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92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docx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

论市场机制下的技能培训

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势近来似乎特别的暗淡,尤以技工学校大面积的招生不足为甚,许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于是上上下下都在找原因,寻出路,说得最多的是要“找市场”、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要充分适应市场规律”等等,当然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产生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在认识上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造成目前的招生困难、毕业生分配不出去、办学经费不足、职业培训单位重复建设,竞争激烈正是完全的市场经济造成的,有可能正是我们片面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放松了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职业技术教育市场的管理、协调,导致目前的困境。

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面向未来,要与我们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相适应,这是大方向,但这段时间我们有些矫枉过正,谈教育规律少了,讲市场的东西多了,个别同志甚至把培养人才和物质产品的生产等同起来,忽视了教育在对象、过程、培养手段、成效检验、智力技术投入、训练周期的特点,盲目地用产品生产的规律指导办学和教学,一相情愿地去适应市场规律,这必然导致培训事业的无序和停滞不前。

以下试图从劳动力市场,从市场规律本身探讨在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职工技能培训事业发展的趋势。

我们最后的结论是:

要发展职业技术培训事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竞争力,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国家必须对劳动力市场采取必要的甚至强有力的措施。

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理想化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下,工资调节着劳动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如果期望工资总额大于参加技能培训的成本,那么劳动者就会接受培训,开发自我潜能;对于雇主来说,工资的多少决定了招募新工人还是对正在生产的职工进行培训,培训成本有可能直接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受过高一级培训的新工人,也有可能企业用于对已有雇员的培训;对于从事培训的专门人员,工资意味着他们应该向劳动者提供什么样的培训才会使自己受益,如此,工资实际上反映了边际生产率,劳动者、企业雇主、培训单位都以工资作为参照,决定能否从培训中获得最大收益。

从市场机制动作的表现可以看出,技能开发和培训基本上是自我调节、自动运行的,培训机构根据雇主的要求开设培训专业,决定培训规模,劳动者则根据雇主的要求和取得最大利益期望选择参与培训,这就意味着,在理想的、完全的市场条件下,在市场机制的操作下,培训就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市场行为,政府无需干预。

基于这种认识,似乎劳动力市场放开的话就要完全放开,劳动技能开发、培训也要完全彻底市场化,原来劳动部门的一些职能也要被完全放弃。

事实上,技工学校的招生被全部放开以后,竟争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负作用,这与我们片面强调适应市场而没有深入细致研究市场规律有直接的关系。

这里假定,在我国的劳动力普遍过剩,结构性人力资源不足,政府不加任何干涉,理想模式下的职工技术培训市场。

①有大量的经过培训的劳动者和大量待填补的工作岗位。

②劳动力资源过剩。

③接受培训完全是志愿和自发的。

④市场信息是通畅的。

⑤除市场调节外没有外部因素干扰。

这个市场至少存在以下的几点先天不足:

一、单纯的市场力量会刺激人们接收过多的教育和培训。

比如,在接受某种培训以后,人们可以得到某种工作,而这些工作本来是由没有受过这些培训也能胜任的人来承担的,或者是受过培训的人仅仅是把另一个没有培训、培训较少的人拉下台,取而代之,但这个岗位并没有因此而对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尽管受教育的人这样做可能得到较高的收入,但是对社会总体而言,培训给社会带来的净收益却是零。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使这种现象在某些大中城市、热门岗位普遍存在。

一些人为了得到某个岗位不惜放弃专业,降低就业要求,这是培训资源的浪费。

二、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不可能促进职业技术培训

1.在纯市场的条件下,为降低产品成本,当产品成本达到极限的边际成本时,雇主唯有在工资成本中有可能降低,因此在劳动力过剩型的经济中工资有自然下降的趋势,人们不得不夜以继日的工作才能维持生存,劳动者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参加技能培训;企业对使用高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愿望极低。

在这种情形下,个人的培训投入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回报,所以培训的人绝不会多。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市场的运作认识不足,宏观调控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程度比较低,沿海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几乎处于一种自发的原始状态,此时大量的高强劳动量、低技术水平的外资企业遍地开花,难以计数的没有文化技术,报酬极低的民工在这些企业苦熬,从人数上来说,这是职业技术培训的大好时机,然而,直到几年以后国家从改革的摸索中醒悟过来,对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采取积极的干预,制定有关的法令之后,此时包括深圳、珠海、厦门等地的职业技术培训才如日中天。

2.教育规律决定了它的回报的滞后性,目前我们面临的困境恰好是根据前几年市场提供的用工信息做好的决策带来的,即使当时的信息是客观的,也是市场的真实反映,但市场是发展的,瞬息万变的,市场使当时热门的专业忽而变得冷门,技校招生由前景看好变得门可罗雀,这些问题都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带来的,正是我们依据市场提供的信息办起了许多技工学校,开办了很多在当时热极了的专业,沿袭了“成本要低,质量要好,规格要多,品种要全”的所谓生产规律,才造成了眼下的处境。

走向市场不等于盲从,依靠市场信息不等于脱离本行业自身的特点强制、扭曲自己去适应,教育回报的滞后性、未来性要求政府必须管理、协调、指导企业雇主的内部培训和社会培训机构。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宏观调控不力,单凭纯粹的市场机制调节必然造成技术培训资源的浪费。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不是生产活动。

教育是一种政府行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教育这个问题上完全放任自流,作为培训单位,与企业联合办学,开办几个热门的专业,在一个学校内什么样的多工种多技术的学生都敢培养,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向市场,培训市场市场机制调节的意义在于长远性,未来性。

3.职业技能培训属于专门培训,他不同于基础教育,前者讲求某一领域的技术专长,越专、越精、越熟练、实用目的性越强其效益越显著;而后者注重知识的广泛,越丰富越好。

但专门培训所获得的技能有可能是其他企业所不需要的,因此他择业的面更窄一些。

在完全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中,市场提供的就业信息也是自由的,取舍当否,个人是很难把握的,选择培训专业有着极大的风险性,无原则放任的自由选读可能造成的一部分人才、培训投入的浪费。

4.根据普利高津(I.PRIGOGINE)耗散结构学说我们知道,现代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各部门的联系是非线性的,存在着有规律的经济波动和无规律的随机扰动,它作为一个耗散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和功能的有序状态。

劳动力市场是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开放子系统,就业与技术培训相适应是有条件的,市场功能的有序发展很大适度依靠与之相关的外部因素,比如就业与人口、劳动法规、资本投入、生产技术、生育、甚至生产习惯有关,这就提醒我们,技能培训的良性运作不是简单的依不依靠市场的问题,周边条件,随机因素有时在某个阶段甚至比市场力量还大。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市场规律起的作用是:

“如果有人越轨太远,市场就会把他推回到中间去,纪律来自市场。

”市场规律是一个游戏规则,它不能保证我们赚钱,但违反规则必然使我们输钱。

适应市场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简单的适应不会摆脱技术培训的困境,利用市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抓住相关的外部条件,尤其是随机条件或许会海阔天空。

三、我们目前的工资制度和就业保障制度对职业技术教育市场的影响

相对平均的工资制度,缩小了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的差别,削弱了劳动者接受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动力。

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熟练工与非熟练工,高级工和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差别不大,在这样的劳动力市场里,工资的级差越小,接受培训的趋向就越低。

企业雇主如果拥有完全的用工权,在工资水平较低,工资的刚性较大的我国,熟练工人被挖的可能性极大,企业的对策是尽量减少厂内培训,他们只想招收“现成的”熟练雇员,把培训的成本转到受培训的工人身上,这样,培训从厂内转到了厂外,社会负担的总培训费用提高了,如果企业或国家不给予补贴的话,接受培训的人必须自己承担这部分本应由企业支付的费用,所以培训费越来越高,一般的农村青年已经难以承受,而农村恰是技工教育最大的生源地,招生困难的原因首先应该是学费高昂。

我国就业保障制度对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在用工上影响最大,这种企业最需要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但他对职业技术培训的贡献相对较少,因为企业解雇它不需要的工人更困难,费用也更高,所以企业也很难维持或提高劳动生产率,限制或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当企业不景气时,它无法解雇工人,当效益不好转时,又在雇用新工人上特别慎重,企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地自己培训雇员,不雇新工人,这就使得在培训机构培训过的人更难进入能适用自己专长的领域,经过培训找不到工作,对培训单位的影响不言而喻。

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企业在经历了技术改造,淘汰一批民工,招录了数量较大的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后,在劳动保障法的限制下,对技校学生的需求量趋向稳定,这也是影响毕业生分配的一个原因。

现行的工资制度和就业保障制度对职业技术培训事业影响到什么程度,对不利于职业技术培训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解决还是一个新的课题,相信逐步规范化和政府适当干预化的劳动力市场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技术培训与劳动力市场唇齿相依,与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紧密相关,单纯的依靠市场调节,培训机构或自生自灭,或与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协调,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指出:

在现实中,价格并非是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的,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其运动受到限制,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其运动受到限制,有时则仅仅是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到及时调整,人们不可能等到一切价格都调整到均衡值上再进行实际的交易。

这说明培训和用工的买卖双方在市场中如果单凭工资调整的话,极有可能是滞后的,但这种滞后是可以通过制度(政府行为、市场干预)来适量避免的。

如果培训的人员不能及时被雇用,或专业不被社会接纳,那是社会总体培训的零效应:

如果培训不能满足用工的需要,企业虚位以待,从培训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市场刺激,也是劳动力接受培训的动力,但必须以工资作为调节的杠杆,既然单纯的工资调整有滞后性,那么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劳动就业信息就是平衡劳动力市场、技术培训市场的法宝。

这就使我们更有理由强调,在培训市场里政府应该充任一个强有力的角色,国家必须加大对劳动力市场、职业技术培训市场的规范,加强宏观管理,由政府负责就业调查,发布就业预测,提供办学、升学、求职指导,才能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健康、有序、有效的发展。

主要工作成效

1、通过培训补贴制度,完善了就业准入制度,职业技能培训对稳定就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前广州市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得到健康发展。

至2010年,全市建立了以技工院校为龙头,市、区两级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镇级培训基地为主体,各类民办职业技能教育机构为辅的职业培训体系,全市200多所各类型的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

“十五”至今,全市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总量达到30多万人;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达68多万人次,培训率达到83%;开展创业培训近3万人次(其中:

2006年至今参加创业培训20704人),创业成功率达35%,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这期间我市的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近5年来,本市的失业率一直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2.5%以下的低水平,累计帮扶28.2万名就业困难群体实现了再就业,为保持本市的就业稳定、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通过培训补贴制度,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技能人才开发得到重视。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要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本市积极贯彻执行,并充分利用补贴政策,先后建立了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制度,同时配合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通过确立产教结合原则、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职业能力开发计划、培训补贴制度和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创新,明确了政府、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在职业培训中的责任和地位,规范了职业培训的运行机制。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多年的调查、测算,1995年广州地区的技能人才总量约为73.7万人;201O年技能人才总量为94.63万人,2005年广州地区技能人才总量达126万人,这五年间技能人才年递增率为6.6%;2009年技能人才总量为153.86万人,四年间技能人才年递增率为5.5%;预计至今年年末,全市技能人才数约为163万人。

广州市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种评价方式,并通过社会化考评、特殊认证、转系列认证、企业评价和技能竞赛的多种有效方式和手段,促进了本市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

“十五”期间全市鉴定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82万个,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以上5.4万个。

2006年至今,全市鉴定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04.42万个,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以上99697个。

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广州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靠技能成才、靠技能稳定就业、靠技能创业已形成了企业、社会、民众的共识。

3、通过培训补贴制度,落实了城乡并重培训制度,推进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利用专项资金建立了劳动力服务管理体系,并将农村劳动力纳入了全市劳动力管理和服务体系。

2003年11月本市正式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

2005年4月我市已全面开通了“广州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管理系统”,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信息资源网络。

二是建立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制度,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补贴。

2004至2010年,我市全面落实了市委市政府下达农村劳动力年度转移就业5万人、培训5万人的工作任务。

三是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基地。

由市再就业专项基金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进行资助,建立了45个镇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可就地就近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服务。

(二)存在问题

旧的培训补贴制度虽然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政府行政调控手段过强,导致参加培训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二是政府包揽项目过多,社会培训资源未能完全得到有效利用,参培对象自由选择培训机构和项目的面过窄;三是政府制定的培训补贴标准偏低,造成培训机构按培训成本组织培训,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培训项目则很少机构开展;四是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不强,培训内容过于僵化,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求。

而培训券制度的实施,就是在原有职业培训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所制订的新型补贴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