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74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9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国培计划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培计划答案.docx

《国培计划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计划答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培计划答案.docx

国培计划答案

模块2活动1第1步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方法,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过程。

 

模块2活动2第1步

阅读与讨论

相同环节: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包含相同的环节,都包括课题名称、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等。

不同环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流程图、帮助和总结、专家点评

模块2活动2第2步

1、观摩案例

首先,教学环节不同,《识字4》、《WindowsXP附件程序及应用》中的环节:

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特色、教学资源和工具、教学过程环节的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评价等在我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案中很少见到。

其次,教学设计写的很细,将所有的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详尽的安排。

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的撰写中会尽可能的做到环节完善,内容充实,做到有的放矢。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中体现了哪些理念?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领会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增养。

4.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提倡怎样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要程式化,要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

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

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

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其次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拓展性。

即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既要有定性目标(基础目标),还要有不定性目标(发展目标)。

在学生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力求能够实现每个学生在同一的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观摩案例:

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简称“双主模式”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而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

4. 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有助于老师熟悉教材,更好的备课,设计教学环节,提前创设教学环境,但是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这些目标和您以往在写教学目标时有什么不同?

这些教学目标都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我以往写的教学目标只有知识与技能一个方面的内容,目标内容不够完整。

在阐述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模块2活动2第3步

练习与分析

课题名称:

绝对值

一、知识与技能

能计算和化简带有绝对值符号的运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同伴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2、养成和他人协作学习的习惯

 

在“模块2资源” → “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分析有待改进案例(中学、小学)》选择一个尚待改进的案例,分析该案例中需要修改之处,将您对所选案例的修改意见记录下来: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

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

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

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定理的引入培养学生对命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2、定理的证明培养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

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

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激发

学生的审美情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使

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外部世界的完善与和谐,使

他们有效地获取真知,发展理性。

 

6. 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应该如何分析学习者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会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很好的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而实际上,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

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当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既使是具有设计意义的学习者特征,在设计层面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有些特征是可干预的,有些特征是不可干预,但是可适应的。

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

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不仅要分析一般性的、稳定的特征外,而且需要考虑学习不同学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练习与分析

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 → “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优秀案例》。

讨论:

学习者特征分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在“模块2资源” → “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有待改进案例(中学、小学)》选择一个尚待改进的案例,分析该案例中需要修改之处,进行修改并提交。

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

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当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既使是具有设计意义的学习者特征,在设计层面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有些特征是可干预的,有些特征是不可干预,但是可适应的。

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

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不仅要分析一般性的、稳定的特征外,而且需要考虑学习不同学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模块2活动3第1步

结合您所任教学科,选择“模块2资源” → “优秀案例2”中的相关学科的案例,自主地进行学习,认真分析各环节中对您有启发的地方,并在下表中填写您的收获。

《日历中的方程》:

本节课通过对日历中数据规律的探索,运用方程来解决和日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模块2活动3第2步

上传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形:

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特例:

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

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或a:

b=c:

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

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

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

(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

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

(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2厘米,2厘米,4厘米。

例3:

某人下身长90厘米,上身长70厘米,要使整个人看上去成黄金分割,需穿多高的高跟鞋?

例4:

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

矩形都相似吗?

正方形都相似吗?

2、相似形三角形的判断:

(1)两角对应相等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3)三边对应成比例

3、相似形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边成比例

(3)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似比

(4)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5)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形三角形的应用:

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以及等份线段。

例题

如图所示,ABCD中,G是BC延长线上一点,AG交BD于点E,交DC于点F,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二、同步练习:

1.已知:

AB=2,M是的黄金分割点,

(1)求AM的长;

(2)求AM:

MB

2.已知:

x:

y:

z=2:

3:

4,求:

(1)

(2)

(3)若2x-3y+z=-2求x,y,z的

3.已知:

,求k的值。

4.如图:

已知CD∥EF∥GH∥AB,AB=16,CD=10,DE∶EG∶GA=1∶2∶3,求EF+GH。

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4,0),B(0,2),如果点C在x轴上,(C与A不重合),当由点B,O,C组成的三角形与三角形AOB相似时,求点C的坐标?

三、课堂小结

有学生自己总结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有哪些?

四、布置作业(略)

模块2活动4第1步

什么是量规?

“量规”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是其实量规在我们的传统教学评价中,特别是评价非客观性的试题或任务时,人们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应用了这种工具。

例如,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往往会分别从内容、结构、卷面等方面所占的分数给予规定,以便有效的进行评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就是一个典型的量规。

又如教师在期末评价学生一学期的表现时,也往往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劳动纪律、同学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给出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

只是教师在使用量规的自觉性和规范性反面还远远不够。

为什么要使用评价量规?

①客观的评价工具

一个科学的量规,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学习目标,清晰、明确了解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应用量规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更客观公正,不但教师可以评,学生也可以自评、互评。

   ②学习支持工具

一个好的评价量规,可以引导学习者向既定的学习目标努力,是一种有利的学习支持工具。

学习者在利用量规评价自己的作品时,就会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并据此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③关注学习过程

评价量规作为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公之与众后,所有的学生都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们集中在学习“课题”上,而不是学习“老师”,更多的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关注学习结果。

模块2活动4第2步

上传教学评价

教案评价量规

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导入内容(60分)(54-60分)

  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相关度高,过渡自然,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48-54分)

  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地过渡到讲解内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48-36分)

  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有一定的相关度,过渡基本自然,能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

(36-0分)

  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相关度不高,过渡不自然,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态(10分)(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

体态语运用得当。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

较好地运用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计课的语言。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讲课语言。

  语言(10分)(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适中、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较好,语言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普通话基本标准,语速过快(慢)、语言基本清楚。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过快(慢),有些语言听不清楚。

合计总计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二―――提问技能评价量规等级项目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提问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提问内容(60分)(54-60分)

  问题内容明确,提问方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恰当,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且分析评价准确,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表扬、批评和鼓励。

(48-54分)

  问题内容较明确,提问方式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较恰当,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分析评价较准确,对学生做出比较恰当的表扬、批评和鼓励。

(48-36分)

  问题内容基本明确,提问方式基本上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基本上恰当,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分析评价基本准确。

(36-0分)

  问题内容不明确,提问方式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不恰当,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

教态(10分)(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

提问时运用的身体语言恰当(8-9分)

  教态自然,大方。

较好地运用了身体语言。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身体语言配合问题的提出。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身体语言配合提问语言。

  语言(10分)(9-10分)

  语言规范,提问语言区别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变化明显,恰当。

(8-9分)

  语言规范,提问语言区别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变化较明显,恰当。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提问语言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区别不大。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提问语言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相比,没有变化。

合计总计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三―――演示技能评价量规等级项目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演示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演示内容(60分)(54-60分)

  演示的内容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对学生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匹配。

(48-54分)

  演示的内容较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较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较匹配。

(48-36分)

  演示的内容基本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基本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相关度,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基本匹配。

(36-0分)

  演示的内容不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不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高,对学生没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不匹配。

教态(10分)(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

配合演示内容运用了恰当的体态语。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

配合演示内容较好地运用了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演示(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演示。

  语言(10分)(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恰当的讲解语言,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较恰当的讲解语言,能够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6-8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的讲解语言基本恰当,基本上能够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没有配合演示内容使用恰当的讲解语言,不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合计总计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四―――讲解技能评价量规等级项目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讲解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讲解内容(60分)(54-60分)

  讲解条理性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对学生有启发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相配合,且过渡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匹配。

(48-54分)

  讲解有条理性,结构较合理,重点较突出,对学生有启发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较配合,且过渡较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较匹配。

(48-36分)

  讲解有一定的条理性,结构基本合理,重点基本明确,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有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基本配合,有过渡,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匹配。

(36-0分)

  讲解没有条理性,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对学生没有启发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与其他教学技能相配合,过渡不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教态(10分)(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

体态语运用得当。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

发较好地运用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讲课的语言。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讲课语言。

  语言(10分)(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适中、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较好,语言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普通话基本标准,语速过快(慢)、语言基本清楚。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过快(慢),有些语言听不清楚。

合计总计教学设计实验评价――综合技能的评价

  200–200年第学期《教学设计》实验课程成绩表姓名导入技能(10分)提问技能(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时机、过程是否完整)(10分)讲解技能(内容讲解是否清楚、正确;层次是否清楚)

  (50分)演示技能

  (运用媒体的时机是否恰当,是否配合了讲解的内容)

  (20分)教态语言

  (教态、语言使用方面)

  (10分)得分总计(备注:

4个文字教案齐全,每缺少一个教案扣除5分)

模块2活动5第1步

进行本模块学习反思,将您自己对这个模块的学习收获及心得记录下来。

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

备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学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务。

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

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

深刻地剖析、妥善地处理每堂课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基本功,是运用“少、精、活”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智能的关键所在。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

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

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

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

第三,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

培养什么能力?

怎样培养?

多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研磨。

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准确地分析教材重点,要在精读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全面剖析。

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较准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

教师要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教师要设法解决这些难点,扫清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除了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该确定教材的关键点。

所谓教材的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

解决了关键点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

备好学生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

讲一节课要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备课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

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设法在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好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

这就需要在课前周密设计,细致安排。

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固有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南宋时期朱熹所说: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

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等。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一把金钥匙,这是比什么都更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备好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每一节课除了传授知识外,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培养什么能力要心中有数,培养能力的措施要明确。

只有如此,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创造性开拓人才才有希望。

“备好自己”也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情绪、态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教师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