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39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9 大小:71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9页
亲,该文档总共1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1单元负数

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

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2、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

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

0℃代表什么意思?

-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

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

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

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

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

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

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

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

(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

同学们能说说“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

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存入200元和支出100元、存入450元和支出63元吗?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绿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四、作业布置

1、先读一读,在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8+2317-415.5-0.70.0040

正数:

()负数:

()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2、6题。

 

第1单元负数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教学目标】

1、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初步体会直线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难点:

充分理解正数、0、负数,能正确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白板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教师:

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教师:

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4)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

从0起往左依次是?

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师及时小结: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

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3、4、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四、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7、8题。

 

第2单元百分数

(二)

第1课时折扣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难点:

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

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

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

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5)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

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打八五折怎么理解?

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80×85%=153(元)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

以谁为单位“1”?

②学生试算,独立列式。

③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并板书。

3、提高运用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200元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个,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个商品售价多少元?

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让学生明确:

“折上折”相当于连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绿色圃中小学教育com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第2单元百分数

(二)

第2课时成数

【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的含义。

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

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绿色圃中

2.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难点:

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

例如,报纸上写道:

“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

(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成数的含义。

成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新闻报导,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成数分数百分数

二成十分之二20%

(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

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

350×(1-25%)方法二:

350-350×25%

=350×75%=350-350×0.25

=350×0.75=350-87.5

=262.5(万千瓦时)=262.5(万千瓦时)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第4、5题。

四、课堂小结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第2单元百分数

(二)

第3课时税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可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绿色圃中小学教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难点:

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

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

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销售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中需纳税部分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中需纳税部分的9%缴纳增值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中需纳税部分的9%缴纳增值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9%是增值税与营业额中需纳税部分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增值税占营业额中需纳税部分的9%,题中“10月份的营业额中需纳税部分是30万元”,因此10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中需纳税部分就是30万元的9%。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

30×9%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9%=30×0.09=2.7(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8题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第2单元百分数

(二)

第4课时利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

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

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

利率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

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

然后评讲。

(要填写的项目:

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5000+5000×2.10%×2

=5000+210

=5210(元)

答:

到期后可以取回5210元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2.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3、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2.10%,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

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什么叫本金?

什么叫利息?

什么叫利率?

如何计算利息?

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

第2单元百分数

(二)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知识点

内容摘要

解题关键

折扣

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

原价×折扣数=现价

1、找准单位“1”

2、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成数

几成表示百分之几十

税率

应缴税额=各种收入应纳税部分×税率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取回总钱数=本金+利率

二、综合运用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

“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

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

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2×50

=230-100

=130(元)

115<130,

答:

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考:

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折上折”是什么意思?

怎么计算呢?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

提示:

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第2单元百分数

(二)

第6课时生活与百分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设计合理存款方案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信息搜集的全过程,提高搜集信息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难点:

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

教学教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学生课前搜集现在的利率和存款方案

教学过程:

1、活动1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储蓄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生活中离不开百分数,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生活与百分数。

(板书:

生活与百分数)

师:

昨天我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教材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汇报现在银行的最新利率,并进行对比。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

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

(向学生介绍:

国家为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来随时调整利率。

2、活动2

(1)调查理财方式。

师:

除了以上关于利率的事情,你们还调查到了什么?

生1:

我还调查到了银行除了有普通储蓄存款外,还有一种是购买国债。

师:

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1: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券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生2:

我补充一下,教育储蓄存款的利率和整存整取的定期利率一样。

六年期的按定期5年的利率。

生3:

我还调查到国债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它的利率比定期利率要高很多。

三年期年利率是5%,五年期年利率是5.41%。

师:

你们了解得真详细,这下我们大家对国债就更清楚了,谢谢你们。

师:

板书国债的利率。

(2)提出探究问题。

课件出示:

李阿姨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请你帮李阿姨设计一下,黑板上的三种理财方式哪种的收益更高?

(3)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三种方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先让学生讨论清楚三种储蓄方式,然后自己独立思考,再列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发现本金和存期相同时,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3、千分数和万分数

(1)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千分数。

千分数也叫千分率。

与百分数一样,千分数也有千分号,千分号写作“‰”。

例如:

某市2012年人口总数是3500000人,这一年出生婴儿28000人,该市的人口出生率是8‰。

2011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4.79‰。

(2)万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

万分数也叫万分率。

与百分数一样,万分数也有万分号,万分号写作“

”。

例如:

一本书有10万字,差错率不能超过1

,即该书的差错数不能超过10个。

4、全课总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1)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

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

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

你喜欢圆柱吗?

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绿色圃中小

2.教学例1:

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

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

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药水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

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

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

第2课时圆柱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一些圆柱形建筑物以及其他圆柱形物品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例2:

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

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

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

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绿色圃中小学教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9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2~5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

第3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

怎样求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绿色圃中小

二、教学新知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