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391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docx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

和田玉分类鉴定知识汇编

一、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

20世纪后半期的考古发掘材料证明,中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不仅在中国各地区有广泛分布,而且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绝的玉文化传统。

随着玉器的大量出现以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产工具。

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

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

      二、祭器。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重要地位。

原始先民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至奴隶社会阶段,玉器作为礼制之符瑞而为王室服务,“六器”是商周时祭祀自然神的玉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春官·大宗伯》)。

这一祭祀制度为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所承袭。

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

     三、装饰品。

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装饰品的是距今7000~68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璜、jué@①、管、珠、坠等。

从其出土部位可知,jué@①是耳饰,璜、管、珠、坠是项饰。

殷商时代,佩饰玉也较常见,殷墟妇好墓中就有大量发饰、头饰、颈饰和腰饰。

战国时代,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由不同类型的佩玉串联而成。

秦汉时代,佩玉成为普遍的风尚。

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装饰玉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也更精致,玉器的装饰渐渐地成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

     四、权力、等级、财富的标志。

以玉器显示权力、等级的现象在新乐与河姆渡两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见端倪,而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则已显现出系列化倾向。

它表明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已经分化,统治集团已经形成,并行使着政治、军事、宗教、家族等各方面的统治权力。

周代以后,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制作了大量玉制礼器和佩器。

《周礼》、《仪礼》、《礼记》等先秦文献记载了西周有关体现等级功能玉器的名称、形制、规格与用途。

据《周礼》载: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明确规定了等级不同,所执玉器就不一样。

其后,每个朝代对持何种礼器、佩带何种玉饰都有严格规定,以避免等级的混乱与僭越。

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它也常被用来行贿或赠送,赏赐或作抵押品、交换品,因而玉器受到历朝贵族统治集团的重视。

      五、殓葬。

在《汉代的玉器》(《考古学报》1983年第2 期)一文中指出,殓葬玉器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

用玉殓葬在新石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至此已趋完善。

玉殓葬风俗是玉器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

      六、吉祥物。

玉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礼器,本就含有祈求吉祥的寓义。

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世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抵御,便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玉便是沟通与神灵的联系,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

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后世几乎每个朝代都把玉的出现和贡献看作一种祥瑞的征兆,史书上有大量这方面的记载。

人们以玉祈求吉祥,往往通过刻于玉上的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体现出来。

如汉双龙“长乐”谷纹璧,就是以吉祥语“长乐”和吉祥图案双龙一起加以表现。

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

      古代的所谓“压胜佩”如“刚卯”、“严卯”、“司南pèi@②”、“玉翁仲”等主要是为了趋吉避凶,免祸保平安。

祈求吉祥,免除灾祸是古今人类的共同愿望。

人们信奉玉能起到趋吉避凶、免祸保平安的作用,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观念与其说是一种迷信,倒不如说是一种风俗,一种由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风俗。

      七、德行操守的象征。

自春秋末年起,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

孔子阐明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品德,把玉拟人化了。

这种看法虽然有点过份,但它代表了儒家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玉的可贵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

人们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

由于玉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此君子必须佩戴它。

君子佩玉,无故不离其身,也就成为一时的风尚。

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诗经》中也用玉形容品格高尚的人,把玉作为君子的象征,作为立朝为官、为人处世的标准。

玉器的这种内涵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它既是古代社会对玉神观念的继承,又是世俗对高尚人格的要求。

      八、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最早出现的玉器是人体装饰品,可以说,玉器从一出现便与美联系在一起。

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就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诸如:

比喻人的品格为“玉洁冰清”,形容人的像貌为“玉容”、“玉貌”,赞赏人的身材和风度为“玉树临风”,赞美天帝为“玉皇”、“玉帝”,称居住之所为“玉宇琼楼”,好听的声音为“玉声”。

甚至用玉来赞美音乐的动听和诗文的优美,如笛、箫、笙、琴等声音清亮的乐器常常被冠以“玉”来修饰而称之为玉笛、玉箫、玉笙、玉琴。

而文学作品中用玉来形容声律之美或诗文的风格和境界之美的地方则更为常见。

自汉代以后,用玉或玉旁的字命名也渐成风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九、药物。

食玉可以健康长寿,这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看法。

古代所谓“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玉膏”、“玉脂”、“玉醴”、“玉屑”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制品。

而且其功效都是“服之长年不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刘大同的《古玉辨》以及《河图玉版》、《十洲记》、《抱扑子》、《开元天宝遗事》、《圣惠方》等文献都记载了食玉、用玉有益健康。

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像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誉满天下。

玉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流传久远,为人们所喜爱,被奉为宝物,不仅仅因为玉质优良,为世罕有,而且它在历史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各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有着民族传统的内涵,它是物质的观念,又是社会的,文化的综合观念。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玉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们在使用石器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了各种玉石,它质地细腻坚韧,色彩绚丽,比石材美丽,得到大家的喜爱。

这些玉石中,有蛇纹石玉、透闪石阳起石玉、和田玉等。

人们发现和田玉色泽美丽,体如凝脂,温润光洁,质地坚韧,质量优于其它玉石,加之特别稀有,来之不易,更加诊视和喜爱。

通过[玉石之路],和田玉源源流入皇宫王室,统治者视为宝物。

到了殷商时代,已开辟了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时代。

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出了玉的含义。

[玉石之美。

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桡而折,勇也;锐廉而不技,洁也。

他把玉的物理性质比附于五德。

什么玉具有[仁、仪、智、勇、洁]这五种特征、专家进行了研究,附合[五德]的为和田玉。

[五德]体现了和田玉的典型物理特征,特别是质地温润、刚韧兼备、声音清越等特征,是其它玉石所不及的。

古代人们认识玉以后,继而赋予玉的社会文化观念。

在原始社会中,不仅用玉制作生产工具,而且用作装饰和礼仪祭祀玉器。

经商、西周、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财富的象征物。

在道德方面,儒家为了宣传他们的学说,总结了殷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用儒家的道德观念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君子比德于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等学说。

《礼记、聘仪》中记载了孔子的玉十一德之说;玉成为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社会道德的象征。

在宗教方面,用玉制造礼仪祭祀之器,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在政治方面有,玉作为权力的象征,身份的标记,财富的体现。

所有这一切,为人们爱玉、崇玉、敬玉提恭了精神支柱。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对玉的爱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

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她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

中国自古以来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玉非常珍贵。

国家之宝,黄室之珍,连城之璧,皇帝之玺,都离不开玉。

玉是友谊、和平的象征物。

几千年来,玉聊结了新疆与内地各族人民的友谊。

在中国语言文字中,玉成为美的同仪语。

玉还是被蒙上了各种迷信色彩,佩玉以求辟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死,服玉衣以求尸体不朽。

总之,人们以玉为美、以玉为荣、以玉为贵,玉成为人们习俗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礼记〉中所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是如此神圣美丽的瑰宝,因而在中华各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玉的来历的动人传说。

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中,记述了玉的神话,说:

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食品玉膏生成的。

它有五色,质地细密坚硬,润泽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品,如果君子食了,可以防止不祥。

这一古老的神话,说明是何等的珍贵,它同中华民族的始祖、天地鬼神连在一起。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距今2200多年前就向往著;[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玉是美丽而善良的姑娘的化身。

相传古代于阗国的玉河畔,居住着一位技艺绝伦的老石匠,带了一个徒弟。

在六十岁生日那天,于玉河中拾到一块很大的羊脂玉,精心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玉美人。

老石匠情不自禁地说:

[我要有这样一个孩子多好啊!

]果然,这玉美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拜老石匠为父,取名塔什古丽。

不久,老石匠去世,塔什古丽与小石匠相亲相爱。

可是,当地一位恶霸,趁小石匠外出,抢走塔什古丽,妄图强迫成亲。

塔什古丽不从,恶霸用刀砍她。

她身上发出耀眼的火花,点燃了恶霸的府第,而自己化成一股白烟,向故乡昆仑山飞去。

小石匠得知后,骑马去追,沿路撒下了小石子,成为后人找玉的矿苗。

维吾尔族人民历来崇玉爱玉,谚语说:

[宁做高山上的白玉,勿做巴依堂上的地毯。

]

不仅中国把玉作为辟邪的佩饰,在外国也将玉作为辟邪治病的护身符。

英文软玉一词[Nephrite],是从希腊文[Nephros]转化来的,其意思是治肾病的石头。

玉[Jade]一词命名于1569年,来源于西班牙。

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揭开了玉的秘密,玉是由透闪石的极细微晶交织而成的细密块体集合体。

透闪石是角闪石族矿物中的一种。

化学成分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化学式Ca2Mg5[Si4O11]2[OH]2。

在中国,现在一般把工艺美术原料分为宝石、玉石和彩石三类。

宝石是指硬度较大的透明单矿物晶体,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透明度好,主要用以制作各种首饰。

玉石是指硬度较大质地较好的矿物集合体,其质地细腻,光泽好,颜色美丽,主要用于制做玉器。

彩石是指硬度较小的色彩鲜艳的岩石,只要用于制做建筑饰材及印章等。

二、和田玉的分类

和田玉是以产地和田命名的,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

战国时期称为[禺氏之玉]。

秦代也称为[昆山之玉],以后还有叫[玉田玉]。

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有明确的科学含义。

它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有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形成的玉矿,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

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

世界软玉品种单一,且多为碧玉,而和田玉品种多,有世界罕见的白玉,玉质居世界软玉之冠。

世界矿床为蛇蚊岩型,与超基性岩有关,而和田玉矿床为非蛇蚊岩型,其成因不是区域变质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触交代形成,这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独特的。

新疆和田玉又称“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讲“玉”,仅指新疆和田玉。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

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

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

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

碧玉,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和田玉硬度为6~6.5。

比重为2.96—3.17。

因其非常硬,可以用它割划玻璃,又因其比重有分量,行家称之为“够手头”,给人的感觉是往下沉,密实力,在显微镜下看,和田玉为云母状丝样纤维样结构,因此和田玉具有一定的韧性,并且会发出温润柔和的莹光。

下面分类介绍几种和田玉:

1、白玉

特级羊脂玉;颜色呈羊脂白,柔和均匀,油脂——蜡状光泽,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滋润光洁。

半透明状(成品状如脂,列绺裂、少杂质及其它缺陷),是和田玉之最上品。

重量一般在0.5公斤以上者最佳。

&;一级白玉;颜色呈洁白色,柔和均匀,油脂——蜡状光泽,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滋润光洁半透明状(成品无绺裂、无杂质及其它缺陷)重量在1公斤以上者最好。

二级白玉颜色呈洁白色较柔和均匀,偶见闪灰、闪黄、闪青、闪绿,油脂——蜡状光泽,质地较致密、细腻、滋润、半透明状。

偶见细微的绺裂,杂质和其它缺陷,重量在1.5公斤以上最好。

三级白玉;颜色白中闪灰、闪黄、闪青、闪绿,不均匀,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具有石花、绺、裂、杂质等,重量在2公斤以上者最好。

2、青白玉

青白玉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上线和白玉靠近,下线与青玉相似,是和田玉中数量较多的品种之一。

一级青白玉颜色以白色为基础色,白中闪灰、闪青、闪绿、闪黄等,柔和均匀,油脂——蜡状光泽,质地细腻坚韧,无绺裂,杂质,半透明状。

重量在2公斤以上者最佳。

二级青白玉;颜色以白、青为基础色,白中泛青,泛灰、泛黄、泛绿等,较柔和均匀,油脂——蜡状光泽,质地细腻。

半透明状,偶见绺、裂、杂质,石花和其它缺陷。

重量在3公斤以上者最佳。

三级青白玉;颜色以青、绿为基础色,泛白不均匀,较致密、滋润、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常见绺、裂,杂质及其它缺陷。

块重在5公斤以上者最佳。

3、青玉

由淡青——深青,颜色种类较多,有碧青、灰青、青黄等等。

它是和田玉中最多的一种。

一级青玉;色青,柔和均匀,质地细腻,坚韧、半透明、滋润光洁,油脂——蜡状光泽,无绺、裂、杂质其它缺陷,块重5公斤以上者最佳。

二级青玉;色青闪灰、闪绿、闪黄等,质地细腻,光洁滋润,坚韧,半透明状,油脂——蜡状光泽,偶见绺、裂、杂质等,块重10公斤以上者最佳。

三级青玉;色青泛灰、泛绿等。

色不均匀,质地较细腻致密半透时状,蜡状光泽,常见绺、裂、杂质等。

块重15公斤以上者最佳。


4、碧玉

和田玉以波菜绿为基础色,可分以下等级:

一级碧玉;颜色以绿色为基础色,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滋润光洁、坚韧,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无绺裂、杂质。

块重5公斤以上者最佳。

二级碧玉;颜色以波菜绿为基础色,较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偶见绺、裂、杂质。

块重10公斤以上者最佳。

;三级碧玉;以绿色为基础色,泛灰、泛黄、泛青、不均匀,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常见绺、裂、杂质等。

块重在15公斤以上者最佳。

5、墨玉

由全墨到聚墨再到点墨色,可分下列等级。

一级全墨玉;颜色“黑如纯漆”,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滋润光洁,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无绺、裂、杂质等。

块重1公斤以上者最佳。

二级聚墨玉;颜色黑色呈叶片或带状聚集,均匀,可做为俏色利用。

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偶见绺、杂质等。

块重1.5公斤以上者最佳。

三级点墨玉;黑色呈星点状分布,影响玉质,质地致密,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常见绺、裂、杂质分布。

块重在2公斤以上者最佳

6、黄玉

黄玉有栗黄、秋葵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

由谈黄到深黄,以“黄侔蒸犁”者最佳。

一级黄玉;颜色呈深黄色,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滋润光洁,半透明状,油脂——蜡状光泽,无绺、裂、杂质等。

块重0.5公斤以上者最佳。

二级黄玉;颜色由浅黄到深黄,较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油脂——蜡状光泽,偶见绺、裂、杂质等。

块重1公斤以上者最佳。

三级黄玉;颜色淡黄,较柔和不均匀,质地较致密、细腻,常见绺、裂、杂质等。

块重1.5公斤以上者最佳。

7、糖玉

在和田玉中往往有“糖色”(似红糖色颜色)分布。

如“糖色”比较明显可参加命名,如“糖白玉”、“糖青白玉”等等。

如果全为“糖色”可命名为“和田糖玉”。

根据和田玉产出地的不同情况又可分为:

1、山料

山料又名山玉,宝盍玉,产在山上的原生产矿石,特点是呈棱角状,大小不一,良莠不齐,质量不如仔玉。

2、山流水料

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冰川或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

特点是距离原生矿床近,块变较大,棱角稍有磨园,表面较光滑。

3、籽料

原生矿床被剥蚀搬运到河床中的玉石,因长期搬运、冲刷,多呈卵形,表面光滑,质量好。

多分布在河床两侧阶地或现代河床中。

籽玉也有依颜色命名的,如白玉仔、青玉仔、碧玉仔等。

三、和田玉的玉料的颜色和分级

1.白玉类。

白玉的颜色有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同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亦名目繁多,有季花白、糙米白、鱼肚白、石蜡白、梨花白、月白、葱白等,白玉一定要润、温润脂白才是上等白玉。

特级白玉—羊脂玉。

颜色是羊脂白,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油脂—蜡状光泽、坚韧、滋润光洁,半透明状(成品、工艺品状如凝脂,无绺、裂、杂质及其他缺陷),是和田玉之最上品。

一级白玉。

颜色呈洁白色,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滋润光洁,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成品基本上无绺、裂、杂质及其他缺陷者)是和田玉中之上品。

二级白玉。

颜色呈白色,较柔和均匀,偶见泛灰、泛黄、泛青、泛绿,油脂蜡状光泽,质地较致密,细腻,滋润,半透明状,偶见细微的绺、裂、杂质及其它缺陷。

三级白玉。

颜色白中泛灰、泛黄、泛青、泛绿,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具有石花、绺、裂、杂质等。

2.青白玉类。

青白玉是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其上限与白玉接近,下限与青玉相似,是和田玉中数量较多的品种。

于田所属玉矿点较多。

一级青白玉。

颜色以白色为基础色,白中闪青,闪黄,闪绿等,柔和均匀,油脂蜡状光泽,质地细腻坚韧,基本无绺、裂、杂质,半透明状。

二级青白玉。

颜色以白、青为基础色,白中泛青,青中泛白,非青非白非灰之色,较柔和均匀,油脂蜡状光泽,质地致密细腻,半透明状,偶见有绺、裂、杂质、石花等其它缺陷。

三级青白玉。

颜色以青、绿为基础色,泛白、泛黄,不均匀,较致密细腻,较滋润,蜡状油脂光泽,半透明状,常见有绺、裂、杂质、石花及其它缺陷。

3.青玉类。

颜色由淡青—深青,颜色种类较多,有虾、竹叶青、杨柳青、碧青、灰青、青黄等,一般以深青、竹叶青为基础色者最普遍,青玉是于田和田玉最多的一种。

一级青玉。

色青,柔和均匀,质地细苷,坚韧,滋润光洁,油脂蜡状光泽,基本上无绺、裂、杂质其它缺陷,半透明状,为青玉中佼佼者。

二级青玉。

色青,闪绿,闪黄等,质地细腻,滋润光,坚韧,半透明状,油脂蜡状光泽,偶见绺、裂、杂质等。

三级青玉。

色青泛灰、泛绿、泛黄等,色不均匀,质地较致细腻,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常见绺、裂、杂质等。

4.碧玉类。

碧玉称为绿玉,有暗绿、淡绿、鹦哥绿、松花绿、白果绿、葱绿等,其色润菠菜绿者为上品而绿中带灰者为下品。

一级碧玉。

颜色以菠菜绿色为基本色,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滋润光洁,坚韧。

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基本无绺、裂、杂质。

二级碧玉。

颜色以绿色为基本色,有闪灰、闪黄、闪青,较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偶见绺、裂、杂质。

三级碧玉。

颜色以绿色为基本色,泛灰、泛黄、泛青,不均匀,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常见绺、裂、杂质等。

5.黄玉类。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

古人以“黄侔蒸梨”者为最好。

在于田少见。

6.墨玉类。

墨玉有全墨到聚墨再到点墨,“黑如纯漆”者,乃是上品,点墨和聚墨俏雕者价值极高。

7.糖玉类。

由于原生或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铁、锰质浸染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软玉,当糖色部分>85%时可以称为糖玉。

 

四、和田玉鉴定标准

1、白玉

白玉-羊脂白玉:

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

白玉:

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细腻或在细以上,糖色小于30%。

糖白玉:

糖玉与白玉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糖白玉-羊脂白玉:

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2、青白玉

青白玉:

灰绿色、青灰色、黄绿色等浅—中等色调品种,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

青白玉—白玉:

青白玉和白玉之间界限难以划分时,或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颜色时,可以采用过渡的方法描述定名。

糖青白玉:

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白玉,糖玉与青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3、青玉

青玉:

灰绿色、青灰色等中等—深色品种,偶尔带有灰蓝色调,与青白玉只有颜色深浅的差别。

应注意深灰绿色青玉与碧玉的区别。

糖青玉:

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玉,糖玉与青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翠青玉:

青绿色—浅翠绿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

烟青玉:

烟灰色、灰紫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颜色深的品种应注意与墨玉的区别。

4、黄玉

黄玉:

浅—中等不同的黄色调品种,经常为绿黄色、米黄色、常带有灰、绿等色调,在具体鉴别中应注意与浅褐黄色糖玉的区别。

5、墨玉

墨玉:

灰黑—黑色软玉,致色因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体,在鉴别中应注意与绿黑色碧玉的区别。

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其过渡品种命名方法与前述相同。

6、糖玉

糖玉:

由于原生或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铁、锰质浸染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软玉,当糖色部分>85%时可以称为糖玉。

但如果可以观察到原来的玉种也可以按原玉种名定名。

7、碧玉

碧玉:

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的软玉。

分为两种,其一种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较纯净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杂质多,常含有黑色矿物包体。

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强光下仍是深绿色。

某些碧玉与青玉不易区分,一般颜色偏深绿色的定为碧玉,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五、人们常用的鉴定方法

1、以和田玉的特征来鉴定

颜色

各种玉石都以自己特征的自然色彩,引人喜爱,而登上世界珍宝之位。

玉石行家对颜色非常重视。

颜色不仅是评价和田玉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划分和田玉种类的主要依据。

和田玉的颜色是各种玉石中的佼佼者,以它特有的玉色而倍受珍视。

和田玉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

和田玉有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四种基本色调,还有一些过渡色,如清白色、灰白色等等。

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截脂的羊脂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