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42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docx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

不情愿的道歉

  

情景表现:

  三个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个要从上面滑下来,其中一个非要从下面往上爬,另一个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远远看着这一情况的我来不及制止,就见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惯性中滑了下来,脚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脸上,细嫩的小脸上沁出血丝来……

  大班的老师恰巧过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责骂“肇事者”:

“涛涛,我就知道你最调皮,看你做的好事。

”孩子吓得不敢说话。

老师生气地拉着受伤的晓雨去了保健室,几分钟后,老师把三人叫到一边继续未完成的“教育”,“你们说说,刚才是怎么回事?

”三个人都低着头,涛涛嗫嚅着把事情说了个大概,老师叹了口气,对涛涛说:

“你看看,你都把人家踢成这样了。

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

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弄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

”涛涛低着头说:

“是。

”老师说:

“这就对了。

快对晓雨说‘对不起’。

”涛涛绞着手,不说话。

老师又要求说:

“快向晓雨道歉,说‘对不起’!

”涛涛停顿了几分钟后,才不情愿地抬起头对晓雨说:

“对不起。

”晓雨回答说:

“没关系。

”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涛涛说:

“以后不许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听见了吗?

”涛涛点点头。

“好了,去玩吧!

问题分析:

  这位教师对问题的解决是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

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

  我认为教师调解应该一步一步地引导双方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当事的幼儿有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对错呢?

涛涛的道歉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无意的,而且认为是晓雨错在先。

事实上从滑梯下面往上爬本身就是危险的,老师也应该禁止过,错误的造成是可预见的,既然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师应该就事论事,了解问题的实质,一分为二来处理,换言之,难道谁受伤谁就没错吗?

同时,老师还可以就此事件对全班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以此为鉴,以绝后患。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如何引导孩子融入集体

  

案例1:

上幼儿园的女儿在集体跳长绳时经常举起胳膊跳,老师怕绳子打到她,提醒她:

“乐乐,把手放下!

小心打到你!

”两次提醒后,孩子还是依然如故。

老师又说:

“乐乐,把胳膊挨着身边放就好了,你看像某某同学那样!

”孩子看了看,不高兴地到一边玩去了。

类似的集体活动中,如果老师提醒她或者没把她作为榜样,她就退出到一边自己玩去。

  案例2:

小朋友们在玩丢沙包的游戏,乐乐被沙包丢中罚出场时,表现得特别激动,哭着不愿意离场,我们一再要求她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她就很生气地表示不想玩这个游戏了,然后到一边自己看花草去了。

  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的策略

  1.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定势

  学会换位思考是孩子平衡自身与同伴、与集体关系的前提。

学会了换位思考,孩子就能理解自己抢玩具,别人会伤心的;集体的规则若不遵守,会让别人不愉快……换位思考能促使孩子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我要妈妈陪我玩》。

  红红每天晚上都会和妈妈一起游戏、一起看书。

可是妈妈今天晚上要写东西。

妈妈在书房工作时,红红跑过去说:

“妈妈,你陪我玩吧。

”妈妈说:

“宝贝,妈妈今天晚上要做事,没时间陪你玩。

让爸爸陪你玩,好吗?

”红红只好去找爸爸。

没几分钟,红红又跑进来找妈妈:

“妈妈,爸爸什么都不会玩,我就是要你陪我玩。

你不陪我玩,我就不喜欢你。

”红红的妈妈不知怎么办才好。

  红红的行为很明显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

这种思考方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的阶段。

妈妈不用着急,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

“妈妈今天有工作要做,如果不做完,妈妈会被批评的。

”同时告诉孩子:

“如果你不再来影响妈妈,今天完成了任务,明天就可以陪你玩了。

要是反复缠着妈妈,妈妈会做得更慢。

  2.引导孩子逐步掌握交往技能,让孩子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交往技能包括倾听、表达、换位思考、问题解决、分享与合作等交往策略。

良好的交往技能可以帮助孩子融入集体。

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玩打电话、当小老师、为孩子录音等游戏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打电话游戏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干什么,描绘周围的环境和看到的事物等。

当小老师是孩子最愿意干的事情了,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偶尔故意捣乱,让孩子思考怎样好好听讲。

家长还可以将孩子所讲的故事、儿歌或唱的歌曲录下来重放,当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会很开心,会讲更多的故事。

  3.鼓励孩子同伴交往,让孩子在自然后果中体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自然后果是指利用孩子违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合理的惩罚的方法。

如当孩子在某一游戏活动中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通过暂时剥夺其参与游戏的权利来惩罚他,目的是让他知道参加集体活动是要遵守一定规则的。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实录:

  班里有个叫胡骏的孩子,一直让我很头疼。

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

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胡骏的名字。

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角色,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情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

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

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

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

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

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

区域活动结束后,胡骏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

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

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

早晨,胡骏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摆放整齐。

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

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

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

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胡骏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小朋友夏寒,教她怎么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

当天的评价活动,夏寒就讲了胡骏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胡骏改正了错误,现在很棒。

我看到了胡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相信胡骏以后会越来越好。

  分析与思考:

  通过胡骏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

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

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

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

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大班幼儿礼仪个案分析

幼儿姓名:

洁洁

观察环境:

大班

幼儿个案:

洁洁小朋友是一个很乖巧、淘气并且爱动的一个小女孩。

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她做什么事情都很大胆,老师来了她喜欢告状,最让我头疼的就是老师上课的时候,她总爱搞小动作。

平时小朋友已经摆好的小椅子,她想要哪个椅子,就趁小朋友喝水或入厕的时候,悄悄的将小朋友的椅子换走。

我也和她单独也谈了几次,但她总是点点头,说自己知道了。

在学习知识上,能力上,她表现的也很好。

所以我相信在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她一定是最棒的。

案例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她这样的表现呢?

离园时我与她爸爸进行了交谈,从她爸爸那里了解到,她从小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长大。

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陪她。

在家都一个在玩,再加上对孩子的一些特殊的“爱”导致洁洁在幼儿园喜欢告状。

采取措施:

1、为她创造一个与孩子平等的环境,当孩子有小动作时,或经常告状等情况,我跟小朋友经常讲这方面的行为是否对或错,什么样的孩子是老师所希望的,总有小动作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进行延伸教育,在孩子们面前都表扬她表现好的一面,同时也单独找孩子谈,怎样做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2、要求她的母亲抽出时间来让孩子感受母亲的关爱。

让她觉得老师和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她具有安全感,减少她心中的压力。

另外和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

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她的一些行为,给她改掉坏毛病的时间。

3.通过家园互动,引导她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对的,什么样的做法是错的。

通过幼儿的讨论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同时也呼唤所有的小朋友都努力去做完美的人。

效果反馈:

通过几个月的礼仪教育后,她完全向变了一个人,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上课没有小动作了,而且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帮助小伙伴做事情,每天饭后主动扫地,特别是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她的演讲能力有了新的突破,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已经看到了成果,所以我希望我们所有的教育者,都以一视同仁的良心去面对你的孩子,真正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人格。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我不想玩

活动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陆续的选择了她们喜欢的区域开展活动。

这时,我看到班级的峻豪还是坐在椅子上,没有去参加活动,我就过去问:

“峻豪,你不去玩吗?

”他没有做声,只是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

我看他不出声就说:

“你想玩的时候你就自己去行吗?

”他只是点点头,过了七、八分钟,我还是看他趴在原来的位置上没动。

于是,我叫来大宝跟他说:

“大宝,你去带张俊一起去积木区玩好吗?

”大宝跑过去,说:

“峻豪,我搭了一个汽车,我带你去看看好不啊?

”他拉起峻豪张俊的手,峻豪被带到区角玩。

后来,我发现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还一起讨论用积木搭建什么东西。

  

  分析:

峻豪的最初的表现来看,该孩子不是很主动。

怕陌生,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又刚刚转进来,见同学了有点陌生。

没有人去主动跟他玩的时候,他不会去玩。

  

  措施:

针对这样的孩子,我给他创设机会,让他有机会和小朋友认识、游戏的机会。

让他能尽快适应环境。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今天,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今天早上,小班的马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

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

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小小扔掉手里的花瓣,绷着脸、怒目圆睁,发起了脾气,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出愤怒的“哼”、“哼”声,从我手中挣脱掉,跑到班级的队伍里。

我一下子笑了:

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摘花的行为是错误的,可是知道做错了也不能这样发脾气啊。

我早就听他班上的老师说,小小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特别倔强、特别爱发脾气,还是个只能夸不能批评的孩子。

  老师分析小小的这些个性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

  确实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亲眼看到:

小小的奶奶送小小来到班上,当老师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个体成长档案》带回家被小小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小小的奶奶当着小小的面,马上对老师说:

“不是小小画的呀,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小小啊,是奶奶画的。

”小小奶奶又拉着小小的手说:

“不是我们小小画的,我们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

老师不会批评小小的,老师要批评就批评奶奶吧!

”我和老师都叹着气、摇着头:

维护孩子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啊!

老师每次跟小小的家长交流小小的表现,想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小小做完操,我来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试探着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进行好的沟通。

小小一看我又开始发脾气了,这次脾气发得比上一次更厉害,脸使劲憋着,眼泪都要出来了,双手叉着腰,一边跺着脚嘴里一边发出愤怒的“哼”、“哼”的声音。

我依然笑着说:

“小小,徐老师跟你说说话好不好?

”小小一下子哭出来了,对着我就踢了一脚。

  挨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的一脚,我不觉得有丝毫的怨气。

  我只是担忧:

这样的孩子如果一直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如果教师和家长都任由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如此发展,孩子的将来会怎样呢?

家园共育中教师究竟怎样与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呢?

面对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呢?

  我反思:

我今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

对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应该直截了当。

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喜欢我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时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说不定会有效呢!

即使家长工作做不通,教师也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啊?

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这一脚踢得我有了“今后多多跟小小接触”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小护士的问题

背景:

在《我们的身体》主题背景下,我们预设了角色游戏主题《爱心医院》。

首先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到医院去接触最多的就是打针、吊盐水,所以幼儿应该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我为他们创设了挂号处、治疗室、注射室等环境,让幼儿能够反映出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环境创设时,我还特意在医院“注射室”里,为他们挂了几只盐水瓶。

实录一:

  刘宏达小朋友来到医院做护士,夏夏小朋友来看病,没有更多的交往,夏夏只是将手放到盐水瓶下面,刘宏达马上心领神会地来给她吊盐水,她用力将盐水瓶上的管子往下拉,连到夏夏的手背上,可是管子刚放到手背上,就滑落下来。

刘宏达又拿管子重新放上去,又滑落了,反复试了几次,可是没有成功。

她停了一会儿对夏夏说“你用手按住,一会儿盐水就吊完了。

”夏夏欣然同意了。

听话地用另一只手按住管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实录二:

  这时昊昊来看病了,欣欣让他吊盐水,他坐在椅子上,把手伸给欣欣,欣欣将盐水瓶的管子连到他的手背上,还对他说:

“自己按好。

”昊昊不情愿地用另一只手按住管子,欣欣则东张西望起来,我知道她在寻找需要的东西,但是找不到。

我走近欣欣问:

“你想要什么呀?

”她认真地回答:

“要用胶布把它贴住的。

”一边说一边指着昊昊的手,听了她的话,我马上取来玻璃胶,“这个可以吗?

”她看了看,从我手上接过玻璃胶说:

“可以的。

”可是玻璃胶她不会用,于是我把方法教给她,她一学就会了,马上撕下一条贴在昊昊的手背上,还对昊昊说:

“别动。

”说完就转身去做其他事情了。

过了一会儿,她又转过身,把昊昊手上的玻璃胶撕下来对昊昊说:

“好了。

”昊昊高高兴兴地走了。

案例分析:

1、实录一中,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为了使游戏进行下去,她一直在尝试想办法解决。

在没有找到现成材料时,通过和同伴协商解决问题,得到了同伴夏夏的配合。

可见在游戏中孩子们面对困难已经不再像小班幼儿那样放弃游戏。

而是开始尝试解决问题了。

2、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在游戏中的替代行为还处在萌芽状态,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寻找适合自己游戏中需要的材料,因此在实录二中我介入了游戏,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游戏,与幼儿共同寻找适合的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找不到需要的辅助材料,我为她解决了困难,支持了她的游戏,同时让她学会了使用玻璃胶的方法。

教师的介入使她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她是十分愉快的。

因此教师的介入是有价值的。

调整:

1、刘宏达小朋友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是因为教师创设的环境不适合幼儿的游戏,找到原因后我马上对环境进行了调整,让孩子又回到了游戏中。

2、在这个游戏案例中,刘宏达小朋友需要的材料玻璃胶是属于工具一类的,我想在以后的游戏中孩子们还会遇到类似的困难。

应在班级创设一个工具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自己取放小工具,引导和支持他们在游戏中自己解决困难。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

一、案例现象杨帆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可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

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观察二:

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

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观察四:

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强。

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我们这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

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三、措施与效果: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杨帆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

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

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述。

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

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现在,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现在杨帆已有了可喜的进步。

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大班幼儿个案分析:

坐不住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

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场景一: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

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

“老师,你看明明。

”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

“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

”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可儿接着又说道:

“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

”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

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听到了。

”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

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

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明明的消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

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明明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明明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明明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助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明明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明明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