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30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docx

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

2011届高考语文中外戏剧复习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四第一单元中外戏剧【单元解读】一.高考目标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单元复习这个单元所选的是戏剧,包括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窦娥冤》1.把握剧中主要矛盾冲突。

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对于古典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来说尤为如此。

把握住主要冲突,对于理解剧作的主题、人物形象、结构安排等方面都有帮助。

《窦娥冤》的主要矛盾冲突双方是窦娥昏官桃杌。

桃杌是黑暗残暴的官府的缩影,他是剥夺了窦娥活的权利的关键性人物,因此可以说这部剧作主要表现了以窦娥为代表的善良、哀告无依的普通百姓和掌握着百姓生杀大权而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

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认识到窦娥所面临的对立面之强大,从而更深地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的强烈与彻底。

2.注意剧作的结构。

“楔子”像是一个序幕,它交代了剧情的起因:

窦娥被父亲抵给蔡婆做童养媳。

到了第一折开场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这期间,窦娥的命运又发生重大变故──丈夫早逝。

不过,这一情节并未在剧中直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剧中人物蔡婆之口让读者知晓的。

这样,剧作既获得了故事发展的必要背景:

窦娥寡居,蔡婆家中没有男人支撑门户,又避免了情节枝蔓、拖沓。

第一折中,赛卢医和蔡婆的出场,一下子就使剧情紧张起来,并引出张驴儿父子出场,然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尖锐的矛盾冲突在张驴儿和窦娥之间产生,随即引出造成窦娥之“冤”的关键性人物──桃杌。

这样,作者只用了三折加上一个楔子的容量,就把剧情推向高潮,并让读者看到窦娥身世之苦、性格之美、反抗精神之强烈,看到恶棍流氓及昏聩官僚之可恨、官府之黑暗,足见结构之紧凑、巧妙。

3.欣赏人物的语言。

剧中窦娥的唱词是通俗、泼辣,符合她市民女子的身份,表现出她直爽、有主见、口齿伶俐的特征。

这一特征是贯穿始终的,我们从她讽劝蔡婆不要随便答应亲事、和张驴儿针锋相对以及在公堂上的申辩中,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因此,第三折里她指骂天地的形象才显得真实、不突兀,是人物在特定情境里的应有表现。

4.欣赏人物形象。

领会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有的精神魅力,即她的“争到头,竞到底”的不屈的反抗精神。

《雷雨》1.注意剧作的结构。

周朴园年轻时和侍女侍萍曾相恋、同居过,并生有两个儿子,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情节,没有了它,后来周、鲁两家的人伦悲剧就无从发生了。

作者将这个情节处理成“潜在情节”,由周朴园和鲁侍萍在三十多年后重逢相认时把它揭示出来。

这种结构安排,使《雷雨》全剧(除去“序幕”和“尾声”外)的现实剧情在一天时间内发生、发展、结束成为可能。

2.认识课文节选的部分在全剧中的地位。

课文是从第二幕里节选出来的,放在全剧里看,它只是剧情的开端和发展。

不过,从这一部分里,读者得以获知周、鲁两家存在的特殊关系以及有关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

因此,可以说,这一部分的情节即决定了剧情的悲剧走向。

同时,周、鲁相认的情节也是对周朴园、鲁侍萍二人的一次很好的“画像”:

周朴园的虚伪、自私,鲁侍萍的坚强、克制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3.体会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揣摩人物语言中蕴涵着的潜台词。

话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阅读时如果一直平平地看下去,不去细细领会对话中的“机锋”,就很难体会到话剧的魅力所在。

比如,鲁侍萍关窗户的动作让周朴园觉得很熟悉,一瞬间勾起了他的记忆,于是他脱口而出:

“……你──你贵姓?

”突然问一个身份地位悬殊的老妇人姓什么,是有些唐突的,可见周朴园在发问的时候是不假思索的,陈年往事如电光火石般亮了一下,吸引着他追寻下去,让他一时忘了自己的处境以及现实利害关系。

鲁侍萍的回答是“我姓鲁”,他松了一口气,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姓鲁”,接着试探性地说:

“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可见周朴园不愿就此将回忆的闸门合上。

为什么呢?

可能他隐隐约约意识到面前的这个老妇人来历不寻常,也可能家庭生活长期以来让他觉得腻烦、无趣……总之,对于这些细微传达人物内心活动,并推动着情节发展的地方,要注意品味。

《哈姆莱特》1.把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哈姆莱特》一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在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展开,在课文里出场的另外几个主要人物中,霍拉旭属于哈姆莱特一方,雷欧提斯只是被克劳狄斯暂时利用,并不完全属于克劳狄斯阵营,王后则不属于任何一方,她还天真地希望双方能握手言欢,和睦相处。

正是由于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才使得哈姆莱特在克劳狄斯精心布置下的“比剑”圈套中不至于完全落败,而最终能够和克劳狄斯同归于尽。

2.欣赏紧张激烈、变故迭生的场面。

课文里主要情节是“比剑”,它是全剧的高潮,也是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双方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

这个情节的发展偏离了克劳狄斯预设好的轨道,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

本来雷欧提斯为了给父亲和妹妹报仇,决意要杀死哈姆莱特,可是在比剑开始前,哈姆莱特的坦诚的表白让他犹豫了起来,这种犹豫不定的心理直接影响了他事先和克劳狄斯定下的阴谋的尽快实施;王后执意喝下克劳狄斯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延缓了哈姆莱特的死;雷欧提斯临死前揭露克劳狄斯的毒计,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时机惩罚了克劳狄斯。

3.初步了解哈姆莱特这一形象。

从课文所节选的部分里,难以把握哈姆莱特的全貌,不过可以初步了解这一形象:

他机敏,无所畏惧,而又有挥之不去的天命思想;他高傲,尖锐,而又能低下高贵的头,真诚地向别人道歉,剖白自己的心迹。

总之,这是一个呈现出一定矛盾性的人物。

三、高考备考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

我们读到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

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它要供舞台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约,这样,便产生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般特点:

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个性化。

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

话剧:

它是以动作和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

清代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1926年开始称之为话剧。

歌剧:

它是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

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广为流传于全欧洲。

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属歌剧性质。

“五四”以来,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开始民族新歌剧的创作,《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

舞剧:

它是综合舞蹈、武术、哑剧、音乐等艺术的一种戏剧,以舞蹈动作和器乐为主要表演手段。

中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芭蕾舞剧的优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

另外,戏曲:

它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话剧三者有机结合为特点。

由于民族的地区不同,形成许多剧种,全国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粤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有名。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悲剧等。

阅读剧本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一、把握戏剧冲突冲突离不开矛盾,但不等于矛盾。

矛盾只有通过外部形式表现出来,发生了对立双方的磨擦、争执、撞击,才称之为“冲突”。

戏剧要在两、三小时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必须把矛盾集中起来,达到紧凑、尖锐、紧张、激烈的程度,所以,有人说,“戏剧就是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创作剧本必须展示冲突,阅读剧本必须把握冲突。

把握了戏剧冲突,也就牵住了全剧的“牛鼻子”。

(1)了解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为了吸引观众,剧本十分讲究情节性。

读者了解了戏剧情节,才能把握戏剧冲突,受到艺术感染。

从情节的推进入手,分析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场次入手。

分析时,可把一场戏分解为若干小单位,进行微观考察,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节细节,仔细研究主要事件、主要场次的描写,最后把各个场面合起来,作综合分析。

(2)分析冲突性质,把握戏剧主题。

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几方面。

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剧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特别是人物性格(指人物的世界观、阶级立场、政治观点、道德品质、思想感情、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抵触”、相互“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因此,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戏剧主题,应从分析冲突入手。

其方法是分析戏剧一共写了多少冲突,哪些是主要冲突,以及引起各种冲突的原因等。

二、品味戏剧语言戏剧里有两种语言:

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1)分析舞台说明,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辅助作用。

如《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一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奠定了悲剧情调,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也为下文雷雨声中矛盾冲突总爆发作好了铺垫。

(2)分析人物语言,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主要作用。

人物语言是戏剧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

分析时应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潜台词三方面入手。

其一,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化的语言是指符合人物性格,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本质的语言。

老舍说过,“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

分析时抓住那些特定情境下特定人物与众不同、“话到人到”的特殊语言,就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二,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并不是要求用台词来代替人物动作,而是指用台词来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细致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这种语言要展示性格,表示意向。

读者从台词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神情举止、内心活动。

其三,戏剧语言,要求含意深邃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做到含蓄凝炼,“片言百意”,使人们有充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具有潜台词。

什么叫潜台词呢?

通俗地说,就是除话的表面意思之外,还隐含着没有说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是潜台词。

我们阅读时,就是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基础知识梳理】一、字音1、《窦娥冤》窦dòu娥 桃杌wù哥哥行háng 鼓三通tòng罪愆qiān错勘kān盗跖zhí 前合后偃yǎn��jiǎn半碗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湛zhàn2、《雷雨(节选)》沉吟chényín无锡xī汗涔涔cén窟窿kūlong哭哭啼啼tí谛dì听江堤dī混账hùnzhàng昧mèi心财3、《哈姆莱特》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傀儡(kuǐlěi)同衾(qīn)觊觎(jìyú)蜥蜴(xīyì)二、字形1、《窦娥冤》楔子嫡亲一贫如洗盘缠看觑撇下斟酌蓦地隅头勒杀兀然绣闼侍养徘徊烦恼田畴羹粥衣裘鳏寡孤独朦胧笙歌愁兴阑珊惫赖晦气举案齐眉伶俐奔丧浣沙恁的墓穴虾蟆悲戚忤逆嗟嗟怨怨�候鞍鞴桃杌撺厢幺喝五味俱全魂散魄飞凌逼冤枉衔冤负屈好色荒淫痛煞提防顷刻埋怨错勘盗跖颜渊枷纽前合后偃推辞亲眷孤身只影吞声忍气杳无音信披枷带锁��罪愆素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邹衍六出冰花尸骸素车白马古陌荒阡亢旱三年2、《雷雨(节选)》烦躁贤惠规矩严厉伺候委屈敲诈沉吟卑鄙无赖汗涔涔3、《哈姆莱特》脚镣鲁莽无可置疑枭下恳切友谊棕榈树国玺破绽阿谀献媚不自量力奸污篡夺嗣位戕害蟊贼天谴畜生恭聆绅士卓越衷心淆乱禀赋新颖词藻繁文缛节恭维吮吸教诲惶惑预兆包涵宽恕捐除宿怨荒疏自投罗网山鹬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战栗失色拘捕暂时三、词语1、《窦娥冤》前合后偃:

前仆后倒。

落得:

落得。

��:

泼,倒。

典刑:

这里是受死刑的意思。

不明不暗:

糊里糊涂。

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

望帝啼鹃:

素车白马:

指送葬的车马。

亢旱:

大旱。

亢,极。

2、《雷雨(节选)》涔涔:

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

②形容天色阴沉。

③形容肿胀或烦闷。

 昧心:

昧良心。

拜望:

原是敬辞,指探望。

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昏,糊涂,不明白。

谛听:

仔细地听。

谛,仔细。

恩怨:

恩惠和仇恨。

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

见解。

交涉:

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

吃惊而发愣。

昧心:

违背良心。

昧mèi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

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

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怨愤:

怨恨愤怒。

贤慧:

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

闷热。

郁,积聚而不得发泄。

3、《哈姆莱特》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

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

旧时指戏曲演员。

傀儡:

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觊jì觎:

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四、名句名篇1.《窦娥冤》关汉卿【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长亭送别》王实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五、文学常识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为《窦娥冤》。

2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剧作家。

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

曹禺的剧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了作者的诗意激情;力求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3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

1590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很快获得了成功。

1623年,莎士比亚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遗作,出版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集》。

当代有名的戏剧家本•琼斯题词,称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强调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主要作品有:

历史剧《亨利四世》,翻《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精题精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O�O�@�@(sū)攫(jué)取打烊(yàng)一爿(piàn)B.合具薄赆(jìn)牯(gǔ)岭谂(shěn)知佛龛(kān)C.收佐中馈(kuì)殓衾(qīn)丹墀(xī)瘐(yǔ)毙D.万几宸(chén)翰悭(kēng)吝盗跖(zhí)咂(zā)摸答案:

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立竿见影无尚光荣余勇可贾怨天尤人B.振聋发聩宣泄不满委曲求全察言观色C.沧海一粟坐收鱼利甜言密语金榜题名D.与时俱进鼻腻鹅脂耳熟能详欢渡良宵答案:

B解析:

(A、尚一上C、鱼一渔密一蜜D、渡一度)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来自各地的旅游者对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生态园趋之若鹜,他们觉得这既亲近大自然,又吃、住、玩一条龙,是极好的休闲娱乐形式。

B.舞蹈“蝶恋花”的舞台色彩设计颇具匠心,穿着一袭白衣裳的舞者在满场艳红中分外抢眼,她舒展身体,茕茕孑立,显得高雅脱俗。

C.《茶馆》采用以人手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这一特定环境,反映了旧中国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生灵涂炭。

D.得知住招待所一夜就花了五元高价,陈奂生的感受和表现前后判若两人;这既表现了农民勤俭的本质,又反映了他们的狭隘、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观念。

答案:

D(A.误用褒贬。

趋之若鹜含贬义。

B.不合语境。

茕茕孑立指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C.重复累赘。

生灵就是指人民、百姓。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或成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④“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可是许多不了解股市行情而一心只想投资赚钱的股民对此却,结果等到他们血本无归后方才后悔不已。

⑤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A.徇情批阅引荐不以为然浑然天成B.殉情披阅引荐不以为然玉汝于成C.徇情披阅引见不以为意浑然天成D.殉情批阅引见不以为意玉汝于成答案:

C解析:

“徇情”徇私;殉情,因恋爱受到阻碍而自杀。

注意词义区别,还可以根据偏旁推断。

“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重在“批”;“披阅”,披览,阅读。

重在“阅”。

考查词语重心。

“引荐”推荐人;“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

考查词语重心。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到心上,表示轻视态度。

不能望文生义。

“浑然天成”,形容文章、才德等完美自然。

注意使用对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

北宋哲学家张载况:

“富贵福祥,将厚吾之主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注意使用对象和词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D、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答案:

D/A、词序不当,将“每年”调至“10%”之前。

B、删去“起到”二字。

C、“原因”与“因为”重复。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②③⑤⑧B、①③⑥⑦C、①④⑥⑧D、②④⑤⑦答案:

C.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玩偶之家(节选)易卜生提示:

《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

不,娜拉,不行!

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

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

(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

明天再走。

  娜拉:

(穿外套)我不能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

(围披肩)托伐,再见。

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

那就难说了。

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她对丈夫的一切义务。

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对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

你不受我的拘束,我也不受你的拘束。

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

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拉:

好。

现在事情完了。

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

完了!

完了!

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吗?

  娜拉:

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生人?

  娜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

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再见。

  (她从门厅走出去。

)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

)娜拉!

娜拉!

(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

她走了。

(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

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1.剧中娜拉说“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娜拉所说的“真正像夫妻”指的是什么?

【答案】指的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

【解析】这道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解答这个题,可以从“提示”里找到答题信息。

  2.为什么娜拉要对丈夫称自己为“你的泥娃娃”?

【答案】因为娜拉在丈夫眼中只是“私有财产”,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只是一个玩物,一切由他摆布和决定。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进行归纳概括。

对娜拉要对丈夫称自己为“你的泥娃娃”的原因进行归纳概括。

  3.剧中娜拉为什么要“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答案】因为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海尔茂虚伪的本质,对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已经彻底失望。

【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对文章进行归纳概括。

答题时需要认真揣摩句子的蕴涵的深层次含义。

  4.简要介绍本剧中娜拉的性格。

【答案】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

现实生活中,她不仅认清了海尔茂的丑恶灵魂,而且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

她的倔强和不屈服的精神使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