(三)看物价涨落

(四)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二、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一)稳步上升趋势基本确立

(二)工农业稳中有升

(三)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

(四)进出口跌幅收窄

(五)CPI和PPI环比由降转升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

(七)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

三、

(一)外部条件分析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二)内部条件分析

四、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一)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二)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三)出口有望进一步好转

(四)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五)结构调整将成为主要抓手

五、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二)房地产问题

(三)结构调整问题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讲稿或教案内容

备注

2010年中国经济

资料来源:

新华网等

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0年3月)

一、“V”型胜利来之不易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把握宏观经济主要看四大指标:

第一是经济增长率,第二是失业率,第三是物价上涨率,第四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抓住这四大指标,就等于把握住了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

从这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呢?

(一)看经济增长率

2009年,中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5353亿人民币,比2008年增长8.7%。

据联合国经济机构估计,世界生产总值在2009年下降了2.2%左右。

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看,美国、欧洲、日本经济2009年都是负增长。

在全球经济总体处于负增长的态势之下,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长率达到了8.7%,这是一个来之不易、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2009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温总理提出,我国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是力争保持8%左右的增长。

很多人都比较担心,怕完不成这个指标。

2009年初,在经济学家当中有过一场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2009年中国经济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势。

当时有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是一个上上下下不断波动的“W”型的过程;另一种意见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将是英文字母“L”型,一竖下来就横了,掉下去就上不来了,在底部长时间徘徊。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

2009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出“V”型的走势。

实践证明第三种意见是正确的。

实现“V”型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对这场危机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定位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中央果断地出台了战胜这场困难的一揽子方针政策。

当时温总理多次讲过这么四句话,“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目标要准,作风要实”。

2008年上半年,我们主要的工作还是“双防”:

防过热,防通胀,下半年就果断地出台了战胜这场困难的一揽子方针。

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度的刺激经济,确定4万亿投资,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扩大民生投入的措施等。

核心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

现在美国有不少经济学家批评美国政府,说如果美国政府在2008年9月份的时候就果断采取措施,不至于后来出现那么大的问题和损失,也不至于导致世界经济出现这么大的灾难。

第二点,就是我们的体制优势。

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预测总是不准,关键在哪儿,就是他们不懂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步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挑战传统经济学理论。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不相融的,但是我们成功了。

西方一些人不理解我们体制上的问题,总是批评我们,我们的体制有没有不足?

当然有,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深化改革,但还要看到我们的体制优势,我们的体制特别能战胜困难。

拿四川大地震和这次海地地震来比较,四川地震,我们以举国之力帮助四川,但在海地,联合国和各个国家的救援物资一到飞机场就被一抢而空。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面对这样的困难,中国体制的巨大优势,这一点是国外经济学家意料不到的。

中国在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经济下行,实现了整个经济的企稳回升。

现在有人批评我们,说你为了保增长,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投入那么多的货币,发了那么多的信贷,推高了通货膨胀的预期,这种指责是片面的。

经济学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成本,都有代价。

经济学的本质是选择科学,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收益。

实际上,所有的经济思维,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要找到这个均衡点,经济活动不可能没有代价,保增长也一样,得有代价。

为什么要保增长呢?

这事关中国的国情问题。

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就业保不住,民生保不住,社会稳定就保不住。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是大局,为了维护这个大局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像人有病要吃药一样,任何药都有副作用,不能因为药有副作用就不吃药了,只不过随着病情好转,用药剂量可以减少。

(二)看失业和就业

失业和就业是宏观经济非常重要的指标。

中国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大到什么程度呢?

联合国人口统计上有一个概念,16岁到65岁的人叫劳动年龄人口。

我们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大约有9亿多。

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7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7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也只有6亿。

在西方国家,年增长率只要达到2-3%,就业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因为每年退休下来的人和新就业的人数基本上是相符的。

如果说它们就业有问题,主要是外来移民难以找到工作。

中国的就业问题和西方国家不一样。

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农村人口只有5%,农村劳动力基本上都被释放出来了,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城乡的社会保障是一样的,农村人干吗还要进城呢?

而中国不一样,还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农民的收入比城里人少,城乡之间的社会福利待遇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

农村户口的人,不管经济情况怎么样,总想进城。

所以,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再说一下年轻人的就业压力,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2010年比2009年增加20万,达到630万。

大学每年招生都在600万以上,但是高考升学率不到50%,这意味着每年有600多万高中生成为大学生,同时还有600多万高中生没考上大学。

这两类人加在一起就是1200万,他们需要工作,一年的就业需求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如捷克,全国人口1020万。

所以,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中国最重要的国情。

小平同志当年谈到中国国情的时候,讲得最多的是六个字:

人口多,底子薄。

改革开放30年后,“底子薄”有了根本改观,但“人口多”这个事实一点没变,任何决策都应当建立在这个国情基础之上。

西方搞工业化,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可我们都追求机器代替劳动力,就业怎么办?

比如说,公共汽车实行无人售票,表面上省了人力,实际上降低了就业。

一辆公共汽车无人售票,两个就业岗位没了,100万辆公共汽车,200万个就业岗位没了。

当然,我们搞工业化,确实应该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但也要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

2008年底,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被迫回到家乡。

前段时间,有关部门调查了全国15000家企业,49%的企业反映用工又难了,特别是在珠三角、长三角。

据广东省调查的结果,96%被迫返乡的农民工又回去了。

这说明我们遏制了经济下行,保持整个经济平稳回升,关注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了全世界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三)看物价涨落

2009年初,经济学家对中国2009年的物价走势也是争论不休,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是通货紧缩,价格要持续往下掉。

依据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连续5年处于通货紧缩的阴影当中,物价持续往下掉。

2002年的时候,CPI是-0.8%。

还有一种意见,说是要通货膨胀。

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一年投入1500亿元。

这一次,我们两年投入4万亿元,肯定要导致通货膨胀。

现在,2009年过去了,CPI全国平均数是-0.7%,中国既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也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这也是来之不易的。

现在,大家高度关注物价走势,社会上的通胀预期很强。

坦率地讲,2010年确实面临价格上涨的压力,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风险有以下三个:

一是输入性通货膨胀。

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国际市场上大宗基础性商品,如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大豆、棉花等,要是出现价格暴涨的话,很快就传导到国内。

而我们对于这一类基础性商品的依赖程度很高,石油是52%,大豆是70%,铁矿石是62%。

今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尽管复苏曲折缓慢,但总体开始复苏了,意味着需求扩大,必然要拉动、拉高这些基础性商品的价格。

从2009年开始,各主要国家都投入大量货币来支持经济,这些票子花出去以后到哪儿去了呢?

不少用于国际大宗商品投机活动,这在短期内可以炒高价格。

所以,这一类商品如果涨价,一个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导致需求上涨,拉动价格,一个就是投机行为所致。

二是个别商品的问题有可能引发全局性问题。

回顾2006年,我们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猪肉出了问题,结果后来就发展成全局的问题,致使整个价格上涨。

今年也有这个可能。

为什么2009年11月和12月两个月物价上涨比较快呢?

主要是蔬菜的价格上涨了20%-30%,特别是大蒜,这里面有天气因素,也有投机因素。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的CPI构成。

美国的CPI里面食品饮料占15%,住房的权重是42.1%,中国的CPI权重中食品占34%,住房占13%。

而这34%里面,肉类占了1/3,这就是为什么只要猪肉供给一变化,价格指数就体现得极为明显。

美国的指标主要是住房,住房的价格一打住,物价上升的势头就打住了,两个国家的社会消费结构不一样。

三是货币和信贷的投放。

2009年中国信贷投放9.6万亿元,M2(广义货币)的增速是27%,按照经济学原理,M2的增速应该是GDP加CPI,我国GDP是8.7%,CPI是-0.7%,两者相加是8%,但M2是27%,我们的信贷投放力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也会推高通胀预期。

过去,传统经济学不承认心理因素对经济的影响,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给了两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学的专家。

心理预期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影响到人们的行为。

比如说,大家都预期2010年中国要出现通货膨胀,这种心理导致一部分人把预期变为行动,去抢购。

全国几亿个家庭,如果每个家庭多买一桶油,价格肯定会被拉起来。

价格上来了,原本没想买的人就后悔了,再去抢购。

在短时间内,物价就真的上去了。

事情还得看另一面。

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同时存在的,既有保持通货膨胀的风险,也有抑制通货膨胀的因素。

抑制通货膨胀的因素也有三个:

第一,农业稳定,粮食增收。

大家知道,2009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0616亿斤。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粮食生产情况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基本上是以5年为一个周期。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实现了连续6年丰产,打破了这个周期。

农业的稳定、粮食的丰收,保持粮价的稳定,为今年物价基本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今年我们已经两次上调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就是宏观政策为灵活调整放出的一个信号。

第二就是产能过剩。

价格说到根本,还是取决于供和需的关系,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价格涨不上来。

卖东西的做梦都想涨价,买东西的天天盼降价,究竟是涨是降,

由市场说了算。

家电下乡,农民有电视、洗衣机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但更重要的是救活了这些家电企业。

家电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会下降。

第三是总需求不足也会抑制价格上涨。

总结一下中国的通货膨胀,会看出其中的特点,就是三个问题碰到了一起。

第一是经济过热,第二是货币和信贷的过量投放,第三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了问题。

如果这三个问题碰到一起,通货膨胀是躲不过去的。

200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就是不让这三个问题碰到一起。

(四)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对外贸易,顺差大了,会导致流通性过剩。

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当时中央提出来减顺差,促平衡,结果过了一年,顺差不但没减下来,反而上升到2922亿美元。

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依然保持“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持续增长。

经常项目顺差为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9.9%下降到2009年的5.8%。

尽管顺差依然很大,但国际收支状况是趋于改善的。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国际储备资产的增加额比上年减少。

2009年储备资产增加了3932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增加额比上年下降了18%。

二是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的绝对额是下降的,其占GDP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

2009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7%,其中投资、消费分别拉动GDP增长8个和4.6个百分点,出口却把GDP拉低了3.9个百分点。

这也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从外需拉动转变为内外需同时拉动。

事实上,2009年,由于外部冲击,中国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但是,中国依赖外需、通过出口吸收过剩产能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顺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现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这成为国际收支实现双顺差的基本面;第二,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消费投资出口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收支顺差扩大的内在原因;第三,国际收支顺差与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相当多的出口产品是两头在外;第四,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能源、劳动力资源的价格仍然偏低,利率汇率改革仍在进行,有待深化,非市场化的鼓励、限制政策等都扩大了顺差;第五,居民的投资渠道仍然较少,大量的顺差不能通过“藏汇于民”的有效投资流出来平衡;第六,面临较大的国际经济波动风险,平衡国际收支的措施需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现在,西方一些国家压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不论汇率水平怎样,以增加值创汇这一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其总是构成顺差,要求加工贸易实现平衡等于是说要中国国内工资和土地等要素收入为零。

从中国的开放结构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发展收益上的差别。

中国出口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外商在华投资,外资将中国纳入全球生产的体系之中。

这正是经济全球化深化国际分工的结果:

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品牌、设计和销售等高端生产要素,而中国提供加工型简单劳动力和土地环境资源等低端要素。

外国资本流入、“中国制造”流出成为基本格局。

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贸易顺差是必然的。

所以,人民币升值只会改变美国的进口来源,却不会改变美国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根本趋势。

在经济正常发展时,美国需要把传统产业向中国转移,自己靠资本技术获利,也靠高端产业创造新就业;而当危机来临时,却又要中国减少生产与出口,把就业机会归还给美国。

一国的产业结构不可能作这样的短期调整。

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发展战略的阶段性表现。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9年我国出口1201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位,但是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产品为主。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出口应逐步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在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未来5年内实现出口翻番的目标,可以在美国国内创造200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能否实现这个目标是一回事,但外部需求恢复艰难,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发达经济体国内需求继续疲软,势必抑制全球贸易量的增长。

另一方面,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增多,我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11月底,有19个国家对我国产品发起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116亿美元。

受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2010年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实现较快回升困难很大。

但我们也要看到,奥巴马提出的出口新目标,对中国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机遇方面看,美方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从挑战方面看,人民币汇率压力有可能增加。

做到国际收支平衡,企业要“走出去”。

主营钢管、钢板的江苏其元集团有限公司在遭受美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后,采取应对贸易摩擦新思路:

到“调查发起国”办厂,在美国休斯敦投资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

企业自2009年2月投产以来,一举从“源头”上摆脱了“双反”制裁之苦,并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让很多人意外的

是,休斯敦公司综合运营成本比国内还低。

在美国办厂,成本高于国内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厂房租金高。

7000平方米的面积,年租金40万美元。

单位面积年租金较国内高出一倍,但因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土地、厂房租金相对已经较低。

二是用工成本高。

公司现有35名职工,国内派去的技术、管理人员有6人。

其余一线工人均从当地劳动市场招募,以美籍华人、黑人居多,每小时薪酬12美元。

比国内高一倍。

低于国内的有:

水电等支出,国内工业用电每度六七毛钱,美国当地只要7美分;税负,税种比国内大大减少,税率也低很多,这块差额可以弥补用工支出的差额;其他成本也大为降低,比如当地的行政审批、办证等相当便捷。

而且“逃脱”了国内那种靠“价格战”竞争的环境,利润率大大提高。

比如,作为原料的热轧带钢,在国内和美国的成本均为600美元/吨,但是制成的矩形钢管在国内只能卖到650美元-700美元/吨,而在美国则为800美元/吨。

综合计算,休斯敦公司的利润在10%以上,远高于国内3%-5%的水平。

所以,自2009年2月份投产以来,其元休斯敦公司的月产销量已从800吨上升到目前的2000吨,今年以来的销售额已达1500万美元,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人民币。

其元的案例说明,坏事能变好事,“双反”调查在某种程度上是帮了企业的忙,这种方式有些“以毒攻毒”的味道,但无意间收到了奇效。

所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减少对外资的依赖等。

用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看中国经济,应该说,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当然,这次“V”型反弹有两个支点:

一是内需主导,二是政策推动,真正来自市场力量的推动还相对薄弱,就是中央讲的“内生动力不足”。

对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经济学家提炼了3个词语来形容:

危机后时代、经济复苏时代、后危机时代。

更多的人用后危机时代来描述当前经济形势。

“后危机时代”仍存在危机,这是共识。

二、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随着2008年四季度出台的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整体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加速,稳步上升趋势基本确立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测算,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8.7%,增速比2008年回落0.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季度数据由于2008年普查年度修正了最初的季度数,所以2009年分季度的数据有所调整,2009年一季度增长6.2%,过去的数据是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最初的数据是增长8.9%,四季度增长10.7%。

连续3个季度的持续上升,表明宏观经济企稳的态势已经明确。

(二)工农业稳中有升

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工业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也就是10616亿斤,比2009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8年增长11%,增速比2008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

(三)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经济快速回升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2008年增长30.1%,增速比2008年加快4.6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2008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2008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个百分点,投资的贡献率为7.3个百分点。

而出口在三个季度对GDP的拉动则是负的3.6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四)进出口跌幅收窄,出口已在低位企稳

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

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

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

去年全年的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

进出口相抵,去年的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994亿美元。

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表明中国出口已经低位企稳。

11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9.8%,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

11月份,全国出口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

(五)CPI和P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2008年下降0.7%。

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

居民消费价格去年11月份同比的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2009年12月同比上涨1.9%。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5.4%,2009年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

CPI和PPI去年12月的环比都是增长1%。

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6.5%,二者均呈现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态势。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

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