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31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x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

考试时间:

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

”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

A.大脑、脊髓、脑干B.大脑、脑干、小脑

C.小脑、脑干、大脑D.大脑、小脑、脑干

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反射弧由A、B、C、D、E组成

B.若从结构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③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C.若从结构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D.结构②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W区B.S区C.H区D.V区

4.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体液免疫B.自身免疫C.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5.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6.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A.免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7.下列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原因及膜电位表现配对正确的是()

选项

电位类型

产生原因

膜电位表现

A

静息电位

K+大量外流

外负内正

B

静息电位

K+大量内流

外正内负

C

动作电位

Na+大量内流

外负内正

D

动作电位

Na+大量外流

外正内负

A.AB.BC.CD.D

8.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要受下丘脑分泌的何种激素影响()

A.促甲状腺激素B.抗利尿激素

C.甲状腺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9.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冲动B.反射C.应激性D.传导

10.在白喉患者的体内检测到抗白喉杆菌毒素的抗体,能大量分泌这种抗体的免疫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11.艾滋病病毒首先侵害的是人的

A.消化系统B.皮肤系统C.免疫系统D.呼吸系统

12.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部位分别是

A.骨髓、骨髓

B.脊髓、胸腺

C.骨髓、胸腺

D.胸腺、骨髓

13.下列各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色盲B.艾滋病C.白化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

14.将生长素能透过的明胶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如图所示。

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直立生长B.不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

15.吲哚乙酸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光合作用B.促进呼吸作用

C.促进蒸腾作用D.促进细胞伸长

1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A.氨基酸B.吲哚乙酸C.乙酰胆碱D.胆固醇

17.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生长素B.乙烯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

18.下列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

①顶端优势②茎的向光性③根的向地性④茎的背地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19.顶端优势是由于

A.顶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B.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

C.顶芽与侧芽生长素浓度相等D.顶芽生长素浓度大于侧芽浓度

20.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虫和老蚜虫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2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

C.物种丰富度D.个体的均匀分布

2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A.唾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

23.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C.乳酸被缓冲物质中和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2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②血红蛋白、0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02和胰岛素④Na+、血清蛋白、尿素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5.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叶绿体C.液泡D.中心体

26.在小白鼠细胞中,具双层膜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叶绿体D.线粒体和细胞核

27.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

C.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但不改变其通透性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肽链的加工

28.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

液泡、叶绿体

B.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

核糖体

D.只有动物细胞才有的细胞器是:

中心体

29.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①、②依次是O2和H20

B.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30.图1为的结构,图2为与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B.图1中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C.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D.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能量只能来自呼吸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每空2分,共16分)

(1)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_,②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__,③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以上激素均与靶细胞上结合。

(2)激素①②共同调节激素③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调节。

(3)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激素①和②的浓度会_____;如注射过量的激素③,则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会______,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调节。

32.以下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细胞取自猪的血液),据图回答:

(每空1分,共6分)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共有的一种细胞器是________。

(3)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

(5)图中细胞都含有的一种共同的结构被称为细胞的边界,这个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33.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8分)

(1)A代表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C代表__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膜。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

(4)可能代表氧气运输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5)细胞融合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34.下图为体液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①属于___________免疫。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抗原初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填编号)过程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4)为了预防疾病,我们常常注射疫苗,疫苗相当于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_________来预防疾病。

(5)如果图中所示的病原体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抗体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

35.下图1表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请结合图1中有关数据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问题:

(每空1分,共4分)

图1图2图3

(1)当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分别是

             (选填“促进”、“抑制”或“不促进不抑制”)。

(2)图2中顶芽A的生长素向侧芽B运输,而不能反过来由B向A运输,这种运输叫做       。

(3)如果图3所示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则最好选择下图中的      。

如果生长素浓度m为10-7mol/L,则实验组芽的弯曲程度将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空白对照组的弯曲程度。

ABCD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说明酒精过量影响了人是语言中枢、躯体平衡中枢和呼吸中枢的功能,因此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大脑、小脑和脑干。

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2.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详解】

图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这五个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反射弧;若从结构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③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若从结构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①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结构②(突触)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故选B。

3.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

【详解】

能够看懂文字,说明V区没有损伤;能听懂别人谈话,说明H区没损伤;不会说话,说明损伤的是S区。

答案选B。

4.C

【解析】

【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包括:

第一道防线:

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详解】

体液免疫是将细胞外液中的抗原消灭,A错误;自身免疫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B错误;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就不能与这些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了,人体就要通过细胞免疫,借助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抗原释放出来,再通过体液免疫将抗原清除,C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侵入细胞的病毒启动的是第三道防线中的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①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①正确;②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不是调节速度慢,②不正确;③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比较局限,不是范围广泛,③不正确;④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部位准确,④正确;⑤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⑤正确;⑥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不是作用的时间比较长,⑥不正确。

故选D。

【定位】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点睛】

(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

(3)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作用时间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6.C

【解析】

【分析】

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详解】

组织胺是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的膜电位表现是内负外正,产生原因是K+外流。

动作电位的膜电位表现是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Na+内流。

【详解】

AB、静息时,K+大量外流,神经细胞膜表现为外正内负,A错误,B错误;

CD、受刺激时Na+大量内流,神经细胞膜表现为外负内正,C正确,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下丘脑释放的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详解】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综上,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神经调节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

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故选B。

【点睛】

了解神经调节的内容是关键。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体液免疫中,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1.C

【解析】

【分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详解】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结合分析可知T细胞属于免疫系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

理清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3.D

【解析】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选D。

14.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弯向光源生长的特性,而胚芽鞘尖端为感光部位.由于生长素能透过明胶,所以生长素能通过明胶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详解】

给予幼苗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能感受光刺激,从而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往背光一侧进行横向运输;且生长素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明胶,所以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所以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15.D

【解析】

【分析】

吲哚乙酸是一种生长素,其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

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促进生长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不能促进光合作用,也不能促进细胞呼吸和蒸腾作用,A、B、C错误;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因在于促进细胞伸长生长,D正确。

16.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详解】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正确,A、C、D均错误。

17.B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

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A错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乙烯,B正确;脱落酸主要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等作用,C错误;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18.C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

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详解】

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①正确;茎的向光性中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②错误;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是因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③正确;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长素两重性的识记和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有关;考生应能够识记体现两重性的相关实例。

19.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查对生长素作用实例的理解。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运输,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较为敏感,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详解】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A项错误;根据分析,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素浓度小于侧芽浓度,B项正确,C项、D项错误。

20.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种群,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以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

【详解】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属于一个群落,A错误.

全部鱼不是一个物种,所以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B错误.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虫和老蚜虫,是一个物种的全部个体,是一个种群,C正确.

全部真菌不止一个物种,所以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

【点睛】

种群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物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群落是一个自然区域全部种群的总和。

21.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和一定的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等,空间特征有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

【详解】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属于种群特征,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种群的数量特征,B错误,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种群的特征,C正确。

个体的均匀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D属于种群的特征,D错误。

22.B

【解析】

【详解】

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面的液体,所以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组织液,B正确。

故选B。

【点睛】

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但凡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3.C

【解析】

【分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详解】

A、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

C、乳酸由细胞产生后,进入血液中,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C正确;

D、食物中的淀粉的消化发生在消化道中,D错误;

故选C。

【点睛】

明确不同物质的合成部位是关键。

24.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细胞内液成分不属于内环境。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

①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内部,即神经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②血红蛋白运输O2,存在于红细胞内部,是细胞内液成分,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  

③葡萄糖、C0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

④Na+、血清蛋白、尿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④正确;

故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B.③④。

25.D

【解析】

【详解】

家免肌肉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具有中心体,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菠菜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不具有中心体。

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26.D

【解析】

【分析】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由于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

【详解】

A、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

B、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

C、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且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

D、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以及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核膜、叶绿体和线粒体。

27.B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生物膜结构及功能,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生物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流动性,A错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B正确;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会破坏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而改变其通透性,C错误;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肽链的加工,高尔基体膜无核糖体附着,D错误;故正确的应选B。

28.D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