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68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docx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列表

一、词类

(一)词类:

汉语实词

词类

意义

举例

使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出门向东。

(1)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搭配。

例1:

他亲切的话语时刻浮现在眼前。

(名与动搭配错误)

例2:

它坚硬的目光变得柔和了。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错误)

(2)不要误用词类。

例3:

这是对他最大的讽刺和耻辱。

(名词误用为动词。

“耻辱”改为“侮辱”)

例4:

现在,世界流行着许多发达肌肉的锻炼法。

(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发达肌肉”改为“使肌肉发达”)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意义的词。

斑羚飞渡

上前出了桥

敬畏自然。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意义的词。

他是高而瘦的老人,我对他很尊敬。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我第一次约了十多个同学到家玩。

(1)数词、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2)数量词可以重叠。

(3)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①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数。

例5:

从3增加到

6:

“增加了100%”、“增加了一培”、“增加到两倍”。

②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减少到”。

例7:

从20减至5:

“减少了75%”、“减少了四分之三”、“减少到25%”、“减少到四分之一”。

当代词代替某类词的时候,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例8:

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

例9: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

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人。

和一群赤膊的人打架。

钟敲了十二下。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那些环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二)词类:

汉语虚词

词类

作用

举例

使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父亲因为忙,本已说好不送我,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从天安门往里走。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对于上面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注意介词“对”、“对于”、“把”与后面对象的搭配。

例:

书法艺术,对我真是一窍不通。

(是“书法艺术对我”,把“对”的对象搞错了)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出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荷塘,有些飒飒风响。

为什么呀?

注意“的”的正确使用。

她是本届奥运会上的我国的运动员的第一个摘取金牌的人。

(句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前三个)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呀,他什么时候……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三)词的意义:

单义与多义,同义与反义

词的意义

特点

辨析要点及示例

单义词

仅一个意义的词。

罗布泊(专有名称)元素(科技术语)

多义词

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

深:

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基本义)

②颜色重:

深红

③久,时间长:

深更半夜

④程度高:

深谋远虑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使用时注意辨析细微差别:

词义的轻重:

注视、凝视(轻——重)

范围的大小:

战役、战斗(大——小)

搭配的习惯:

坚定(立场、方向、信仰)

坚决(性格、意志、态度)

情感的褒贬:

聪明、狡猾(褒——贬)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相反:

对——错真——假

相对:

黑——白大——小

多义词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

老(幼少小嫩新)

褒义、中

褒义词

带有赞美、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

词的褒贬色彩有常用现象:

1以反义词表达感情色彩:

高尚——卑劣谦逊——傲慢

2同义却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赞扬——吹捧领袖——头目

3成语表达感情色彩

独断专行——集思广益敷衍塞责——全心全意

贬义词

带贬斥、轻蔑、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

中性词

不带褒贬色彩,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

注:

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二、短语与单句

(一)短语

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特点

示例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主谓

由表示被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组成:

(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

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1.配合得当:

(1)合乎事理。

(2)合乎语言习惯。

 

2.使用简明。

 

3.并列恰当。

例1:

质量增加

(主语、谓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可说为“质量提高“或”数量增加“)

例2:

发现困难

(动词、宾语配合不当,可说为“发现目标”或“克服困难”

例3:

一支动听的歌声

(修饰语不符合所修饰对象特点,数量词“一支”不能修饰没有数量限制的“歌声”)

例4:

非常笔直的路

(偏正短语修饰语堆砌累赘,“笔直”本身已包含了“非常”的程度)

例5:

台灯和照明器材

(“照明器材”已包涵“台灯”,要注意并列的内容是否恰当)

例6:

虚心接受、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

(应该是“征求”后才“接受”,并列动词的位置互调就合理了)

偏正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

(偏)定语+名词(正)(偏)状语+动词(正)

我的母亲

璀璨的珍珠

协调工作

无言以对

非常幽雅

动宾

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成分组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动词+宾语(谁、什么)

绽开笑脸

启迪心扉

敬畏自然

后补

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

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动词+补充形容词

打量一番

热极了

并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联合。

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观察研究

荒唐滑稽

注:

理解①能识别具体语境中的短语类型。

②能正确认识什么是句子成分。

应用①能应用短语正确造句。

②能辨别并纠正一些常见的句子语病。

(二)句子成分与句子使用

名称

句子成分

句子使用

说明及符号

举例

注意要点

病句示例

主语

=

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

东西。

1.成分搭配要合理。

 

2.句子结构要完整。

 

3.语序要合理。

例1:

在将要惜别的一刻,三年来同学们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在我的耳边回响。

(主语“愉快笑容”与谓语“回响”搭配错误)

例2:

他的考试已经被录取了。

(应该是他“被录取”,主谓搭配不当)

例3:

发稿后,赠送样本和稿酬。

(“稿酬”不是“赠送”的,动宾搭配不当)

例4:

我国的石拱桥有持久的历史。

(应该是悠久的历史,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5:

为国捐躯的人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主语是“人”,宾语却是“表现”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6:

听了杨利伟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

(能做主语的“他”放到了“使”后面,使句子缺主语)

例7:

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奔小康。

(“努力”干什么,没有说完,缺谓语)

例8:

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

(“走”什么,没有说完,缺宾语)

例9:

这是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修饰语之间语序不当)

例10:

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知识,为她的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修饰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

谓语

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

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时间、工具等

定语

()

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所属、性质、数量等。

补语

<>

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时间、处所、数量、时间等。

我惊恐<到了极点>

状语

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注:

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

单句由短语或单个词构成。

掌握句子成分及句子主干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局面表达和修改病句。

(三)句子的用途

句子名称

表达特征

示例

陈述句

陈述事情,用陈述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句号。

1.肯定的陈述:

以“是”字句或一般肯定句式表示。

2.否定的陈述:

以“不”、“没”、“没有”表示否定语气。

例1:

他是鲁迅。

例2:

他不是医生。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用疑问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

1.用“谁”“什么”“哪里”“怎样”“多少”“为什么”提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回答。

2.只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上疑问语调,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肯定或否定回答。

3.并列提出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4.以肯定否定相叠方式提问,要求作肯定或否定回答。

例3:

你上哪去?

例4:

这是他的吗?

例5:

你吃还是不吃?

例6:

你见没见过他?

祈使句

要求别人做或不做的句子。

用祈使语调,书面表达上,语气强烈用叹号,语气较缓用句号。

有表示要求和禁止两类。

例7:

你出去!

(要求类,表命令)

例8:

不准说话!

(禁止类)

感叹句

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

用感叹语调,在书面用感叹号。

例9:

啊!

多乖的孩子!

例10:

我进步了!

三、复句

(一)复句

名称

常用关联词语

示例

并列复句

还,也,又,既……又……

不是……而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

①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

②做,要靠想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递进复句

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甚至)

不但…反而(反倒),

…尚且…更…尤其

①这双手不但厚实,而且灵巧。

②他不但不生气,反倒佩服你。

选择复句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宁可…。

  

①我不是今天走,就是明天走。

②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

但是,可是,却,不过,然而,尽管…可是…

①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②雨停了,可是天还是阴沉沉的。

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就。

因此,可见。

①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

②你既然已经知道错了,就应该尽快解决。

假设复句

如果…就。

假如(倘,若)…那末(就)。

即使……也。

哪怕……也。

①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能不攻自破。

②即使下雪,我也要去。

条件复句

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也(总)…。

①只有靠自己亲自观察,才能知道实际情形。

②无论谁参加,我们都欢迎。

(二)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

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样的复句叫二重复句。

(三)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和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还有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

复句中关联词语使用常见错误

示例

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做好工作

②缺少关联词

大学的门虽然难进,知识的门永远敝开着。

③错用关联词语

哥哥要去参军,妈妈同意,然而爸爸更加赞成。

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也要上山去砍柴。

注:

[理解]能识别复句类型,分析两重以内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关系。

[应用]①能正确运用常见复句的关联词语造句。

②能纠正复句的语病。

四、修辞

(一)常见的修辞格

类型

修辞格特点及示例

使用时注意要点

相近修辞格的比较

打比方,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基本格式:

喻体+比喻体+本体

例1:

(雨)像牛毛,像花针……(明喻)

例2:

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

(暗喻)

例3:

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

(借喻)

1.一般是用具体比抽象。

2.经常与比拟结合使用(例: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带“像”字的不都是比喻。

(例: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比喻重“喻”是打比方。

把物当人写,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1:

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拟人)

必须根据表达需要,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使比拟贴切自然。

拟人一般有表现人物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词语。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

例1:

他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要换一件衣服。

(扩大夸张)

例2:

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缩小夸张)

例3:

我父亲的脸色早已煞白。

(超前夸张)

1.必须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

2.经常与比喻结合使用。

(例:

从化的荔枝多得像汪洋大海)

排列起来的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注意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排列顺序

成对排列起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

有正对、反对之分。

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正)

例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

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有连续反复、间隔反复两种。

例1:

你在哪里啊,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连续反复)

例2: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间隔反复)

并无疑问而故意提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

例: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自问自答。

2.与反问连用,一般以反问回答设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能够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有否定形式表达肯定,肯定形式表达否定两种。

例1:

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否定形式表达肯定)

例2:

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

否定形式表达的是肯定意思;肯定形式表达的是否定意思。

设问与反问都是无疑而问,却有不同:

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

(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1.语言表达要“简明”。

“简明”,就是表达要简要、明白。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把握事物要点,去掉多余的话。

例1:

写文章要学会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不必要的话”也就是“啰嗦话”,重复多余)

②表达明了,不让对方误解。

例2:

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谁在吃草?

牧童,还是牛?

表达不清)

 

2.语言表达要“连贯”。

“连贯”,就是表达要明白、通畅。

一个完整的意思,常常需要好几句话才能表达清楚,这就要注意把这些句子有序地连接贯通。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保持统一话题,使各句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

例1:

原文:

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有的树枝竟然被苹果压断了,而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

改文:

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树枝竟然被压断了,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

(峻青《秋色赋》)

分析:

原文第一分句主语是“果实”,后两分句的主语是“树枝”,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语气不如改文连贯。

②注意合理的句序。

例2: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

①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

②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③但是,有的同学,甚至老师,对“基础”的了解往往偏于狭窄。

④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

⑤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

⑥书本知识又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教科书。

分析:

正确的排列是:

⑤③①④⑥②。

⑤句提出“打好基础”的话题,③句围绕这话题提出存在问题,①④⑥②是对这个问题的逐层分析,显得逻辑条理清晰。

③注意语言的过渡、衔接和呼应。

例3:

________,据说北方的一些城市,“广货”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A.广东生意人的精明是全国有名的

B.广东人的经商手法是全国有名的

C.广东产品的优势是全国有名的

D.广东的市场经济是全国有名的

分析:

选择D项。

注意与后面语境的“广货”、“抢手货”相响应

3.语言表达要“得体”。

“得体”,即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注意场合。

(庄重场合、轻松娱乐场合、工作场合及日常场合等)

例1:

婉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路标:

“陡坡,慢!

分析:

简明醒目,没有多余信息,符合蜿蜒曲折的复杂路面场合。

②注意对象(上级与下级,平辈、小辈与长辈,老朋友与新相识等)

例2:

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给他说的话:

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子交给我,我给你们点拨点拨。

分析:

不得体,应为“请老师点拨一下”或“我们共同来斟酌斟酌”。

注1:

[理解]①能在具体语境中识别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格。

②了解语言表达时简单、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应用]①领会以上修辞格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②能根据需要用修辞格合理造句。

③运用语言能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注2:

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八年级下册知识短文《说话要简洁》、《说话要讲究方式》、《说话要看对象》《对联常识》,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五、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用法

名称

表达形式

用法

示例

句号

.(一般用在科技文献上使用.)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1:

广州是花城。

例2: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2.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例1:

爱是什么?

例2: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叹号

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1:

“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例2:

你给我出去!

例3:

我哪里能比得上他呀!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面如需停顿,用逗号。

4.复句内各分句间的停顿,除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1: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例2: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例3:

在苍茫的大海中,狂风卷集着乌云。

例4: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

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1:

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分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的停顿,用分号。

2.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3.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例1: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呜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例2: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冒号

1.用在称呼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说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1:

爸爸,妈妈:

你们好。

例2:

我说:

“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

例3:

一头是一串小抽屉:

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

例4:

校园课本剧汇报会。

日期:

11月15日

时间:

下午2时至5时

地点:

学校1号楼大礼堂

主办单位:

语文科组及学生会联办

例5:

这同爱情何其酷似:

它是过去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引号

“”

‘’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

3.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1:

“爱是什么?

”我问。

例2:

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

例3:

他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

例4:

他说:

“胡骑的‘骑’是指战马。

括号

()〔〕【】[]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

例1: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

破折号

——

1.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

2.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说明。

3.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4.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例1:

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

例2:

你决不会比猫儿和女主人更聪明吧——我先不提我自己。

例3:

葫芦儿——刚蘸得。

例4: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省略号

……

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

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3.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例1:

她轻轻哼着《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例2:

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例3: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着重号

·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例1: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连接号

—— —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例1: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例2:

“火车东站——芳村西朗”是广州市地铁一号线。

例3:

在太平洋地区,TPC-4海底光缆已投入运营。

例4: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

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