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119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述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转述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述句.docx

《转述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述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转述句.docx

转述句

转述句就是:

把某个人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

方法:

一、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第一人称)改为转述句(第三人称转述),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方法二、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

  张童说:

“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

张童说,她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第二人称(“你”)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我”)。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基本不变。

但遇到课文上的句子,就要写上课文里的人物(例如期中考试卷)

例:

1我不断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看到了他的一夜工作。

他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简朴!

”(这里的“我”课文上是指作者何其芳)

改为:

何其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新中国的总理。

他看到了周总理的一夜工作。

周总理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简朴!

2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

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3.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和第一人称“我”互改,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

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

小李对小何说:

“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

小李对小何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如:

他说:

“我没做什么,我不能凭着爸爸的名义享受照顾。

  改:

他说,他没做什么,他不能凭着他爸爸的名义享受照顾。

  原:

妈妈对小明说:

“放学后,我来接你。

  现:

妈妈对小明说,放学后,她来接他。

又如有些学生把“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

‘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锗改为: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那儿玩。

”错误,把“那儿”订正为“这儿”。

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的变换

直接引用变成间接转述,除了要去掉冒号和引号,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人称的变化。

因为是对第三人称转述,所以原话中出现的“你”、“我”、“他”会变成“我”、“他”而没有了“你”。

而间接转述则相反,具体怎么改要因说话人和听话人是谁而定。

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分成三类:

①××对我说……

②我对××说……

③××对××说……

第二篇

,我认为转述句的改法只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一、是最基本的,标点符号一定要改过来。

直接引语句中的引号得去掉,冒号改成逗号。

二、句中前后所指的人物要一致,特别是涉及到几个人物的,一定要表达清楚讲的是谁。

一般的是把第一人称的直接引语句改为第三人称的转述句,注意将直接引语中的“我”改成“他”。

•如:

小明对我说:

“我这次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

•改为:

小明对我说,他这次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

三、一定要结合语境改,这样才不至于把意思改变,离开了语境,任何语义都不会明了。

如: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

“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要改成转述句的话,我认为可以这样改:

1.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我是他最大的孩子。

他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他的孩子年纪都还小,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2.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我是他最大的孩子。

他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他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3.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我是他最大的孩子。

我的母亲是个乡下人。

我和妹妹年纪都还小,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我们没有关系。

这几种改法都能把意思表达清楚,不会产生歧义,应该都是正确的。

含义

  

一.直述句改转述句的理解点

a.什么是直述句:

是作者用【直接引用】的方法写出<说话人>说的话。

即把<说话人>说的话原句原意地写出来。

作者只是写了<说话人>说的话。

直述句:

  小圆说:

“我和小方一块去小尖那里。

写的人是作者,说话的人是小圆。

说的内容是【“我和小方一块去小尖那里。

”】。

b.什么是直述句改转述句:

改写人充当写直述句的作者,用【转述】的方法把原<说话人>说的话转述给别人听。

也就是改写人转述了原<说话人>说的话后写了这句转述的话,即当改好这句话后,相当于整句话(包括提示语和原<说话人>说的话)是改写人(转述人,作者)说的。

转述句:

小圆说,他和小方一块去小尖那里。

写的人是改写人(现在是作者),说话的人是改写人。

说的内容是:

【小圆说,他和小方一块去小尖那里。

】。

  对话场景仿佛是:

改写人对旁边的人说:

【小圆说,他和小方一块去小尖那里。

二.直述句改转述句的关键点

  改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一定要读懂原话的意思,弄清楚谁在说,找出说的人在原话里他的第一人称代词“我”,改成第三人称“他”。

弄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即他们对应的人称代词,特别是“你”指得是哪个人物。

把“你”改成人物名或第三人称代词“他”。

如果对话中涉及到作者本人,转述句中就有“我”的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步:

连提示语和改好语句一起读出来:

【王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数学,张老师教我妹妹语文。

】感觉自己把整句话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体会一下会有误解吗?

直述句改转述句顺口溜:

说话的“我”改“他”,作者的“你”改“我”,其它的“你”改“第三”

三.练一练

原创例题1 :

 

弄得清对弄不清说:

“你把笨蛋带到我家里,把我教你的话,你再教他一遍,我看你们俩谁先晕倒”

分析:

读懂原话的意思,1. 谁在说?

是弄得清。

2. 原句里的“我”是谁?

是弄得清,改成“他”。

 3. 原句里的“你”是谁?

是弄不清,改成“弄不清”。

 “你们俩”是谁?

是弄不清和笨蛋,改成“他们俩”

改:

弄得清对弄不清说,要弄不清把笨蛋带到他家里,把他教弄不清的话,由弄不清再教笨蛋一遍,

弄得清要看他们俩谁先晕倒。

     

原创例题2:

  

笨蛋嚷嚷道:

“弄得清,你乐什么乐,不知道弄不清从哪里弄来这么一句疯话,听得我头昏脑胀,要不我哪会晕倒。

哈!

你和我先把弄不清抬到你的床上,你把没脑子叫过来,我把你现在写的这句话说给他听,你看他会不会疯掉。

     

分析:

读懂原话的意思,1. 谁在说?

是笨蛋。

原句里的“我”是谁?

是笨蛋,改成“他”。

 2.原句里的“你”是谁?

是弄得清,改成弄得清。

“他”是谁?

是没脑子。

由于二个不同人物的“他”容易产生歧义,把其中之一改成人物名没脑子。

改:

笨蛋对弄得清嚷嚷道,他乐什么乐,不知道弄不清从哪里弄来这么一句疯话,听得他头昏脑胀,

      要不他哪会晕倒。

他要和弄得清一起先把弄不清抬到弄得清的床上,要弄得清把没脑子叫过来,把弄得清正在写的这句话说给没脑子听,要弄得清看没脑子会不会疯掉。

四.说明

在一篇文章中,直述句中的人称代词所指的人物根据上下文读者是清楚的,所以单独一句直述句出现的人称代词所指的人物必须明了。

例. 小圆说:

“我和你一块去小芳那里。

原句原意里的“我”是指说话人小圆,而原句原意里的“你”却指代不明,严格说是错误的。

有二种可能:

A.如果原句原意里的“你”是指作者。

改:

 小圆说,她和我一块去小芳那里。

B.如果原句原意里的“你”是指xx。

 改:

 小圆说,她和xx一块去小芳那里。

当要改这类指代不明的直述句时,通常把原句原意里的“你”看成作者也就是我,改成“我”。

 这样的句子有很多如:

小红说:

“桂林山水太美了!

你们想去看吗?

”改:

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

问我们想去看吗。

他问: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      改:

他问我,他的讲义,我能抄下来吗。

五.技巧

下面直述句中,在原句里没有<说话人>的“我”。

句子有些带名字或称呼,有些是问句。

想想怎么改?

它们有什么规律?

改转述句,关键是要符合原意。

1.小鸟对青蛙说:

“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改:

小鸟对青蛙叫了声朋友说,如果它不信请它跳出井口看一看!

2.他惊讶地说:

“原来是你!

改:

他惊讶地对我说,他没想到是我!

3.外婆问我:

“你在干什么?

改:

外婆问我,她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4.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是个党员吗?

改:

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对他吼道:

他还是个党员吗!

5.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你先走。

改: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了一句,叫他先走。

6.爸爸说:

“如果明天是晴天,我们全家去旅游。

改:

爸爸说,如果明天是晴天,他和我们一起去旅游。

7.外公说:

“今天你要写很多作业。

改:

外公对我说,今天要我写很多作业。

8.妈妈问:

“阿维,你嗓子痛不痛?

改:

妈妈问阿维,他的嗓子痛不痛。

9.他问我:

“你看过电灯吗?

改:

他问我,不知道我有没看过电灯。

10.小蓝把苹果递给我说:

“连长,你吃吧。

改:

小蓝把苹果递给我并叫了声连长说了一句,要我吃苹果。

11.奶奶叮嘱小明:

“你过马路要小心。

改:

奶奶叮嘱小明,让小明过马路要小心。

12.小高对我说:

“你早就明白了嘛。

改:

小高对我说,他认为我早就明白了。

13.齐威王对田忌说:

“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改:

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能不服气.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一

第一步: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

去除疑问词。

第三步:

把问号改为句号。

第四步:

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比如: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二

第一步:

“去” 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

”、“怎么……呢?

”。

第二步:

“改”即把“?

”改成“。

”。

第三步:

“反”即把原句子的意思反过来。

第四步:

“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是否一样。

 

直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

直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

1、冒号前边的内容照着写下来。

2、将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

3、将第一称的“我”改为第三人称的“他”或“她”。

4、如果句子中还有其他的人就改成人的名字。

比如:

孙膑对田忌说:

“我能帮你取胜。

”改成:

孙膑对田忌说,他能帮田忌取胜。

转述句改直述句的方法

1、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

2、第三人称的“他”或 “她”应改为第一人称的“我”。

3、将第一人称“我”应改为第二人称的“你”。

如: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常见的句式转换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

1.长句和短句;2.主动句和被动句;3.肯定句和否定句;3.陈述句和反问句;4.单句和复句;5.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6.顺壮句和倒装句;7.整句和散句等等。

 

变换句式要注意下面几点:

 

1.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做一变换句式的句子一定要保留愿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

因此,与考察点(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以原封不动。

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主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2.有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相对应,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等等,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属修辞问题。

一般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在变换句式同时,要注意通顺和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把”字句和“被”字句) 

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例如:

1.我被老师表扬了一番。

 

老师把我表扬了。

 

2.我把衣服洗了。

 

衣服被我洗了。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必须注意的是:

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

须知: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

 

例如: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已成的事实。

 

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

 

三、重否定句表否定。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灵。

 

已经有一重否定或双重否定,再加上反问又等于一重否定,便构成双重或三重否定。

 

例如:

难道能否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对他国民族的侵犯吗?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 

难道能否认他不是民族的英雄吗?

(三重) 

四、陈述句变反问句 

1.把末尾的句号改成问号。

 

2.在中间关键词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

”或“难道不……吗?

” 

其格式:

(1)难道不……吗?

 

(2)怎能不……呢?

 

例如:

a.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 

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b.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想念亲人。

 

是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怎能不想念亲人呢?

 

c.真正的力量是人民群众。

 

真正的力量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吗?

 

c. 秦王我都不怕,也不怕廉将军。

 

d. 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四、引述句变为转述句 

转述句便是把他人说的话间接的转述给别人听,其方法是:

 

1.把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双引号。

 

例如:

王宁说:

“我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

”(改为转述句) 

-

改:

王宁说,他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

 

2.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她。

 

3.若(如果)句中冒号后面又出现他人姓名,一般情况下照写,这样不会使句中混乱。

 

4.把第二人称“你“改换成他/她的姓名成习惯称呼。

 

5.后面的问号不变。

 

例如:

宋庆龄笑着说:

“正因为我是领导,才让你坐北朝南的呀!

要是我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 

改:

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她是领导,才让李艳娥坐北朝南的呀!

要是她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五、 扩句 

句子可以扩充的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2.“是”和“动作”的前面;3.“什么”的前面;4.“怎么样”的前面;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

a。

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谁”之前)(“什么”之前)(动作之前)b。

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 

c.海娃非常高兴。

(“怎么样”之前) 

d.海娃高兴极了。

(“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

如:

“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在“英雄”的前面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

 

1.不能违背愿意;2.不能改变结构;3.必须搭配恰当;4.力求内容丰富。

例如:

“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

”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又如:

“禾苗点头”扩为“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

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

如扩成:

“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

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么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

 

1.画一画,看看扩哪些地方;2.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3.连一连,看看搭配的是否恰当。

 

六、缩句 

缩句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

例如:

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缩为:

表演结束。

第二种:

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

 

哪些枝叶必须保留呢?

 

1.否定句中否定词。

例如:

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

缩为:

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3.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例如:

“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几项冠军呢?

缩为:

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缩句的对与错、优与劣的标准是:

一是不改变原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来的结构。

“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三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果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缩句的步骤是什么: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保留的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

 

造句 

1.体会词义,想一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以及适用的范围等。

 

2.搭配扩展。

例如用“倒映”“茫然若失”造句,可先搭配成“倒映水中”“感到茫然若失”这就搭起了句子骨架,有了骨架,就保证了句子基本上正确。

 

3.加工充实。

有些句子有了前面的工作就行了,而有些句子,还需要增加枝叶才能成为好句子。

 

4.检查修改。

 

修改病句 

小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病句有以下八种:

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用词不当;4.词序混乱;5.自相矛盾;6.重复啰嗦;7.分类不当;错用关联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