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59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考点训练之记叙文阅读

(二)

(一)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

“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

”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

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

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

”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

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

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

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

我说,“是吗?

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

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

”我呆了,想着他们可

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

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

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

学后踏雪访梅去!

”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

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

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我”自称患有咽炎,_____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_____。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

【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

(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2)分别说说你对【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

 

【答案】

1. 学生们卖力的献计献策 、 “我”带领学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

 

2.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腊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2)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

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3.

(1)芬芳的腊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芬芳的腊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5)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4.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甲】文中的 “抹、贴、按、写”以及【乙】文中的“迎、敲、笑”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

【甲】文中的“仔细”以及【乙】文中的“狡猾的目光”可以看出神态描写。

(2)【甲】段:

小胖将原来的“恨”用力抹掉并改成了“爱”,表现出小胖内心的转变,体现出小胖内心对“我”的接受,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乙】段:

“我”面对老师假装发怒时,拿起石板一迎,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二)瘸叔出行

曾立力

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

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

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

“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

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

”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瘸叔打了个寒颤。

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一小段就停住了,瘸叔心里就打起了

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

但是已经开了门,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瘸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

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

走近一端详:

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

估摸着是石头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瘸叔一直走背字。

小时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

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

经常叹气说:

“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

咸鱼翻身?

想都别想!

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

⑥石头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

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

看到瘸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

他三番五次来劝瘸叔:

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

可石头说破天,瘸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头说的宝贝?

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

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

黑暗中瘸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

风架着瘸叔继续前行。

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

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

路旁,风中干硬的树枝,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

抽得他跌跌撞撞,一路歪斜,样子十分狼狈。

⑨突然,眼前一道白光,刺亮。

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

顿时瘸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跳到嗓子眼上,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

瘸叔一路狂奔,大声喊道:

“我抓到大鱼了!

年年有余!

年年有余!

⑩瘸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就见石头匆匆追来。

老远就冲他道喜:

“恭喜瘸叔!

贺喜瘸叔!

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

好兆头!

”话音没落,就拉着瘸叔与鱼来了个新年自拍,还贴着瘸叔耳根意味深长地说:

“这鱼哟,市面上稀罕得很!

⑪彤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

瘸叔这才看清楚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

⑫这时天已放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

瘸叔又点燃了剩下的鞭炮,眼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石头这一人物形象。

石头是一个具有志存高远、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秀品质的________(指明人物身份)。

2.从全文看,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谈谈你对小说中“出行”词含义的理解。

 

【答案】

1. 

(1).乐于助人   

(2).聪明机智(心地善良)   (3).大学生   

2.插叙,交代了瘸叔瘸腿的原因和近年来瘸叔的不幸遭遇,解释了瘸叔悲观消极态度的原因,与前文石头鼓励瘸叔相呼应;塑造出了一个屡受生活打击而失去生活信心的人物形象,引起读者同情,为后文瘸叔出行有所收获的剧情埋下伏笔。

   

3.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树枝随风摆动的动作拟成人物抽打的动作,使得此刻的情景更为具体形象;“毫无情面”“抽打”等词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侧面体现出瘸叔心境的凄凉。

   

4.“出行”在文中有两层含义,表面是指“新年外出找个好彩头”的行为,是文章的主要叙事情节:

深层含义则是指瘸叔在外出过程中,因为他人的关怀和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彩头,又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之火的这一过程: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内容到内涵上都機括了全文的精神主旨

(三)锈刻在土地上的家风

①如果生活是一本书,那么爷爷一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简单而深情。

 

②爷爷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这个离县城五公里的村庄。

按说离县城这么近,村庄应该很开放。

但是土墙,茅草,固执的观念,让它保留着古老的模样。

爷爷一生都在这个小村庄里遥望与幻想。

 

③我出生的那一年,爷爷81岁。

但是他还像壮劳力一样侍弄着40多亩地,耕种、除草、收获……动作慢了,但是进度一点也不输别人。

伯父和父亲劝他让别人种一些,他总是不愿意。

“人就和工具一样,越用越好用,不用就会生锈的,我还能干得动。

”实在没有办法,父亲瞒着爷爷去找别人种,那时候,还要交公粮,所以给人总要拣好的。

爷爷知道后,很是着急,但也没有办法。

等父亲外出打工后,爷爷又和人家好说歹说,将地要了回来。

在我记忆里,爷爷是没有睡过懒觉的。

有一次我说出这个感觉后,隔壁二大爷说,我都没有见过他睡懒觉。

那一年,二大爷75岁。

 

④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上的事情总是忙不完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有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都是围绕着土地的。

爷爷总是一如既往,他的所有希望和憧憬都给了这块土地,我一直不理解,那些熬人的单一颜色,那炽烈的阳光有什么吸引力?

⑤春天万物丛生,农民们也在翻新土地,准备养种。

这一年由于我生病打乱了爷爷的“战略部署”。

别人家的地都翻新了,只有我们家的地,还是冬天时候的样子,有一些小草探头探脑地升了起来。

胖婶来我家的时候,我已经活蹦乱跳了。

胖婶说,黄八斤翻地的时候,将地界的位置挪动了,估计占出来二分。

黄土地上的五谷杂粮塑造了人的淳朴,但是也滋生着奸猾与贪婪,总有一些人愿意用一些不为人所齿的手段。

我们本想着爷爷会发火,但是爷爷没有吭声。

奶奶和胖婶已经义愤填膺了。

爷爷反而劝说,没关系,黄八斤家人多,占一点就占一点吧,都是乡里乡亲的,找个合适的机会说一声,明年再弄回来就得了。

 

⑥这件事情本应该结束了。

但是胖婶却不肯善罢甘休,到处散播爷爷说的这些话。

爷爷在村里算是年长之人,就有人要打抱不平,都被爷爷劝回去了。

只是到了收割的时候,黄八斤在一天天将黑的时候来叫门,我早早就听见了,将拴着的“元宝”放开,我对元宝耳语,进来的话就咬他。

当然,最后“元宝”在爷爷的训斥中败下阵来。

黄八斤肩上扛着一口袋谷子。

 

⑦“你这是作甚?

” 

⑧“叔,我是被土坷垃扎了脑壳了,这是我占得那二分的收成,我一颗也没贪得。

” 

⑨“这你拿回去,这事已经被风吹干了,你还记得这,这些你拿回去,你日月紧。

” 

⑩爷爷的话很少,也就听不到他说东家长西家短,得空的时候,他宁愿逗我和三哥玩。

但爷爷也有很严厉的时候。

有一次,我俩玩弹弓不小心打碎了小顺风家的玻璃。

本打算悄悄地溜走,却被小顺风发现了,小报告就像风一样,一下扩散开来。

他妈妈带着小顺风找到我们家。

爷爷让我俩说当时的情况,我俩支支吾吾,谁也不愿意说。

这一次我们幸运地品尝了爷爷拐杖的滋味。

从那次以后,我们再不小心打碎了别人家的东西,就不敢隐藏了,尽量是主动地去承认错误。

奶奶的数落是免不了的,爷爷却从来都是投来赞赏的目光。

⑪爷爷完成自己这部著作的时候,我18岁。

那一年我正备战高考,很少回家,得知爷爷去世的消息,是我一模考试以后,我正在纠结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是否正确。

明明是自己做的,却将步骤忘记得一干二净。

这一个消息,直接让我的脑容量清零,一片空白。

  

⑫爷爷一生都是在这个小村庄里度过的。

窑洞几间,薄田几亩,没有人生的辉煌,没有家财万贯。

当这一幕幕的情景犹如电影般在我眼前过的时候。

我这个18岁的少年明白了,就是这个平凡的老人告诉我:

做人要勤奋、要和善,要勇于承担。

⑬如果要为爷爷这本书拟一个书名的话,我认为是:

一个好人。

或许这可以成为我们家不变的家风。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第④段是过渡段,交代了爷爷与土地的关系,为下文发生占地事件做铺垫。

B.选文第⑪段画线语句运用

比喻手法,委婉地暗示了爷爷已经去世的事实。

C.选文中对胖嫂这个人物的语言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其爱管闲事的性格特点。

D.选文在刻画爷爷形象时,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爷爷的勤劳、和善。

2.阅读选文,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3分)

 

具体事件

爷爷的做法

父亲背着爷爷把土地分给别人种

(1)

黄八斤耕地时多占了爷爷的二分土地

(2)

(3)

用拐棍严厉地惩罚了我和三个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别人家的地都翻新了,只有我们家的地,还是冬天时候的样子,有一些小草探头探脑地升了起来。

(从修辞角度赏析)

 

(2)我早早就听见了,将拴着的“元宝”放开,我对元宝耳语,进来的话就咬他。

当然,最后“元宝”在爷爷的训斥中败下阵来。

(从描写角度赏析)

 

4.从选文第⑩段可以看出爷爷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分) 

5.“我”为什么把爷爷这本书命名为“一个好人”?

(6分)

 

1.(3分)C 【解析】C项可定位在选文第⑤⑥段,依据选文主旨可知,文中对胖嫂的语言描写主要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爷爷心地的善良,并非是为了表现其爱管闲事的性格特点。

2.(3分)

(1)好说歹说,重新要回土地;

(2)宽恕了黄八斤的行为;(3)我和三哥玩弹弓打碎了小顺风家的玻璃并隐藏了这个事实。

3.(6分)

(1)(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家的地由于“我”生病,爷爷无暇打理而长出杂草的样子,从侧面反映出爷爷对“我”的疼爱。

(2)(3分)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对悄悄挪动地界占地的黄八斤的憎恶,反衬出爷爷对邻人的和善与大度的美好品质。

4.(4分)从我和三哥在犯了错误后没有及时认错,被爷爷严厉地惩罚中表现了爷爷是一个重视诚信,对孩子严格要求;以及积极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正确引导孩子成长的人。

5.(6分)因为爷爷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好人”来评价,爷爷一生与土地为伴,勤奋劳作;懂得体谅宽容他人,心地和善;对孩子教育严格,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这些美好的品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人”。

(四)母爱浓浓柿子香

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

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②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

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③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

④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

家里的柿子树不算高,长势好的也就两人高,六棵树站成一排,好像一堵墙,成为小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⑤随着时间的变迁,柿子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便慢慢地到了成熟期。

刚到成熟期的柿子虽然也可以吃,但还没有熟透,有些涩口,口感相对有些逊色。

如果心不急,可以等上一段时日,等柿子周身熟透,就到了吃柿子的大好时节。

熟好的柿子口感面而甜,有点起沙,适合生吃。

⑥童年时期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得弥足珍贵。

⑦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

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

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⑧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

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几个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

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⑨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

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母亲还将柿子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

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⑩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

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⑪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起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

,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⑫我感恩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

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与柿子的未了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母亲给“我”摘柿子写起,围绕柿子展开叙事,思路清晰。

B.母亲教我们查数、认字,并且以筐里的柿子激励我们努力学习。

C.第⑩段写父母用柿子等果蔬接济大家,侧面表现出父母的善良。

D.本篇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文章以“母爱浓浓柿子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母

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加点词有什么含义?

 

4.为什么作者说,童年时期的柿子“如今想来,它是那么得弥足珍贵”?

(3分)

 

5.联系全文,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4分)

1.(3分)D

2.(6分)①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②文题优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③形象地赞颂了浓浓的母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6分)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澄澄的柿子喻作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的星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柿子的情状,表达了“我”对柿子的喜爱之情。

(2)母亲变着花样做的柿子美食,尽最大能力让“我们”吃得饱,吃得好。

4.(3分)童年时,柿子作为母亲的奖品,激励“我们”读书认字,还没上学,我们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柿子营养丰富,甜腻可口,伴随“我”度过了童年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5.(4分)内容上:

赞美母爱,升华主旨;结构上:

照应文题,收束全文。

(五)独草莓

肖复兴

    ①姐姐家在呼和浩特,她住一楼,房前有块空地,种着一株香椿树、一株杏树和一株苹果

树。

退休之后,姐姐把这块空地开辟成了菜园。

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每天乐此不疲。

姐姐一辈子在铁路局工作,年年的劳动模范,局里新盖了高层楼,分她新房,面积多出三十多平方米。

她不去,舍不得她的这片菜园。

孩子们都说她,如今,一平方米房子值多少钱?

你那破菜园能值几个钱?

却谁也拗不过她,只好随了她。

    ②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见到姐姐了。

今年,是姐姐的八十大寿,说什么也要来看看姐姐。

想想六十三年前,1952年,姐姐十七岁,就只身一人来到内蒙,修新建的京包线铁路。

那时候,我才五岁,弟弟两岁,母亲突然逝去,姐姐是为了帮助父亲扛起家庭的担子,才选择来到了塞外。

姐姐每月往家里寄三十元,一直寄到我21岁到北大荒插队。

那时候,姐姐每月的工资才几十元呀。

姐姐说起当年她要来内蒙前离开家时,我

和弟弟舍不得她走,抱着她的大腿哭的情景,仿佛岁月没有流逝,一切都恍如目前。

    ③来到姐姐家,先看姐姐的菜园。

菜园不大,却是她的天堂,那里种着她的宝贝。

特别是姐夫前几年病逝之后,那里更是她打发时光消除寂寞的好场所。

菜园被姐姐收拾得井井有条。

丝瓜扁豆满架,倭瓜满地爬,小葱棵棵似剑,韭菜根根如阵,西红柿、黄瓜和青椒,在架子上红的红,青的青,弯的弯,尖的尖……忍不住想起中学里学过吴伯箫的课文《菜园小记》里说的,真的是姹紫嫣红。

这么多的菜,吃不完,送给邻居,成了姐姐最开心的事情。

    ④菜园旁,立着一个大水缸,每天洗米洗菜的水,姐姐从厨房里一桶一桶拎出来,穿过客厅和阳台,走进菜园,把水倒进水缸,备用浇菜。

节省一辈子的姐姐,常被孩子们嘲笑,而且,劝她说现在菜好买,什么菜都有,就别整天忙乎这个了,好好养老不好吗?

姐姐会说,劳动一辈子了,不干点儿活儿难受。

想想,在风沙弥漫的京包铁路线上餐风饮露,这是她念了一辈子的经文,笃信难舍。

再想想,人老了,其实不是享清闲,而是怕闲着,能有点儿事干,而且,这事干着又是快乐的,便是养

老的最好境界了。

姐姐种的那些菜,便有她自己的心情浸透,有她往事的回忆,是孩子都上班上学去之后孤独时的伙伴,她可以一边侍弄着它们,一边和它们说说话。

    ⑤夸她的菜园,就像夸她的孩子一样的高兴。

我对她的菜园赞不绝口。

姐姐指着菜园前面绿葱葱的植物,我没认出是什么。

她对我说,这里原来种的是生菜和小水萝卜,今年闹虫子,我把它们都给拔了,改种了草莓。

不知怎么闹的,也可能是我不会种这玩意儿,你看,一春天都过去了,只结了一个草莓。

    ⑥我跟着她走过去,伏下身子仔细看,才看见偌大的草莓丛中,果然只有一颗草莓,个头儿不大,颜色却很红,小小的像红宝石一样,孤独地藏在叶子下面,好像害羞似的怕人看见。

    ⑦“孩子们看着它好玩,都想摘了吃,我没让摘。

”姐姐说。

我问她,干吗不摘,时间久,回头再烂了,多可惜。

姐姐笑着说:

“我心里盼望着有这么一个伴儿在这儿等着,

兴许还能再结几个草莓!

    ⑧相见时难别亦难,和姐姐分手的日子到了,离开呼和浩特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姐姐蒸的米饭,我炒的香椿鸡蛋,做的西红柿汤,菜都来自姐姐的菜园。

晚饭后,姐姐出屋去了一趟菜园,然后又去了一趟厨房,背着手,笑眯眯地走到我的面前,像变戏法一样,还没等我猜,就伸出手张开来让我看,原来是那颗草莓。

“你尝尝,看味儿怎么样?

”姐姐对我说。

⑨我接过草莓,小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