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29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育学考试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版.docx

《教育学考试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考试版.docx

教育学考试版

1章考点

教育科学的对象与性质?

1、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有关教育的知识之所以被确认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因为它具备了科学必备的属性。

2、教育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与自然科学存在大量的交叉。

主要表现在:

其一,研究人的发展离不开生理与心理的研究,而生理与心理皆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二教学所要传递的是人类所有的文科学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

3、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

随着教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教育科学已是一个由众多不同门类、不同层次分支学科所构成的学科群。

在我国,教育学科皆确定为一级学科,在其下位又分为多级分支学科。

研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

1、高等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2、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

1.注意把握概念与概念间的逻辑联系2.理论联系实际3.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

2章考点

洪堡原则:

教学科研相结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

莫雷尔法案:

由美国联邦政府于1862年颁布,可以看作是第一个职业教育法,该法案规定,按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的多少分配给各州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各州应当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收入,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的知识”的学院。

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主要任务?

高等教育的性质:

1)高等教育的高级性,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以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为主的教育;2)高等教育的专业性,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

3)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大学的功能不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大学必须超越以被动的方式接受他人的思想,必须加强首创精神的培养。

4)高等教育的公益性,高等教育作为非盈利性机构不仅具有促进个人发展的性质,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性质;5)高等教育的主体性,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种高级实践形态,一方面需要不断地适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需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并通过一系列研究性创造性的科学活动引领社会的发展。

主要任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素质优良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

2)推进科学技术发展,高等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手段。

3)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广义上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进科学技术发展都是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主要途径。

《大学》中的教育目标?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称为“三纲领”。

意思是:

将美好的道德发扬光大,使民众面貌日新,达到最高的善的境界。

第一条重在修己,第二条重在治人,第三条是最终目标,这是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最明确的概述。

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

1)教育是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将人的自然生命引向类生命,人的类生命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自我生命在历史条件下的统一。

其一,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使人的自然生命由自发状态转为自觉状态,教育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主要表现为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促进智慧品质的发展。

其二,教育需要促进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教育需要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培育人的社会性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

其三,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我属性的发展,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及创造品质要求教育者将他们作为自觉地主体来培养。

2)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目的上看,社会主要是一种对人性的教养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文化行为。

3)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教育活动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之下与一定文化环境形成双向互动的交往行为。

这总交往一方面促进人在文化中的不断产生于发展,另一方面又促使人主动地去影响改造构建文化,人也创造着文化。

3章考点

中世纪大学及其特点:

欧洲封建社会(5世纪到17世纪)的大学,具有行会性、自制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雏形阶段的标志,它已初步建立了教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书院:

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赠地学院:

1862年国会通过“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后来大多数成为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区学院:

在地区、社区层次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育机构。

院系调整:

指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为整合教育资源等目的进行的对学院、专业的调整或合并。

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院系合并发生在1952年,因此,“院系调整”一词也多用于特指本次调整。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样化需求;2.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自治关系;3.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特点?

4章考点

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

量的增长是指适龄青年入学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是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等一系列变化。

(大众化理论提出者马丁.特罗所划分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入学率15-49%是一个可以选择和调节的区间,这里就有一个在特定历史阶段根据我国国情确定我国高等就有大众化的度的问题。

在大众化进程中,还要注意克服“麦当劳”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从本质来讲,这是与质量与数量并重,多样化与个性化、提供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背道而驰的。

民主化: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涉及接收高等教育的权力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另一个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一是改变学校管理权过于集中于校级领导这一现状,二是克服学校中明显存在的等级制,官本位倾向和以行政管理取代学术管理的做法,三是充分发挥校内各种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使教职工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具有监督、审议和决策权的民主管理机构。

终身化:

终身教育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传入我国。

我国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正式确认“终身教育”使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

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终身教育是高等教育在时间上的拓展。

国际化: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的交流和合作,亦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在空间上的拓展。

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

其涵义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服从这一目标并为之服务,充分发挥自己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优质高效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为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

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可从两个方面提出这个问题,其一是继承和发扬经典大学理念,包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统一、教授治校等。

其二,要认真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新的高等教育理论与思潮,包括大众化、终身化、私营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从中吸取营养,从国情出发,为我所用。

其次是制度的现代化。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就业体制等的深化改革,建成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

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首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

教师也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情操教书育人。

高等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劳动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

试论怎样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学实现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现在要注意保持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科类、地区分布和形式结构,避免盲目升格、攀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不搞“大而全”“小而全”,加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大沥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各类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伟大任务。

5章考点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涵义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共同点是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性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相联的,但不能相互替代。

如何正确认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的存在可分为人类群体、群体和个体,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实质是指人类整体与群体的发展同个体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在现有社会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关系是既相一致又相矛盾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趋统一。

首先,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具有一致性。

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发展与个体是分不开的,两者互为存在、发展的条件,并在互动中发展,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使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这是认识两者一致性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具有矛盾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社会的矛盾,即社会只能提供部分人发展的机会,而另一部分人却得不到这种机会,由此产生一部分人的发展与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受到限制的矛盾;其二是发展取向上的矛盾,即社会分工的需要与整体发展的需要对于个体发展提出的要求,与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简述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的关系?

功能是指事物的作用,而价值则是客体的功能对主题需要的满足,教育是教育价值的客体,亦是教育价值评价的对象。

教育所具有的功能是产生教育价值的根据,但本身还不是价值,只是当教育的功能作用于主体并能满足主体需要时,才能产生教育的价值。

论述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矛盾?

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

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个人本位:

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

他们的对立,实质上是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之间矛盾的反映,是对矛盾中的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作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从而表现出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冲突。

2.教育的功利性目的与非功利性目的的矛盾。

从社会发展需要看,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必须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并追求在社会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教育社会功利性的表现;而强调教育的公益性,明确办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重视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及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则体现了教育的非功利性。

从个体发展的需要看,作为受教育者之所以要求学,首先是为了生存或谋生的需要,因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所得到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回报就越高,这就是受教育的功利性目的;而将身心的健康发展与精神需要的满足作为受教育的目的,则属于非功利性目的。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除应坚决执行国家的教育目的,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为公众服务外,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没有功利性的追求,因此在学校的办学中间存在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目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如下: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办法。

我国关于教育方针(目的)基本内容?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方针对教育目的作了完整的规定。

一是规定了教育的服务方向,即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明确规定了培养人的素质要求,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人,是教育目的中对人德发展德根本要求。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2.全面发展是人的理想发展3.现代社会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6章考点

如何全面认识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

简单地说,高级人才就是人才中的佼佼者。

而人才又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从这个定义上讲,所以学历低不一定不是高级人才。

从传统的职称角度讲,高级职称的拥有者自然就是高级人才;从一线工人的角度看,高级技术工人就是高级人才;从行业的角度看,持有国际性职业资格证书或成为国际性专业协会成员的人也能算高级人才;从职位的角度看,具有总监及以上职位的人也是高级人才。

如何创设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

1、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营造学术自由的环境

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基本要素?

(一)知识。

知识是人类创造的认识成果,经过长期的积累已被客观化,成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素质是指个体对人类知识的掌握,也就是有选择地将客体知识转化为个体所具有的知识。

(二)能力。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或本领。

(三)思想品德。

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以心理的情感因素为基础,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由具体行为到自觉的信念逐步递进的。

(四)体质。

体质是人体在遗传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性。

把握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

(一)学习与发现的关系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三)德与才的关系(四)身与心的关系

简述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整体框架?

(一)普通素质1,科学素质2,人文素质3,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关系(两者不可或缺)

(二)专业素质

(三)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关系(不可分割,相互渗透)

(四)寓于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之中的

7章考点

高等教育结构:

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包括:

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等等,微观结构包括:

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等。

层次结构:

又称水平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如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也可根据所授学位的不同来划分高等教育的层次,如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等来划分。

种类结构:

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如我国将高等教育学科分为:

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等等10个学科门类的学位。

如何认识高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补关系?

(没找到)

如何认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异同?

(一)教育类型上的区别:

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学科教育,后者主要是职业岗位教育;

(二)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前者为培养理论型、应用型、设计型人才,后者主要培养技艺型、操作型、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与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前者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强调基础扎实宽厚,知识面广,而后者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展开;

(四)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区别:

前者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践、实习等环节,但这些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后者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五)办学体制上的区别:

后者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办学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参与人才培养;

(六)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在结构上,后者强调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师努力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在业务要求上,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教强的技能;要求教师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普通高校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层次结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特色。

1、本科教育。

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

2、研究生教育,要继续贯彻按需培养的原则,根据社会需要,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多培养一些应用学科的研究生。

3、专科教育。

专科教育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培养各类实用人才。

4、高等职业继续教育。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继续教育。

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

(1)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

(2)大力发展有与地方经济建设精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3)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4)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5)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6)要求高等学校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改造。

8章考点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意义?

(没找到)

正确认识处理政府、高校、社会三者关系?

要通过中介组织调节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比而言,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还十分有限,要真正做到像发达国家那样,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构成均衡力量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认识到社会中介组织的价值,都希望社会中介组织早日成熟起来,成为管理高等教育的一支重量力量。

随着高等教育全员收费和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越来越关注,希望花钱买高质量的教育,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因此,社会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无疑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的主要环节?

大学去行政化;制定大学章程;强化大学教授治学;人事聘任制度改革;改进高等教育质量评鉴方式;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扩大学校与社会合作

9章考点

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

科学研究作为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被广泛认同和接受是由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学校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性,知识是学校工作的要素,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

大学不同于其它类型学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的高深性,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高深知识。

传播和发现高深知识离不开身为学者的大学教师对学术的追求。

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

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②大学学术至上犹如企业利润至上,追求学术是学者的天职,大学教师应成为学者;学术至上是大学生存之道,大学教学必以学术为龙头。

所谓学术至上,就是任何一所大学都要视学术为其立足之基、力量之源。

学术至上是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不同于其它组织的独特个性,是大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学校都应当始终如一地置学术于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地位,其他工作必须以学术为中心,服务于学术。

③大学学术追求具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即大学具有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广大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和求真的理念。

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及学校拥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和科研条件,争取足够多的科研经费,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如何理解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

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即大学具有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广大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和求真的理念。

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及学校拥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和科研条件,争取足够多的科研经费,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第一个层次的学术追求具有隐蔽性和普遍性。

隐蔽性表现在学术追求寓于校园文化之中,寓于教师的观念之中,寓于教学过程之中。

第二个层次的学术追求则具有外显性和条件性。

外显性表现在看得见、摸得着,学术追求的成果是论文、著作、获奖等,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社会效益;条件性表现在人员条件和物质提哦案件,如科研团队、课题经费、手段设备等。

尽管学术追求的外显性能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大学和大学教师都能够在第二个层次上追求学术。

一般来说,只有承担精英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和教师才具备必要的条件,才可能在第二个层次上追求学术。

大学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1)大学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能满足大科学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

(2)大学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满足大科学创新和探索的需要。

(3)大学时信息集散地,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

(4)大学研究以国家投入为主,适宜于原创性研究。

(5)大学教师广泛开展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时小科学的研究基地。

青年教师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首先,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以讲授全面性的、体系化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为主,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知识等方面。

其次,无庸置疑,教学与科研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第一,教师的备课活动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思考的研究过程。

第三,面临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已不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和教学的最后阶段,消极被动地获取知识或单纯地将知识储存于大脑的“知识型”人才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科学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把他们培养成能不断摄取知识,自我更新,独立钻研,具有科学进取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的建设者。

10章考点

教学:

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广义的学习包栝知识、经验、道德等各种社会历史经验的继承。

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一种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教学过程:

是指教学条件下学获得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

大学教学过程是大学教学过程特殊本质及其规律的具体体现。

一般认为,有至少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⑴大学教学的专业性: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的专业性教育,它在性质上不同于普通教育,在程度上又高于中等专业教育,可用“高”、“专”二字概括。

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实现大学生实习和发现结合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教学过程特殊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