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16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docx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集锦第4期(共30题)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注:

应广大考友的要求,我们将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由第1、2期的10题到第3期的20题,更改为目前的每日30题,以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作为1000道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集锦第4期(共30题)第1-10题

  1、属于经典力学主要内容之一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落体定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力学作出贡献的人物。

只有答案A为力学领域的成就。

  2、一般情况下,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排序依次是(  )

  A.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B.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C.地方名称、行政地位、民族名称

  D.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章第十三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即:

“除特殊情况外,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

”比如: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是地方名称,回族是民族名称,自治区是行政地位。

A项当选。

  3、在我国,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是(  )。

  A.行政公署

  B.街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

  D.信访办公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在我国,基层人民政府,在农村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在城市为不设区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

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8条第3款,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据此,选项B应选。

行政公署,也属于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但根据该条第1款,其是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因此,应当排除选项A。

选项C不属于国家机关,而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信访办公室,也不是派出机关,而是有关机关团体的办事机构。

选项A中行政公署是由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选项C中居民委员会不属于派出机关,而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选项D中信访办公室也不是派出机关,而是有关机关团体的办事机构;选项B符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8条第3款当选。

  4、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在爱国统一战线中新增加的社会阶层是(  )。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19条规定: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修改为: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据此,选项B应选。

  5、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权利,出版著作属于政治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故选C项。

  6、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

(  )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

  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D.县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我国的基层政权在城市中指的是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权利机关的统一体(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关,也属于基层政权);在农村指的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职权的统一体。

县人大及其人民政府不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

故公务员考试在线选D。

  7、现行的村委会组织法1998年11月4日颁布实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法急需修改。

那么对该法有修改权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村委会组织法》属于基本法律,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职权。

故选B。

  8、2001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的专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生育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2001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的专门法律,对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选C。

  9、下列选项无权设立地方规章的是(  )。

  A.福建省政府

  B.福州市政府

  C.厦门市政府

  D.泉州市政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根据立法法规定,有权设立地方政府规章的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只有D项不在此范围当中,故选D。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制度。

下列对这两项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自治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C.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D.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外交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B、C项符合《宪法》和《立法法》规定,D项中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是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和防务权,表述有误,故选D。

  推荐:

2013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用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集锦第4期(共30题)第11-20题

  1、街道办事处是(  )。

  A.人民政协机关

  B.行政机关

  C.人民团体

  D.政党机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街道办事处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属于行政机关,故选B。

  2、我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下列哪些机关负责?

(  )

  A.国务院审计署和本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故选D项。

  3、在我国,有权对诉讼活动实行专门法律监督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仲裁委员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选项A为国家的审判机关;选项B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选项D为国家的仲裁机构。

所以正确答案是C。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报(  )备案。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家主席

  D.中央军事委员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故选A。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  )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根据宪法规定,平等权、出版自由、受教育权均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环境权不属于基本权利,故选择A。

  6、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哪一表述不符合《宪法》的规定?

(  )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斥、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宪法》第41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ABD项均符合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C项说的是“任何国家机关”不符合。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  )

  A.公民在老年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不包括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公务员考试在线选C项。

  8、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对被告进行处罚的依据是国务院某部制定的一个行政规章,原告认为该规章违反了有关法律。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规章?

(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根据《宪法》第89条的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应选A项。

  9、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某,在他当选为代表一年后,迁入乙县居住,他应(  )。

  A.享有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到届满

  B.自然转任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按正常工作调动手续转任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被终止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选举法》第51条第2款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集锦第5期(共30期)(1-10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明的是人民当家作主。

A错在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需要完成;B错在“彻底”,只能说基本被清除;D错在时间,其确立时间为1954年而非1949年。

答案为C。

  2、“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

下列话语中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的是(  )

  A.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B.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国颂》: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仓廪(lǐn凛)粮仓。

廪与“仓”同义。

实:

充实。

荣辱:

光荣与耻辱。

仓库里的粮食充足了,老百姓就会知道礼节;人们丰衣足食了,就会懂得光荣与耻辱。

  3、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

  A.屈原

  B.伍子胥

  C.范蠡

  D.介子推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

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

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

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

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

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市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4、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刊一文阐明了_______是中国革命三个基本问题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D.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5、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

“……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

”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该题考查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从所给条件中可判断该理论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故该题应选A。

  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通权达变方能全身而退

  B.礼节不周恐致杀身之祸

  C.急流勇退尚能东山再起

  D.谦让退守必能收服霸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题干中的句子出自《鸿门宴》,意思是:

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这句话是樊哙对刘邦所说。

刘邦借机离开宴席,但他觉得没有向项羽告辞,断然离开似乎不妥,于是樊哙对他说出了题干中的那句话。

这句话要袁达的意思就是在当前危急的情势下,不要再顾忌那些琐事,灵活掌握才能全身而退。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孟子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故答案为B。

  8、干支纪年法始于东汉,下列采用了干支纪年法的一项是:

(  )

  A.贞观之治

  B.黄道吉日

  C.辛丑条约

  D.安史之乱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干支纪年。

  9、下列关于“元宵节”的别称不正确的是:

  A.元夕节

  B.上元节

  C.正月半

  D.中元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正月半.小正月.灯节等。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因此,本题选D。

  10、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  )

  A.瑞士洛桑

  B.美国纽约

  C.瑞士日内瓦

  D.比利时布鲁塞尔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

1894年成立后,总部设在巴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避免战火的洗劫,1915年4月10日总部迁入具有“国际文化城”之称的洛桑。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集锦第6期(共30期)(1-10题)

  1、下列描写“气候”的是(  )

  A.四时皆是夏,有雨便是秋

  B.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东边日出西边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四时皆是夏,有雨便是秋”即是对特定区域内的多年气候状态的总结,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

仅指“今年”,即某一年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为雨打风吹花易落,那撒落在地上的花瓣,该有多少呢?

描述的是某一天的天气状况、“东边日出西边雨”指此处是晴天。

不远的彼处却在下雨,描述的是一时间段内,不同区域上呈现出来的天气状况的差异。

  2、古人对于我国姓氏的来历有如下阐述“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淘……”由此可以推断,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

  B.匿名

  C.官名

  D.爵号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常识。

  3、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审题看时间,1750年和两个世纪后,即1950年。

与古代相比,工业文明时代在方方面都出现巨大的变化,不能为古希腊人所理解。

B过于单一,人口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C错在时间,全球化加速在20世纪90年代而非50年代;D同样过于单一,国际交往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答案为A。

  4、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因此B项说法错误。

  5、下列选项中,英语是其国家或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的是(  )

  A.印度、新加坡、南非

  B.澳大利亚、香港、芬兰

  C.美国、丹麦、津巴布韦

  D.新西兰、瑞士、菲律宾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常识。

  6、京杭大运河开凿于(  )。

  A.唐

  B.宋

  C.隋

  D.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隋炀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7、人们通常把知识分子家庭称作“书香门第”,这里的“书香”原意指的(  )

  A.书中夹香草发出的香味

  B.书籍的油墨味

  C.书纸自然发出的清香

  D.读书人的自称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故选A。

  8、风靡世界的“金砖四国”不包括(  )

  A.中国

  B.巴西

  C.日本

  D.印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常识。

  9、下列全部属于副省级城市的是(  )

  A.西安南京宁波

  B.济南青岛石家庄

  C.杭州无锡厦门

  D.大连成都苏州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常识。

  10、明朝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最远到达(  )。

  A.地中海东岸

  B.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非洲西海岸

  D.非洲南端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240多艘海船、27400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迭非洲东部,红海、麦加。

故本题选B。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集锦第6期(共30期)(11-20题)

  1、《呐喊》都是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集,下列哪一项并不是出自《呐喊》的文学作品?

(  )

  A.《狂人日记》

  B.《药》

  C.《明天》

  D.《祝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而《祝福》出自鲁迅另一部著名的小说集《彷徨》。

这部小说集收录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十一篇。

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D。

  2、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逐渐成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产业人才培育和一般市民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

但它最初是(  )

  A.以纺织工业品展示为主

  B.以生活日用品展示为主

  C.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

  D.以建筑成果展示为主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