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17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docx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精编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008年9月,在认真总结六家咨询方案,完善深化综合汇总方案,落实广州市《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成果》、《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的基础上,完成了《广州2020: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落实了解放思想调研成果、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明确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将城市发展目标表述为:

“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国际南方金融中心、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南方综合性门户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四大战略:

从城市到区域:

建设国际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制造到创造:

构建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全省发展;从二元到一体: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从安居到宜居: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中期报告的相关成果提交给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组,为纲要的制定提供了素材。

2008年12月,《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明确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成果为广州城市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做出了贡献。

2008年12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再次组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国规划、建筑、交通、生态领域专家以及市相关部门召开“《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中期报告)专家研讨会”。

与会专家对《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中期报告)的完善进一步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包括:

进一步斟酌目标定位的表述;将文化战略提高到总体发展战略层次;深入研究广州与珠三角城镇群的关系,特别是广州与佛山协同发展战略;深化空间体系方案,按照“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组团发展、节约用地、适度规模”的原则,科学布局;构建系统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各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的进一步协调;加强交通枢纽站点与城市功能发展的结合;增加战略规划中城乡统筹的份量,注重政策制订与机制创新,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各专业部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重要支持。

1.2.1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在规划指导下,广州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及集聚与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从多项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均位于全国、全省的领先水平。

广州各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

排序

行业

广州

1

房地产业

2.22

2

住宿和餐饮业

2.05

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00

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1

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64

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57

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3

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4

9

金融业

1.24

10

批发和零售业

1.22

11

制造业

1.15

1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89

1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0.88

14

教育

0.72

15

建筑业

0.67

16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42

1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41

18

采矿业

0.02

广州各产业在广东省的区位熵

排序

行业

广州

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33

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23

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00

4

住宿和餐饮业

1.71

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67

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58

7

批发和零售业

1.53

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5

9

金融业

1.4

1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5

11

建筑业

1.23

1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4

13

教育

1.06

14

房地产业

1.05

1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79

16

制造业

0.77

1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64

18

采矿业

0.25

1.2.2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突破进展。

白云国际机场于2004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8年旅客吞吐量已超过3340.84万人次,在中国大陆各机场中仅次于首都国际机场,排名第二。

货运方面,美国联邦快递公司亚太快件转运中心也已于2009年年初投入运营,预期年货运量可达300万吨。

庞大的客货运量使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亚太枢纽航空港之一。

广州港南沙港区已有10个深水泊位建成投入使用,2008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3.4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100万标准箱。

广州铁路新客站及武广客运专线于2004年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建成。

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

建成后,广州将形成由新客站、广州站、东站、北站组成的铁路站新格局,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货运综合枢纽。

1.2.3“跨越式”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多中心布局已现雏形

根据规划提出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策略,以大型项目为导向,短短几年中,广州每年以平均200亿元左右的大手笔投入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多个新中心快速崛起:

珠江新城:

随广州新电视塔、新图书馆、广州歌剧院、省博物馆、西塔等一批标志性重点项目落成或临近竣工,珠江新城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及市级公共中心的形象已基本凸显。

琶洲地区:

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三期已落成,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展馆。

琶洲地区以国际会展中心为依托,以会展博览、国际商务、信息交流、旅游服务为主导,兼具高品质居住功能的新城市副中心基本展现。

科学城是广州市东部发展战略的中心区域,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区,规划面积37.7平方公里,自1998年12月正式奠基启动已来,广东省、广州市的重大科技项目如广东光谷、广东软件园、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以及一批高水平的科技项目如台湾光宝科技园、南方高科、金鹏电子、韩国LG、智通软件等都选址在科学城。

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

2004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现状估计有师生20万人。

广州大学城的建设是实施“科教兴粤”、“科技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已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担当起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的重要角色。

此外,白云新城、新客站地区、南沙中心区等一批新中心建设已经启动。

这些新中心的建成,推动着城市布局不断拉开,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从单中心逐步向多中心转变。

1.2.5“双快”交通体系基本构建,交通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高快速路:

到2008年底,市政道路总长度达到5434公里。

市域高速公路总长度474.79公里,共有4条国道和7条高速公路连通全省、全国。

形成了由高速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交通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体系。

地铁:

先后建成地铁1~4号线,2008年全市地铁通车总里程达到116公里。

轨道交通由解决城市交通疏导向引导城市发展转变,在引导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正逐步显示出来。

目前在建7条线共157.2公里,近期将开工三条线,共长53.4公里。

1.2.6旧城区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为了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的压力,广州采用以政府主导的模式,推进一批现代化居住新城如亚运城、金沙洲等,这些项目的优势在于在居住区建设的同时政府将统筹协调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保证居民生活的便利。

目前两大居住新城已基本建成,成为广州人购房的热门地区。

除了新区开发以外,广州市还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推进村镇城市化,引导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按照“卫星城”的标准,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17个中心镇的建设。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的延伸覆盖,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供电、供水、排水、水利、燃气、污水处理、环卫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系统,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

2007年,广州市域常住人口1007万,中心六区人口611.8万,花都、番禺、南沙、萝岗等外围四区总人口262.93万,增城、从化两市129.85万。

原本高度密集的老城区人口已经开始逐步向外围新区扩散。

在老城区人口向外疏散的同时,也关注老城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008年完成191个民生环境改善社区整治项目,新建、扩建社区道路面积近30万平方米、排水管道53公里、绿地面积近15公顷。

在改造旧城区的同时,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拆违建绿,引进物业管理,改造排水系统,解决“水浸街”黑点,1215个社区实现卫生达标,老城区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2004年在册的危破房91.1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已完成89.25万平方米,占任务总量的98.49%。

广州市规划管理图则分为分区规划与控制性规划导则两个层次。

分区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依据上层次规划要求,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在分区范围内建立“六线”规划控制体系、划定城市规划管理单元并提出强制性控制要求。

控制性规划导则是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规划管理单元”的控制体系,编制以规划管理单元为核心的直接面向规划管理的管理图则,并提出图则执行与使用的相关要求,其核心内容是编制规划管理单元详细图则。

在广州市规划管理图则的技术框架中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一是创造性地提出控制性规划导则的编制,二是建立起基于“规划管理单元”的控制体系。

这两个概念也是广州市规划管理图则的核心内容。

表1-3:

广州与国内大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标比较(2006)

指标

广州

上海

北京

天津

经济效益

工业增加值率(%)

27.38

23.79

22.19

25.74

工业综合效益指标

177.9

186.1

158.8

147.6

科技含量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成品出口额(%)

18.12

24

35

39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工业总产值(%)

27.01

22.72

32.47

30.46

资源消耗

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吨标煤)

0.75

_

0.72

0.33

万元工业产值电耗(千瓦时)

793

504

536

500

万元工业产值水耗(立方米)

21.3

14.8

7.86

环境污染

万元工业产值固废(吨)

0.08

0.11

0.17

0.15

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吨)

4.5

5.4

另一方面,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满足人的需求的各项社会设施增长却相对缓慢,医疗、教育、公共文化设施等指标的年均增长率甚至为负,反映出财富增长与设施配套之间的不协调。

经济增长外部效应的持续增大,使得广州必须转变思路,破除片面追求总量、速度的观念,从快速发展的做大做强阶段向集约发展的做优做美阶段转变。

1.3.3国家和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要求广州承担更大的责任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也明确提出,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这些城市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重点城镇群发展中起到核心组织作用,并逐步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等中心。

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带动珠三角及更大地区新一轮的大发展,是广州应该主动承担的区域责任。

成为广东科学发展的“首善之区”广东省新的目标定位是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传统的中心城市,应该首先保持领先,成为广东省科学发展的“首善之区”。

这就要求,广州更加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优先次序,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加快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1.3.4国家战略和区域格局提升了广州的中心地位,但边缘化压力依旧存在

新的国家战略强调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的重要性,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定位,广州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共同构成国家中心城市,并要求这些城市提升在外向型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发展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等中心,起到带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重点城镇群发展的核心组织作用。

新的国家战略格局中,明确提升了广州在国家中的地位,对广州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实力来看,广州与北京、上海处于全国的第一等级,2006年,广州GDP达到6068.41亿元,连续21年稳居全国第三,增量首次超过北京,居全国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7.73%,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财政总收入1729亿元,稳居全国第三;港口吞吐量稳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宁波,世界排名第五;银行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稳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稳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年批发业成交额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经济实力的突出奠定了广州承担国家责任的重要基础。

1.3.5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面临着行政区经济和自身路径依赖的双重挑战

表2-4:

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战略

城市

城市定位

规划主导产业

广州

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汽车工业、石油化工

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房地产、文化教育、中介服务

深圳

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建设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

珠海

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环保型产业、海洋产业

佛山

广东第三大城市

电子信息、工业及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及食品饮料

东莞

国际制造业名城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装备工业、现代物流业

中山

世界花园工厂的一部分,名产城市

电子信息、化工、电器机械

江门

建设区域性制造业中心

三大高新产业(电信、生化、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摩托车及零部件、家电、化纤纺织)

惠州

现代化港口城市,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与国际经济紧密联系的外贸出口基地

电子信息工业、石化工业、电器机械

表2-5:

广州与周边地区各市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定位比较

地区

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排位

珠三角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轻纺化高技术、新能源和环保技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广州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保技术

深圳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

珠海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保技术、海洋工程、精细化工

佛山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保技术

江门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保技术

惠州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

东莞

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

中山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保技术、轻纺化高技术、精细化工

(3)城市建设重点对区域和城市服务职能的提升支撑不足

近年来,广州开展了大量城市重点建设,如空港、海港、大学城、科学城等,但由于重点建设项目对城市职能提升的目标性不明确,如大学城建设没有意识到大学城是城市未来新兴产业、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发动机,也是小型创业的重要场所。

大学城建设本来是希望能够带动提升城市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但由于大学城选址在岛上,与城市其它功能区联系不便,降低了大学城理应发挥的作用。

而北京的中关村地区是北京科技研发、创业的重要场所,如今的联想、方正、搜狐、新浪等著名企业均由此起步。

上海同济大学附近的四平路上,已被业界俗称为“设计一条街”,每年带来的设计行业及相关配套行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产值多达几十亿。

(4)当前广州对培育自身新兴高端国际化职能的认识不足,目标和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距。

广州对培育新兴高端职能认识不足信心不够,对近几年规划发展高端职能的重点地区(如珠江新城、白云新城)周边用地规划控制不够严格,如白云新城周边是山体或城中村,即使白云新城聚集了大量高端服务职能,其带动和辐射力也有限。

而在珠江新城定位为城市CBD,但在核心地区居住建筑占据了大部分用地,可以预见珠江新城的未来发展潜力大打折扣。

1.3.7旧有城市结构下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更大范围区域协作以及城市空间拓展的要求

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以“双快”交通体系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构建。

但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和腹地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交通对区域网络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支撑还不够;需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需求;资源和能源环境的制约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1.3.7.1以服务城市自身为目标的交通体系缺乏开放性的组织

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将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广州市必须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空港、海港及其相关产业,以及连接珠江口西岸和泛珠内陆地区的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强化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系统整合对外交通资源以积极应对周边城市挑战和加强区域协作,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城市的差距,扩大区域交通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增强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

但目前城市交通引导对将区域和都市区空间的影响搁置一旁,考虑不足。

较少从区域角度考虑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具有区域性影响的中心职能布局,造成区域共享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州区域中心作用的发挥。

1.3.7.2区域性交通设施没有与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组织相匹配

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广州建设了模式丰富、数量众多的交通设施,但是由于行政区划、行业分割、历史遗留等各种原因,这些设施规划并没有形成整体的发展目标,没有从提升广州市的区域竞争力、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和整合、构造一体化的高效交通系统的角度进行统一的规划,没有与城市和区域的空间发展相匹配。

1.3.7.3提升广州区域地位、扩大交通设施腹地的挑战

●广州在泛珠三角中的地位,珠三角对中、西部的服务中枢

作为珠三角人字形的顶点,广州一直是珠三角对内辐射的重要枢纽。

武广、贵广等高速交通设施,进一步拉近了广州与中西部地区的距离。

广州需要规划更为合理的衔接系统,使广州的服务设施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内陆腹地。

●区域重大交通设施需要与区域的直接联系

区域内的各机场和港口共同承担珠三角门户地区交通组织,这要求机场和港口又必须进行合作、分工。

对于广州的双港来讲,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弥补其不足是与区域内其他相关设施竞争与合作的关键,这些优势既是其他门户设施与广州合作考虑的主要因素,也是广州取得竞争优势的依托。

从目前来看,广州在利用本身作为省会的行政优势主动寻求合作,利用自身优越的交通资源和规划上的优势改善双港的集疏运环境上仍然做的远远不够。

新白云机场选址上偏离了珠三角的重心,需要快速衔接通道来弥补地理位置上的不足,但是目前规划中的高铁、城际轨道都忽略了新白云机场的存在,机场与佛山中心区等直接腹地缺乏快速轨道联系。

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但铁路与其他重大交通设施的衔接不够合理,影响了综合效率的发挥。

1.3.7.5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交通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

整体交通网络骨架与空间调整尚有矛盾。

在集约化发展和交通拥挤的背景下,利用交通引导城市开发的主要手段,应当从道路转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利用轨道网络和站点整合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空间。

广州市虽然加大了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地铁运营线网总长度达到116公里,位居全国第二,但轨道交通网络结构还没有形成,特别缺乏对空间引导支持的轨道快线。

同时,也需要全面整合各个层面的轨道交通,包括高铁、城际轨道、城市地铁等等。

1.3.8建设宜居城市的良好生态条件面临保护刚性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的挑战

1.3.8.1广州具备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生态条件

珠三角区域生态格局可以概括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树状水系”。

广州位于珠三角中部,北依白云山,南临珠江。

山—水—城—海构成广州市域“大山大水”的基本生态基底,在珠三角地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职能。

“云山珠水”为广州2000多年的发展提供了长盛不衰的地理基底,创造了富有岭南特色的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具备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生态条件。

1.3.8.2生态资源丰富,但保护刚性不足

尽管2000年来的“云山珠水”格局仍然存在,但山体受到侵蚀,水体受到污染。

自然资源和规划隔离绿带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从影像图的分析可以看出来,近年来白云山周边地区进行了大量开发建设,其中大部分是居住项目,广州现在的“云山”已经受到周边高强度建设的侵蚀,“珠水”也受到了严重污染,2007年第一季度,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属Ⅴ类。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作为广州的生态涵养地区从化和增城,开发建设正在向山区延伸,给总体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

在规划实施操作中缺乏对于基本生态要素的规划控制保护,相邻城市深圳已经在数年前通过立法确立基本生态控制线,有效保护了生态资源,但广州尚未采取具有同等保护刚性的规划措施。

1.3.8.3景观资源优越,但利用效率不高

在广州城市建设历史中,形成了众多的特色地段,既有北京路商业街、沙面租界建筑群等反映广州历史风貌的特色地段,也有天河中心、琶州国际会展中心、大学城等多处现代城市景观突出的地段,还包括白云山、帽峰山、珠江、流溪河等优美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但近年来城市建设过快导致城市传统风貌丧失、景观资源浪费,如珠江两岸及二沙岛以居住用地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珠江来组织城市公共空间,而其他国际城市往往充分利用城市景观资源,展现城市特色,如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均充分利用滨河景观资源打造为城市名片。

2目标与定位

2.1 城市发展目标

2.2 城市定位与职能

广州的定位为:

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世界文化名城。

●国家中心城市

构建面向国际的中心功能,扩大国际影响,带动区域融入全球化。

打造国际门户和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和交通信息服务枢纽。

形成全球化进程中保持国家长远利益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突出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携领区域一体化发展。

展示民族精神与现代文化,探索经济开放、体制改革、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道路。

●综合性门户城市

强化在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的中心地位,强化在统筹珠江东西两翼产业发展和优质生活圈建设的携领作用,强化在泛珠三角地区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

与周边城市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构建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发展的世界级都会区的中心城市。

●南方经济中心

建设具有广泛区域影响的国际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信息资讯中心和南方生产服务中心,成为现代国际城市。

●世界文化名城

充分发挥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国际交流活动的集聚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通过建设国际商贸会展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制造业基地等国际化职能,广州将更好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融入全球城市体系。

国际商贸中心主要体现在商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尤其是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

重点现代商贸、会展、物流等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