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95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docx

强烈推荐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

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

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可以利用展示台)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分别说一说。

  (如:

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总结: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二、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

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

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三、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板书设计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的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教学难点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

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

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

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

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

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

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

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

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

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

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第五句:

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

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

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二、课外书屋

1.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

2.学生互动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的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

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

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

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

如: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

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

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

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

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

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

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

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

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

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

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

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

为什么?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板书设计

顶针联: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的

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重点难点

积累20个成语,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彩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

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

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

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

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

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

思考:

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

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程门立雪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评价、探讨,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积累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

教学重点: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评价人物时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交流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制作阅读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评价人物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忠厚老实的鲁肃,顽皮勇敢的美猴王。

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或者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①小组合作评价人物,互相完善。

②选派代表发表本组对人物的评价。

③评一评哪个小组的表达的最生动、精彩,更有独到的见解。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同桌交流、讨论。

②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展阅读,鼓励记录

1.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

2.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够记录下你的感受,你对人物的评价,做好读书卡片。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巧对歇后语

1.“歇后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

大家听说过这些歇后语吗?

现在老师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对出下半句。

三个臭皮匠——

周瑜打黄盖——

关公面前耍大刀——

2.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

【语文是母语,学习的机会无所不在,学生课外的积累是超乎想象的。

二、学习“歇后语”,合作交流

1.出示文中歇后语,准确流利朗读。

2.交流对歇后语的理解,讲一讲背后的典故。

3、多种形式的读,鼓励背诵。

三、联系生活,鼓励运用

1.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运用歇后语,课文中这六个歇后语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用到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2.学生交流,对运用恰当的语言环境给予表扬。

四、课外扩展,鼓励搜集

1.有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可以说出上半句,让大家猜一猜下半句。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并试着明白这个歇后语的出处。

五、自学“课外书屋”,鼓励读原著

板书设计

三个臭皮匠——

周瑜打黄盖——

关公面前耍大刀——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自备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着,了解了名着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小型读书交流会,好不好?

二、从四个方面交流:

   1.交流外国名着及名着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着,简介名着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着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这个部分是重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书推介。

   2.交流读中国名着和外国名着不同的感受。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外国名着的语言特点,对不同国家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3.交流阅读外国名着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

   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

   长篇名着可以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

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背诵句子。

   四、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五、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飞鸟集: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

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玉米人:

伊龙大地是土着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

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着几十户拉迪诺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

他们计划放火烧山,种植玉米,出售玉米。

这完全违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

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人是玉米做的,卖玉米就是出卖自己的子孙。

围绕着种玉米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老人与海:

故事讲到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住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

故事接着说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

   趣味语文

   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

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

(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的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1、教师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

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

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

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四)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2.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把成语写下来,并给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入木三分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八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自备交流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一是交流学生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到的异域风情;二是交流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三是交流本学期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本学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他身上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我还有很多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3.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心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