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01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docx

12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清稿报送

附件:

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2009年12月13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为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要成就和重大意义

(一)主要成就。

10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国家不断加大投入,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就。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实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社会事业和人才开发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东中西地区协调互动,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各族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机遇与挑战。

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必须长期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为西部地区加快向西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提供了新契机。

国内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条件、有能力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贫困面广量大的问题仍然突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

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仍然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要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把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

(三)重大意义。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首要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各族人民群众的福祉,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四)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切实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全面提升开发水平,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优化布局,着力培育具有全局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五)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和谐发展,维护稳定。

积极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民心、民力加快发展,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生态区划、产业布局和城乡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着力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支持。

西部地区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足自身努力加快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六)主要目标。

到2015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一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8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80%以上;区域发展协调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与全国基本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本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落后面貌,显著缩小地区差距,努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长远发展保障能力

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强前期工作,每年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七)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以建设和完善“五横四纵四出境”交通主通道(即西北北部出海、拉萨至青岛、欧亚路桥、成都至上海、瑞丽至上海等“五横”通道,包头至广州、临河至防城港、兰州至昆明、库尔勒至成都等“四纵”通道,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四出境”国际运输通道)为骨干,扩大路网规模,提升运输能力,提高通达深度,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城乡、联通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

区域间重点建设三大通道工程。

出海通道工程,建设成都至上海、昆明至上海、昆明至广州、成都(重庆)至贵阳至广州、乌鲁木齐至天津等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一批客运专线及其他铁路项目;南北贯通工程,建设兰州至重庆、兰州至成都、西安至成都、库尔勒至格尔木等重大铁路项目;国际通道工程,适时建设中吉乌、中巴、中越(缅、老)、中尼、中蒙等国际铁路项目。

区域内开工建设一批新线,同时强化既有线路扩能改造,加快推进铁路复线和电气化建设,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

深化前期工作,抓紧开展川藏、滇藏、新藏、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前期研究。

积极推进成渝城市群、关中城镇群等城际客运系统建设。

改造和建设一批客货运铁路枢纽。

公路。

要把西部地区作为国家公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强化省际路网衔接,打通省际间断头路,开工建设一批对发展地方经济和完善路网有重要作用的地方高速公路项目。

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力争使西部地区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公路及以上通车标准。

加强新藏、川藏、青藏和滇藏公路的改造和保通。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投入力度,加快完成通乡油路建设,抓紧启动通村油路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加快建设重点边境口岸快速通道。

继续加强边境公路和国防公路建设,启动沿边公路建设工程。

民航。

进一步优化机场网络结构,加强成都、西安、重庆等一批大中型枢纽机场建设和改造,新建一批对改善边远地区交通条件、促进旅游等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线机场。

培育昆明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和连接中亚、西亚及欧洲的门户机场。

扩大航空网络密度,开辟一批国内国际航线。

促进支线航空发展,鼓励在西部地区设立通用航空公司。

加强空管和安全设施建设,建成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区域管制中心工程。

水运。

重点推进长江上游、西江、澜沧江等干线及重要支流航道治理,提高航道标准,加强重庆、泸州、宜宾、水富、南宁、贵港、梧州等内河港口建设,提高出海通道能力。

发展北部湾沿海港口群,加强集装箱和大型散货泊位建设。

(八)推进油气管道和电网建设。

适应油气资源国内开发和进口的需要,实施能源大通道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独山子至乌鲁木齐、兰州至成都等原油管道,兰州至郑州至长沙等成品油管道,扩大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

积极推进中哈、中巴、中俄、中缅等国际油气管道建设。

增加资源产地油气供给规模,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要。

继续加大西电东送力度,实施重要输电通道和联网工程,加快一批远距离、超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

抓紧开工建设青藏电网联网工程。

继续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解决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问题。

(九)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节约优先、优化配置、统筹兼顾、综合治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针对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合理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适时开工建设广西大藤峡、重庆观景口、黄河古贤、新疆阿尔塔什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加快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及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

稳步推进黔中引水、滇中调水、引汉济渭等调水工程建设。

继续做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力争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加快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加强大中城市、重点城镇、中小河流防洪体系建设。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乡宽带网络、无线通信、卫星通讯等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共设施领域率先缩小信息服务区域差距。

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布局和建设,逐步推进城市群无线宽带覆盖。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建立基本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信息网络覆盖率,力争所有行政村通宽带,基本实现自然村和交通沿线信号全覆盖。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与应急保障设施建设。

(十一)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步伐,完善路网结构。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省会和重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支持发展热电联产项目,加大管网改造力度,提高集中供热率。

加强中小城市、工业集中区、重点城镇的供排水、供热供气等设施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90%。

加强城市绿化、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筑全国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前提。

要以重点生态区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趋好、良性循环。

(十二)推进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

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按照从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从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从偏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的要求,着力推进五大重点生态区建设,基本形成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草原和沙地。

重点开展以草原恢复、防风固沙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

加大草原封育力度,加强牧区水利、人工草场和防护林建设,防治鼠虫害,巩固和扩大防沙治沙成果。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重点开展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继续开展淤地坝建设,加强小流域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主要包括青海、西藏,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部分地区。

重点开展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

扎实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和西藏等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促进草原、森林、湿地、湖泊等生态系统恢复。

西南石漠化防治区,主要包括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重庆部分地区。

重点开展以恢复林草植被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

加大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力度,加强基本口粮田和农村能源建设。

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藏东南、川西南、滇西北、桂北、秦岭等林区。

重点开展以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

加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增加碳汇能力。

(十三)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重点实施八大生态建设工程,主要任务向重点生态区集中,切实加强部门协作、指导协调和监测评估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

切实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各项政策措施。

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退耕还林规模。

退牧还草工程。

加快一期工程建设,研究完善退牧还草政策措施,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推进草地合理开发利用。

石漠化治理工程。

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大工程实施范围,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加快一期工程建设,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天然林保护工程。

延长工程建设期限,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强管护,培育森林后备资源。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加强三北防护林、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和三峡库区绿化带建设。

生态移民工程。

稳步推进易地搬迁,加强安置地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适当提高中央补助标准。

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继续推进贵州毕节试验区建设,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市、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

(十四)加强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

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重点推进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上中游,三峡库区以及滇池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青海湖、艾比湖、洱海、草海等高原湖泊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继续推进塔里木河、黑河等流域综合治理。

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支持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强化矿山、工厂“三废”污染防治。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启动农村清洁工程,改善人居环境。

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推进企业间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

建立健全重点区域防灾减灾体系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对工程治理特别困难的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实施避险搬迁工程。

五、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

“三农”工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强化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基本素质,完善农村基本制度,开创特色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十五)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口粮田建设,推进田头水柜、集水窖等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启动实施节水灌溉与集雨旱作农业工程,建设一批节水农业示范区。

在西南丘陵山区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

支持农区生猪、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促进牧区畜牧业向集约化转变。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重点发展棉花、马铃薯、糖料、果蔬、花卉、中药材、天然橡胶、畜产品、茶叶、桑蚕、烟叶等特色优势农牧产品和制种基地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

加强农村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作用。

(十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依托生产基地,面向市场需求,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效益好的农牧产品加工基地。

重点发展粮棉油、肉类、乳制品、果蔬、饮料、烟酒、中药材、林竹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产业体系。

努力开发新产品,鼓励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与农户和基地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系,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支持冷藏保鲜库、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覆盖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冷链、配送、快速检验检测系统。

(十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六到农家”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实施自来水到户及相配套的排水工程,实现自来水到农家。

加强农网改造,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重点解决不通电行政村的生活用电问题,实现送电到农家。

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推进村庄间和村庄内的道路硬化,实现通路到农家。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广农村沼气、小水电等新能源,带动农村改厕、改水、改圈、改厨,实现清洁能源到农家。

加强村庄规划,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规模,推进游牧民定居,提高补助标准,实现安居到农家。

加强“四旁”植树绿化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整治村容村貌,实现优美环境到农家。

(十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劳动力在区域间、城乡间合理流动,增加劳务收入。

加快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建立农民创业促进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建设一批农民创业产业基地和农民创业园,增加创业收入。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村二、三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探索当地农村集体和农户在资源开发性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十九)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研究建立直接收购非国有公益林制度。

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推进草原承包到户。

加快培育各类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积极推进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十)积极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

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加快煤矿整合改造,着力推进煤炭富集区开发,重点建设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形成蒙西、陕北、黄陇(华亭)、宁东、蒙东、云贵和新疆等煤炭基地,推进煤电一体化,有序发展煤化工,加强煤层气开发利用,建设一批大型坑口电站和煤化工产业集群。

加强新疆、川渝、陕南、鄂尔多斯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实施精细开发。

依托国内及进口油气资源,提高在西部地区的加工转化比重,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进一步完善新疆、甘肃等已建成的大型石化基地,重点建设川渝、广西、云南等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稳步开发水电,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和怒江等流域继续建设一批大型水电项目,开展雅鲁藏布江等流域水能资源的勘查,做好水电开发的战略接替前期准备。

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重点建设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稳步推进广西等地非粮生物燃料试点及产业化示范。

做好青藏高原可燃冰勘探和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推进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核电站前期选址工作。

(二十一)改造提升资源加工产业。

加强有色金属、稀土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和新型合金材料,延伸产业链,推进冶电联营,形成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

加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重点建设攀枝花、包头、防城港等大型钢铁基地,支持贵州等地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建设规模化水泥等建材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

促进青海、新疆、西藏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青海柴达木、新疆罗布泊钾肥和云南、贵州磷复肥等大型生产基地。

提高棉纺、毛纺、丝绸等纺织加工技术含量,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纺织生产基地。

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林纸一体化。

(二十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信息化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装备、输变电成套装备、石化成套设备、重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环保成套装备、大型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钻井设备、重大医疗仪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培育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贵阳、乌昌、德阳、柳州、包头、宝鸡等十大装备制造业基地。

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研发平台,加强研发设计,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提升装备制造系统配套和集成水平,支持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发展。

鼓励建立与装备制造相配套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二十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和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和跨越。

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试验设施建设,形成综合研发优势。

实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链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发挥国防科技优势,积极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

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绵阳科技城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提升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

(二十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深化区域互动合作,支持西部地区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区域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适当安排产业转移引导资金,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合理选择产业承接方向,着力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先进技术工艺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落户园区,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重庆沿江、成德绵、桂东、黔中(东)、汉中、陇中、宁夏沿黄等地区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支持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

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鼓励东西部地区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

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培育发展替代产业。

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

严把产业政策关、环境保护关和资源集约利用关,防止落后产能向西部地区转移。

(二十五)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推进甘肃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省建设,扩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试点企业范围。

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尾矿、废渣、废气、废水的回收利用。

支持鄂尔多斯高铝煤矿的综合开发利用。

加强节能减排,实施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

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

(二十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重庆、成都、南宁、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全国性物流中心,包头、呼和浩特、昆明、贵阳、西宁、银川、拉萨等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沿边口岸物流中心建设,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县城超市及配送中心、乡镇标准超市、村连锁农家店等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发展金融服务业,支持重庆、成都、西安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扶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积极发展外包服务业,培育成都、西安、重庆等城市形成国家级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