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51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docx

20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6

云和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对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调查与研究

 

 

课题组组长:

102班瞿丽玲

课题组成员:

练海涛叶海慧谢康

指导老师:

傅大威

课题研究时间:

2006年11月——2007年6月

课题组成员:

练海涛叶海慧谢康

一、课题提出

随着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加强,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目前,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呢?

对此,我们高一

(二)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确定研究目的,提出课题方案。

目的:

提高广大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二阶段:

对学生进行调查。

我们在课余时间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都是中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第一手材料。

(调查报告附)

第三阶段:

把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完成报告。

我们小组的几位成员把调查问卷分类研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次调查。

三、研究的内容:

我们针对中学生的写作进行了调查,

以为定了题目就可以调查了。

经傅老师的指导我们才明白只有明确了调查的内容我们才能知道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我们想研究的主题。

通过全组和傅老师的讨论我们将研究的内容确定如下:

1.调查了解了学生写作的构思;

2.调查了解了学生写作是否用文采及运用了哪些文采;

3.调查了解了学生写作是否有特色;

4.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和好处。

四、调查情况与结果分析

1、调查情况分析:

写作文思想内涵调查

作文构思

作文文采

作文特色

不会

60%

40%

45%

55%

30%

70%

通过对高一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家有喜欢写作文也有喜欢的。

写作时会构思的占了绝大多数;作文文采占的比例系数差不多,但还是没有的多一些;作文特色就相差很大了,绝大部分都是没有,这说明了同学们对写作的思想内涵在一种程度上还是比较弱。

在这次调查中,除了这三个,还有一题是好处。

有65%是认为写作能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对写作的兴趣与爱好,增加文采,增强知识,有益于练字,有益于对付考试,但有35%是认为没有好处,只是浪费时间。

我觉得同学们应该用一种正确态度对待写作,写作能够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试着慢慢去写作,多去看有益的课外书,增加大脑的知识。

可以选取自己美好的信念,请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试着去写一写吧。

2、调查结果分析

(一)、在审题与立意方面:

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要看到题对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可以叫做“戴着镣铐跳舞”。

有限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以用来规范立意和选材的大致范围,从而激活我们的写作动机和愿望,并迅速进入构思状态;不加限制,则又给我们以独出心裁,自由发挥的广大空间,为丰富文章内容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两个方面考虑得周密、细致,就不至于出现思路闭塞和文不对题的现象。

首先、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

如“难忘的教诲”这个题目,虽限定写教诲,但并未限定写哪一个人对你的教诲,你甚至可以写一件事对你无言的教诲。

而“难忘”一词的限制,反而可以启发你注意选材的严格与主题开掘的深度。

  其次、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

限制条件有两个以上,就要仔细分析。

如“我的第一次野外生活”,它要求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且是野外生活的经历,还要求是第一次经历。

如果注意了这样一些限制,就不会出错了。

  第三、要把握题面上的重心,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

像“我更喜欢这一幅漫画”这样的作文题目。

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让大家对所给的漫画加以比较、评论,从欣赏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其中一幅漫画的感受和理由。

如果仅仅根据某一幅漫画的寓意提炼观点加以议论,就偏离了中心。

本题的重心就在于一个“更”字。

  此外,如果遇到材料作文(含“话题作文”)之类的题型,则应仔细审视材料,反复研究命题意图,万万不可草。

(二)、在文采方面:

1.要选取自己拿手的文体2.要表达自己美好的信念3.要着笔生活中的小事4.要善用课本中的材料5.要利用你的阅读储备6.在驰骋想象中见真知

(三)、在思维方面:

“思维”,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

我们常说: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运筹”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否能“决胜”的关键。

作文同样如此。

作文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

也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结果,思维是作文的一种先前准备。

没有活跃、敏捷的思维,各种智能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因此,培养我们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也是发展我们学生智力、开拓思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文章立意,贵在新奇。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如果按顺向思维破题,可能角度不新、立意不佳。

这时不妨将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们思维的反向性上,即从现有的思路上返回来,从与他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逆向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方法,常常是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产生新的观点。

 社会是发展的,很多观念也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应灵活多变的看待曾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对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其实不光客观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属性,不同的写作主体由于经历、认识、素质、修养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有差异。

比如有一次我们以“0”为题,让我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

“0”这一个简单符号,有的说它像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有的说它像一口深深的枯井;有的说它像一轮红日;有的说它像妈妈滴滴的眼泪……不同的同学对“0”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指导我们看问题要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

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因素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其实,创新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我们的思维,标新立异,就能够写出一篇篇极富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四)、在思想感情方面:

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从实际讲,这二者也是互相联涉,分割不开的,“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精神。

在我们作文思想感情是否健康的具体操作上,说的通俗一些,只要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从写作的角度看,我们并不要求必须写真人真事,有时考题上也明确规定“可以编述故事”,但是,虚构的内容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

有的作文远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以写起来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内容荒诞离奇。

五、研究成果:

(一)、目前中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

通过观察了解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作文感到最痛苦的就是没米下锅,无话可说;最害怕的就是遭到否定和嘲笑,最渴求的就是得到鼓励和赞许。

作为我们,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变痛苦为快乐呢?

(1)让学生在赏析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通过赏析,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喜爱上语言文字,进而培养出敏锐的语感,体会到运用语言文字的快乐。

(2)让学生在生活中成为有心人。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按理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会急得抓耳挠腮找不到内容可写,或三言两语就交代完了呢?

因为我们大多不曾用心去感受,没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为了帮助大家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就应该让我们成为一个触觉敏锐的有心人,能够捕捉住生活中的亮点。

(3)让学生在鼓励中树立自信。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教师花了大量时间精批细改的作文本到了学生手中并不受重视。

看过作文本后,写得好的同学依旧写出好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写作能力不见提高,有的还越写越糟。

这是为什么呢?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批改不顺应学生的心理。

因为教师在作文本上修修改改删删,有的甚至直截了当地列数这不好那不好。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这的确是在真心帮助学生;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就会看到教师对他们的否定多于帮助,作文越来越高不可攀,自信心在削弱在丧失。

(二)对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建议

1、对学生的建议

(1)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细心留意你身边的事,自然就有写的了.

(2)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细心留意你身边的事,有感而发。

(3)平时看一些课外读物,其实那些书很有用的,家长和老师不怎么喜欢让看,但是对写作真的很有帮助。

(4)多看书,写日记。

2、对教师的建议

教师多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讲仅仅是对学生自己多看的指导,注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多看。

挤出语文讲课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刊。

从图书馆借出多于全班人数两倍的杂志,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阅读、摘录。

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摘一则剪报。

并对所剪文章写一篇评、感类随笔。

学生为了找一篇好文章,每周必须读相当数量的报纸,对许多文章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写随笔,则对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了。

长此以往,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读报、剪报、评报的习惯。

积累多了,知识自然也丰富了,“不意”之中,写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六、我们的感悟: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在精神上和知识上收获了很多,更加明晰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相信通过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会让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更加重视作文水平的提高。

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还要进行作文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和学习的体验,为同学们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助一臂之力!

关于中学生写作的体会与感想

写作对我们的好处

写作文的好处,可是多多的呀!

不用想,随便就可说出几个:

什么写作能力提高啊,可以挣稿费拉等等。

本来,我们认为写作文简直就是累赘,不仅让我们的手臂酸,还让我们的头脑混乱。

但是自从上了“创新作文网”后,我们发现传统观念——写作文是累赘来了个大转弯,成了写作文是天底最快乐的事情。

刚开始到创网络时,脑袋上面就有无数颗星星在转圈圈了。

但金国爸爸妈妈的逼打,不得不上网去。

当我们看见上面的创网币时,心就不由得动了起来,心想一定要多得点币。

虽然现在还不能白版,但是我们会努力,好好发作文,在说我们的作文水平也有在提高啊。

我们为此很开心。

我们要加把劲,多得精华,多发作文,还要发到杂志上面去。

我们为这个梦想一直拼搏着。

渐渐的,我们觉得写作文并没有那么困难了。

我们发现,写作文其实是很快乐的,不要把他看做一件很困难的事,其实写作是很好的,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语言能力,写作等里就能提高,更显出自己的学问高低。

只要你用快乐的身心,去体验写作的好处就一定能观察出的。

发现观察,体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写作文并不是困难的事哦,只要你去实践,用心体验,那你也会有跟我相同的认识。

 

作文的技巧

1.认真审题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

题目常常是文章的高度浓缩。

一篇文章纵有千言万语,若浓缩成一二百字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若浓缩成几个字就是文章的题目。

离题,是文章的最大毛病。

审题,必须从构成题目的每个词入手,理解题目对文章作了哪些规定和限制。

比如《课余生活给我带来了乐趣》,要抓住课余生活、乐趣这些词

2、要有明确中心

文章的中心,就体现了我们对某人或事物的认识,表达某种感受,也是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中心要明确。

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应该一目了然,毫不含糊。

中心要正确。

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去描写人和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中心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避免中心过多。

3、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

总是跟在别人后面,别人这么写,我也这么写这是最糟糕的。

因为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思考的方式,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可能一样。

写作活动,要求把自己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的东西,通过大脑的特殊加工,租界内成一片全新的文章,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假如总是重复别人写过的内容,习作水平永远不可能提高这种文章也没人想去读,这样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

4、认真写好我的感受

有些人写文章时,常常因为所写的内容缺乏切身体验,只重视叙事和状物,不太善于表达感受,急急忙忙完成一篇习作,结果总是干巴巴的。

第一,要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对所写的内容经常要问一问自己:

“这时候我在想什么?

”“我觉得怎么样?

第二,作文要思考怎样把我的感受在文中体现出来。

第三,初稿写出以后,要反复、认真的修改,看看有没有把我的感受写具体。

第四,在平时阅读书时,要认真学习哪些优秀反问是怎样表达感受的对文中感人的要多读,边读边体会。

写作文的好方法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我们经常会抱怨着:

“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

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

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

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

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

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我们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

如:

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

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我们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们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

如今学生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

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

在学习中我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

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

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用一些我们的佳作,印发给大家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

这么一来既增加了我们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

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写作是一种创作。

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观察积累,记忆储存;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在学习中,我们建议大家多多阅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大家多收集模范文章和剪报,抄写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记熟和运用。

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学写作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只要下定决心肯学,一定能学好

作文的构思

我们知道,盖房屋先要立屋架,写文章先要进行构思.所为构思,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也指作者孕育作品的过程,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确定表现形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构思周密,巧妙,写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善于构思,匆忙下笔,往往文思不畅,言而无序。

常用的作文构思方法有哪几种呢?

一.“多次性”构思。

老舍曾说过:

“在头脑里多转几个圈子。

”我们知道,写文章,特别要分析研究材料,酝酿提炼主题,然后再布局谋篇,只有这样,才能写好文章。

至于主题不是一挥而就的,材料不是取之便可用的,因此,在头脑里,反复思考,多转几个圈子,构思好文章也只有“多思深思”了。

二.“滚雪球”构思。

所谓“滚雪球”的构思方法,就是根据题目提供的线索和给人的最初产生的想法,展开联想,材料不断充实,认识逐步深入,最初的想法越来越丰富,就像滚雪球一样。

在此,我们应明白的是,“滚雪球”构思,不是不加取舍地将所有联想到的事物兼收并蓄,乱“滚”一通,而是只将有意义且与题目有本质联系的材料“滚”进去,并将这些材料合理地安排,组织起来。

构思的方法,当然有很多,如“诱发性”构思,“多角度”构思等,总之,更重要的是要搞懂:

构思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边写边调整,完善原先的设想。

要根据题材,文体,个人不同的构思习惯以及读者心理需求等因素来决定构思方法。

同学说作文最难的是构思。

其实,构思并不神秘,只要认真学习,积累材料,多加思考,反复实践,是可以解决“构思”这一难题的。

如何去构思呢?

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

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

因此写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要审清题目,确立深刻的主题,选取新颖的题材,接下来就应该进一步地精巧构思。

我们觉得只有构思精巧得当,我们才能塑造出更好的艺术形象,表达更深刻的主题。

精巧的构思除了表现在角度的选择外,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

文章思路独特别致,收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不错。

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化,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除了上述这些以外,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文章情节的起伏。

一篇文章的情节是很关键的。

如果情节没有弄妥当,那就会让读者不能很好的去领会了。

那如何去做呢?

那就让我们来告诉你吧。

第一.设置悬念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

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出人意料的结局

结局即矛盾得到解决的阶段。

结局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处在高潮之后,但也有一些作文,情节发展到高潮就结束了,形成异峰突起、情

节陵转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三.制造波澜

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应该组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

写作还需要“美”

“美”是无所不在的,有自然和谐之美,人伦道德之美,体育竞技之美,建筑雕塑之美等等。

题目要求所写的应该是社会生活方面的美。

这种美,在广播上可听到,在报纸上可看到,但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去观察,去发现。

在学校,在家庭,在工厂,在商店,在街道,在车上……总之,凡是有人群生活的地方,都有美的存在。

罗丹说: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文章“美”,能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思考,增添文章的色彩,使文章更加抑扬顿挫。

那我们就从我们生活中最长见的举个例子:

一位年轻母亲领着孩子挤上公共汽车,她本来想找近旁一位乘客给孩子让个座位,突然想到德国小孩乘车是必须站着的,又改变了主意。

她问孩子几岁了,孩子说5岁了。

她说:

“5岁就是小大人,是男子汉。

男子汉是不需要别人照顾的,相反,应照顾别人。

”于是,这位男孩便挺挺的站立着,路经几站有人下车留下空位,他都让给了别人。

这就说明了美也是体现文章好的一幕。

七、指导师的评析:

高一

(二)班以瞿丽铃同学为组长的四位研究性学习课题成员以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热情,在调查研究中克服了种种困难,

完成了《关于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调查与思考》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调查研究中,几位成员深入实际,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获得了第一手材料,为圆满完成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课题结合目前中学生的实际,对中学生作文现状作了客观的论述,并对学校、教师及广大中学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体现了课题小组成员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素质。

相信此课题会对中学生的写作及语文教师的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