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17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0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docx

丁字湾海洋文化科技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建议规划说明书调研报告

前言

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规划,确定了丁字湾海上新城作为沿海集约用地的重要组团之一。

委、市政府以滨海生态旅游新城和陆域经济为依托,以滨海生态旅游建设和海洋高科技产业为突破口,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经济开发生态化、海洋环境良性循环化,以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陆海联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提出到2020年在丁字湾及周边区域建成集高效生态旅游区、房地产和海洋高科技城于一体的海上新城。

总体规划的制定以及海岸带规划的制定,也为规划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宏观定位为规划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战略要求;而规划区目前经济基础薄弱,设施配套不完善,城市发展空间仍未展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下,规划区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性与必然性,亟需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城市规模与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规划区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章规划概况…………………………………………………………………………………………………………1

一、规划区概况1

二、规划编制背景1

三、上位规划对规划区的要求2

四、规划依据3

五、规划原则4

六、规划期限5

七、本次规划工作重点5

第二章规划区现状分析………………………………………………………………………………………………7

一、基本概况7

二、现状特征10

第三章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12

一、发展条件分析12

二、发展策略与战略14

三、发展定位与规模15

四、城市发展目标16

五、主导产业选择16

第四章总体布局规划………………………………………………………………………………………………20

一、空间发展战略与导向20

二、滨海旅游新城案例研究23

三、空间战略模式24

四、空间布局结构24

五、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27

六、道路交通体系规划30

七、生态与绿地体系规划34

八、景观规划38

九、沿海岸线规划40

十、用海规划40

十一、环境保护规划40

十二、环境卫生规划42

第五章防灾工程规划………………………………………………………………………………………………44

一、消防规划44

二、抗震规划47

三、人防工程规划49

四、生命线系统综合减灾规划50

五、防灾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0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52

一、给水工程规划52

二、排水工程规划53

三、电力电信规划55

四、电信工程规划56

五、热力工程规划56

六、燃气工程规划57

七、工程管线综合规划58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60

一、规划原则60

二、近期主要策略60

三、规划期限与规模60

四、发展目标61

五、用地发展方向61

六、近期建设的主要内容61

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63

规划概况

一、规划区概况

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的中南部、胶东半岛南翼,南临黄海,北接半岛内陆,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丁字湾位于西南侧,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海阳、莱阳和即墨三市交界处。

海湾的南岸有即墨群山屏障,北岸依附海阳、莱阳连绵的残丘,湾内海域面积143平方公里。

该海域地势平坦,坡度约为1‰,水深0—3米,风浪较小,海面较平静,潮水涨落冲刷缓慢,滩涂广阔,潮间带最大宽度约3km,底质基本为泥质或者半泥半沙。

规划区范围为丁字湾东侧局部区域,主要为滨海、滨湾地带。

北至青威高速公路,东侧至隋家河东侧、西侧与南侧至填海界限。

规划区总面积约187.1km2,包括滨湾区域与海域部分。

胶东半岛南部的滨海大道横穿丁字湾,将青岛、烟台连成一体,从青岛市区到丁字湾的鸭岛特大桥仅1小时车程,从鸭岛特大桥到凤城万米海滩浴场和海阳港仅10分钟车程,到青岛机场仅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到烟台机场也仅1个小时即可到达,海陆空交通十分方便。

青岛市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之一、山东蓝色经济发展核心之一。

以青岛都市区为发展极带动半岛城市群的发展——“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已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需要优化城市功能,加快发展次中心城区,有序开发滨海组团新城区、新景点,以适应青岛大都市圈的带动和辐射。

一方面,要积极强化与青岛的互动联系,在产业发展、城市布局、滨海旅游等各方面积极融入青岛经济圈中;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两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城市特色。

丁字湾区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空间区位成为对接青岛、打造山东黄金海岸线重要节点,以及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支撑。

二、规划编制背景

1、根据《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规划,确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分为主体区和核心区。

主体区为沿海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海域,核心区包括“两城七区”,分别是:

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图)。

图1-2海阳市近年旅游游客及旅游收入一览图

委、市政府以发挥海阳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进程为理念,立足本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基于海域空间从浅到深、由近及远、海陆统筹的布局原则,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以滨海生态旅游新城和陆域经济为依托,以滨海生态旅游建设和海洋高科技产业为突破口,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经济开发生态化、海洋环境良性循环化,以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海阳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陆海联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提出到2020年在丁字湾及周边区域建成集高效生态旅游区、房地产和海洋高科技城于一体的海上新城,为规划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完成、《海岸带总体规划》的编制,确定了区域城市的功能、空间及设施格局体系,对规划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规划区的经济发展、空间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与之相适应。

3、规划区具有优美的景观环境优势,具有土地资源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潜力,但现状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向成长阶段演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最近几年,是规划区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迫切需要利用外部环境支撑与自身的条件优势,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打造未来的宏伟蓝图。

  

4、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依托优美的景观环境优势,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007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亿元;2008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亿元。

在旅游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下,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将面临着更为优越的条件与前景。

三、上位规划对规划区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结合空间结构现状和规划期内各大型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确定划分三大经济区、一个中心城市、一港、一带、两轴构成的网络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态。

·三大经济区:

一是中心城市区;二是北部山区及资源开发型经济区;三是西南部沿海产业开发经济区。

·一个中心:

以中心城市海阳为核心,强化中心城市的地位,以中心城市全方位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市域经济大区域中的地位。

·一港:

加强海阳港港口建设,大力发展运输业和旅游业,打造海阳通向国际的海上通道。

近期建设2个1万吨级杂货泊位,2个5000吨级杂货泊位,总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

远期增建3万吨散杂货泊位、集装箱泊位及5万吨油气及液体化工泊位;结合港口建设,设置客运旅游码头。

·一带:

以海翔路为界,北部以发展城镇和产业为主,南部作为沿海旅游和城镇发展带。

沿海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带,包括行村、辛安、大阎家、凤城、留格等镇,沿海岸带自西向东采用组团式发展结构。

行村组团逐步发展成为海阳的旅游度假基地及海洋科技产业基地。

辛安组团为西部次中心组团,主体功能为综合性滨海新城、海洋产业开发区、滨海旅游度假区。

图1-3海阳市结构体系图

·两轴:

以烟凤路为轴线,纵穿市域中部,有徐家店、郭城、朱吴等乡镇,是全市次级城镇发展轴线。

以龙口海阳发展轴海阳段为市域西部发展次级轴线,包括里店、小纪镇,加强与烟台市域西北部联系。

从城市职能结构体系,辛安是二级城镇,职能类型为综合型;行村为三级城镇,职能类型为工贸型。

可以看出,由于规划区与区的空间区位关系,城市总体规划中只是在城镇功能与空间结构体系中对规划区进行了宏观定位,缺少具体的、更具指导性与规定性的规划定位。

四、规划依据

(1)、国家规范、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起执行)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实施细则》,2006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执行)

(5)国家其他相关法规、规范

(2)、山东省规范、法规

(1)《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年)

(2)《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2003年)

(3)《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4年)

(4)山东省其他法规、规范

(3)、规范、法规、文件

(1)《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3)《海岸带总体规划》

(4)其他相关法规、规范、规划及社会发展相关文件.

五、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以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为指引,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2、实施区域统筹协调,加强区域协作与联系

在区域一体的高度,科学定位,合理布局。

加强同周边地区经济、功能、空间、交通的组织与联系,构筑一体化的结构体系。

3、实施集约节约开发,实现经济与空间体系的完善

坚持集约节约理念,挖掘土地开发潜力,确定合理城市规模,优化配置结构,建立集约高效的新城区。

4、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研究与定位

保持适度的前瞻性,不仅仅满足于目前的发展需求与发展态势,而是前瞻性的视角来研究与解决问题,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框架与基础。

5、保持规划的协调性与可操作性,与其他规划相衔接

规划必须与区域规划、上位规划相协调,与其他专业、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对接,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与现实指导意义。

6、突出生态理念

贯彻建设生态型社会的原则,将生态效应评价置于重要的地位,突出低碳理念。

充分利用隋家河、白沙河河流水系等生态廊道与绿色斑块,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打造生态城区。

7、贯彻安全高效的理念

加强防洪、排涝、防风暴潮等综合防灾体系,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高速沟通的网络及交通设施基础,体现高效的特征。

8、法制性原则

加强规划的法制性要求,提高规划的弹性与可操作性,加强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与调控作用。

六、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的期限为:

近期:

2011-2015年

远期:

2016-2020年

七、本次规划工作重点

1、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合理分析区域环境、宏观政策因素等,依据现状发展条件、发展特征的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发展规模、主导产业与城市性质等,从宏观环境上确定城市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2、加强用地控制,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塑造城市特色

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以便对其规划用地严格控制。

强调对公益用地的控制,如体育用地、教育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生态绿化用地等,保障公众利益。

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城市用地与布局,为城市远期发展留出余地。

对现状的用地进行优化调整,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建设。

塑造海滨城市特色,构筑“山、海、城、绿”四位一体的城市空间形态。

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区域及内部网络联系

构筑高速公路、省道为主体框架,高速、快捷的对外交通网络道路;梳理城市交通系统。

强化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高效能的基础设施网络。

4、综合分析发展环境,确定城市发展的时序,指导城市有序发展

综合分析发展条件、可建设性情况的分析,确定城市近期、远期不同时期的发展框架;以集约性的利用城市建设资金等,实现城市的最佳发展。

5、加强旅游产业发展,构筑旅游网络体系

科学分析旅游产业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发展潜力等,明确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主体,科学定位,完善旅游产业链,构筑旅游格局体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加强海岸带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打造生态绿地体系

滨海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各种侵害,一旦破坏则难以恢复,因此本规划将海岸带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作为一个重点,通过各行业对滨海资源的合理使用,科学分配使用海岸线,实现用地功能的有机整合。

建立大环境绿化与城区绿地相联系的生态绿地系统,保护生态资源,体现海滨城市特色。

规划区现状分析

八、基本概况

(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规划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区域,烟台市的最南端,的西南区位。

位于海阳、莱阳和即墨三市的交界处,丁字湾的北侧与东侧地带。

南有即墨群山屏障,北岸依附海阳、莱阳连绵的残丘,隔丁字湾与青岛即墨相望(下图)。

图2-1规划区区位示意图

2、地形地貌

从地貌特征来看,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低山和丘陵是主要地貌形态,占地域总面积的63.22%,平原约占34.88%,海岸(岛屿、海滩)占2.40%。

规划区内有虎脚山、丘儿山、大山等低山丘陵。

3、气候特征

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无霜期长达200余天,宜人的气后,非常适合旅游观光和居住,近30年中,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94.5mm。

西北风是其最主要的风向,南风、东北风次之,四季风向有明显转换,年平均风速3.1米/秒。

表2-12005-2009年历年各月、年平均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2007

0.0

4.0

6.3

12.1

18.9

21.6

24.5

25.9

22.5

15.4

7.8

2.5

13.5

2008

-1.6

-0.6

6.6

12.2

16.7

20.4

24.7

25.2

21.7

16.3

8.1

1.2

12.6

2009

-1.4

2.5

5.2

12.2

18.9

22.5

24.2

25.7

21.7

17.0

5.8

0.2

12.9

表2-22005-2009年历年各月、年降水量(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2007

3.0

3.3

85.5

36.0

27.6

102.1

149.0

480.1

178.8

8.6

0.0

5.0

1079

2008

4.9

2.7

21.9

28.2

99.5

88.7

269.9

162.1

43.1

28.3

7.6

31.6

788.5

2009

0.2

1.0

38.4

76.5

63.7

106.6

238.6

123.9

0.3

32.9

27.7

4.8

714.6

4、水文条件

规划范围内河流属于黄海水系。

白沙河流域面积221km2,干流长42km,发源于朱吴镇杨格庄、瓮窑头,流经朱吴、小纪、行村三镇,于行村镇道口防潮闸入海,白沙河属季节性间歇河,其特点是源短、涨快、退速、冲刷作用较强,滩涂海域周边深约0-6米不等,主要深度3米左右。

流域内有中型水库(南台)一座,小

(一)型水库四座,小

(二)型水库十二座。

流域内有中型水库一座,小

(一)型水库一座,小

(二)型水库十二座。

表2-3白沙河、纪疃河主要指标

河流名称

河段

流域面积

(km2)

河宽

(m)

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

(m3/s)

水深(m)

坝高(m)

备注

纪疃河

纪疃

104

80

540

2.7

3

河流总长34km,主河道长9km。

路疃

136

710

2.7

3

入海口

252

1070

2.7

3

白沙河

南台

27

22

110

2

3

河流总长42km,主河道长度23km。

干流平均坡度3‰

小纪

49

40

359

2

3

寨头

100

55

579

2

3

东村庄

109

70

611

2

3

杜格

148

85

750

2.5

3.5

泊子

183

100

863

2.5

3.5

入海口

221

110

978

2.5

3.5

(2)、现状用地

规划区总面积为247.9平方公里。

规划区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北侧为城市建设用地,包括隋家河、白沙河及周边地区、村镇建设用地等;南部主要为海域。

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以盐田、虾池用地为主,有零散分布的村庄居住用地,包括何家、麻姑道、桃林、黄塘、大山所、鲁口、海头等村庄;配套一些村庄设施配套用地。

表2-4规划区现状主要用地构成表

用地类型

用地面积(ha)

村庄用地

854.63

工业用地

23.07

盐田

607.77

鱼池

26.63

沙滩

3761.6

虾池

4232.8

可以看出,由于规划区条件的特殊性,盐田、鱼池、沙滩、虾池等用地占了较大的比例,总面积共约86.3平方公里,占了现状规划区较高的比例。

(3)、社会条件

规划区内主要包含现状行村、辛安两个镇的部分地区。

行村镇镇区面积155平方公里,5.9万镇区人口。

辛安镇镇区面积136.5平方公里,5.5万镇区人口。

辛安镇全镇管辖27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8万人,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9万亩。

辛安镇是的南部大镇,交通较优越,处于沿海经济带上,依靠自然优势,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相对富裕。

表2-5各镇(街道)国内生产总值单位:

万元

镇名称

2004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4年比2003年±%

行村镇

35451

28699

25612

22973

+15.2

辛安镇

71390

57488

50957

44861

+16.0

(4)、设施配套情况

现状设施配套以村庄的配套设施为主,有村镇中学、医疗机构等。

现状配套设施可以满足现状村庄的基本需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

(5)、交通条件

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距离青岛、烟台机场均为一小时车程;距蓝烟铁路莱阳站、海阳站均为40公里。

距青岛、烟台、威海港均为一小时车程,距国家二类开放港口凤城港20公里。

规划范围内有青威高速公路在北侧横贯东西,滨海公路沿岸部岸线贯穿,行村、辛安两条连接线,形成两横两纵的区域性交通路网。

(6)、生态资源、岸线资源

规划范围内白沙河、纪疃河、隋家河等自然河流和养殖滩涂,自然特征突出;周边山峦起伏,山海景观资源独特。

近百公里的自然更是建设旅游度假胜地的有利条件。

九、现状特征

(1)、经济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工业化水平是划分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指标,通过工业化的测度可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度。

根据产业成长阶段论:

该理论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农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三个时期。

其中工业化时期又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根据规划区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2)、以自然式发展模式为主,尚未融入区域体系

由于缺少规划的引导与支撑,规划区现状的发展仍然是自然式、独立式发展为主;尚未融入区域发展体系,缺少与整体发展格局体系的衔接,也缺少同其他区域,如青岛市及其他地区在功能、空间上的有效联系。

(3)、生态资源优势突出,保护与开发仍需合理平衡

规划区范围内具有优越的生态资源,滨海岸线、自然湿地、滩涂等生态条件极为突出。

但是缺少系统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且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缺乏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现状用地制约性小,具有优良的可开发空间

现状用地以滩涂、虾池等用地为主,兼有小规模的村庄建设用地,用地制约性限制条件小,可开发空间充足,且可开发模式相对灵活,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与空间。

(5)、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需要转型与强化

现状经济发展以乡镇经济为主,现状产业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主要以养殖业、中小型企业为主经济效益较低,经济基础条件薄弱。

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产业定位与分析,现状的产业发展形态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发展条件与发展环境,实现产业发展转型。

 

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十、发展条件分析

(1)、机遇与优势分析

1、发展政策与发展思路为规划区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

根据《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规划,委、市政府以发挥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进程为理念,以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陆海联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提出到2020年在丁字湾及周边区域建成集高效生态旅游区、房地产和海洋高科技城于一体的海上新城。

为规划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撑。

2、空间区位战略优势突出

山东省提出了“一群(半岛城市群)一圈(济南都市圈)一带(鲁南城市带)”区域空间结构的构建。

规划区位于山东省的东部沿海,位于半岛城市群的较中心的区位;也是烟台市、与青岛市衔接的枢纽地带。

随着烟台市城市框架体系的构建与青岛市框架体系的构建,青岛市与烟台市的空间联系将日益密切;规划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优势,将成为烟台市、对接青岛市经济体系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旅游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契机

从烟台市、区域层面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对旅游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总体规划与海岸带规划确定了规划区作为综合型滨海新区,旅游度假产业组团的定位,规划区作为承接烟台市、的旅游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就青岛市经济发展层面而言,青岛市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工业经济阶段向后工业经济阶段演化,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加,旅游需求日益增加。

青岛市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