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28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docx

上海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大纲

 

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规和指导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设计工作,特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编制工作由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牵头组织,会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共同开展,由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负责具体编制,经市建交委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和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后定稿。

本导则的编制得到了市消防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本导则主要容包括:

总则、总平面、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五部分容,并附条文说明及加装电梯推荐方案图。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导则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与数据,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地址:

市石门二路258号;邮编:

200041),以供今后修订参考。

导则编制单位: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导则主要起草人:

承铭军邓康年金骞贤林进军

岳建勇郁朱家真钦傅彬侯胜男

目次

 

1总则

1.0.1为规和指导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含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6层为住宅的7层既有住宅)的加装电梯工程设计。

1.0.3设计依据

1、既有多层住宅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2、设计应符合的前期条件:

1)方案阶段:

项目符合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的关于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须满足的前期条件。

2)施工图阶段:

方案设计已通过规划、消防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审批或审核。

3、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本市其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设计原则

1、应遵循安全、节能、环保、经济等原则,同时便于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

2、尽量减少对住宅现有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影响。

2总平面

2.0.1加装电梯后小区道路宽度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要求。

当原小区道路宽度不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时,不得再减小道路宽度。

2.0.2加装电梯后消防车道宽度须满足现行规要求。

当原消防车道宽度不满足现行规要求时,不得再降低其宽度。

2.0.3加装电梯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对小区地下总体管线的影响。

2.0.4方案设计应包含设计说明和总平面图,设计说明中须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的新增建筑面积进行表述,总平面图中需明确该住宅与相邻建筑的总体关系。

3建筑

3.0.1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5m,有条件时深度可放大至1.8m。

底层候梯厅宜有不低于0.15m的室外高差。

当底层候梯厅室外高差小于0.15m时,为防止雨水浸入对电梯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应选择具备遇水自动切断电源和自动平层及安全停运功能的电梯,并在必要时加设集水坑和排水泵。

3.0.2井道、轿厢与电梯参数

1、井道及轿厢尺寸须符合《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一部分:

类电梯》GB/T7025.1-2008中第

类电梯的要求,并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GB7588-2003的规定。

2、条件允许时轿厢净深不宜小于1.4m,净宽不宜小于1.1m。

3、轿箱门应设关门保护装置,门净宽不应小于0.8m。

4、轿箱地面材料应防滑,侧壁设0.85m~0.9m高扶手。

5、条件允许时优先选择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3.0.3电梯设置位置

1、加装电梯后,住宅单元的安全疏散宽度不应减小。

2、电梯宜与楼梯贴邻布置。

当电梯正对楼梯时,电梯门洞与楼梯之间的人行宽度应考虑通行安全和便利。

3、电梯与楼层的关系分为电梯出口设在楼层标高和楼梯半平台两种情况(见附表)。

3.0.4电梯和主体结构设缝必须做好防水处理。

3.0.5电梯井道应为不燃烧体,当与住宅外墙、阳台贴邻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小时。

3.0.6加装电梯后,楼梯间或候梯厅外窗与房间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转角两侧的窗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3.0.7新加电梯不应紧邻卧室。

当紧邻起居室时,应采取有效的隔音降噪措施。

3.0.8当电梯出口设在楼层标高时,底层通往电梯厅的入口和入口平台宜进行无障碍设计。

3.0.9加装电梯应考虑与相邻住户的防盗安全性、居室私密性和对已有住宅走道的使用影响。

4结构

4.0.1加装电梯土建部分的结构形式可采用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

4.0.2加装电梯需对既有结构非承载墙体作局部开洞处理时,应对原结构的相关部分作局部承载能力验算,并保证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4.0.3加装电梯设计方案宜满足标准化施工,并进行经济性比较。

4.0.4为了避免加装电梯结构对既有住宅的影响,宜在加装电梯与既有结构间设置防震缝,加装电梯部分本身的设计应满足现行规的要求。

4.0.5当采用加装电梯结构与原结构相连的形式或局部改变原有结构时,须保证原有结构的安全,对新增结构及连接结构应按现有规进行设计,保证新增结构的安全及与原有结构的连接可靠性。

新增结构的计算模型应与实际结构相吻合。

应注意对原有结构的局部连接结构及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相关结构进行必要的鉴定和加固。

4.0.6加装电梯的基础设计应查明既有结构基础尺寸,场地土情况及沉降情况,尽量不影响既有结构,但当既有结构基础条件较好时,可以利用既有结构基础。

当加装电梯和既有住宅结构相连时,须考虑加装电梯和既有结构的不同沉降变形,采取措施避免沉降差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当加装电梯和主体结构不相连时,也需验算加装电梯的最终沉降,避免对相邻地下管线造成影响,并在设计中考虑新旧结构间的相邻沉降差。

基础设计应满足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规要求。

5机电设备

5.0.1加装电梯对建筑室、室外的给水、排水、雨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电管网,通信网络等系统产生的影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

1、既有住宅多有平台设水表、电表、燃气表、消防箱、弱电分线箱等设备的情况,若加装电梯影响设备管道,需要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

2、既有住宅外若加装电梯影响室外给排水、消防管道、化粪池、检查井、强电弱电井等,需要对原有管井进行改造。

5.0.2电梯配电箱宜安装在大楼一层的入口处(近电梯),并考虑安装单独的计量表计(电业提供),电梯配电箱总开关应带漏电保护功能(100mA,无延时),漏电保护功能应结合电梯的平层能力一并考虑。

5.0.3电梯的动力电源应设独立的隔离电器。

轿厢、电梯机房、井道照明、通风、维修插座、报警装置等,其用电可从电梯动力电源隔离电器前取得,并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

若单路电源供电时(现有供电条件大部分为单路供电),电梯应具有断电自动平层功能,有储能装置,在意外断电的情况下可以迫降到就近楼层,并打开电梯轿厢门。

5.0.4首层电梯厅应设置迫降按钮(相当于消防紧急按钮),火灾时可击碎玻璃启动此按钮迫降电梯,电梯收到迫降信号后,直接降至首层,打开电梯门,不能继续使用,普通客梯在收到返回信号后可切断电源。

电梯要求从首层至顶层的时间小于一分钟。

5.0.5电梯应设置对讲交流设备或专线,与监控信号一起接至小区的安保控制中心或值班室,新增管线宜使用原有弱电共同管沟排布。

5.0.6针对室外排水条件、所选择的电梯类型,确定是否要采用电梯机坑排水措施,必要时加设集水池、排水泵。

电梯井集水池应设在电梯近邻处,但不应直接设置在井道,池底低于电梯井底不小于0.7m。

如果有电梯机房,机房应考虑设置移动式灭火器。

5.0.7其他:

设计须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16-2008)、《住宅设计规》(GB50096-2011)、《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等国规相关要求。

6其他

6.0.1鉴于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尚处于经验探索阶段,加装电梯后的住宅与相邻建筑的间距等技术指标要求应以最新政府相关文件为准。

附表1:

既有住宅常见户型加装电梯示意

序号

电梯与楼层关系

说明

示意图

1

电梯出口位于楼层标高

易于实现无障碍设计,可考虑加装电梯。

2

电梯出口位于楼层标高

易于实现无障碍设计,可考虑加装电梯。

3

电梯出口位于楼梯半平台

到达半平台后,还要走一个楼梯梯段才能进户,不能完成无障碍通行;为确保底层疏散宽度,电梯井需与主体建筑脱开约1.4m,对建筑间距影响较大。

一定程度上可考虑加装电梯。

 

附表2:

既有住宅其它户型加装电梯示意

1、电梯出口在楼层标高(易于实现无障碍设计)

户型分类

说明

示意图

1、一梯两户型式

加装电梯后对建筑间距有影响,一定程度可考虑加装电梯。

另需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面房间外窗的距离满足防火规。

2、一梯三户型式

加电梯后不影响建筑间距,加装电梯条件较好。

3、一梯四户型式

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影响较小,加装电梯条件较好。

另需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面房间外窗的距离满足防火规。

4、一梯五户型式

同上

5、一梯六户型式

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影响较小,并因一梯多户分摊费较低,加装电梯条件较好。

 

2、电梯出口在楼梯半平台(不能实现无障碍通行)

户型分类

说明

示意图

1、一梯

两户

户型一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影响较大,另需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面房间外窗的距离满足防火规。

户型一也可在电梯两边设平台,从平台进入北面卧室,这样虽能完成无障碍通行,但北面卧室的自然采光和私密性会受影响。

户型一

户型二

2、一梯三户型式

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有影响较大,另需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面房间外窗的距离满足规。

户型分类

说明

示意图

3、一梯四户型式

加电梯后不影响建筑间距,加装电梯条件较好。

加电梯后对建筑间距有影响较大,另需注意电梯厅外窗与北面房间外窗的距离满足防火规。

条文说明

1总则

1.0.4在电梯选型时需考虑节能指标,优先选择能耗低的新型节能电梯。

目前新型的永磁同步加能量反馈型电梯比较传统的变频、变压、变流电梯可节能约2/3,有利于降低后期运营费。

液压电梯基坑浅且无机房的特点适合改造项目,但其能耗为普通电梯的2-3倍,因此建议慎重选用。

2总平面

2.0.3地下管线的移位费在建设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

因此尽量减少和避免地下管线移位是进行加装电梯平面设计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同时还需注意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之间的对位与保护关系,当需要调整小区道路时,避免因道路调整造成地下管线受损。

3建筑

3.0.1根据《住宅设计规》GB50096-2011中6.4.6条的规定,住宅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m。

3.0.2井道、轿厢与电梯参数

1、《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中Ⅰ类电梯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Ⅱ类电梯主要为运送乘客,同时亦可运送货物而设计的电梯;Ⅲ类电梯为运送病床(包括病人)及医疗设备而设计的电梯。

Ⅱ类电梯与Ⅰ类和Ⅲ类电梯的主要区别在于轿厢的装饰。

该标准中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分为:

320、400、、1000、1250、1600、2000、2500kg九种,受既有住宅条件限制,建议一般选择600(630)、800、1000kg三种。

同时因电梯机房的检修楼梯一般受条件限制布置较为困难,故目前已完成的项目基本选用了无机房电梯。

2、轿厢净深1.4m、净宽1.1m的尺寸要求,系考虑轮椅进出而选用《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中轿厢最小尺寸。

3、轿厢净深1.6m、净宽1.5m可满足担架进出。

同时市场上已出现一种专为方便担架进出而设计的电梯,有利于节约建筑空间:

其轿厢平面为方形,距轿厢底1m以上的壁呈局部“凸”字形,凸出部位可放置担架把手,该类电梯轿厢净尺寸一般为1.5mX1.5m左右(不计入凸出部分),井道净尺寸约2.2mX2.1m左右。

3.0.3据考察,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出口多设在南立面阳台部位,考虑的气候和光照条件,不应采用此种方案。

另当电梯正对楼梯时,电梯门洞与楼梯之间的人行宽度建议不小于1.8m。

3.0.6该条系根据《市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第7.6.1条制定。

3.0.8当电梯出口在楼梯半平台时,用户需要再上半层才能进户。

为此建议在底层入口平台处和楼梯半平台位置预留电源插座,以方便便携式轮椅升降机的使用。

4结构

4.0.2既有结构墙体开洞应尽量设置在楼梯外墙门窗处,此局部开洞对原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较小,不需对既有结构做抗震鉴定及整体抗震验算。

5机电设备

5.0.6为方便操作与检修及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电梯井集水池不应直接设置在井道,同时其设置位置和深度应尽量避免对原住宅结构基础和地下管线造成不利影响。

 

加装电梯推荐方案图(方案一、方案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